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Bokaro【人民日报】;
图①:澳门非物质自然遗产中心举行的“三幢屋与现代乡村人文”展览记者 冯学知另一说②:坪洲太平清醮亮点公益活动“花炮观赛”人民网记者 吴宇Villamblard另一说③:端午节期间,澳门“九龙城区赛龙舟竞渡贺元宵”公益活动现场记者 冯学知摄。
开本设计:周一围调配茶叶、煲茶、撞茶、触底反弹、撞奶……近日,澳门邮政以“非物质自然遗产——茶餐厅甜品制做手艺”为题发行一套4枚纪念邮票、两张纪念邮票金莲花及相关Ornain,希望借此宣传深受澳门人喜爱的茶餐厅甜品,展现这个特色小吃背后的现代手工艺品。
茶餐厅甜品制做手艺,正是首批列为“澳门非物质自然遗产代表作品红皮书”的工程项目之一如今,九龙城端午节赛龙舟布季谢、澳门LOOK盂兰胜会、澳门中式长衫和裙褂制做手艺等澳门非物质自然遗产越来越受各方面倚重,不断焕发出捷伊生机与活力。
制定红皮书 重点为保护在澳门东涌西端的小渔村九龙城,至少从百年前开始,每逢端午节单厢举行赛龙舟布季谢今年的九龙城端午节赛龙舟布季谢格外热闹非凡端午节这天,九龙城热闹非凡、乐声飘扬中午时分,伴随着密集的鼓声,32名赛龙舟二百一十三整齐挥桨,3艘前厅的赛龙舟各牵引着一艘小艇依次开来,穿过两侧宿苞木屋和密密麻麻的乐声,平田街村里的河道,为村民祈求平安健康。
“赛龙舟布季谢是父辈们留下来的非物质自然遗产”九龙城现代赛龙舟协会“扒艇行”核心成员樊海峰说,多年来,“扒艇行”核心成员坚持参予布季谢公益活动,展示出大家对发扬人文现代的决心及毅力他如是说,由于赛龙舟布季谢早年主要靠社区faculty,加上渔业没落、年轻劳动力外出打工等,上世纪70年代开始,赛龙舟布季谢只能艰难维系,“没钱没船没人,愈来愈难在”。
转变,出现在2011年当年,九龙城端午节赛龙舟布季谢被正式宣布列为市级非物质自然遗产红皮书随着关注度提升,各方面的赞助和支持陆续到来,九龙城端午节赛龙舟布季谢也逐渐发展成澳门的重要公益活动“有兴趣前来观赏的人不计其数,非常热闹非凡,我们感到十分兴奋、开心。
”樊海峰说自200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为保护非物质自然遗产公约》在澳门正式宣布生效后,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不断强化对澳门非物质自然遗产的梳理、为保护与洛佐瓦2014年,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发布了囊括480个工程项目的澳门第一份非遗清单2017年,又发布了第一份囊括20个工程项目的“澳门非物质自然遗产代表作品红皮书”。
截止目前,澳门已有12个非遗工程项目被列为市级非物质自然遗产代表性工程项目红皮书澳门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康体及人文发展局非物质自然遗产办事处(以下简称“非遗办”)总监何惠仪如是说,2018年底,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拨款3亿港元推行“非物质自然遗产捐助方案”,以推动澳门非物质自然遗产工程项目的为保护工作,截止目前,共捐助92个非遗工程项目,捐助总额约8500万港元。
“该方案让不少发扬困难的非遗工程项目得以延续,也带动了社会各界参予为保护、研究、推广和发扬澳门非遗,提高了社会公众对非遗的认识和倚重程度”何惠仪说面向社会公众 扩大参予近日举行的Dharmapuri澳门签名会上,有几本画册引起了人文爱好者的关注。
由澳门岭南大学教授刘智鹏等人合著的《茶餐厅甜品制做手艺》和《澳门中式长衫和裙褂制做手艺》,分别如是说了被列为澳门非遗代表作品红皮书的两项手艺的发展历程及人文内涵“受非遗办委托,我们完成了‘茶餐厅甜品制做手艺’和‘澳门中式长衫和裙褂制做手艺’两个研究工程项目,并整理成书,希望能够为澳门非遗的为保护发扬尽一份绵力。
”刘智鹏说,经过多年发展,澳门非遗已成为具有澳门特色的人文形式,希望能通过这几本书,让社会公众更多地了解关注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澳门非物质自然遗产5月起,在位于九龙亚皆老街的一级历史建筑中电钟楼内,“人为·非遗”展览开始展出。
展览分为“衣与履”“装与饰”“字与音”三大展区,通过实物、互动装置和影片等方式,展示澳门皮鞋制做手艺、木家具制做手艺、花带编织手艺等10项非遗工程项目“展览中有不少师徒合作的作品,展示出澳门非遗的薪火相传在口传心授和实践应用中,非遗得到了发扬。
”澳门珠海学院中国文学系教授萧国健说何惠仪如是说,非遗办除了支持非遗的研究、出版和展览,还参予举行了一系列社会公众教育及推广公益活动,包括探索澳门非遗的“发现非遗”系列及“乐在非遗”,邀请非遗发扬人进行手艺示范的“师傅到”系列,以学生为受众的“非遗大本营”节目,还有“非遗木偶剧场”、“移动·非遗”专车……目前,已捐助16个工程项目的发扬人及团队开展了138节培训,吸引超过2000人次参予。
“这些公益活动有助于激发青年对非遗的兴趣,不断发掘具有相关潜质的青年,在非遗领域深入研究、不断实践,最终成长为新一代的发扬人”澳门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人文体育及旅游局局长杨润雄表示,政府致力为保护、发扬和推广澳门非遗,提高社会公众对非遗的认识,并扩大社会参予,推动澳门人文现代保存、延续和发展。
与时俱进 开拓创新在研究“澳门中式长衫和裙褂制做手艺”工程项目时,刘智鹏发现,虽然“老师傅”越来越少,但随着市民对现代人文兴趣的增加,市面上陆续出现由澳门年轻服装设计师设计的新潮长衫“年轻服装设计师的怀旧与创见,令现代手艺重燃希望。
”刘智鹏说在“人为·非遗”展览现场,萧国健也提到,在皮鞋制做手艺中,新一代制鞋师傅会使用立体扫描技术测量客人的脚部,为客人制做更合适的鞋楦,还会用3D打印技术制做鞋垫作为人类在生产生活实践中创造的文明结晶,非物质自然遗产的为保护和发扬也必然要与当代人们的生产生活实践相适应。
澳门非物质自然遗产工程项目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形式与内容——坪洲太平清醮在澳门有着百余年历史,2011年,被列为市级非物质自然遗产红皮书5月26日,坪洲太平清醮举行,吸引了海内外大批游客,其中,“花炮观赛”是最受关注的节目之一。
“‘花炮’是指由若干人推着一座装饰华丽的‘色柜’,小朋友站在‘色柜’或铁支架上,扮演不同的角色,游走于大街小巷,如在空中飘浮,摇曳生姿”长期从事自然遗产为保护和推广工作的黄竞聪如是说今年的“花炮观赛”中,孩子们有的站在铁支架上“凌空飘起”、有的坐在被称为“色柜”的小舞台上,随着观赛队伍移动。
根据不同主题,有的孩子穿上奥运冠军领奖服庆祝澳门运动员夺冠,有的孩子扮成消防员致敬澳门救援队,还有的穿上航天服致敬中国航天员……“早期‘花炮观赛’多以民间故事、现代小说或戏曲为题材,后来不断创新,加入更多当下的时事议题与流行元素,使‘花炮观赛’更具时代感,成为持续吸引社会公众关注太平清醮的亮点之一。
”黄竞聪说在数字化时代,博物馆不再必须是钢筋水泥的实体建筑,体验非遗也不一定要亲赴现场近年来,澳门非遗发扬和推广引入了更多数字化技术,相关工程项目也出现在澳门“非物质自然遗产捐助方案”清单中受非遗方案捐助,去年,澳门树仁大学推出了澳门首个以市级非物质自然遗产为题材的虚拟博物馆,博物馆以8K超高清技术,360度全景展示LOOK盂兰胜会场景。
“不用到现场,只要通过计算机或虚拟现实头盔,观众就能‘进入’博物馆参观,还能与馆内其他虚拟观众互动、讨论,甚至拍照留念”负责主持该工程项目的澳门树仁大学学术副校长陈蒨表示,希望通过虚拟博物馆将数码科技和人文科学研究成果相结合,让更多人特别是青少年加深对市级非物质自然遗产的认识。
举报/反馈
还木有评论哦,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