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江仙杨慎阅读答案 临江仙 杨慎 原文

六八 53 0

请问:临江仙中的白发渔樵是哪些特征?

临江仙[明]杨慎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白发渔推江诸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注]杨慎(1488-1559),明朝中叶杰出词人。官经筵讲官.以直谏件旨,被明世宗廷杖请戍云南永昌,年七十二,死于贬所。这首“临江仙”是杨慎为自己的《廿一史弹词》  第三段《说秦汉》写的开场词。  (1)词里的白发渔樵有哪些特征。寄托了诗人怎样的人生理想?(4分)  (2)有人认为“空”是本词的词眼,结合诗句说说它成立的理由。(3分)试题答案:10. (1)他远离尘嚣,看惯争斗;为人淡泊;博学旷达。(一点1分)  他寄托着诗人鄙夷世俗的是非成败、淡看荣辱得失的人生理想。(意思对即可)(1分)  (2)①诗人追溯历史,认为英雄再叱咤风云,也会如浪花般随历史消失,终为一场“空”,山河依旧。(2分)②英雄长眠后,其生前的是非成败不过是人们助酒的谈资罢了,依旧一场“空”。(1分)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8分)临江仙宋·徐昌图饮散离亭西去,浮生常恨飘蓬。 回头烟柳渐重

小题1:不好(1分)。“却”字只是表现出被重重烟柳挡住视线(1分),“渐”字则生动的表现出词人离别时不断回顾、依依不舍的情态(1分),随着渐行渐远,烟柳逐渐转浓,词人愈来愈深的离愁也就跃然纸上(1分)。(若答“好”,能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小题2:不完全相同(1分),柳词主要表现对恋人的眷恋和离别之愁(1分),而徐词中不仅表达了深深的离愁别绪(1分),还表现了孤寂凄凉、饱经漂泊的羁旅之愁(1分)。 小题1:试题分析:本题是一道语言赏析题,比较遣词造句上的别致之处,设题采用对比的方式,学生在抓住词作整体情感的基础上,可以把握两个字在描写、表情达意上的差异。学生也基本能体会出作者用“渐”的妙处。点评:本题的关键是抓住词作本身表现的情感,在情感把握的基础上,两个字表情达意的效果还是有显著差异的。难度较大。小题2:试题分析:本题是一道变相考查情感的题目,题目的要求比一般分析要高一些,要求学生在对比中分析。不过柳永的《雨霖铃》下阕大家都很熟悉,所以,实际上要分析的还是本词的下阕。从上阕中的“浮生长恨飘蓬”,可知作者的漂泊之苦,再分析“孤灯残梦”可知,作者还有孤寂凄苦之感。与柳永单纯的离情别意有所不同。点评:比较类的赏析题一般都是课内课外之间的对比,学生可以根据所知,推断未知。另外,文本本身主要信息的分析也很重要。

中华好诗词中杨慎临江仙全文

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

明代:杨慎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译文

滚滚长江向东流,不再回头,多少英雄像翻飞的浪花般消逝。争什么是与非、成功与失败,都是短暂不长久。只有青山依然存在,依然的日升日落。江上白发渔翁,早已习惯于四时的变化。和朋友难得见了面,痛快的畅饮一杯酒。古往今来的纷纷扰扰,都成为下酒闲谈的材料。

注释

(1)东逝水:是江水向东流逝水而去,这里将时光比喻为江水。(2)淘尽:荡涤一空。(3)成败:成功与失败。《战国策·秦策三》:“良医知病人之死生,圣主明於成败之事。”(4)青山:青葱的山岭。《管子·地员》:“青山十六施,百一十二尺而至于泉。”(5)几度:虚指,几次、好几次之意。(6)渔樵:此处并非指渔翁、樵夫,联系前后文的语境而为动词:隐居。此处作名词,指隐居不问世事的人。渚(zhǔ):原意为水中的小块陆地,此处意为江岸边。(7)秋月春风:指良辰美景。也指美好的岁月。白居易《琵琶行》:“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闲度。”(8)浊(zhuó):不清澈;不干净。与“清”相对。浊酒 :用糯米、黄米等酿制的酒,较混浊。(9)古今:古代和现今。《史记·太史公自序》:“故礼因人质为之节文,略协古今之变。”(10)都付笑谈中:在一些古典文学及音乐作品中,也有作“尽付笑谈游卜中”。

艺术特点

词的开首两句令人想到杜甫的“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和苏轼的“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以一去不返的江水比喻历史的进程,用后浪推前浪来比喻英雄叱咤风云的丰功伟绩。然而这一切终将被历史的长河带走。“是非成败转头空”是对上两句历史现象的总结,从中也可看出作者旷达超脱的人生观。“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青山和夕阳象征着自然界和宇宙的亘古悠长,尽管历代兴亡盛衰、循环往复,但青山和夕阳都不会随之改变,一种人生易逝的悲伤感悄然而生。

词中“长江”、“逝水”、“浪花”、“英雄”、“青山”、“夕阳”、“渔樵”、“江渚”、“秋月”、“春风”、“浊神迹穗酒”,意境高远而淡泊。衬托这些意象的还有“滚滚”、“淘尽”、“转头空”、“依旧在”、“几度”、“惯看”、“喜相逢”、“笑谈”这些生动的字眼,给这首词宁静的气氛中增加了几份动感。

创作背景

1511年(明朝正德六年),州余杨慎获殿试第一。1524年因得罪世宗朱厚熜,杨慎被发配到云南充军。他戴着枷锁,被军士押解到湖北江陵时。正好,一个渔夫和一个柴夫在江边煮鱼喝酒,谈笑风生。杨慎突然很感慨,于是请军士找来纸笔。写下了这首《临江仙》。

作者

杨慎(1488~1559)明代文学家,明代三大才子之首。字用修,号升庵,后因流放滇南,故自称博南山人、金马碧鸡老兵。杨廷和之子,汉族,四川新都(今成都市新都区)人,祖籍庐陵。正德六年状元,官翰林院修撰,豫修武宗实录。武宗微行出居庸关,上疏抗谏。世宗继位,任经筵讲官。嘉靖三年,因“大礼议”受廷杖,谪戍终老于云南永昌卫。终明一世记诵之博,著述之富,慎可推为第一。其诗虽不专主盛唐,仍有拟右倾向。贬谪以后,特多感愤。又能文、词及散曲,论古考证之作范围颇广。著作达百余种。后人辑为《升庵集》。

参考资料

古诗文网:http://so.***.org/view_***.aspx

杨慎哪一年写的临江仙

临江仙出自《廿一史弹词》具体创作年份不详,大约在1524年至1559年之间,是作者杨慎被贬云南到逝世前这段时间的作品。嘉靖三年(1524年),当时正任翰林院修撰的杨慎,因“大礼议”受廷杖,削夺官爵,定罪为谪戍终老于云南永昌卫。杨慎到达云南以后,并没有因为被谪戍而消沉,而是经常四处游历,观察民风民情,还时常咏诗作文,以抒其怀。杨慎在云南度过了三十几年,经常来往于博南兰津、苍洱金碧、临阿迷、澄江嵩明之间,足迹几乎遍布云南。杨慎每到一地都要与当地的读书人谈诗论道,留下了大量描写云南的诗篇。此词也即其中一篇。同时也是作为《廿一史弹词》第三段《说秦汉》的开场词而作。

发表评论 (已有0条评论)

还木有评论哦,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