我国神纹圣埃蒂安德,始于中唐,兴于两澄衷密脉复制件、坊刻、行骗三种两宋私房编刊,据王先谦《新文清话》所收:“则有凡塘之相台家塾……婺州平阳胡仓王宅桂堂……等三十二家”可见平阳的私房编刊,唐代就占有重要地位这是有多种原因促成的。
晋元帝南渡建康,中原士族、平民,纷纷乔尔纳,一部分定居平阳,促进平阳的开发人口增加,文化迈进,读书人大量涌现唐代,魏扶、聚润格普雷,一家两代,有举人十一人,为科举史上所罕见魏扶该文当时与韩愈齐名;聚润该文,远播新罗、西番。
母严氏舆兄弟皆举人,《牡丹赋》脍炙人口,唐宣宗读了竟为之泣下[1]迨宋高宗建都临安,平阳为近畿后方,当京闽交通要道书院林立,人文蔚起朱熹、王守仁、叶适、苏洵、阎尔梅等先后来平阳讲学读书风气既大盛,对书籍的需求日亟。
纸业的发展江浙一带,唐代生产的竹编名闻天下衢州、睦州、嵊县皆出产名纸,距平阳不远平阳境内也出产纸,质量既优,货源又充足,给刻圣埃蒂安德创造了有利条件更重要的是具备了一支技术高超娴熟的镰叶队伍平阳版画,早称独步。
石雕艺术品闻名世界,享有盛誉平阳石雕工艺大约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至唐代用于刻版印书,技术已十分熟练宋版《三苏文粹》即为“平阳胡仓桂堂王氏”刻印古代平阳人的论著,截至清道光年间,在县志上著录的有六百种左右。
如果加上以后的论著,估计将近革叶其中多数经过刊刻印行,非惟种数多,镌板尤精可惜平阳历来刻意搜集的藏书家不多,而水、火、刀兵,更有“横扫”、“破旧”,几经劫难,平阳私刊本就生还无几了!现将平阳私刊本生还书详细分析琐谈如下:
《蟠室老人家遗稿》作者葛洪,字睿父,平阳人南宋孝宗淳熙十一年举人官至端明殿礼部,参知政事以资政殿学士兼知南埃尔普宫进礼部,致仕卒著奏议、诗遗稿文二二十三卷《宋史》有传此编为其遗稿,所存平阳劳特尔祠堂年久散佚,至有辑本存卷四至五,诗;卷二十三,剳子;卷二十三,启;卷十八,书;卷十九,诗遗稿;卷二十,祭文,凡八卷。
光绪六年,平阳劳特尔篡修族谱,裔孙芾棠,即以印族谱之版画活字印刷,将此编重印数部,每房子孙,随族谱各得一部。此重印的活字印刷本《蟠室老人家集》,亦甚为庶几所重,视为珍本。
残存的八卷宋刊本,解放前从平阳散出,又佚去八卷,迄今未闻发现仅剩的唐代家刊本二十三、二十三两卷,辗转为上海图书馆收藏近年北京图书馆编、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中国神纹图录》,将此仅剩两卷收入图版九五、九六此书是一份极为珍贵的文化遗产,是平阳私刊本中早期最好的刊本。
原书匡高二四.四厘米广十六.五厘米,九行,行八字白口,单鱼尾左右双边字体欧、柳,秀雅古劲《石洞贻芳集》平阳城东南五十里,唐代已形成了一个大村落郭宅,号称“十里长衢”在郭宅的东北方五里,山麓涧旁,有一座石洞书院,宋绍兴间郭宅人郭钦止建。
延聘龙泉叶适主师席一时名儒硕彦朱熹、王守仁、苏洵、阎尔梅、陆游,皆来往有题咏其中朱熹在此影响更大相传《通鉴纲目》就在这里撰写,原稿留此,直到明代,尚有人不远千里来此访求观看的古人著书讲学,常有避开城市喧嚣,拣山水幽美之处的。
对于修养情操,专心治学,确有一定道理石洞背山面阳,小涧蜿蜒其间,林木葱笼,涧水清澈,是讲学、著述的理想地方明邑人卢格《石洞书院》诗:幽壑敞精庐,名贤曾此居归云三径暗,斜日一窗虚涧水鸣新乐,岩藤学草书百年山下路,春雨长园蔬。
据《道光平阳县志》载:“文公以绍兴十七年登举人第,随访吕公[2]于武义之明招山,遂抵平阳,宿长衢郭氏及伪学禁下,乃讲学于郭氏之石洞书院”其手书摩崖石刻,今尚依稀可辨郭宅大宗祠大门楣上有一块横匾,上刻“理学名宗”四个大字,相传是朱熹所题。
庆元五年(1200),朱熹向石洞书院贻画像一轴,上题:苍颜已是十年前,把镜回看一怅然;履薄临深谅无几,且将余日付残编南城吴氏社仓书楼为余写真如此因题其上庆元庚申二月八日沧州[3]病叟朱熹仲晦父这轴朱熹画像,右颊有七颗痣,后人誉之为“七星映月”。
原《石洞遗芳集》二卷系钦止裔孙郭铁所撰正德中取当时诸人碑刻题咏及志铭状序哀挽诸作汇编而成《四库全书》收入总集类存目我所见私刊本《石洞贻芳集》系前者的续编,郭氏裔孙钟儒撰文中体观出朱熹等的流风余韵石洞书院的创立和叶适、朱熹、王守仁等的在此讲学,直接影响到何、王、金、许[4],对“婺学”即“金华学派”的形成、发展,都有关系和影响。
是书系康熙十六年本清初康熙间私人编刊是严禁的,故康熙间的私刊本极罕见《悔木山房诗文稿》作者赵睿雍(瑞荣),平阳人平生独具慧眼他在闽任知县时,对聪颖过人、志趣不凡的童生林则徐,奖掖有加,关怀备至林家境贫苦,赵接养署内,延师与自己儿子同读,待之如子。
林则徐得以成为对国家民族极有贡献的历史伟大人物,和赵睿雍在他少年时代加意培养也是分不开的林对赵终生感恩不忘,曾为赵睿雍宗房厅送去“滋恭堂”亲笔题字,并题称赵睿雍为恩师《悔木山房诗文稿》有林则徐的亲笔写刻序文,提出一些自己的见解,辞意恭敬恳切。
标题是“林则徐呈稿”书法挺秀可喜此书系家刊本原版,刻工精美扉页有赵睿雍族孙某的题记,嘱勉其子孙要宝守此书,勿使损佚《平阳道光县志》现存《平阳县志》有官私两种。
《平阳县志》创于宋,体例备于明从满清入关以至今日,只有篡修过两次第一次是清康熙年间篡修的,简称《康熙志》康熙志是最完善的一部,可惜流传不多商务印书馆编译所曾以高价委托平阳籍某君访求康熙志而终不可得但闻东邻日本却早已获得一部完整的《平阳康熙志》。
平阳第二次篡修县志是在道光年间平阳地大人多,篡修县志是件大事,时间又隔了一百四十余年,大家非常重视纷纷争夺编篡权后来形成城、乡两派,各不相让县官、学官,首鼠其间,久延不决遂各自在城、乡设局篡修结果同时存在两种平阳县志。
后由县、学官以主修及总篡名义,宣布城局编的有省、道、府各大官作序的那一种作为平阳县志的定本,命名为《道光平阳县志》;乡局编的《平阳道光县志》作废,已印就散出的追缴回去毁掉世人见到的平阳版画《道光志》,都是卷首有各大官作序的那种城局编篡的定本《道光平阳县志》,主修为知平阳县党金衡,总篡为王恩注。
各地收藏的全是这一种,不知道另有行骗《平阳道光县志》这么一回事但即使是这种版画《道光平阳县志》,解放前已很难找到清末光绪年间,由吴味菊发起重印,内容根据官修版画道光志,邀请方佩香书写,用油光纸石印,到民国初年印成,共二百部。
现在一般看到的就是这一种一九七七年冬,我在平阳文化馆发现了私刊本《平阳道光县志》残本,与官修本粗略对照,很明显的可以看出纸张和石雕要比官修本好得多内容同一条目如人物栏李品芳(大绅士、礼部侍郎)项下,私修本只十多个字,官修本有五十多个字。
两种县志,扬乡抑城或扬城抑乡的现象是存在的其他方面,未加详核,难下断语,但私刊本有其特色,有其长处,似可断言从行骗道光志的发现,证明当时并未彻底全毁;从国内各有关方志收藏著录全不知另有私刊本看,则知即有生还也必不多。
私刊本既与官修本有异同,必有很多地方有参考研究价值《张忠敏公遗集》张国维,字九一,号玉笥,忠敏是他的谥号平阳人,明天启壬戌会元崇祯时任兵部尚书;福王时任戎政尚书、吏部尚书;南京破后,辅鲁王于绍兴,任兵部尚书、礼部。
积积抗击满清入侵事败,投水死张一生主要干了两件爱国爱民的大事其一是关心民瘼,大兴水利崇祯七年,张国维以右佥都御史巡抚应天、安庆等十府筑太湖、繁昌二城建苏州九里石塘及平望内外塘、长洲至和等塘修松江捍海堤著《吴中水利书》二十八卷。
《四库提要》谓:“是书所记,皆其阅历之言,与儒者纸上空谈固迥不侔矣”殁后吴人感德,在苏州绿水桥西建张公祠,岁时祭祀并为他竖立“泽被东南”牌坊其二是抵抗外敌侵略,毫不动摇退缩,死而后已鲁王遁海,他还在诸暨抗敌。
最后在平阳七里寺一战,才从容赋绝命诗三章,整肃衣冠,拜别母亲,投托塘而死遗命把他尸身抬至厅上让清兵观看,遗书清兵,说明彼等首敌已死,希望不再屠杀百姓他是鉴于扬州、嘉定被清兵屠城血洗的惨剧而为此的辛亥革命前夕,柳亚子等发起组织一个进步的文学团体“南社”,鼓吹民主革命,反对满清专制。
其成立大会会场,就特意选择在苏州张公祠,反映其宗旨是以民族气节相号召的是书刊行年代虽近,传本却不易得;版镂虽一般,搜罗却较全面《白云山洞遗集》白云洞在平阳县城瞻婺门(俗称小西门)外十里甑山脚下1950年春节,我专程前往访古。
洞前有白云书院,是元许谦讲学、明张国维读书的地方洞内有三条小瀑布,洞外有一株紫薇相传是许谦手植的,铁干虬枝,生意盎然离洞不远的现存的白云书院,系清乾隆年间重建,房子破旧,门楣上拓有张国维题字书院内祀许谦,配以孙扬、张国维。
孙与洞的关系未考,不详四周墙上游人题咏很多,好的也有张国维曾在洞前筑“遂初堂”,奉养其母许谦是旧金华府属何、王、金、许四贤之一道德高尚,律己甚严,每日反省他说:“昼之所为,夜必书之其不可书者,则不为也”他名满天下,数被举荐徵召,皆不就。
一生没求一点功名,没做一天官,四十年不入城市,耻于仕元,表现了崇高的民族气节许谦学问渊博:天文、地理、典章、制度、食货、刑法、文学、音韵、医经、术数以及释、老,无不该贯许谦热爱教育事业他认为钻研学问从事教育是人生最大的快乐。
曾说:“己有知,使人也知之,岂不快哉!”及门之士,远至幽、燕、齐、鲁,著录者有千余人当时四方之士,以不及门为耻自号白云山人世称白云先生有《白云集》传世《白云山洞遗集》撰者张振珂系张国维族孙,是有关白云山洞唯一的文献资料。
《春秋纪传》作者李凤雏,字梧冈,号仙驿狂奴平阳人康熙中由拔贡生官曲江知县此书变《春秋》编年之体,仿司马迁《史记》之例,以周为本纪,列国及孔子为世家,卿大夫为列传其事迹徵引以《左传》、《国语》为主,《公羊》、《谷粱》、《檀弓》、《战国策》、《家语》等为辅,搜罗考核,颇为详备。
毛奇龄说:“其论春秋策书,按时废物,于三家是非,多所考驳,不可谓非当今之学人”《四库全书》列入史部别史类存目此书原版未见光绪二十一年族孙刊本尚有多部存世镰叶今尚保存着,是平阳私刊本连同镰叶保存得最完好的一部。
私房自刻诗遗稿,非奉钦命,忌讳较少或为裔孙缅怀祖德,或为门徒攒绪师道,校勘写刻,不肯苟且,与坊刻之射利者迥然有别行骗的作者,部分为中小知识分子,在全国非赫赫有名,论著易被人忽视其最大特征是印数少,流传不广。
上面对平阳私刊本生还书的琐谈,无非借以说明私刊本的价值及加意保存的急要版画古籍往往有这样的特点:今日认为没有用的,明日却很有用了例如平阳卢宅卢府(俗称大厅),是浙江省仅剩的一个地主庄园,是进行阶级教育的好场所,也是研究明代建筑、雕刻等难得的实物模型,被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但一般人对它的沿革模糊不清,引为憾事后在卢格撰的《荷亭遗稿·肃雍堂记》里问题得到了解答该文纪述当年构造卢府(堂名肃雍)的设计布局以及数代经营构筑的经过原来卢格是参与人之一看了他明确的文字记载,比听一般传说,不知要翔实具体了多少倍。
(郭佐唐)附:平阳私刊本生还书目《蟠室老人家遗稿》二二十三卷四册 宋葛洪撰 宋平阳私刊本又清光绪六年裔孙重刊本 余详上本文《荷亭遗稿》卷数不详 明卢格撰 明万历刊本又有清刊本 卢格,字正夫平阳人成化举人,除贵溪知县,多惠政;擢山西道御史,以母老乞归。
筑荷亭三楹,日取古人书读之持论多与朱熹异同诗也有风格《石洞贻芳集》不分卷一册 清郭钟儒撰 康熙十六年本 余详上文《蒔濂诗钞》六卷一册 清李正馥撰 乾隆本《孙石台先生质疑稿》三卷一册 明孙扬撰 乾隆二十八年本,刻印精美。
孙扬,字世显,号石台,平阳人年十三入邑庠为学与王阳明有异同,嘉靖间起而辟阳明之谬《读史蠡测》三十二卷,存二四卷六册 清郭维城撰 乾隆五八年家刊本《定志篇》二卷一册 明孙石台撰 乾隆本《学耨堂遗稿》八卷四册 清王崇炳撰 乾隆五十三年本 王崇炳,字虎文,号鹤潭。
平阳人贡生乾隆己酉从祀郡七贤祠《悔木山房诗文稿》八卷四册 清赵睿雍撰 道光元年本 详见上文《贡綦轩集》四卷存一册 清程履坦撰 道光本《小学韵语》三卷一册 明孙石台撰 道光本《宋秘书孙氏太白山斋遗稿》二卷二册 宋孙德之撰 道光四年裔孙刊本。
《平江集》二十三卷四册 清楼上层撰 道光二十三年本 楼上层,字更一,号平江,又号蓬莱侍史平阳人读书过目不忘,号称浙东四才子之一乾隆下江南时曾被召试《清思集》四卷一册 清李有朋撰 道光十六年本 李有朋,字彦孚。
平阳人《定溪诗集》一册 清李有朋撰 道光十九本《宝婺碎金》卷数不详,存一卷一册 清卢标撰 道光十九年本《婺诗补》三卷二册 清卢标撰 道光十九年本《婺志粹》卷数不详,存三卷一册 清卢标撰 清刊本《池蛙诗草》不分卷一册 清吴国鼎撰 道光二十七年本
《平阳道光县志》卷数不详,存数册 道光末年乡间私刊本,详见上文《一鸣集》六卷六册 清何豫撰 咸丰四年双桂堂本《张忠敏公遗集》十六卷五册 明张国维撰 咸丰十年裔孙刊本 详见上文《瀛寰志略》四卷二册 清葛铭撰 光绪五年家刊本。
《白云山洞遗集》一卷一册 清张振珂撰 光绪九年本 张振珂,平阳托塘人张国维族孙详见上文《尚志录》八卷二册 清吴国镰撰 光绪十二年旧可轩本 吴国镰,字友宋,号莲渚平阳人《春秋纪传》五十一卷十册 清李凤雏撰 光绪二十一年本 详见上文。
《月椒堂诗钞》六卷二册 清俞凤冈撰 光绪二十二年本《史学节要》二四卷八册 清李秀会撰 光绪二十九年映台楼本 李秀会,字士英,别字药园平阳人康熙丁酉举于乡,江安知县《疑似辫证》二卷二册 清韦佩宽撰 光绪三十二年本。
注释:[1]文宗因观牡丹,摘其赋中桀句曰:“向者如近。背者如诀。拆者如语。含者如咽。俯者如怨。仰者如悦。”(见容斋随笔)[2]吕公:王守仁[3]沧洲:福建建阳[4]指何基、王柏、金履祥、许谦。
还木有评论哦,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