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篇读懂( 一件令我感动的事 400字)《一件令我感动的事》300字四年级

六八 216 0

一篇读懂( 一件令我感动的事 400字)《一件令我感动的事》300字四年级 第1张

内容来源:2023年3月8日,《你好,我们——女性友好2023年度演讲》。

分享嘉宾:李小萌,原央视著名主持人。

轮值主编 | 智勇 责编&值班编辑 | 金木研

第  7295  篇深度好文:34520字 | 50 分钟阅读

大家好,我是李小萌。我今天分享的主题是《你好,我们——女性友好2023年度演讲》。

你一定会问,“你好,我们”,这个“我们”是谁?我们,就是今天过节的所有女性朋友。我们怎么过这个节日呢?

在我家有个习惯,每到春节除夕夜的年夜饭,全家人团聚在一起,分享这一年里自己做的最好的一件事。通过这样的分享,我们更理解了彼此,也彼此鼓励。

所以,今天,我也想用这样的方式,和大家一起度过这个所有女性的节日。今天在这里,我将要用3个小时的时间,给你讲述20多位女性的故事。

一、什么才是真正的支持?

1.水庆霞:支持是一种能力

“你永远可以相信中国女人!”这句话谁说的?

这个人,是中国女足主教练水庆霞,她说这句话的时间是2022年2月6日,水庆霞率中国女足在第20届女足亚洲杯决赛中,时隔16年再度夺得冠军。水庆霞以前也曾获得过亚洲杯,但前几次,都是以队员的身份,这一次,她是主教练,而且是中国女足历史上第一位女教练。

我问水庆霞,为什么你会说我们永远可以相信中国女人?她给了我两个词,坚韧、进取。

这两个词是水庆霞对中国女人的理解,而她自己,也很好地诠释了这两个词。

在水庆霞接手中国女足之前,中国女足刚刚痛失东京奥运会小组赛,而且是中国女足出战奥运的最差成绩。

就是在这样的低谷时刻,2021年11月18日,54岁的水庆霞临危受命。这时,距离女足亚洲杯,只剩2个月了。

她将如何托起饱受奥运会失利打击的中国女足呢?

她做了以下这些出人意料的决定:她在集训名单除名了此前参加奥运会的12名球员,其中不乏流量球员;她重新请回了没有入选国家队的唐佳丽、娄佳慧;她更换了领队、助理教练、体能教练;她配备了体能训练师、分析师……

对于一般人来说,这种大换血,需要克服什么样的压力,需要具备什么样的勇气?

还有,在亚洲杯跟韩国队的决赛中,两球落后的情况下,水庆霞以替补小将换下了头号球星。

这又要面对怎样的责任担当?

我问她:“这两次大换人,你有没有考虑过,赢了还好,如果输了,舆论可以完全怪到你一个人身上。”她说:“我知道,当然有压力。但我想了,就是拿实力说话吧,别的我也不想那么多,我后来连网都不上,不让那些评论干扰我。”

作为教练,在比赛上,她是果敢的,是杀伐决断的将帅之才,是球队赛场上的领导者,是一支队伍的强大后盾和核心灵魂,在她的带领下,中国女足绝地反击,越战越勇。

作为教练,在生活中,她是队员们的“水妈妈”。她跟我说,女孩子嘛,总归心思细腻一些,我作为教练,既要带着她们拼,也要照顾她们的感受。她会跟姑娘们一起讨论怎么做美甲更好看,会替30岁的队员着急怎么还不谈恋爱,也会操心十几岁的队员可不能太早找男朋友;她为队员们能接到商业代言、改善待遇而高兴,又时刻提醒她们要掌握好“度”,注意力还是要放在比赛本身上。

水庆霞无疑成为了姑娘们最信赖的定心丸和支持者。

那天跟她通电话,我告诉她,我要做今天这个演讲,她第一句话就是:“小萌,谢谢你为女性做事情。”

我问她:“谢从何来呢?”她说:“很多时候,是观念问题,影响人们对女性的信心。像我担任国家队教练,质疑的声音里就有“女教练,行么”,我想说只要有机会,女性完全可以做好,而且能做得更好。”

2023年,中国女足机遇和挑战并存,同时备战三大赛事:女足世界杯、杭州亚运会、巴黎奥运会。虽说中国女足手握亚洲杯,但面对欧洲强队,有差距是现实。我问她,给自己设的最低标准是什么?

她说;“亚洲杯打得好,说明通过训练和比赛,我们可以更接近胜利。但从整体来讲,我们不在世界主要强队之列。不是比赛打好了就一切都好,也不是比赛成绩不理想这个队就什么都不行。我希望我们能忘记亚洲杯,认真对待,尽力打好每一场。这是我的目标。”

我特别同意她的这段话,足球比赛,比分当然重要,但球员在场上的90分钟里,态度、技术、配合的质量,也是能否赢得尊重的重要指标,我相信中国女足的姑娘们,一定可以在赛场上赢得对手和观众的尊重。

在水庆霞这段话里,我也听到了面对人生的态度,那就是,成功的维度有很多,但是以什么样的态度过我们的人生,却有高下之分。其实不管是听水庆霞讲,还是我自己的经历,我发现,如果你觉得自己脆弱,很可能你就会显得脆弱;而如果你把自己当成一个坚韧的人,你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就会变得坚韧。

有人问,什么是支持者?

“支持”不是一个态度,而是一种能力和心胸。支持,不是无条件地满足、承诺,不是无原则地认同、赞美;支持,是跌入低谷时,推你站起来,是在巅峰时,带你走更远;支持,是让混乱的心坚定,是让迷失的路清晰。

从一个人,到一个家庭、再到一个团队,有这样的支持者,就一定能做得更好,走得更远。

2.伟大的配角:江梦南父母

需要水庆霞支持的是一个团队,我也问我自己,最需要我支持的人是谁?那身为一个女性,身为一个母亲,我首先想到的、需要我支持的人,是我的孩子。你也许会说,孩子?那是我们教育的对象啊,用“支持”这个词,有点不习惯。

事实上,父母作为支持者,则意味着托举,而不是居高临下;意味着爱他如他所是,而没有过高预期;意味着不求回报的付出;意味着辅助的身份,不会替代或剥夺被支持者自身的成长。

身为支持者,“妈妈”这两个字到底能有多大的力量呢?可以说不仅可以帮助孩子健康成长,让亲子关系更加水乳交融,甚至,可以创造奇迹。

我们常说十聋九哑,尤其是,在孩子学说话之前就丧失听力的话,那么是很难学会说话的。因为要学说话,必须先要听得见、再模仿。有一个“语前失聪”的女孩,半岁大的时候,被诊断为极重度的神经性耳聋。然而,她不仅学会了说话,还考上清华大学,而且是一名生物信息学博士研究生。

这个女孩就是江梦南,2021年“感动中国”人物。在颁奖现场,她感慨万千,她说:“其实我并不觉得自己厉害,因为真正厉害的是我爸爸妈妈。我特别幸运,我父母他们给了我生命,然后他们用自己所有的心血和耐心,又陪伴我长大。”

梦南传奇的成长经历,让人们感叹她的坚韧、自律、不服输、不认命,同时也会不约而同地好奇,她的爸爸妈妈,有着怎样的决绝、勇气和学习力啊!尤其是在梦南从出生到上初中的那十几年间。

我反反复复看他们的故事,并且和梦南的爸爸妈妈做了视频连线,我发现,梦南的父母做了什么,我们大概可以想象,但他们几个“不做”,才是真正托举起梦南的关键所在。

第一,不放弃希望。在确诊之后的最初两年,梦南父母带着梦南走访了所有名医名家,希望给梦南医治听力。但是,多位名医给他们的答案,都是治不了。接受这个结论之后,他们就下定决心,用最笨的方法自己教孩子说话。

梦南爸爸说:“我们当时经济是很贫困的,一放假就在想办法挣钱,为了挣钱,什么苦力都做。我表现出来的都是比较乐观开朗,毕竟是一家之主,遇到这种情况,说实在话,我如果头低下去了,那大家可能都坚持不了。”

第二,不留后路。不让梦南学手语,不去特殊学校——这是梦南父母给自己定的两个“原则”。他们意识到,一旦梦南学会用手语交流,一旦进入特殊学校,孩子就再也没有动力学说话了,也更难进入常态的生活。

但是,要让完全听不见声音的梦南能发出声音说一个字的话,就需要重复至少10000遍,才能慢慢练成这样一个“肌肉记忆”。像有一些口型非常像的音,花和瓜,有听力的孩子,一听就知道这两个字的差别,但对梦南来说,很难区分。那怎么办呢?妈妈就把手,放在梦南嘴边上让她感受气流的不同。花,有气流;瓜,没有。

梦南妈妈甚至还利用暑假时间,学习了聋儿言语康复技巧,硬是考出了“言语康复师证书”,这也是他们所在县城的第一张这类证书。梦南妈妈说:“培养这个孩子,就好像自己在雕刻一件艺术品,我总是在仔细地观察、仔细地分析她的一言一行。她在外面很累、很疲劳了回来,我们都是想方设法要转一个弯,来安慰她,再鼓励她,给她设想一下未来的一种场面,慢慢、慢慢,她好像感觉到又有力量了。”

第三,不攀比别人。当梦南有时实在坚持不住了,会说“凭什么别人都听得见,就我听不见。”这时爸爸妈妈会跟她说:“不要和别人比。有些人近视,就要戴眼镜。有些人腿脚不好,就要拄拐杖。你和别人没什么不同,每个人都有难题,只要去解决它就好。”

第四,不设置过高期望值。原来他们对孩子有很高的期望,后来接受了现实,觉得只要孩子能自食其力,已经心满意足。

所以梦南每一点小小的进步,都可以带给他们惊喜,都可以带给他们巨大的幸福感。而父母这种无处不在的鼓励和赞美,反而让梦南更加自信,反而成就了一个大大超出所有人预期的梦南。

第五,不转移爱。即便政策允许,他们夫妻两个人商量好,也不再生第二个孩子,不忍心有了第二个孩子分散对梦南的注意力。他们不考虑养儿防老,认为生了孩子就是要为她撑起一片天。

第六,不代劳,不溺爱。孩子有先天的不足,更容易引起父母的怜爱,但梦南的父母没有把对孩子的支持与越界的代劳相混淆。江梦南不仅学业出众,也非常独立,善于自己解决问题。

上大学住校的第一晚,同宿舍的同学们想家哭了,梦南没有哭,还一个个地安慰同学;梦南妈妈发现,跟梦南一起过马路,反而会被梦南提醒要注意两边的车辆,这让妈妈觉得,这个孩子哪怕单飞,自己也可以完全放心了。

2020年,江梦南当选清华大学学生无障碍发展研究协会第五任会长,身体力行地向公众普及无障碍理念。毕业在即,父母也没有劝她回到自己身边,他们要梦南活出属于自己的人生。

第七条,爱,不敷衍。梦南的爸爸妈妈在跟我视频聊天的时候,我可以感觉到他们之间深厚的感情。

我判断一对夫妻感情好不好,有一个绝招,就是观察他们在外人面前,会不会对视。梦南父母一边跟我聊天,一边会时不时地相视而笑,爸爸看妈妈要跑出屏幕了,就搂着她的肩膀,把她拉进来。果然,父母之间真诚的相爱和体谅,是孩子幸福成长的基石。

其实,这七个“不”,远远无法概括梦南父母的艰辛与智慧。你说,要做到这样,难吗?难,也不难。难,是梦南的情况太特殊,不难,作为父母,只要我们心里有对孩子真挚的爱,以及支持者的自我定位,我们就可以用父母的爱心点燃孩子的爱心,爱自己,爱他人,爱生活,爱世界!

3.看不见的女性VS被看见的女性

做女人挺难的,很多人可能觉得,听到这样的话,就是婆婆妈妈的抱怨,计较谁比谁多做一些家务、谁比谁多照顾孩子等等。但是今天我们不讲情绪,就一起来看看一些数据吧。

先说说上厕所这件小事。因为女性生理构造不同,原本如厕的时间就比男性的时间要长,而如果家里有小宝宝、有行动不便的老人,大部分情况下也是女性的家庭成员来帮助他们如厕,所以根据统计,女性的如厕时间是男性的2.3倍,而男厕有小便池,可以容纳更多人。

但是,无论是在办公环境,还是在公园、景区、等等各种公共场所,男厕、女厕的面积无一例外,都被设计得一样大,所以,女厕所排大队的情况,随时都在发生,全球女性要花费970亿小时去寻找安全厕所。

再说说另一件小事,夏天的办公室里,许多女性需要披着毯子、披肩,看起来十分柔弱的样子。办公室的空调,很多都是中央空调,同样的温度下,男性活动自如,而女性却普遍觉得冷,这是因为女性“体质差”吗?

并不是,只是因为办公室的空调标准是根据上世纪60年代的男性制定的,女性身体的代谢率被高估了35%,所以这个温度对女性来说平均低了5度。

还有一件事,我想更是很多人从未仔细想过。根据统计,在遭遇车祸的时候,女性受轻伤的可能性比男性高71%,受重伤的可能性比男性高47%,女性的死亡率比男性高17%。可能我们下意识地回想,这是因为女性身体更弱吧,所以同样的碰撞对女性伤害更大。

道理没错,可我们忽略了一点,虽然汽车在出厂前需要做安全测试,但是几十年以来,汽车碰撞测试的假人一直都是以男性为基准,即使近些年开始采用女性假人,但女假人的设计也没有考虑女性的肌肉质量分布和骨密度等差异,那不过只是一个“缩小版的男性假人”。

当女性的需求被忽视,也就是全世界一半的人口的需求被忽视,听上去有点可怕,但是,这句话反过来说也同样成立,当女性的需求被看见,也就是全世界一半的人口的需求被看见。

二、我们凭什么不能主动?

接下来,我想请大家和我一起玩一个小游戏,我们一起想一想,“如果不考虑现实因素,你最想做的事情是什么?”

为什么你现在还不能做呢?或者说,阻碍你实现它的那些“现实因素”到底是什么呢?我们在生活中,难免不自觉地陷于被动,让我们的选择显得很少。

然而,有些人,在被动的情形下,迈出了一步,让自己一点一点地从依赖走向独立,从被动走向主动,不把自己推给命运、基因和环境,穿透现实的迷雾,到达新世界的彼岸。让我们边听边想,一会儿我们一起来看看答案是什么。

1.超级主动者:刘洋

我们进入下一个故事,2005年,我作为现场记者,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直播报道神舟六号载人航天发射。航天员们出征的时候,我就在送行的人群中。看着他们自信、从容的笑脸,我和所有人一样,心潮澎湃,无比激动。

航天员的出征,是去找寻人类可能的下一个理想家园,是人类无所畏惧的探索精神的最好体现。可是就在那一刻,有一个问题突然出现在我的脑海里,如果即将出征的是我的家人呢?我的心情会有什么不一样吗?

转眼,神舟飞船在去年完成了第十四次出征,神舟十四号在太空停留半年,成功返回地球。在这次任务中,有第二次重返太空的中国第一位女航天员刘洋。

刘洋成为航天员的经历,很不寻常。

1978年,刘洋出生在郑州市的一个普通家庭,她自小就是一个坚强而且很有主见的孩子,家长们眼里“别人家的孩子”。上高中时,一家航空公司来学校招生,只招收男生,刘洋除了这一条不符合招生条件外,其余的都符合。仅仅因为自己是女孩,就被拒之门外,刘洋心里十分不服气。

但没想到,命运有时让人失望,有时又令人惊喜。就在刘洋全力以赴准备高考的时候,空军竟然来到她所在的学校招收第七批女飞行员。这让刘洋无比激动,她带着不服输的“赌气”成分报了名,似乎想要向所有人证明“女生一点也不比男生差”。然而,就是这一个赌气,直接改变了她的人生轨迹。

刘洋顺利地考进了航校,可当她进入航校后,发现学校里到处是卧虎藏龙的高手,她自己的优势没了。不服输的刘洋,内心坚毅的种子再一次萌发,她给自己制定了魔鬼训练计划。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刘洋一直都是那个航校里最早醒、最晚睡的人。2001年毕业后,刘洋如愿以偿,成了一名航空兵。

2009年,我国的航天技术日趋成熟,相关部门经过慎重考虑,决定招收女航天员,因为飞行员是最接近航天员标准的,所以从飞行员中选拔航天员顺理成章。刘洋听到这个消息,没有任何犹豫直接报了名。那些日日夜夜的训练,终于等到了一个迟来的用武之地。

虽说航天员和飞行员有很多相似之处,但对航天员的要求要高得多,训练也要苦得多。不管是适应飞船起飞,还是太空生活,都存在着巨大的挑战,稍有差池,不仅不能完成任务,甚至会有生命危险。只有刻苦的训练,才是安全的保障。

那么,你知道航天员的训练究竟有多苦吗?他们要穿戴120多公斤的装备潜入水中,接受长达4个小时的不间断训练。

在空间站5小时的任务,在地面需要做50小时的水下训练,一次体能消耗相当于跑一次全程马拉松。一次训练结束后,体重会立即下降好几公斤。还有,前庭功能训练,航天员要被蒙住双眼,坐在一个能多轴晃动的转椅上,360度地快速旋转,平均每圈2秒钟,而且还会上下、前后地摆动,每一组训练要坚持15分钟。

这些还不算什么,最痛苦的要数离心机超重耐力训练。离心机内速度超级快,在短短的40秒时间里,会达到人体八倍重力加速。这是怎样的一种体验?简单来说,就是呼吸极度困难,脸上的皮肤都会被甩变形。痛苦程度,非一般人可以承受。

直到2012年,在刘洋第一次登上太空前的三年时间里,她几乎没有好好休息过。每当感觉挺不过去的时候,她便用一句话鼓励自己:“放弃很容易,但那是自己的梦想。”

听了刚才我对训练的描述,你可能会问,既然航天事业充满风险,对身体的要求又极高,就算是男性也很难胜任,那为什么还要培养女航天员呢?

实际上,女航天员有自己独特的优势:第一,她们体重更轻,载人航天飞船所载荷的重量,是以克计算的,较轻的体重可以省掉不少发射成本。第二,女性独特的性格因素和心理素质,使她们更稳定,更善于沟通。第三,女性身体更适合外太空环境,更不易受伤。

2005年,我曾经采访过全球首位黑人女航天员,来自美国的梅杰米森。她说:“妇女参与太空飞行并不是为了给男航天员调节气氛,一项工作如果没有女性的参与,那会丧失至少50%的才能。我们应该和男性一样有权决定地球未来的命运。”

1961年,从前苏联航天员加加林进入太空,人类的太空梦就没有停止过,不过这个梦想并不仅仅属于男性,两年之后的1963年,世界第一位女航天员就完成了她的太空飞行。所以有人说,人类真正实现太空梦想应该是在1963年。

国际上,载人航天事业有过重大事故,所以每一位航天员都知道自己的选择意味着什么。那他们哪来的勇气?勇气就来自于为了实现自己梦想的主动选择。

刘洋首次出征时含泪对丈夫说的那段话,至今听来都催人泪下,她说:“如果我真的回不来,你一定要答应我两件事情,第一,就是一定要帮我照顾好父母,他们只有我这样一个女儿。第二个就是要娶一个会做饭的妻子,我希望她可以代替我去照顾我的爱人。”还没等她说完,丈夫就打断她说:“不,你一定能回来,我等你”。

有人问刘洋:“你怎么做到那么勇敢的?”她说:“别人问孙悟空,大圣意欲何为?孙悟空回答:踏南天,碎云霄!别人又问:若一去不返呢?他答:便,一去不返。”

刘洋就是这样,简练而决绝地回答了人们的疑问。

悲壮吗?是的,有人说这是“男子气概”,其实,要我说,这是“英雄气概”!

2.孤勇者:唐恬

《孤勇者》这首歌不仅仅是2022年最火的流行歌,甚至成了孩子之间的“暗号”。这首歌,也在去年年底的卡塔尔世界杯赛场上唱响。

另外,大家应该也还记得今年的除夕夜,央视春晚那首唱哭无数人的《是妈妈,是女儿》、春节档影片《流浪地球2》的主题曲《人是_》、还有我们非常熟悉的歌曲《人世间》、《追光者》、《如愿》等等。这么多耳熟能详的歌,看起来好像毫无关联,但是你可能不知道,这些歌曲的词作者,是同一个人。

有位网友评价她的歌词说:“虽然她不认识我,但我觉得她爱我,她写出的歌词,不经意间就能令人落泪。”就算你没听过她的名字,也一定听过她写的歌,她就是——唐恬。

如果我们用“美”来形容她写的歌词,那她自己的故事,或许可以让每个人都能找到力量。

时间回到2012年《中国梦想秀》的舞台上,一位身患癌症的女孩最后的愿望,就是为偶像陈奕迅写一首歌,后来,陈奕迅被打动了,说:“首先要谢谢你,希望你好好坚持下去。你给我多一点点时间,我现在立刻就把你的词和音符融合在一起,你等我!”

对,这个身患癌症的女孩,就是唐恬,就在这次表达心愿之前,她被确诊为鼻咽癌三期,也就是癌症的中晚期。她和陈奕迅相约的这首歌正是后来的《孤勇者》,这首歌现在仅在抖音一个平台的的播放量就达到160亿。那一句“谁说站在光里的才算英雄”不知道听哭了多少人。

1983年,唐恬出生在湖南。2004年大学毕业之后,进入电视台工作,到了第二年,她便展现出了惊人的作词天赋。那一年可以说是选秀节目的元年,唐恬负责的正是第一届《超级女声》的唱片制作。她写的第一首歌是周笔畅的《天赋》。之后李宇春、张靓颖的原创成名曲里都有她的作品。2006年,她更是写出了堪称“选秀之光”的主题曲《唱得响亮》,那一年,唐恬23岁。

或许是天妒英才,或许是命运还想给唐恬的创作添加更为激烈的情感体验,2012年大年三十的晚上,她得到消息,确诊了鼻咽癌三期。29岁的她强装镇定,面带微笑地陪家人吃完年夜饭,然后把自己关进房间里泪如雨下,强忍着不想哭出声音,她不知道还能活多久,也想不通为什么命运要对她开这么大的玩笑?万般心潮汹涌之后,她终于在黎明之前冷静下来,她告诉自己,不管怎么样“我要活过我的父母”。

之后,她独自回到北京,安顿好未完成工作,开始做全面检查。自己安排住院,自己跟医生确定治疗方案,直到开始化疗的前一天晚上,她才打电话告诉了父母。几十次的放化疗,她的嘴里全烂了,喝水都喝不下去,体重下降了几十斤。但她始终保持积极的状态,为的就是不让父母担心。她说:“我的爸妈本应很快乐,他们不该为我难过,如果不是这件事,他们应该很幸福。”

躺在病床上的唐恬,真的就是孤身走暗巷,满身的倔强与坚强。痛苦的治疗没有打败她,反而赋予了她一般人无法感知到的生命体验,她的创作宇宙 全面爆发。

《孤勇者》这首歌,正是她勇敢抗癌、绝不放弃的真实写照。这首歌写的正是唐恬当时的心境,她说:“我懂得了我在痛苦中是什么样子,也因此懂得了别人的痛苦,我不再只关注自己的情绪,长了很多触角去触碰别人的心。”唐恬用自身的经历诠释了“谁说对弈平凡的不算英雄”。

媒体对《孤勇者》的评价是:“《孤勇者》唱出了普通人为生活拼命的样子,抚慰着每一个苦苦支撑的平凡人。无论是建筑工人、环卫工人、缉毒警察、消防队员还是电竞选手,以及千千万万默默在暗处发光的人,都从中感受到了希望和勇气。”

是啊,所有人都应该把她对生活的勇气据为己有,把她的人生态度据为己有,要去努力生活,要学会公开表达,要向世人宣告,要向世界掏心掏肺。勇气不是没有恐惧,恰恰是面对恐惧依然勇往直前。

唐恬用行动演绎出了,孤独也好,磨难也罢,哪怕是命运多舛又如何?哪怕是满身沾满污泥又怎样?只要你内心有真正的勇气,依然能够成为自己的英雄。抗癌10年的唐恬是一个真正的孤勇者,39岁的她,悬崖亦开花。生活若拍不碎我,就看我绝境生花。

3.超越标签的钢琴阿姨:邢国芹

平庸的生活,日复一日,每一天像永不停歇的传送带,似乎没有时间去追问自己的内心,似乎自己的感觉已经不那么重要了。这不是淡定,不是从容,而是一种丧失。我们在每一天的奔波中,丧失了很多,而我们就在这样的丧失中,继续走,继续失去。

记得在我小时候,我父亲在少年宫工作,那里有一架旧钢琴。那是上个世纪70年代,哪怕是旧钢琴对于普通家庭的孩子来说,也属于遥不可及的奢侈品。每次去找我爸玩,我都会偷偷去琴房,小心翼翼打开琴盖,轻轻摁两下黑白的琴键,每次离开,都怪舍不得。但是,我从来没有跟我爸提过“我喜欢钢琴”,哪怕父亲的同事就是钢琴老师,如果我想学一定会愿意教我,但我从没有要求过。

现在回想起来,当时的我,不是不敢说,而是我从来没有问过自己“我自己的感受”是什么。感受来了,我甚至都不知道它是我的感受。此刻,我真想抱抱那个怯生生的小小萌。

因为这个小小萌,有一个人的故事格外打动我。

大家看这个画面,你看,这是一个没有观众的角落,和一架废弃的钢琴,演奏者认真,专注,忘我,仿佛这架钢琴原本就属于她一样。她的弹奏不是特别连贯,甚至还有点走音,是的,她并不专业。她是清华大学艺教中心的一位保洁员,名字叫邢国芹。有一条视频,标题是“保洁阿姨邢阿姨弹奏《我的中国心》”,曾经刷爆网络,打动了亿万观众的心。

半个月前,我在清华大学艺教中心的楼道里见到了邢阿姨,她在这里工作已经有八九年了。实际上在这之前,她从未见过钢琴,更别说弹奏了,她也不识乐谱、不懂乐理,更没有接受过任何训练。

我就问她:你从对钢琴一无所知,到如此完整地弹奏一首钢琴曲,是怎么做到的呢?是不是这里有老师教你呀?”她告诉我,都不是。把她领进门的,就是这架放在角落里无人问津的“走音”钢琴。

发现了这架钢琴之后,一开始,邢阿姨只是在下班之后偷偷地按几下琴键,渐渐地,只要有时间,她就会在琴凳上坐下来,慢慢摸索。我问她:怎么找到第一个“dou”的?她说,她觉得应该是最中间那个键,就找到了。我又问她:怎么把《我的中国心》弹下来的?

她说:“这首歌我会唱,我就在琴键上一个音一个音地把它摸出来了,我又看别人都是两只手弹,左手要比右手的音低,我也就慢慢摸出来了。”就是这种主动、这种渴望、这种探索,让她像着了迷一样,只要办公楼里没人了,她就偷偷弹一会儿。

她说:“今天没弹好,明天我就再去弹,那我应该就比今天弹得好。”她的弹奏透着质朴和美好,凡是看过她弹琴的人,无不为之赞叹。有人问她,为什么这么大年纪了,还要学弹钢琴?

邢阿姨说:“我觉得自身爱好跟年龄没有关系,我的日常工作是做保洁,那我就努力把工作做好,我业余喜欢弹钢琴,那我也努力去把它弹好。”

后来,她的爱好被同事们发现了,她被请上了那一年清华大学艺教中心年会的舞台,登台演出的那一天,她紧张极了,但她依然记得,她下台时的掌声,比上台时热烈,这掌声,一直把她送回到座位上。

弹着钢琴的刑阿姨,在那一刻成为众人的焦点,她在自己为自己创造的音乐世界里,模糊了现实生活中的标签——那些被生活、身份、地位以及所有的条条框框所定义的标签。她不在乎标签的束缚,用音乐塑造了一种平等。

她自学钢琴的时候,她弹奏音乐的时候,她拒绝和超越了一个所谓的“中年保洁阿姨”的身份定义,她勇敢地主动去界定自己,所以她才能超然物外地、落落大方地去追求自己的钢琴梦,是她的这种自然而然的主动,重新定义了“中年保洁阿姨”,甚至重新定义了艺术的边界。

三、到底是什么困住了我们?

让我们再看看刚才写下的小卡片吧(如果不考虑现实因素,你最想做的事情是什么?)。你最想做的那件事,现在有改变吗?那些阻碍在你和理想之间的到底是什么?是不可逾越的现实吗?还是不敢面对的自己呢?困住我们的,到底是什么?找到这个问题的答案,对于我们任何人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一步。

1.恰如其分的母爱,做60分妈妈

身为女性,母亲的命题很难回避。身为母亲,我们能否在助力孩子成长的过程中,也实现自我的成长?我的答案是,这就需要我们给出恰如其分的母爱,也可以叫做60分妈妈。

哎,你说,做妈妈难道不应该做到100分吗?事实上,60分到100分之间的这40分的差距,正是孩子独立成长的空间。下面是一位普通的母亲写给儿子的信,流传很广,感人至深。这就是一位60分妈妈,我们一起来听,她和儿子的故事。

上下滑动查看

“第一次参加你的家长会,是在你上小学三年级的时候,我从海鲜批发市场火急火燎地赶去,衣服上沾满了鱼虾鳖蟹的污渍。尽管我破例打了车,但我还是迟到了。我迎着那些略带讥讽和嫌弃的目光走到你的座位旁,内心充满了羞愧和歉疚。你扬着小脸,帮我擦掉额头上的汗,又递过来你的小水壶说:“妈妈,喝口水。”

刹那间,你的体贴和不轻贱让那么多人对我们母子刮目相看。因为我要回去给爷爷奶奶做饭,你帮我跟班主任提前请了假。班主任叹了一口气说:“韩流妈妈,班里四十多个孩子,韩流最让我心疼,那么懂事、乖巧。”

我握住班主任的手,我说:“韩流爸爸出车祸瘫痪了,爷爷奶奶常年卧床,我根本顾不上孩子,孩子从刚会走路起,就给爷爷、奶奶、爸爸接屎端尿,我连心疼他的时间都没有啊。”

回家的路上,我的眼泪就没断过。回放你从小到大的点点滴滴,我对生活有过的那些抱怨都不见了。老天给了我那么多不幸,可也给了我让人心疼、欣慰的你。无论在什么地方,你都温柔地对待我,虽然你只有一米三,很瘦,但是在妈妈心里,你已经长成一棵小树,令我想去依靠,而不是拥抱。

在你爸39岁生日那天,你用不吃午饭节省下来的钱给他买了一个大蛋糕。然而,推开家门,等待你的,却是你爸割腕自杀的场面。那时只有15岁的你,先用毛巾扎住了他还在流血的手臂,然后拨通了120。直到他脱离了生命危险,你才打电话给我。

在病房的门口,你对我约法三章:不许责备,因为坐在轮椅上的人是爸爸,不是咱俩;不许同情,这样会助长他的悲观情绪;不许害怕,我一定能把这件事处理好,让我爸永远不再动这个念头。进了病房,我泪如雨下,心疼和抱怨的话都没有说。你紧紧地握着你爸的手说:“爸,你在,我就有爸爸可叫,我妈累了一天回家,就有一个嘘寒问暖的伴儿。爸,我们一定要让你快乐起来。”你的话,让我忘记了哭。我不敢相信,你已经长大到令我目瞪口呆的地步。

从那天开始,你放学回来第一件事就是把你爸推到小区里面。你爸爸瘫痪前有一门剪发的手艺,为了让爸爸觉得自己有用,你就挨家挨户地敲邻居的门,希望他们能来免费剪发,你还承诺,如果剪坏了,你花钱帮他们去理发店修理。冲着你,老老少少都来了。你们父子俩,一个给人理发,一个忙着给邻居端茶送水。你爸爸的嘴角,竟然有了我多年不曾看到的笑意,是你找到了让他快乐的钥匙。邻居杨奶奶说:“这个孩子,懂事得让人心尖儿疼。”你爸爸越来越开朗,你更不用让我额外操心,我的心情一天好过一天。

有一天我一边做饭一边唱歌,唱到忘我的地步,回过神来才发现你正靠在门口看我,我的脸红了。你大呼小叫地冲过来:“妈,原来你唱得这么好听,你要是早几年出道,一定是另一个大明星!”这时候你爸插嘴了:“儿子,你妈可是当年正宗的文艺骨干,不然你爸我这么帅怎么会死皮赖脸地追求她啊。”我们全家都笑了。曾几何时,在残酷的生活面前,我们都忘记了幽默。儿子,是你让这个家有了笑声。

然而,一场玩笑,你却当了真。你请来一个同学的妈妈做我的声乐辅导兼表演老师,她是音乐教授。每天中午从海鲜批发市场回来的我,都要把自己收拾干净,穿上那些平时舍不得穿的衣服,再赶去你同学家,那个场面真是滑稽。不久我就不战而退,你立马对我说:“妈,你得有点儿爱好,这样你再喊‘黄花鱼,新鲜的’都会让你觉得你跟别人是不一样的。”最终我没有拗过你。当我第一次正式地在你们面前唱歌的时候,我很害羞,你说:“你唱吧,你可是咱们家第的一大美女。”我笑了,笑过之后唱出的是《绿叶对根的情意》,不记得是怎么唱完的,只记得唱到泪流满面。

我依然每天天不亮就去海鲜市场,日子依然很过得艰苦,然而,当电视台选秀栏目组打电话给我时,我都呆住了。是你帮我报的名!我怪你给我添乱,你却轻描淡写地说:“你就当那个舞台是我们的南湖公园就行了。”

我不能拒绝你,因为我突然想到自己邋里邋遢地去参加你家长会的那一幕。为了你,我也想让你为我骄傲一次。为了你,别说是一个耀眼的舞台,就算是刀山火海,我也会毅然前往。

在北京,我的心态无比放松,我可以不拿冠军,但一定要站到舞台上,以一个母亲的身份。我没想到主持人会在我上台后的访谈里,设置了和你通话的环节。电话接通时,我居然脱口而出:“儿子,下辈子别做妈妈的儿子,没有哪个母亲愿意看到自己的儿子这么为家里操劳……”我泪如泉涌,泣不成声。“妈妈,下辈子我还做你的儿子。你是一个伟大的妈妈,你是我的骄傲。”

你是让我明白,烦恼与快乐都是自己给自己的。明天,你就要登上南下的火车,开始你的大学生涯,你终于有了自己的生活。”

这个故事,我在抖音讲过,意想不到的是,竟然有3个多亿的播放量,评论区有好多人说,好想拥有这样一个孩子,也有很多人说,好想成为这样的妈妈。

你看,韩流妈妈没有能够给韩流优厚的物质条件,也没有天天唠叨他要有出息,恰恰相反,她似乎都有点自顾不暇。但这位妈妈努力工作、赡养老人、理解孩子,还爱唱歌,她努力生活的样子,就是对孩子最好的教育。

做60分妈妈,给出最恰如其分的母爱。请各位想要100分又做不到妈妈跟自己说:我才是最适合自己孩子的妈妈,我有权利按照自己的风格养育我的孩子。要相信孩子,相信自己。

2.请叫我街舞女孩671

说到孩子优秀,大多数父母会有一些可以量化的评价标准:学习成绩怎么样,考了什么样的大学,工作收入如何。成功的面孔似乎总是很相似。而下面这个故事的主人公,重新诠释了“成功”这两个字,也是我们今天出场的所有女性人物当中年纪最小的,她叫刘清漪,刚满17岁。

我们先来看她的专长。

她的专长是霹雳舞,她的最好成绩是2022年8月获得了首个顶级霹雳舞大赛的世界冠军,又在10月获得了霹雳舞世锦赛亚军,这是中国选手首次在这项新兴运动的世锦赛上获得奖牌。就在我准备她的故事的时候,今年的2月25日,她在2023年WDSF霹雳舞日本北九州站奥运积分赛中,再次突破历史,强势夺冠!

你看,如果刘清漪喜欢的项目是游泳、体操、球类,大概我们今天就不需要讲她的故事了。偏偏她的项目是霹雳舞。

刘清漪出生在河南辉县,9岁的时候,她喜欢上了霹雳舞,进了县城的舞蹈培训班。天赋、热爱、苦练,一样不少,她两个月就学会了别人两三年才能拿下的托马斯全旋和360度转两个大招。

我不知道大家对霹雳舞的印象是什么?它来自街头,在有的人看来,跳霹雳舞的人痞里痞气的,不像正经人。

就有亲戚问刘清漪爸妈:“你们为什么要让女儿学这种不正经的舞蹈?她从小就这么不务正业,长大了可怎么得了?”既然女孩学霹雳舞更容易被视为异类,刘清漪怎么想呢?要堵住闲言碎语,不是去争辩,更不可能是放弃,最好的方法是不仅跳好霹雳舞,还要搞好学习。从上小学起,刘清漪的学习成绩在班里就名列前茅,是个名副其实的“三好学生”。她不仅没有因为霹雳舞耽误学习,反而让霹雳舞成为了学习的动力。

你知道吗?霹雳舞想练好,非常难,而且很枯燥,一个基本功的动作,需要练习几千次、几万次,达到这个数量之后,才会收获这一个动作。

2018年,刘清漪手臂骨折,康复之后,不得不从头开始练舞,苦练两三个月才恢复到受伤之前的水平。2021年9月,16岁的她斩获全运会“史上首枚”霹雳舞金牌,随后顺利入选霹雳舞国家队。

当我加她的微信时,看到的个性签名是这样的:废话少说,拿实力证明一切。Everydayis important day!每一天都很重要。看她这份充满活力和自信的劲儿,真让我羡慕。

没有任何成功是一帆风顺的。刘清漪当然也不例外。

她虽然只有十几岁,但却显示出了过人的理性、冷静和格局。

面对失败,在去年世锦赛上,她没有能够晋级八强,但她说:“我当时看介绍八强选手上台的时候,觉得那个台子太适合我了。”一般人比赛失利,会自责或者备受打击,可她依然觉得冠军的舞台就该属于她。

面对高手,她可以理性分析:“我感到自己与她们的差距比想象中要小,自己对比下来发现,差距肯定还是有,但每个人都有擅长的地方。而我现在要做的就是提升自己的水平。”

面对不同,她说:“他们动作太不常规了,思想也很独特。他们跳得太随意、太自由了,想到哪跳到哪,这也是一种对舞蹈的理解。我都看惊了……这让我觉得,其实每个人都可以有不同的探索方式。”

面对赞美,她说:“只要自己不把自己看太高,就没有那么多压力。大家都是平常人嘛,只是我在这个领域做得还算不错,我也比较喜欢它,做出了自己的风格。大家都是在追寻自己的梦想,我没有和其他人有什么不同。”

能想象吗?这是一个仅有17岁的街舞女孩的认知,用这样的心态去面对自己的热爱和事业,成功注定属于她。

家庭没有给她设限,身处的环境没有给她设限,最重要的是,她自己没有给自己设限。不仅是刘清漪,每每听到这样的故事,我都会忍不住为他们点赞!

刘清漪让我想起2003年我在珠峰直播时认识的登山家潘多。1975年,中国女子登山队员潘多,在37岁、第三个孩子刚出生6个月的身体条件下,成功登顶8848米的珠穆朗玛峰,成为中国第一位登上珠峰的女性,也是世界上第一个从北坡登上珠峰的女性。

如果说当年潘多的壮举还是想向世界证明什么的话,那么50年后的女孩们,已经不需要向世界证明什么,而是跟随自己的内心,去做出属于自己的选择。

刘清漪用自己名字的谐音“671”作为自己的网络ID,如果你想了解她,那你就搜“671”,就可以找到她。她马尾随便一绑,不化妆,不戴配饰,对造型的唯一念想只是一件纯黑色宽松T恤。她不需要符合任何人的任何想象,她本身即是力量。

在接下来的杭州亚运会和巴黎奥运会上,“霹雳舞”将作为体育舞蹈正式大项加入赛程。我们期待已经入选国家队的刘清漪的绽放。刘清漪说:“舞蹈永远没有标准答案。”

是的,成功也没有标准答案,幸福也没有标准答案,人生更没有标准答案!最好的答案是什么呢?它是我们每个人的一生要去完成的、给自己的答卷。

3.为自己尽情活:自驾环游中国的阿姨苏敏

如果你已经56岁了,还能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吗?还有动力去找寻那个已经迷失了的“自己”吗?

我也问过我自己,让我做这样的选择,真的不容易。然而有一个人,56岁,学车买车,开始自驾环游中国。很多人都说她疯了,但是如果你知道了她的故事,也许你就能理解那股积蓄了半辈子所爆发出来的力量,那惊人的、对于主宰生活的向往。或许她的名字,你听说过,她就是:苏敏。

1964年,苏敏出生在一个传统的重男轻女的家庭。她是家里的长女,底下还有三个弟弟。自古,家里有个弟弟,姐姐都会懂事得令人心疼,甚至无一例外地扮演了半个母亲的角色。

中学时期,她就要每天早起给弟弟们做饭,等弟弟们吃完了才能去上学。课间,她还要偷偷跑回家,把午饭的米放进锅里,再跑回学校上课。吃苦耐劳还是小事,最难的是,什么事情自己也做不了主,都已经23岁了,想要剪个自己喜欢的发型,都还要经过父母的特批。微小的存在、憋屈的经历,这是多少姐姐们的人生缩影。

就在23岁那年,苏敏在朋友的介绍下,认识了在郑州工作的杜先生。她太渴望用一段婚姻来终结自己23年被控制的生活,所以只见了两次面,苏敏就决定结婚了。

然而,这段仓促的婚姻并没有如期给她以温暖和自由。苏敏每花一分钱都必须要向丈夫详细汇报,连正常的社交也不被允许。在苏敏的讲述中,我感觉到她在婚姻里得不到基本的尊重和信任,她似乎是一个毫无价值的依附者,小心翼翼地看着丈夫的脸色生活。

要强的苏敏决定自己出去赚钱。她在工地搬过砖,在裁缝铺里做过零工,送过报纸,扫过大街,当过服务员……但,哪怕她有了自己的收入,也没有换来丈夫的一个好脸色。慢慢地,苏敏患上了抑郁症。

无奈,苏敏只能试着不断整理自己,跟生活相处。一直等到孩子长大,女儿成家。这一过,就是30年。直到外孙都上学了,苏敏才开始有了自己的时间,她开始重新上班,她不仅要有收入,还想到要靠自己的能力去看世界。她用自己的钱报了驾校,学会了开车,还用自己的钱买了人生中第一辆车,终于可以手握自己人生的方向盘了。

她从郑州出发,一路南下,经过重庆、成都、玉溪、大理,走遍了大小几十个城市……“自己”这两个字,对于这位59岁、已经做姥姥的人来说,是多么沉甸甸,又多么宝贵。

前几天晚上8点多,我打通了苏敏的视频电话。

她当时是在她温馨的房车里,笑意盈盈地出现在我的手机屏幕上。我问她,这几年自己行走中国,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她说:“以前的环境总是告诉我,我不行,我就以为我真的什么都不行;以前我觉得家里离了我就不转了,我就哪儿也不敢去。现在呢,我发现,家里离了我,都过得挺好,地球少了谁都照样转;我更发现我不是什么都不行,我可以做得很好。我59岁了,自己会开车,能拍短视频,能剪辑,能挣到钱。我觉得我挺好的。”她告诉我,自己在车里一个人过夜的第一晚,她从晚上10点一觉睡到第二天早上8点,睡得特别香。

有人说她,这样做不负责任。她告诉我,现在家里都很好,如果他们有需要,她会立刻回到他们身边。其实,当你真的按照自己的意愿去生活了,你会发现别人是不是理解你,对你来说,也就不那么重要了。

我问她,那你打算什么时候停下来呢?她说:“我现在不想那么多,好好看世界,多赚一点钱,争取可以回郑州给自己买一个小房子。”最后一个问题我问她:“你觉得这辈子活值了吗?”她说:“以前会觉得不值,但这几年过的是自己想过的日子,没白活,值了!

我不知道还有多少人,也在经历这样的人生,在没有“自我”的生活中,习以为常地途径他人的人生。前半生,身为子女;后半生,为子女而生。

但是,苏敏的故事却让我们看到另一种可能性,勇敢出发,为自己迈出第一步,你会在路上拾起那个被弄丢的自己,哪怕前路是风尘仆仆,我们也在所不惜。

四、人生的底气从哪里来?

我被很多朋友认识,是因为当年汶川地震的那次深入震区的采访报道,很多人对我说,小萌你真勇敢,那么危险的地方,说去就去了。当时,我35岁,出于一个新闻人的基本判断,哪里有灾情盲点,哪里就是我应该去的地方,所以逆向而行,是最自然的选择。

很多年之后,看到一位哲人说的话,“真正的勇气就是要去做合理的事情,不论危险与否。”我才忽然想到,当时“不怕”的底气来自于哪里,应该就是因为那个时候我们所有人,都坚信我们在做正确的事。

1.另一种生命表现力:女挖机手刘金梦

正是因为有过这些亲身经历,再听到哪里受灾的消息,多年的职业习惯会让我的神经立刻紧绷起来,也更容易被所有的义举瞬间击中。

2022年9月5日,四川甘孜州泸定县发生6.8级地震。在这次的抢险救灾中,有一个名字被我们记住,她就是刘金梦。

可能很多人看到过这个画面,一位女挖掘机手,在山体滑坡形成的几乎90度的坡面上,神情丝毫不见慌张,一米一米地挖掉碎石,夯实路面,再继续向前。这是一场堪称“极限挖掘”的抢险,山体滑坡很严重,道路都被覆盖了,看上去就像没有路一样,与山融为了一体。刘金梦和同事们紧急驰援,在道路消失之处,生生“造”出一条新路。

要知道,这个时候余震还在继续,刘金梦所处的位置,这边是山体,很可能随时会有几吨重的山石滚落,而另一边则是百米悬崖。从画面里,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挖掘机摇摇晃晃,根本没有一个哪怕1平米的平坦路面让她安稳地工作。

刘金梦是一位美丽的藏族姑娘,32岁,这是视频通话时的截屏,她是甘孜州 公路局雅江分局机架组的一名养路工,一名挖掘机手。

9月5日中午12点52分,地震发生,大约40分钟后,正在休息的刘金梦,突然接到电话通知,泸定地震震中附近发生山体滑坡,道路被阻塞,需要派人去前方抢通道路,确保车辆行驶。刘金梦马上在微信群里报了名,之后,只收拾了几件衣服和一个睡袋就出发了。

刘金梦,一个女孩子,不害怕吗?这是绝大多数人的第一反应。我想,“女孩子”、“害怕”这两个词,不在刘金梦的字典里。她的回答是:“我从没想过‘我是一个女孩子’这个问题,抢险时,更没有时间去害怕,如果害怕的话,就没有冷静的思想去思考了。”

刘金梦说,她从小就很喜欢机械,开砂石场的大哥经常把她放在挖掘机的翻斗里玩,她特别喜欢。之前她是一位电信营业厅的经理,听说招收公路养护工人,她马上报了名,两万人报名,一百人被录取,其中就有刘金梦。后来,单位有机械师培训,她也立马就报名了,去了才发现,自己是唯一一个女性。

她告诉我,地震抢险时,余震随时发生,小石头劈劈啪啪打来,有挡风玻璃挡着。那如果有滑落的巨石怎么办?金梦说,她会在挖掘机靠近山体的一侧挖一个坑,那么如果有滚石落下,滚石先会掉进坑里。我说:“就算这样,听着也太危险了,你可以不去吗?”她说:“不可以,我们公路人没有别的选择,我们害怕,那困在里面的人更害怕,我们不去就没有人能去就他们了。”

她工作的地方,大多是山区,自然灾害多,日常养护道路,就是维持这里的生命线。她说:“我们公路人,修路是修身,养路是养心,我们的生命已经和公路融为一体了。”现在,除了开挖掘机,她还考了装载车执照和大车执照,让自己多一份技能,就多一分抢险的机会。

刘金梦说,家人一直很支持她,老公说她是有大爱的人,经常嘱咐她要注意安全。老公知道她比较忙,很少打电话,都是发消息留言。她工作的时候是不会回消息的,但只要有空,会回拨视频电话。女儿今年八岁了,金梦工作时,经常需要带着女儿,她就把女儿安置在工地上安全地带的工程车驾驶室里。女儿看着妈妈用“挖挖机”挖泥、挖石头,特别高兴,在外人面前特别爱说“我妈妈是开挖挖机的”。

刘金梦说,每次女儿说的时候都很骄傲、很自豪,听得她心里暖暖的。我问她:“如果女儿受你影响也喜欢上了挖挖机,你会支持她吗?”她说:“还是别了吧,太辛苦了,不过,她要是真喜欢,我也会支持的。”

刘金梦的故事之所以被人们记住,是因为她是一个少见的女挖掘机手,但是听完了她的故事,我们发现,她那么美好、那么勇敢、那么闪亮,记住她的理由那么多,我们最不需要关注的,恰恰是她的性别。

我现在想问大家一个问题:如果用一些词来形容男性,你们会想到哪些?勇敢、果断、进取等。而如果用一些词来形容女性呢?会用温柔、婉约、体贴等等,对吧?

我的第二个问题是,如果把这两组词汇对调一下,可以吗?我看到有人笑了。大家之所以会笑,是因为大家发现,两组词互换是完全适用的。实际上,如果男性具备了传统意义上女性的特质,或者反过来,女性具备了传统意义上男性的一些特质,他们反而会更有优势。

事实上,男性与女性,并不是对立的两种性格特质,而是人类的品质分别以男性、女性呈现出来的两种形态,两个版本而已。男性和女性可以用不一样的方式表现出人类亘古不变的美好品质——勇气、自尊、共情、怜悯等等等等。不管是男人还是女人,都是先做人,然后才是男人或女人。

2.泰山最美逆行者:张娟

下面我要请出一位我的小老乡。因为她本身就非常擅长演讲,所以我想请她自己讲出自己的故事。

我是泰山娟姐-张娟,没错,听我的名字您可能已经猜到我最主要的工作场地是泰山,是的,我是一名来自泰山的导游员,同时也是一名户外旅游主播。

很多关注我的朋友说,每当想看泰山日出的时候,就会先打开泰山娟姐的直播间,虽人不能至,但心可以达。久而久之,“泰山”已经成为我生命中最重要的标签,我也成了泰山最虔诚的朝拜者,它不仅是我事业的底气,更是我人生的底气。

3年前,我在抖音开始尝试着做一名旅游主播,从此,在泰山的清晨与黄昏里、在泰山的云海和风雪中,就渐渐多了一个手持云台的网红导游“泰山娟姐”。为了让更多网友能目睹独特天气环境下的泰山极致美景,我就又多了一个别称:“泰山最美逆行者”。

时间长了,期待的人越多,我就越有干劲,所以越是天气恶劣的时候,我越是上山,经常凌晨三点就得起床准备直播泰山日出,曾经在零下20度的天气里,连续直播六个多小时。我无数次跟大家说,在这苍茫的天地间,能与那么多的朋友分享泰山美景,感受泰山文化,我何德何能,有幸可以和那么多朋友一起接受泰山的馈赠啊!那句话怎么说来着: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

泰山给我留下了数不清的印记,我常开玩笑说,泰山有我的“三印”!泰山的每一级台阶,天街上每一处的土地,都有我反反复复踏出来的“脚印”;一条条的山路上洒下了我数不清的汗水,甚至泪水,留下了我的“水印”;雪地里,台阶处有我好多次不小心摔出来的“屁股印”。

想不到,三年多的时间,我的手机和无数网友竟然共同建构起了一座数字化的泰山:户外直播超1000多场,观看量突破20亿人次。很多游客都因为“泰山娟姐”的视频或直播,专门选择带着家人朋友来到来到了壮美泰山、来到了好客山东,这是我的底气,更是我的荣耀。

更荣幸的是,2022年6月下旬,受亚太经合组织(APEC)和中国旅游研究院共同邀请,我成为了首个登上APEC讲坛的中国导游,做了15分钟的主题演讲。虽然,参加本次演讲的女性并不多,但是我真切的感受到,越来越多的女性声音正在被世界听到。

你们会说,哇,这也太幸运了。其实,这条路无数艰难险阻,我早期的直播,看的人特别少,真的是每天都想放弃。做抖音三年,我在山顶过了三个除夕,看见山下的万家灯火,我都会非常想我的孩子,总是会想如果孩子就在身边,那该多好啊。

是啊,哪个当妈的不愿意守着明亮的灯火,热气腾腾的饭菜,孩子的欢声笑语,其乐融融的家呢?这其实不是我一个人的无法兼得,很多人说:“搬起砖头抱不了你,放下砖头养不起你”,这也是我们共同的难处。幸运的是我的家庭很幸福,丈夫体贴支持我的工作,孩子们理解也深爱着自己的妈妈,他们才是我最坚强的后盾和底气。

而且,我的人生处处是温情,在大雪天里,一个我素不相识的商铺老板,怕我摔倒,蹲下给我系上防滑链;我临时休息的旅店老板看我忙到不吃饭,就让工作人员“卧底”在我的直播间,只要我一出门,就赶紧拦下我:“我先给你下碗面,吃了再走……”

就是这些数不清、记不清的温暖,让我学会了像他们帮我一样,去帮助更多人。守望相助,才是所有人的底气,不是吗?

万般幸运,我用自己的坚守和热爱,用自己的真诚和守候,一步步换来了太多支持和喜爱。而,这一切意味着我要担当更多责任,当更多的城市和景点因为我的介绍被更多人看见,太多人因为分享而连接,快乐和幸福在连接中无限展开,我也更加坚定了,我要把正在走着的这条路继续走下去,为了所有我爱的人和爱我的人。

五、为什么要那么拼啊?

我们每个人都有一个超级英雄梦,但当生活中的灾难或意外突然降临,那些毫不犹豫冲向危难的普通人,常常让我们在感到敬佩又自愧不如的同时,又夹杂着一点无法理解。

趋利避害是人的本能,为什么人群中就有逆向而行的英雄主动出击呢?她们到底为什么要那么拼啊?

1.事了拂衣去:救火妈妈郑待赎

去年6月初的一天,凌晨3点半,在浙江嵊州市经济开发区的五金机电城,住在店铺楼上的一家人突然被烟感报警器惊醒了,此时周围已经是一片火海,走楼梯?楼梯被浓烟和明火堵死了;跳楼求生?

也不可能,楼层太高,还有两个孩子。夫妻两个人只能抱着两个孩子挤在窗台上大声呼救。那可是凌晨3点半,大街上一个人都没有,一辆车也没有,如果没有救援,一家四口恐怕就要在这儿困死,真是太绝望了。

同样是在这天的凌晨2点,一位名叫郑待赎的送奶工,照常出门送牛奶。之所以做这个比较辛苦的工作,因为她有一大家子人要照顾,丈夫因为车祸残疾,大女儿一生下来就患有唇腭裂,伴有智力缺陷,小女儿在上小学,再加上家里的老人,全要依仗她一个人。

时间再回到3点半这个时刻,送奶的郑待赎被困在楼上一家人的呼喊声吸引,把送奶车停在了楼下路边。楼上男主人看到有人来了,赶紧大喊:“大门左侧有消防栓!”

郑待赎没有丝毫犹豫,在滚滚浓烟中找到了店铺门口的消防栓,麻利地连接好水带、水枪,拼尽全力拧开消防水阀,在没有任何防护措施的情况下,一个人端着水枪就冲到店铺门口,开始灭火。

要知道,着火的地方是一家五金店,店铺的玻璃门在高温下直接被爆裂,玻璃碎渣飞溅到她脸上,而且店铺里的五金制品、塑料制品,燃烧之后产生大量的浓烟和有毒气体,熏得她睁不开眼睛。

但这些危险似乎都被郑待赎忽略了,她端着十多斤重的水枪,熄灭了大部分的明火,直到消防员赶到,救下了楼上的一家四口。然后,这位送奶工,走出人群,骑上电瓶车,继续配送牛奶去了。

我问她,怎么会用消防栓的?她说以前总跟着爸爸干农活、灌溉庄稼,消防栓的水管和浇庄稼的很像,她一看就知道怎么用。我又问她,看到这么危急的情况,你怎么就冲上去了?有时路边有人摔倒,要不要扶,大家还纠结呢。

她说:“我不能看着他们不管呀。我母亲对人特别好,特别热心,我从小看在眼里,而且我父母都跟我说要善良,要有爱心。所以啰……”我还问她,为什么那么匆忙就离开了现场?她说:“好多学生要去上学,他们6点多要喝上牛奶啊,我已经晚了。”

郑待赎已经45岁了,当她做出这样的义举,追溯原因时,竟然分别讲到了父亲和母亲对她的影响。父亲给了她技能,母亲给了她动力,她把这份荣耀,给了父母。这是她自己可以追寻到的理由,但我依然认为,事实上,她出手的真正理由,甚至连她自己都无法解释清楚。

危险当前,不是离开,而是冲上去,证明了人类并不总是趋利避害。正是人群中无数的郑待赎,让我们看到了人类的高贵品质。人类也正是在这种精神的感召下,一次次涉险过关,一次次书写下了群星闪耀的文明史。

现在郑待赎没有再送奶了,因为身体承受不了夜风。我说你缺钱吗?她说,钱嘛,身外之物,就像松紧带,有就松一点,没有就紧一点。

郑待赎还在过着她平凡的日子,但她不知道,她的一次举动,会让更多人在危难面前,不再惧怕黑暗,不再犹豫不前,不断期待明天,因为真实世界的英雄,就是我们身边的每一个人。

2.“最抠门”的慷慨:马旭

在进入下一个故事之前,我想问大家一个问题:10000000(1000万),是什么概念?可以买北京一套房子,可以买到50斤黄金,可以买400万斤大米,可以救活一个企业。放在银行,每年也可以拿到几十万的利息。

为什么我要把1000万这么具体化?因为有人捐款,捐出了1000万。

第二个问题:什么人会如此慷慨?身家过亿?锦衣玉食?有高额的收入?

有一位这样的捐赠者,和老伴每天过的日子,比简朴还简朴。被邻居称为“最抠门的人”,住最破的房子,过最穷的日子,1979年后就再没穿过新衣服和15元以上的鞋子,多年以来从未买过电视、冰箱、沙发,家里没有一样物件跟1000万有关。

而且,她年事已高,捐款时已经85岁,银行工作人员看到巨额汇款,以为老人是遇到了电信诈骗,赶紧报了警。警察询问之后才终于搞清了老人的身份,真是震惊所有人。

那这位传奇的千万富翁,是谁呢?她的名字叫马旭,名字很普通,却有着几个非常厉害的绰号。

第一个,“军中一把刀”,她是正师级的军中名医。她参加抗美援朝,跟黄继光一个部队,也曾参加上甘岭战役。

第二个,中国军中的“居里夫人”,她获得了中国空降兵的第一个专利。

厉害吗?有级别,有军功,有技术,有专利,以她的经历,收入和待遇是足够让她过上非常舒适的生活的,几十年下来,因为她和老伴专利众多,又省吃俭用,所以硬生生攒出了这1000万。

15块钱的鞋舍不得买,1000万的捐款却可以倾囊相赠。图什么?

我们这些一直生活在和平年代的人,恐怕很难体会战争年代的家国情怀,但是总有人终其一生在用行动践行自己的信仰。

马旭出生在黑龙江省木兰县,从小跟着母亲四处流浪,个子长到一米四几,就没再长高过。1945年抗战胜利那天,12岁的她才有生以来第一次知道吃饱饭是个什么感觉。两年后,14岁的马旭就加入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屡立战功,瘦小的身体里却有着无限的胆量与气魄。

1961年,部队组建空降兵军,马旭主动要求加入,但是身高不到一米六,体重不到80斤,身体条件太差,没有人相信她能做到,马旭说:“我是空军的军医,我不跟着跳伞,我怎么发挥军医的作用?”

于是她晚上偷偷跑到训练场练习跳伞动作,练了半年,终于通过了空降兵考核。之后的20多年,马旭跳伞140多次,创造了三项中国之最——第一个跳伞女兵、跳伞次数最多的女兵、实施空降年龄最大的女兵,快50岁了,还在跳,并且为中国空降兵研究出了第一个重要专利。

在此之前,空降兵有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那就是在着陆的瞬间,如果操作不当,强大的冲击力会很容易造成士兵腰部或踝部受伤。1983年4月,马旭和爱人研制出了“充气护踝”,可使跳伞着陆时的冲击力减半,扭伤情况接近于零。不只是专利,马旭还和爱人撰写了《空降兵生理病理学》、《空降兵 体能心理训练依据》,填补了中国在这方面的空白。

少小离家,乡音无改,毕生节俭,只为一次奢华,她要把这1000万捐给家乡木兰的教育事业。她一生没有子女,但这1000万却足以改变太多孩子的人生。

马旭老人,捐出1000万的积蓄,她说钱乃身外之物。还记得我前面讲的英勇救火的郑待赎吗?她也说,钱乃身外之物。

这两位女性,年龄的差距和财富的悬殊都非常大,但却说出了同样的话。我只能说,年龄、财富可以悬殊,但她们精神境界的却在同一个高度之上。她们真正做到了“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3.凡人英雄的重生:崔译文

我们一起看几组数字,根据中华见义勇为基金会的有关数据,近10年来,各地各部门确认和表彰的见义勇为人员约10万人,平均每年发生见义勇为事件1万多起,每年因见义勇为牺牲上百人,负伤2600多人。10万个人见义勇为,意味着至少有10万个人在危难中,有人出手相助。

还有一组调查数据也很有意思:当被问道“如果你的生命财产安全受到威胁,那你希望别人施以援手”回答“是”的人,占到100%。当被问道“歹徒手法残忍,常携带凶器,可能危及到生命安全时,你会见义勇为嘛”,你猜猜看,回答“会”的人占到多少?

人在理性状态下,会远离危险,但在紧急关头,依然有那么多人,不顾自身安危,冲了上去。

这个女孩,叫崔译文,2019年3月10日晚上,只有20岁的崔译文为救同学,以自己的身体为盾,挡在同学和歹徒之间,正是因为她在危急时刻的挺身而出,救下了同学的性命,但她自己也受了很重的伤。

幸运的是,抢救及时,同学和译文都脱离了生命危险,歹徒也被抓捕归案。转眼四年过去了,译文早已恢复健康,用她自己的话说,她现在“活蹦乱跳的”,而且我们大家也在今年的央视春晚中,看到了她美丽阳光的笑脸。

前几天我跟译文语音聊天的时候,一听声音,就是一个孩子。一开始,她斩钉截铁地表示:第一不接受采访,第二自己现在欢蹦乱跳的,不需要关心,第三正准备重要考试,需要专心。

这快人快语的样子,我真喜欢。

我跟她说,看了她的朋友圈,发现和她有很多相似之处。虽然差了20多岁,但有好多共同点,我们都养了一只布偶猫,译文属兔,我女儿也属兔,相差12岁。译文和妈妈特别亲,我女儿和我也特别亲。我们俩还都是全国三八红旗手。

这么多共同点找到了,译文在电话里也柔软了下来。我说,如果你是我的女儿,我肯定会大哭的,虽然知道你做了该做的事。

译文说,她受伤后见到妈妈,是在icu病房,她看到妈妈第一句话是:你怎么来了,我没事。妈妈一看是哭过的,是背着她哭的。译文的妈妈很理解她,她说,没有妈妈希望自己的小孩去当英雄,但是如果译文当时没有挺身而出救人,她会内疚一辈子。

我想,崔译文的妈妈也一定是像千千万万的妈妈一样,告诉自己的宝贝女儿遇到危险要保护好自己。但是在同伴命悬一线的时刻,这个女孩身体里燃起的勇气让她本能地出击了。

我问她:“身体受到这么大创伤,其实心理也会受伤,也需要康复吧?”她卸下心防,给我讲了她受伤之后的一次大哭。

观众朋友,下面,我要慢慢给你们讲述一个见义勇为的英雄,最真实、最脆弱的一面。

译文在icu住了15天,又在普通病房住了一个半月。出院第二天就回到了学校。她走在校园里发现,受伤时是冬天,出院时,人们已经穿起了春装,恍若隔世。同时她发现,因为长长的伤口,肌肉粘连,她完全没有办法直起腰来,只能一步一步慢慢地走,走得非常非常慢,从后面看,就像是一个驼着背的老奶奶。译文说,走在校园的路上,她就忍不住想哭,开始是默默流泪,后来干脆放声大哭。她说:“我在病床上,没觉得自己和以前有什么不一样,现在我觉得,一个篇章结束了,以前的崔译文结束了。”

我听了,心都要碎了。一个如花似玉的、特别爱美的女孩,是妈妈捧在手心里疼的女儿,见义勇为是她的选择,而真正的考验,是她接下来的人生。

她的讲述特别宝贵,让我们知道真实的英雄不是超人,她要用很大力气、花很长的时间,去完成她的义举。

讲完这段,崔译文很快恢复了阳光的声音:“不过,那都是三年前了,我现在好好的,正在准备考公务员和亚运会志愿者,等我的好消息,等我的新篇章吧。”

译文很喜欢用篇章来划分自己的人生阶段,让我觉得既洒脱,又充满希望。过去的,不管是好是坏,都要翻篇,然后信心十足地打开新篇章。

正如泰戈尔所说,世界以痛吻我,我要报之以歌。

六、选择一定大于努力?

越来越多的人相信“选择大于努力”,但我在想真的是这样吗?现在这个时代,每个人的步伐都变得很快,很多人渴望“捷径”和“讨巧”。但人群中总有那么几个人,愿意慢下来。她们也做出了选择,为了这个选择,她们甘愿付出成百上千倍的努力,哪怕这条路遍布荆棘、艰险崎岖、不知归途。但她们选择坚定地走下去,不快不慢、毫不犹豫,因为她们相信这条路连接着自己的梦想和梦想的自己。

1.无形的信念:海底“种草人”高亚平

深夜11点,在漆黑的海边,一个人,待上几个小时,只为了采集一点海草的样本,这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在山东威海东楮岛的海边就有这样一位女性,被称为海底“种草人”,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博士,高亚平。

当我问她记忆最深的经历时,她告诉我,有一年夏末,雨水特别多,每个月就只有两次大潮,是近距离观测海草床的最佳时机。为了等一个完美的潮落,她自己在海边蹲守了三天。老天也不帮忙,还下着雨。

她站在泥沙里,要把一个长着海草的方形采样筐抱出水面,采样筐裹挟着泥沙,又沉又滑,而她每走一步,脚都陷到泥沙里好深,再拔出来要费好大力气,在把采样框搬到岸边之前,有好几次,高亚平都以为自己的体能达到极限了。等她踏上岸的那一刻,已经接近午夜零点。有一种孤独是需要帮助的时候,发现除了自己没有人可以依靠。

她说,那次从海边回去,她立刻去找她的导师,说觉得这工作太难了。

很多人都好奇,高亚平的科研工作到底是做什么的?为什么要在海底“种草”?她讲给两个孩子的说法,我觉得特别生动。就是,在海里种上一些海草,作为小鱼小虾的食物,改善海洋环境。而在一些村民的眼里,“高亚平就是在修复地球,因为地球上大部分都是海洋。”

高亚平是山东聊城人,25岁的时候跟随导师开始了海草繁殖的研究,她那会儿还不太清楚为什么要研究海草,但是很相信导师说的“这是一个非常有价值的领域”。在大海里“种草”,这简直是一个大胆到让常人根本不敢去想的事情,正因如此,之前,这门学问几乎无人涉足。

荣成沿海曾经是我国北方主要的海草分布区,海洋生物很多。但是,上世纪80年代之后,海草床面积迅速萎缩,从带状分布逐渐萎缩为块状,就像一个人出现斑秃、进而谢顶。随之而来的,就是近海环境不断恶化,海草床特有的海洋生物大幅度减少。

怎么挽救这片陷入危机的海域呢?在海底种海草。

高亚平从培育到种植,已经干了14年,我跟她电话的时候,她特别开心地跟我说,这几年,一年能种几百亩海草,现在已经有1000多亩了,按照这个速度过几年会更多,也会开始有经济价值,不仅仅是投入了。

我很好奇,在海底种草怎么产生经济价值呢?

她说,海岸带植物生物量虽然只有陆地植物生物量的0.05%,但每年的固碳量却与陆地植物相当。这种由海洋生态系统捕获的碳汇被称为“蓝碳”,由此带动出了“蓝碳经济”。

有的媒体报道她的时候,说她在走“一条人迹罕至的路”,我问她这十几年孤独吗,困难吗?她用特别平静的、略带俏皮的语气跟我说,也有没经费的时候啊,也有坚持不下去的时候啊,但是都走过来了。正如她在朋友圈写下的这句话,“每当心情低落时,换个角度才发现,自己原来被世界厚爱着……”

我问她,你不是长在海边,对大海也没有这么深的感情,那怎么能坚持这么多年?

高亚平说:“可能如果我的导师要带我去戈壁,我也去了,我就是这样一个人,只要我觉得这件事可行,我就会一直坚持做下去”

我又问她,你的梦想是什么?

她说:我们现在海草种了500亩,我的梦想就是能种到1500亩。

的确,在跟她的聊天中,我感受到的是平静、温和、坚定、热爱。或许正因为如此,在看似枯燥、艰辛的科研领域,有着越来越多的女性身影。

与此同时,中国女性的身影也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国际舞台上。

2022年11月15日,联合国上诉法庭和争议法庭首次有了中国法官,其中就有来自中国最高人民法院的法官高晓力,她在首轮投票中胜出,填补了中国在联合国内部行政司法系统任职的空白。

2022年11月18日,中国冬奥会首金得主杨扬成功连任世界反兴奋剂机构(WADA)副主席。

2022年12月2日,中国乒乓球名将,31岁的刘诗雯被国际乒联运动员委员会选举为新一届主席。

你看,这些在国际组织中担任各种职务的女性,她们都和高亚平一样,一旦选择了,就将自己的选择做到了极致。其实,在几天前,我和高亚平聊天的时候,也特别想在她这份坚定选择的背后挖掘出更多的理由、信念、高大上的理想……

但是高亚平的回答,简单到不能再简单,她说:“既然选择了,就做呗。”

是不是出乎意料,又在意料之中。

她就这么简单地回答了选择和努力的关系。

2.无暇老去:少女奶奶吴彦姝

也许你会说,刚才这些故事里的女性,之所以能坚持自己的梦想,到底还是因为年轻,年轻好调头嘛,真的是这样吗?

如果你心中理想的小火花一直烧着,梦想的翅膀一直扑腾着,那最坏的结果,无非大器晚成。

多晚?八十岁。

北京国际电影节上,84岁的吴彦姝凭借电影《妈妈!》荣获天坛奖最佳女主角,成为电影史上年纪最大的获奖者,还是本届唯一获奖的中国演员。颁奖台上的她,满头银发,皱纹清晰可辨。然而,这些衰老的印记,配上清澈的眼神,却成了她最璀璨的饰品。岁月打磨出来的美,超越了一切。

说来真是巧合,出生于上个世纪30年代的吴彦姝,她的父亲为她选定的理想职业也是从医。然而,吴彦姝经常跟着父亲去看话剧,渐渐喜欢上了舞台。吴彦姝在话剧舞台上一演就是40多年,直到退休。2015年,72岁的吴彦姝被女儿接到北京生活,开始她的“北漂”生涯,也从此走上荧幕。

7年,她参演了数十部影视作品,农村的、城市的、含辛茹苦的、优雅知性的、尖酸刻薄的,她一一演过,四次荣获影后。有人曾问她:“你年纪都这么大了,为什么还这么拼?”

她说:“人就像机器,你要是放着不动,它就会老化生锈,没有一个好的状态,生活和工作都不会顺心。年龄大不应当成为放弃理想的理由,真正的老去是在你丢弃梦想的那一刻。而当你每天都投入热爱当中,真的还有时间老去吗?”

有人说,说了半天,不就是说要不服老,要有好心态嘛。但是,到底什么样的心态算是好心态呢?敞开心胸,接受变化的时代,接受变化的自己。

有两件事,我给你讲讲。

在吴彦姝所处的时代,表演比较讲究潜台词、内心独白等等,但是现在年轻导演要求表演节奏更快一些,更适应现在观众的需求。作为老艺术家,是坚持自己的习惯,还是接受改变?

吴彦姝说:“我看见二三十岁的孩子们在地铁上看这些影视剧,都是用倍速在看,所以我们过去那种台词方式,真的不太适合。既然孩子们要倍速看,那么我们的语言也倍速起来就好了,当然内在的东西是不能丢的。”

作为一个演了几十年舞台剧的老演员,当自己几十年的经验被推翻,她没有抵触没有怨言,这是真正的好心态。

还有一次,吴彦姝玩社交媒体的时候,发现有观众看了《流金岁月》以后,在私信里骂她是“死老太太”,这明显是年轻气盛,我觉得做到无视,已经不错了。

但是吴彦姝却跟这个小网友聊了起来,当这个小网友发现竟然是吴彦姝本人在回复私信的时候,她问:“那我骂你,你还来回复?”吴彦姝说:“你骂的不是我,你骂的是角色呀,说明我演得对了,那是对我的褒奖。你是一个有正义感的孩子,才会有这样的表现。”最后,这个小网友不但跟她道歉,两个人还成为了朋友。

当你开始看不惯年轻人的行为,当你对这个世界不再好奇,当你对新鲜的事物失去探索的欲望,也许那才是你开始老去的时刻。

对此,“少女奶奶”吴彦姝是不需要担心的,什么流行她就玩什么,偷能量、养青蛙、刷抖音,有时还要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吴彦姝说:“我这个人不记我的年龄,我也从来不过生日。”

拍戏时的生活不会太规律,每天吃饭、休息、看新闻、做运动,都是随机的。不过有三件事,她每天雷打不动:平板撑1分钟,小燕飞1分钟,行走6000步。这种坚持,让85岁的她,经得住拍戏的折腾。其实,人生最难坚持的是那些看上去细小,但需要坚持的日课。

如果说“青春永驻”有密码,那么最重要的一点是你要相信自己还年轻,你觉得自己几岁,你就是几岁!我今年50岁,但我女儿只有11岁,我觉得她应该有一个40岁的妈妈,我的自我认知就是40岁。一项研究发现,感觉年轻,不仅能够使普通人从中受益,也能让身患疾病的人更容易康复。

有首诗是这么说的:“岁月有加,并非垂老。理想丢弃,方坠暮年。”

3.爱与热情的传承者

流传在贵州赤水上千年的绝技,独竹漂,您听说过吗?一个人,一根竹,像身怀轻功一般,在水上漂流行进,过去,它是交通工具,如今是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民运会项目。

如果说,这样一个难度相当高、练习起来相当苦的项目的传承人,你能想象出她是什么样吗?

无论你的想象力如何丰富,你都不会想到她是一位年仅26岁的美丽女孩。意外吧?不是说年轻人更喜欢现代的东西吗?不是说年轻人吃不了苦吗?不是说这个项目不适合女孩子吗?

对于有着自己主见的人来讲,旧观念就是用来打破的。

她叫杨柳,7岁开始练习独竹漂,一练就是19年。她表演的独竹漂可谓独树一帜。

你看,绿水青山、烟波浩渺间,一根楠竹,一位女子,仙气飘飘立于水波之上,身着层层舞衣翩然起舞。

独竹漂是发源于赤水河流域的一种独特的黔北民间绝技,为了保护这项非遗文化,当地政府其实想了很多办法,把它变成体育项目做全民推广,把它加入少数民族运动会,鼓励参赛选手竞速比赛。效果还是有一些的,不过这个项目力量、竞技性强,想让它走出贵州、让一辈子没到过贵州的人脱口而出它的名字,太难了。

但是,杨柳的独竹漂和所有人的都不一样,因为她要在那根竹竿上跳舞,加上优雅美丽的汉服,观赏性大大增强,让人过目不忘。

一根竹杆,放在水上,人想要稳稳地站上去,都需要千百次的练习,更何况要在上面翩翩起舞。独竹漂需要保持平衡,是静态的,而舞蹈则截然相反,要将身体动起来。把这两个极端合二为一,这个想法听起来就已经是顶级难度了。

偏偏,独竹漂和舞蹈都是杨柳的热爱,她无怨无悔地、经年累月地练习,一年四季,冬天河水冰冷刺骨,夏天晒到中暑,被蚊虫、水蛇围攻。一个十几岁的青春少女,满身伤痕都是家常便饭。

等到能够在竹竿上跳舞了,就再升级,不但要跳舞,还要穿上汉服,将中国传统文化的意境展现出来。在一根竹子的舞台上,她可以是下凡的仙女,也可以是浪迹天涯的女侠;她也可以换上芭蕾舞裙,在竹子上跳芭蕾;她还可以穿着旗袍、高跟鞋,如履平地。

独竹漂是杨柳的热爱,杨柳为它加上舞蹈元素,让它从体育变为艺术,杨柳拍摄短视频,让她从赤水河走向全世界。杨柳不仅是一个传承者,也是一个传播者。

因为杨柳,独竹漂被更多的人知道,但她要克服的困难超出我的想象。

我采访她的时候,她告诉我,在冬天演出,需要敲碎湖面上的薄冰,即便落水了,也要重新站回到竹子上继续表演。她的竹子9米长,运输是个难题,风险大,成本高,她说她都快被物流公司拉黑了。拍摄短视频的设备,从手机到专业相机到无人机,要花的钱像无底洞。

我说这么难,会不会有一天坚持不下去了?她听到这个问题反而笑了,她说:“难归难,但是小萌姐你知道吗,这是我的使命,一个人最幸福的事就是找到自己的使命,也是我生命的意义。”

你知道为什么杨柳会想到把舞蹈融入独竹漂吗?因为她从小喜欢舞蹈,却由于个子矮小,只能当替补,没有登台的机会。念念不忘,必有回响,杨柳的舞蹈梦最终在独竹漂中实现了。

其实,实现梦想的路,都不会一帆风顺,但只要这份热爱不熄灭,那么时机一到,梦想就会熠熠发光。而这样的年轻人还有很多。

我们再来看,这是140个易拉罐做成的冰雪铠甲、这是3000多个坚果壳装饰的黄金甲、这是20个易拉罐做的凤冠。短短三年,她的短视频收获几百万粉丝,视频播放量上千万,不但被邀请去米兰时装周,还被邀请去英国牛津大学演讲。

她是被称作“神仙手”的雁鸿。她小时候热爱美术,有意思的是,她的父亲和吴彦姝的父亲一样,相隔一个世纪的两位父亲都替女儿选择了从医的方向,好在,两位父亲都支持了女儿的梦想,好在雁鸿这份热爱没有熄灭,这双手没有停。

大家有没有听说过山东柳子戏,这是一个有600年历史的古老剧种,现在全国能唱这个戏的只有几十个人,如果这些人不唱了,这个戏就没了。而其中就有这样一位姑娘,她叫尹春媛,不到30岁,她就已经把山东所有戏曲奖项拿遍了,她练了十三年的刀马旦,眼看着大器将成,却因为一次意外受伤,韧带重度撕裂。就此放弃吗?

当命运将一个人挤到墙角,执着的热爱却帮她把路越走越宽了。武的不行,我就来文的,不能打了,我就唱,唱够了老的,我还要改新的,不但在剧场唱,我还要去夜市、去公园、去学校,去找到那些属于柳子戏的观众。

这三个女孩,她们都没有从事传统意义上那种按部就班的工作,而是从热爱出发,勇敢地一头扎进非标准行业里。

在这样的工作里,标准是模糊的,努力是没有止境的,未来也充满了不确定。但可以确定的是,她们的热爱和天赋,找到了完美的交集,再加上持之以恒的坚持,抵抗不确定性的能力反而更强了。她们要做的就是,把自己的热情注入自己挚爱的事业中,这是上天馈赠的最美礼物。

她们也因此活出了自己生命的意义,就像那句话说的,唯有工作和爱,不可辜负。

七、如何成为更新的自己?

我从电视台辞职之后,回家做了三年全职妈妈。之后,从2018年开始,我重新投入到工作中。录制视频,直播,做教育论坛的演讲嘉宾,安静地写书稿,我女儿问:“妈妈,你究竟是做什么工作的呀?”我亲了亲她的小脸说:“你妈妈呀,她现在是个斜杠女青年啊。”

我的经历让我相信了一个观点:职业生涯是方格架,而不是竖梯。人们常用“梯子”来比喻职业生涯,但是“方格架”给了每个人更多探索的可能性,更广阔的视野;我们不需要顺着唯一的方向、单一的路线,要么往上爬,要么跌落,我们可以时上时下、迂回曲折,可以斜着爬、侧着爬,去寻找我们的可能性。

只要我们不断自我刷新。

1.胸针的隐喻:刷新者郑莺燕

我胸前这枚别致的胸针,是一只闪着耀眼光芒的和平鸽,每次我戴上它,总会被人问起或者忍不住要凑近了仔细去看。下面这个故事就和这枚胸针有关,准确地说,是和送给我这枚胸针的那个人有关。

她叫郑莺燕,熟悉她的朋友都亲切地叫她一声小燕儿,她是我的大学同门师妹、是我的好朋友,曾经也是主持人,她刷新自己的速度,比我快多了。她也比我更早地为自己搭建了一个事业的方格架。

她的儿子今年15岁,她当了多少年妈妈,就带着父母看多少年的病。15年前,在她临产的时候,父亲突然病危,确诊了罕见的免疫系统疾病,肺部严重纤维化、皮肌炎等等,她是独生女,照顾父母的责任都在她一个人身上。

于是,她在预产期前20天,剖腹产生下儿子,在月子里就带着父亲走上了求医问药的漫长的路程。但这只是个开始,之后,父母又连续患各种重症。仅去年一年,父亲两次心梗手术,妈妈脑溢血造成偏瘫,康复治疗中又确诊了罕见的癌症。

听到这儿,相信所有做儿女的都会唏嘘不已,那你能想象经历了一切的、今年46岁的小燕儿的样子吗?

就是她,郑莺燕。

听了我刚才的讲述,大家会觉得她是一个孝顺女儿,可在过去的十几年,她不断刷新身份,从主持人到图书策划人,那本赫赫有名的、销量超千万册的《货币战争》就是她出品的,她发起了全国知名主持人为小学生朗读课本的公益项目《美声图书馆》,随后她又去攻读了文物保护和博物馆学的学位。去年,她的身份又刷新了,这一次她成了一名古董胸针收藏家。

去年年底,她带着她收藏的近千枚胸针,在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举办了一个特展,因为观众反响强烈,延展至今。

有的收藏家是为投资,等待升值,小燕收藏的并不是贵重珠宝,而是非常亲民的替代材质的胸针,她收藏的是历史、文化、情感和故事。我自己也喜欢收藏一些旧东西,所以我知道要想在一个非常窄的品类当中有所建树,是很难的。

作为一位收藏者,必然要经历庆幸、喜悦、遗憾和失之交臂。但她说:“我并不真正拥有这些藏品,我只是一个暂时的保管者。”的确,任何事物,我们只是暂时的保管者,不管是爱人、孩子,还是一切美好的东西。我们越清醒就越知道,真正的拥有,其实是放手,就像小燕这样。她把自己珍爱的胸针拿出来办展,并且向清华艺术博物馆赠送了20套精美的胸针。同时,她已经出版了两本和胸针收藏相关的专业书籍,把爱好做成了专业研究。

著名作家毛姆说:阅读是一座随身携带的避难所。其实,我觉得美才是。不管是美的风景,美的器物,美的人心、甚至关于美的记忆瞬间,如此种种都是我们灵魂的避难所。

我记得在《活出生命的意义》这本书里面,作者回顾他如何活着走出奥斯维辛集中营那么极端的非人的环境的时候,感受美就是支撑他活下去的力量。他说,当他结束了一天辛苦的劳作,在旷野寒风中伸直酸痛的腰,突然看到晚霞染红了天边,他能感到生命的力量还在涌动。

当他在内心和他不知生死的妻子进行温柔细腻的对话的时候,爱的美让他知道,生命的火种没有熄灭;当有人在不知明天能否有食物的情况下,愿意把最后一片面包分给难友,人性的美让他不会丧失活下去的勇气。

胸针是很特殊的饰品,是所有珠宝首饰中唯一不会触碰人体皮肤的,也是最不需要考虑和人体是否契合、可以尽情设计的首饰。

胸针,我们可以把它看成是女人给自己的一份定义,事实上,一个女性从她还是婴儿的时候开始,就比男性被定义得更多,想要能够不断刷新自己对自己的定义,肯定要付出更多的努力。

而你尽可以通过胸针,让别人知道你对自己的定义,你可以是典雅的,也可以是奔放的,可以是严谨的,也可以是温婉的。今天我戴着的这一枚胸针,是小燕送给我的,我想在她心目当中我应该是简洁的、爽朗的和大块头的。

希望我们都有一份勇气,不断刷新自己,就像航天员刘洋说的:“愿我们每个人都能活成一束光,照亮自己,温暖他人。”

2.“自我”的多样性红利:女篮群像

这是一个平均年龄还不到26岁的团队,每一个人都非常有个性。时隔28年,她们再次打败东道主澳大利亚队,重返荣耀之巅。对,你们都知道了,她们就是中国女篮。很多人是在下班路上看的这场惊心动魄的比赛直播。上半场,中国领先。下半场,澳大利亚慢慢将比分反超。中国姑娘们没有放弃,先是追至53平、55平,又追至57平、59平。

最后的22.3秒,对方犯规,中国姑娘两罚全中,将比分最终定格在61:59,仅仅2分之差,挺进决赛。球迷们都知道,篮球比赛中的两分之差,是多么的惊险和来之不易。就是这场比赛,让中国女篮创造了28年来的最好成绩,这28年,女篮有过高峰,更多的是低谷,始终没能站上世界大赛领奖台。

这场比赛之后,2022年10月8日,《中国新闻周刊》发表了一篇文章,题为《如果记不住她们的名字,就记住“中国女篮”吧》,似乎和以往不同,这支中国女篮队伍中,每一个球员都有自己的特点,也都有自己的粉丝,可以说都是明星,也可以说没有明星。为什么会这样?

因为每个姑娘都全力以赴。教练郑薇说:“没有一名队员不能打,仅靠5个人很难达到高水平。我们一直坚持至少是10个人打球,打到最后体能比较充沛,能够全攻全守。”这种团结协作的能力,再一次告诉世界,中国人打得了配合!

相比于依赖天赋选手,现在的女篮国家队更看重培养团队,这符合世界篮球的发展规律,赛程更密集,对抗性更强,这一次,球队在10天内进行了8场比赛,有时两场比赛间隔不到24小时。如果不是全队作战,很难完成。

很多人都说,时隔28年“中国女篮”为自己重新书写了传奇,但是看看这一个个洋溢着青春和激情的面孔,28年前,她们可还都没有出生呢。对这一届的女篮姑娘们来说,未来的每一步,她们都是在创造自己的历史,同时也在重新定义“中国女篮”。

以往,我们会觉得,个性突出的人,不好合作;集体观念强的人,个性又不突出;潜台词似乎是在说“有个性的人,不适合集体项目”。可是在今天的中国女篮面前,这样的“固有印象”,就显得不堪一击了。别的不说,咱们就随便翻一翻女篮姑娘们的社交媒体账号,你会发现,她们每一个人都有着非常独特的个性,而且凭借自身的魅力圈粉几十万、上百万都不在话下。

比如李梦,微博粉丝125万,不但会分享各种比赛、训练,拍起时尚大片也是太霸气了,182的身高加上运动员的气质,随便一个pose就是超模范儿。韩旭,赛场上抢篮板超级凶,但是私下被粉丝叫做搞笑女,情人节也不忘了跟粉丝说一声“爱情哪有干饭香”。

王思雨,打篮球,也不耽误热爱电竞,随手分享的穿搭look绝对走在潮流前沿。杨力维,脚踝受伤之后,会惨叫着分享自己的康复记录vlog,过年时还会跑到环球影城的小黄人乐园玩投篮,激情演绎自己百发百中的投篮技术……太多了,太好玩了,根本说不过来,大家自己去看看吧。

就是这群生活中个性鲜明、五彩斑斓的姑娘们,一旦打起比赛,她们就会瞬间变成“合作模式”,配合默契得如同一个人。

放眼全球,女运动员吸引商业代言的能力还是无法与男运动员相比的。有商业机构的报告显示,在总价值1068亿美元的体育赞助市场中,仅有4.27亿美元用于赞助女子项目,占比0.4%。

但是,不管是中国女足还是中国女篮,她们没有把商业化不足当成她们不努力的借口,在荣誉面前,她们手中、脚下,毫不迟疑。2023年2月2日,中国女篮共有18人获得国家体育总局颁发的2022年度体育运动荣誉奖章。

我想,很多人都和我一样,看到了这是一支不断前行、充满活力和具有现代精神的顶级球队,她们自信,果敢,默契,她们的成功让我们体会到了什么叫“多样性的红利”,我从她们身上看到了年轻一代那种彼此不同,却彼此信任的“心流”效应。在这个集体里,每个人都是主角。

她们是真正的刷新者,刷新成绩、刷新人生。主教练郑薇说:“成长的必经过程不是直线向上的,是波浪形的,有高有低,要相信自己。”就让我们一起在波峰、波谷之间,不断刷新自己。

3.苦难的温暖:张桂梅的新春祝福

今天是三月八号,农历二月十七,正是“满园春色关不住”的二月,春暖花开的二月,温暖着我们每个人。我想到在新年伊始,我读到的一封信,总在我心头挥之不去,因为它的只言片语,就能给我温暖、给我力量;更因为它的写作者本身,就是这份温暖和力量最好的注解。

她就是张桂梅校长,以一己之力,让一个贫困县近2000个女孩走出大山的人,她也是共和国勋章获得者。

在我的演讲接近尾声的时候,我要给大家读一读张桂梅校长的这封信,我相信,无论你现在是顺利还是艰难,无论你现在处于什么年纪,你都会像我一样,从中获得面对困难的勇气和前行的力量。

上下滑动查看

信是这样写的:

“朋友们,你们好,我是张桂梅。新的一年快来了,能以这样的方式,和你们说说心里话,对我来说是一件十分温暖的事。过去这一年,我的工作生活变化不大,和以往许多年一样,每天陪女高的姑娘们上课、自习,陪她们唱着歌赶赴高考考场,寒暑假去学生家家访……这一年,最让我欣慰的是,我们又努力送走了100多名毕业生,姑娘们现在已经是大学生了,开启了人生新的旅程。

过去一年,有开心,也有烦恼。我65岁了,身体积累了不少老毛病,因为脚部的类风湿,还坐了一段时间轮椅,这让我十分懊恼,经常在心里抱怨自己“太不争气”。对许多年轻人来说,这一年肯定也各有各的不容易吧?其实我和你们一样,每天为了女高的各种事情着急上火,哪个班成绩下降了,哪个学生状态又不对了,都会让我急得吃不下、睡不着。

回想起来,这样不那么“舒服”的状态,在我大部分的人生中似乎都是常态。我是家里6个孩子中的老幺,原本拥有全家人的宠爱。但在我很小的时候,就失去了母亲。在青年时期,父亲又离我而去。本以为来到大理后,有一份稳定的教书工作,遇到爱我的丈夫,就能过上平淡安稳的生活了。但突如其来的变故彻底打破了我的人生计划,我的丈夫被查出重病,尽管全力筹钱治疗,但坚持了一年后,他还是离开了我。

那时候的我,心像被抽空了一样,感觉大理的山不美了,水也不绿了……后来,我要求调岗到了偏远的丽江华坪。说是“调岗”,其实就是想找一个没有人认识我、不会让我记起生命中任何美好的地方,躲起来,把自己“流放”了。那时的我心想,我都无欲无求了,命运还能奈我何呢?但命运有时就是这样,不会因为你的自我放逐,就停止对你的打击。到了华坪后没多久,我肚子里长了一个肿瘤,摸上去就像里面有一块石头。当时,我带的毕业班即将中考,我哭了一整晚后决定,不治了。

直到几个月后中考结束,我才把得病的事情告诉学校。让我没想到的是,县里专门帮我联系医院去昆明做了手术。学生在得知我生病后,还去山上给我采野核桃,剥了满满一大盆核桃仁,两手被核桃染得黑乎乎的。还有学生家长去山上采野灵芝,磨成粉,让我拌在饭里吃。他们说,吃这些能治病。当时的我,对未来几乎是不抱任何希望的,但这座小城的人们用最朴实的爱温暖了我,照亮了我原本十分黯淡的人生。从那之后,我对自己说,好好活下去,活着还可以还还人情债。

人生就是这样,我们总会在某一个瞬间觉得自己真的扛不住了,真的无路可走了,似乎再多的努力都是徒劳。我很庆幸,在我人生最黯淡的时刻,有人为我照进了一束光。当我决定“放弃”人生的时候,人生并没有“放弃”我。我也告诉自己,从今以后,要努力地发光,照亮自己的人生,照亮身边的人。

朋友们,给你们写下这封信,并不是想和你们一起再咀嚼一遍我曾经历的苦难,或者给你们指出一条通往幸福彼岸的捷径。我只能靠自己有限的经验告诉你们,人生是一段必然充满不易、也处处暗藏希望的旅程。我们无法预测前路还有多少荆棘曲折,就像我们不知道自己身上还藏着多么巨大的潜力。

每个人的旅途都是独一无二的,都有自己的路要走。也许你正在拼命学习准备一场至关重要的考试,也许你正在为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四处奔波,也许你正经历着孤独、困惑、怀疑.……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永远向着心中的目标,即便暂时迷茫,也要努力发光,照亮脚下的每一步路。每一个坚实的脚印,必将引领我们走向心中的远方。新的一年,我们一起加油!”

就让《你好,我们》的演讲,在张桂梅校长这封信的最后一个字符处落下帷幕吧。

我相信沉浸在她们的故事中,汲取她们的力量,肩披她们的光芒,我们已经和三个小时之前不太一样。我也相信,她们的故事会因为我们而流传更广,而她们的美好,正是我们的美好。我们,无论多么色彩斑斓,终会凝聚成一束光。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笔记侠立场。

发表评论 (已有0条评论)

还木有评论哦,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