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月诗赵匡胤

六八 56 0

中国最可怕的一首诗是哪一首?

咏日

中国最可怕的一首诗是《咏日》,它是两位开国元君的合作之作,前2句“欲出未出光辣挞,千山万山如火发。须臾走向天上来,赶却残星赶却月”是赵匡胤所作,后面六句是朱元璋所写。

中国最可怕的一首诗是《咏日》,前两句由赵匡胤所作,后六句由朱元璋补齐。原文:欲出未出光辣挞,千山万山如火发。须臾走向天上来,赶却残星赶却月。未离海底千山黑,才到中天万国明。朗朗浩浩照长夜,掩尽微微无数星。滔滔宏愿因之起,挺躯来济苍生灵。恒持此志成永志,百战问鼎开太平。

赵匡胤年少时,因得罪朝廷而闯荡江湖,在各地游历。曾经路过华山,从一群强盗手里救下了一位苦命女子赵京娘。赵匡胤担心京娘独行再遇危险,便与京娘结为兄妹并护送京娘回家。一路上赵匡胤对京娘体贴关怀,京娘很是感动,并对赵匡胤产生爱慕之情。

临别京娘向他道出心声,可是赵匡胤踌躇满志,婉言回绝。这时,他抬眼正看到一轮朝阳喷薄欲出,于是作《咏日》题于壁:“欲出未出光辣挞,千山万山如火发。须臾走向天上来,赶却残星赶却月”。这首诗中字里行间都体现着他胸怀凌云之志,可谓大气十足,也借着这首诗表明了自己的心意。

后来明太祖朱元璋剿灭群雄,问鼎中原,一统全国。他也听说了此事,颇有兴趣,大笑说:我来写。于是自己也想尝试赋诗,对一对这流传百年的半诗。经过一番思索、推敲后便对了六句诗予以补齐:“未离海底千山黑 , 才到中天万国明。朗朗浩浩照长夜, 掩尽微微无数星。滔滔宏愿因之起, 挺躯来济苍生灵。恒持此志成永志, 百战问鼎开太平。”此诗又被朱元璋赋名《咏月诗》。

赵匡胤的咏月诗算不算是中国历史上最霸气的诗词

据宋人陈肖岩所著《庚溪诗话》记载,赵匡胤在登上龙椅之前,有一次晚上同几个朋友相聚喝酒闲聊,大家谈兴甚浓,全无睡意,以至通宵达旦,东方既白。清晨,当初升的太阳冉冉而升,在座的一位朋友触景生情,随口吟了一首《咏日诗》。赵匡胤听了很不以为然,认为诗句虽然工整,却没有什么气势,当即脱口而出,吟了下面这首《咏初日》:“太阳初出光赫赫,千山万水如火发;一轮顷刻上天衢,逐退群星逐退月。”这首诗尽管押韵不是太好,但诗意不凡,颇具气吞山河、吐纳烟云之大气势。众皆叫好,赵匡胤自己也颇为得意。当了皇帝之后,赵匡胤尽管日理万机,但每每想起此诗,心中便为自己当年出口成章妙得佳句得意,于是乎很想再露一手,超过自己的旧日之作。但做诗须有机缘,有感而发才行,苦于没有能激发灵感的题材,赵匡胤一直未能如愿。有一年中秋之夜,明月当空,分外晴朗,那情景使他心旷神怡。诗兴也随之而来。赵匡胤暗想,既然以前曾写了一首《咏初日》,今日何不再来一首咏月诗呢?想到这儿,他稍作思索,立马脱口而出前两句:“未离海底千山墨,才到中天万国明。”结果呢,后两句却卡了壳,赵匡胤苦思冥想,却无论如何也续不上来了。就这样,他的这个《咏月诗》便只写了半首,留下了深深的遗憾。此后,赵匡胤再无写诗的想法冲动了,专心于治理社稷江山,也就再无诗作问世了。尽管一生写诗甚少,可赵匡胤在历史上留下了很深的印记~

咏月原文翻译

1、原文昨夜圆非今夜圆,却疑圆处减婵娟。一年十二度圆缺,能得几多时少年。2、译文昨夜的圆月不是今夜的圆月,真的怀疑这圆月是否一如既往的美好。在这一年的十二个月中,月圆又月缺。但是人的一生当中,真正的青春时光又有多少呢?

咏月的诗句苏轼

《阳关曲·中秋月》

年代: 宋 作者: 苏轼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念奴娇·凭高眺远》

年代: 宋 作者: 苏轼

凭高眺远,见长空,万里云无留迹。桂魄飞来,光射处,冷浸一天秋碧。玉宇琼楼,乘鸾来去,人在清凉国。江山如画,望中烟树历历。

我醉拍手狂歌,举杯邀月对,影成三客。起舞徘徊,风露下,今夕不知何夕。便欲乘风,翻然归去,何用骑鹏翼。水晶宫里,一声吹断横笛。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年代: 宋 作者: 苏轼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发表评论 (已有0条评论)

还木有评论哦,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