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黄鹤楼李白 登黄鹤楼李白的诗

六八 68 0

《黄鹤楼》古诗(李白的登黄鹤楼)

《黄鹤楼》古诗1、《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唐代:李白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译文:老朋友向我频频挥手,告别了黄鹤楼,在这柳絮如烟、繁花似锦的阳春三月去扬州远游。友人的孤船帆影渐渐地远去,消失在碧空的尽头,只看见一线长江,向邈远的天际奔流。2、《黄鹤楼/登黄鹤楼》唐代:崔颢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译文:过去的仙人已经驾着黄鹤飞走了,这里只留下一座空荡荡的黄鹤楼。黄鹤一去再也没有回来,千百年来只看见悠悠的白云。阳光照耀下的汉阳树木清晰可见,鹦鹉洲上有一片碧绿的芳草覆盖。天色已晚,眺望远方,故乡在哪儿呢?眼前只见一片雾霭笼罩江面,给人带来深深的愁绪。3、《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题北榭碑》唐代:李白一为迁客去长沙,西望长安不见家。?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译文:一旦成为贬谪之人,就像贾谊到了长沙,日日西望,望不见长安,也望不见家。黄鹤楼上传来了一声声《梅花落》的笛声,使这五月的江城又见到纷落的梅花。4、《峨眉山月歌送蜀僧晏入中京》唐代:李白我在巴东三峡时,西看明月忆峨眉。月出峨眉照沧海,与人万里长相随。黄鹤楼前月华白,此中忽见峨眉客。峨眉山月还送君,风吹西到长安陌。长安大道横九天,峨眉山月照秦川。黄金狮子乘高座,白玉麈尾谈重玄。我似浮云_吴越,君逢圣主游丹阙。一振高名满帝都,归时还弄峨眉月。译文:我以前在巴东三峡之时,曾西望明月遥想家乡峨眉。遥忆家乡的峨眉山月从峨眉而出,普照沧海,长与人万里相随。在黄鹤楼前的月光下,我忽然遇到了您这位从家乡峨眉来的客人。如今,峨眉山月又将随风伴送您西入长安。长安的大道直通九天,峨眉山月也随您朗照八百里秦川。在京师,皇帝与达官贵人们登上席次乘坐高座,手执麈尾,高谈重玄之道。我像浮云一样在吴越游荡,而您却能遭逢圣主,一游丹阙。等您一振高名,誉满帝都之时,再旧来故地,与我一起玩赏峨眉的山月吧。5、《鹦鹉洲送王九之江左》唐代:孟浩然昔登江上黄鹤楼,遥爱江中鹦鹉洲。洲势逶迤绕碧流,鸳鸯__满滩头。滩头日落沙碛长,金沙熠熠动飙光。舟人牵锦缆,浣女结罗裳。月明全见芦花白,风起遥闻杜若香。君行采采莫相忘。译文:昔日每次登上黄鹤楼,最爱的就是远眺鹦鹉洲。沙洲弯弯曲曲连绵不断,碧绿的江水绕过沙洲缓缓流去。鸳鸯和__鸟在洲边水中嬉戏、漫游。在长长的沙堤之上洒满了落日的余辉,金色的沙滩在夕阳的照耀下闪着熠熠夺目的光彩。岸边船夫正在系紧小舟缆绳,挽起罗裙的浣纱女正在水边忙碌。月光皎皎远处白茫茫的芦花连成一片,夜风拂过带来阵阵杜若香。你此次离去不要忘了我呀!李白的《登黄鹤楼》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作者】李白【朝代】唐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译文:老朋友向我频频挥手,告别了黄鹤楼,在这柳絮如烟、繁花似锦的阳春三月去扬州远游。友人的孤船帆影渐渐地远去,消失在碧空的尽头,只看见一线长江,向邈远的天际奔流。赏析:这首送别诗有它自己特殊的情味。它不同于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那种少年刚肠的离别,也不同于王维《渭城曲》那种深情体贴的离别。这首诗,可以说是表现一种充满诗意的离别。其所以如此,是因为这是两位风流潇洒的诗人的离别。还因为这次离别跟一个繁华的时代、繁华的季节、繁华的地区相联系,在愉快的分手中还带着诗人李白的向往,这就使得这次离别有着无比的诗意。《黄鹤楼》古诗李白《黄鹤楼》唐·李白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译文传说中的仙人早乘黄鹤飞去,只留下了这空荡的黄鹤楼。飞去的黄鹤再也没有归来了,唯有悠悠白云仍然千载依旧。在晴天的时候从黄鹤楼遥望江对岸,汉阳的树木看得清清楚楚,鹦鹉洲上,草长得极为茂盛。时至黄昏不知何处才是我家乡?面对烟波渺渺,大江令人发愁!赏析原诗云“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这首七律约略的可分成前后两层,前四句讲仙人已去的寂寥,后四句说俗人眼下的惆怅。我只是说因这首诗传下来的神道的故事。唐人以后盛传此诗,认为它是七律的最优范式。其实这诗照七律的戒律来比对,它的拗句和重字都是大忌。无奈这个崔颢造境、造意上乃是大家能手,那付仙人乘鹤悠然不返的寂寥引起的失意和失落让你有道不清的感怀和情怀,你还能顾得上什么拗不拗啊?接下来的就是眼前晴川历历在目、芳草萋萋可见,更增添了仙人何在的悠思。于是,接踵而来的便是思仙引发的思乡之情,真真的烟波江上愁不断了。黄鹤楼《黄鹤楼》是唐代诗人崔颢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全诗虽不协律,但音节嘹亮而不拗口,信手而就,一气呵成;情景交融,意境深远。那么《黄鹤楼》原文是什么呢?《黄鹤楼》原文是什么1、原文: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2、译文:传说中的仙人早乘黄鹤飞去,只留下了这空荡的黄鹤楼。飞去的黄鹤再也没有归来了,唯有悠悠白云仍然千载依旧。在晴天的时候从黄鹤楼遥望江对岸,汉阳的树木看得清清楚楚,鹦鹉洲上,草长得极为茂盛。时至黄昏不知何处才是我家乡?面对烟波渺渺,大江令人发愁!以上就是给各位带来的关于《黄鹤楼》原文是什么的全部内容了。古诗古诗可以分为古诗、律诗、绝句三类。诗是一种阐述心灵的文学体裁。古体诗亦称“古诗”“古风”,古体诗是依照古代的诗体来写的。《唐诗三百首》的编者把诗分为古诗、律诗、绝句三类,又在这三类中都附有乐府一类;古诗、律诗、绝句又各分为五言律诗、七言律诗、五言绝句、七言绝句。这是一种分法。1、按内容分类:可分为叙事诗、抒情诗、送别诗、边塞诗、山水田园诗、怀古诗、咏物诗、悼亡诗、讽喻诗。2、按题材分类:怀古诗:一般是怀念古代的人物和事迹。咏物诗:咏物诗的特点:内容上以某一物为描写对象,抓住其某些特征着意描摹,思想上往往是托物言志,由物到人,由实到虚,写出精神品格,常用比喻、象征、拟人、对比等表现手法。山水田园诗:曹操开山水诗先河,东晋陶渊明开田园诗先河,发展到唐代,有山水田园诗派,代表人物是王维、孟浩然。历史背景:古诗,是中国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又称古体诗或古风,指的是产生于唐代以前并和唐代新出现的近体诗相对的一种诗歌体裁。古诗有固定的诗行,也会有固定的体式。相对于近体诗,古诗的格律限制较少。篇幅可长可短,押韵比较自由灵活,不必拘守对仗、声律,有四言、五言、七言、杂言等多种形式。汉魏以后的古诗一般以五七言为基调,押韵、转韵有一定法式。黄鹤楼诗句古诗大全1、《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唐·李白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2、《送康太守》唐·王维城下沧江水,江边黄鹤楼。朱栏将粉堞,江水映悠悠。铙吹发夏口,使君居上头。郭门隐枫岸,侯吏趋芦洲。何异临川郡,还劳康乐侯。3、《黄鹤楼》唐·卢郢黄鹤何年去杳冥,高楼十载倚江城。密云朝卷四山景,流水夜传三峡声。柳暗西州供写望,草芳南浦偏离情。登临一向须回首,看却乡心万感生。4、《黄鹤楼》宋·游景仁长江巨浪拍天浮,城郭相望万景收。汉水北吞云梦入,蜀江西带洞庭流。角声交送千家月,帆影中分两岸秋。黄鹤楼高人不见,却随鹦鹉过汀洲。5、《菩萨蛮·黄鹤楼》现代·泽东茫茫九派流中国,沉沉一线穿南北。烟雨莽苍苍,龟蛇锁大江。黄鹤知何去?剩有游人处。把酒酹滔滔,心潮逐浪高!6、《黄鹤楼》唐·崔灏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7、《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唐·李白一为迁客去长沙,西望长安不见家。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8、《醉后答丁十八以诗讥余槌碎黄鹤楼》唐·李白黄鹤高楼已槌碎,黄鹤仙人无所依。黄鹤上天诉玉帝,却放黄鹤江南归。神明太守再雕饰,新图粉壁还芳菲。一州笑我为狂客,少年往往来相讥。君平帘下谁家子,云是辽东丁令威。作诗调我惊逸兴,白云绕笔窗前飞。待取明朝酒醒罢,与君烂漫寻春晖。9、《黄鹤楼》唐·贾岛高槛危檐势若飞,孤云野水共依依。青山万古长如旧,黄鹤何年去不归?岸映西州城半出,烟生南浦树将微。定知羽客无因见,空使含情对落晖!10、《江夏送友人》唐·李白雪点翠云裘,送君黄鹤楼。黄鹤振玉羽,西飞帝王州。凤无琅□实,何以赠远游徘徊相顾影,泪下汉江流。

李白的登黄鹤楼原文翻译及赏析 登黄鹤楼原文

1、李白的登黄鹤楼原文翻译及赏析: ⑴李白的登黄鹤楼原文翻译: 过去的仙人已经驾着黄鹤飞走了,只留下空荡荡的黄鹤楼。 黄鹤一去再也没有回来,千百年来只看见白云悠悠。 阳光照耀下的汉阳树木清晰可见,更能看清芳草繁茂的鹦鹉洲。 暮色渐渐漫起,哪里是我的家乡?江面烟波渺渺让人更生烦愁。 ⑵李白的登黄鹤楼原文赏析: 这首诗是吊古怀乡之佳作。诗人登临古迹黄鹤楼,泛览眼前景物,即景而生情,诗兴大作,脱口而出,一泻千里。既自然宏丽,又饶有风骨。诗虽不协律,但音节浏亮而不拗口。真是信手而就,一气呵成,成为历代所推崇的珍品。传说李白登此楼,目睹此诗,大为折服。说:“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严沧浪也说唐人七言律诗,当以此为第一。足见诗贵自然,纵使格律诗也无不如此。历代写黄鹤楼的诗很多,但崔颢的一首七律,人称最佳,请看他是怎样写的: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意中有象、虚实结合的意境美。诗从楼的命名之由来着想,借传说落笔,然后生发开去。仙人跨鹤,本属虚无,现以无作有,说它“一去不复返”,就有岁月不再、古人不可见之憾;仙去楼空,唯余天际白云,悠悠千载,正能表现世事茫茫之慨。诗人这几笔写出了那个时代登黄鹤楼的人们常有的感受,气概苍莽,感情真挚。 气象恢宏、色彩缤纷的绘画美。诗中有画,历来被认为是山水写景诗的一种艺术标准,《黄鹤楼》也达到了这个高妙的境界。首联在融入仙人乘鹤的传说中,描绘了黄鹤楼的近景,隐含着此楼枕山临江,峥嵘缥缈之形势。颔联在感叹“黄鹤一去不复返”的抒情中,描绘了黄鹤楼的远景,表现了此楼耸入天际、白云缭绕的壮观。颈联游目骋怀,直接勾勒出黄鹤楼外江上明朗的日景。尾联徘徊低吟,间接呈现出黄鹤楼下江上朦胧的晚景。诗篇所展现的整幅画面上,交替出现的有黄鹤楼的近景、远景、日景、晚景,变化奇妙,气象恢宏;相互映衬的则有仙人黄鹤、名楼胜地、蓝天白云、晴川沙洲、绿树芳草、落日暮江,形象鲜明,色彩缤纷。全诗在诗情之中充满了画意,富于绘画美。 2、登黄鹤楼原文: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李白的《登黄鹤楼》意思

你说的不是《登黄鹤楼》,而是《登鹳雀楼》,作者王之涣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前两句写所见。“白日依山尽”写远景,写山。作者站在鹳雀楼上向西眺望,只见云海苍茫,山色空蒙。由于云遮雾绕,太阳变白,挨着山峰西沉。“黄河入海流”写近景,写水。楼下滔滔的黄河奔流入海。这两句画面壮丽,气势宏大,读后令人振奋。 后两句写所想。“欲穷千里目”,写诗人一种无止境探求的愿望,还想看得更远,看到目力所能达到的地方,唯一的办法就是要站得更高些,“更上一层楼”。“千里”“一层”,都是虚数,是诗人想象中纵横两方面的空间。“欲穷”“更上”词语中包含了多少希望,多少憧憬。这两句诗,是千古传诵的名句,它形象地提示了一个哲理:登高,才能望远;望远,必须登高。

登黄鹤楼李白带(带拼音)

1.应该是唐代诗人王焕之的《登鹳雀楼》;2.《登鹳雀楼》译文夕阳依傍着西山慢慢地沉没,滔滔黄河朝着东海汹涌奔流。若想把千里的风光景物看够, 那就要登上更高的一层城楼。3.《登鹳雀楼》全文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4.《登鹳雀楼》拼音  《dēng guàn què lóu 》  bái rì yī shān jìn ,huáng hé rù hǎi liú 。  yù qióng qiān lǐ mù ,gèng shàng yī céng lóu 。  ”相传李白写下了四句“打油诗”来抒发自己的感怀:“一拳捶碎黄鹤楼,一脚踢翻鹦鹉洲,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便搁笔不写了。  yī quán chuí suì huáng hè lóu ,yī jiǎo tī fān yīng wǔ zhōu ,yǎn qián yǒu jǐng dào bú dé ,cuī hào tí shī zài shàng tóu 。

李白的《登黄鹤楼》古诗?

李白没有写过《登黄鹤楼》,关于登黄鹤楼的古诗有《黄鹤楼》,是唐代诗人崔颢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

黄鹤楼

唐•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译文:

昔日的仙人已乘着黄鹤飞去,这地方只留下空荡的黄鹤楼。

黄鹤一去再也没有返回这里,千万年来只有白云飘飘悠悠。

汉阳晴川阁的碧树历历可辨,更能看清芳草繁茂的鹦鹉洲。

时至黄昏不知何处是我家乡?看江面烟波渺渺更使人烦愁!

李白登黄鹤楼的赏析。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 唯见长江天际流。  这首送别诗有它自己特殊的情味。它不同于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那种少年刚肠的离别,也不同于王维《渭城曲》那种深情体贴的离别。这首诗,可以说是表现一种充满诗意的离别。其所以如此,是因为这是两位风流潇洒的诗人的离别。还因为这次离别跟一个繁华的时代、繁华的季节、繁华的地区相联系,在愉快的分手中还带着诗人李白的向往,这就使得这次离别有着无比的诗意。  李白与孟浩然的交往,是在他刚出四川不久,正当年轻快意的时候,他眼里的世界,还几乎象黄金一般美好。比李白大十多岁的孟浩然,这时已经诗名满天下。他给李白的印象是陶醉在山水之间,自由而愉快,所以李白在《赠孟浩然》诗中说:“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再说这次离别正是开元盛世,太平而又繁荣,季节是烟花三月、春意最浓的时候,从黄鹤楼到扬州,这一路都是繁花似锦。而扬州呢?更是当时整个东南地区最繁华的都会。李白是那样一个浪漫、爱好游览的人,所以这次离别完全是在很浓郁的畅想曲和抒情诗的气氛里进行的。李白心里没有什么忧伤和不愉快,相反地认为孟浩然这趟旅行快乐得很,他向往扬州,又向往孟浩然,所以一边送别,一边心也就跟着飞翔,胸中有无穷的诗意随着江水荡漾。  “故人西辞黄鹤楼”,这一句不光是为了点题,更因为黄鹤楼乃天下名胜,可能是两位诗人经常流连聚会之所。因此一提到黄鹤楼,就带出种种与此处有关的富于诗意的生活内容。而黄鹤楼本身呢?又是传说仙人飞上天空去的地方,这和李白心目中这次孟浩然愉快地去扬州,又构成一种联想,增加了那种愉快的、畅想曲的气氛。  “烟花三月下扬州”,在“三月”上加“烟花”二字,把送别环境中那种诗的气氛涂抹得尤为浓郁。烟花者,烟雾迷蒙,繁花似锦也。给人的感觉决不是一片地、一朵花,而是看不尽、看不透的大片阳春烟景。三月,固然是烟花之时,而开元时代繁华的长江下游,又何尝不是烟花之地呢?“烟花三月”,不仅再现了那暮春时节、繁华之地的迷人景色,而且也透露了时代气氛。此句意境优美,文字绮丽,清人孙洙誉为“千古丽句”。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诗的后两句看起来似乎是写景,但在写景中包含着一个充满诗意的细节。李白一直把朋友送上船,船已经扬帆而去,而他还在江边目送远去的风帆。李白的目光望着帆影,一直看到帆影逐渐模糊,消失在碧空的尽头,可见目送时间之长。帆影已经消逝了,然而李白还在翘首凝望,这才注意到一江春水,在浩浩荡荡地流向远远的水天交接之处。“唯见长江天际流”,是眼前景象,可是谁又能说是单纯写景呢?李白对朋友的一片深情,李白的向往,不正体现在这富有诗意的神驰目注之中吗?诗人的心潮起伏,不正象浩浩东去的一江春水吗?  总之,这一场极富诗意的、两位风流潇洒的诗人的离别,对李白来说,又是带着一片向往之情的离别,被诗人用绚烂的阳春三月的景色,用放舟长江的宽阔画面,用目送孤帆远影的细节,极为传神地表现出来了。

发表评论 (已有0条评论)

还木有评论哦,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