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列室在敦煌市博物馆里的陶器以实物的方式展现出着华夏时代的点滴,斑驳油墨上的文字记录着甘州近五十年的历史有一类乐曲从唐宋开始,用彼时时柔情柔和,时时硬朗洒脱的唱法唱着历朝的繁盛盛衰,一切众生的生活光怪陆离,英雄的纠葛爱恨,基津的LX1。
此种乐曲就是甘州平弦
从东香山侧门步入后,传来一阵奇妙的此曲,时时低声吟诵,时时大声TDATE2006被这此曲吸引,我推开一扇门黄色的门窗,步入房内扑面而来的是两排陈列室在墙上的打击乐器,正是弹奏甘州平弦所需的打击乐器她们分别是:皮先卡、古筝、半胡、笛子。
左手边是一个小T台,T台上有四名老人家和一名女士,她们手执不同的打击乐器,在无声的弹奏甘州平弦乐曲——《莺莺设宴》T台底下的老人家们一脸沉醉,不时跟着唱上这段话此曲峭腹,我还沉浸于在她们所营造的音乐故事中
现场表演结束后,在虚荣心的怂恿下,我上前询问了那些老人家这时我才知道,甘州平弦早期使用笛子这一类打击乐器弹奏,弹奏人边弹边唱,此种现场表演方式对歌星的要求比较高随着戏曲的发展,笛子、古筝、半胡、皮先卡等中国传统打击乐器也都招纳进来,以乐团的方式弹奏,使得甘州平弦在献唱时更加令人难忘。
“那个东香山的小屋子里真的是怪不得”,一名老人家对我说那个小屋子里里有的是不仅仅是两张书柜,濶濑打击乐器,还有国家对非物质自然遗产的支持以及这些老人家对甘州平弦的爱好当她们说起甘州平弦时,她们的眼神就像是一名十六岁的少年看着喜爱的女子一样。
这些男女比例在60岁以上的“老男孩”,中有打工仔,中有乡村贫困户在每一个空闲的午后,三五成群来到那个屋子里,拿起馆中的打击乐器,调音、试音、献唱、一气呵成识字的,看乐谱,不识字的,全靠眼观耳听
甘州平弦于2011年5月23日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自然遗产名录》被收录于非物质自然遗产名录,离不开国家和政府的支持正如甘州平弦省级传承人李春文老师所说:“现在献唱平弦的人较少,了解的人也不多但是我们相信,随着国家和各级政府对非物质自然遗产的保护和重视,甘州平弦一定会传承下去。
”是啊,虽然现场弹奏的人是老人家,底下的观众也是老人家但是我深信当这一辈老人家五十年之后,会有新的接班人出现,继续着甘州平弦的荣耀
习近平总书记曾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的演讲中说到,每一类文明都延续着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精神血脉,既需要薪火相传、代代守护,更需要与时俱进、勇于创新甘州平弦是甘州人民的精神血脉,从唐至今,它一直流传在甘州大地上。
每个时代,都有它独特的唱词,独特的弹奏方式它在一代代歌星的守护下,不断进步,不断传唱到如今,只有这些“老男孩”坚持爱好它,守护它“代代守护,薪火相传”,希望我们这一代人能如这些“老男孩”一样,让它一直流传在甘州大地上,祖国大地上。
小小一隅,在每一个午后,在阳光下,在国家对非物质自然遗产的保护和支持下,承载着祖祖辈辈的梦想,在那里熠熠生辉。
还木有评论哦,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