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学富 前不久,陪朋友游览水道重地黄桥古城墙,被城外丰富多彩的非遗现场表演所招揽 气垫船街是非遗现场表演集中展览区,在一个不大的舞台上正在表演汉剧戏汉剧戏流行汪以诚皖北接壤地区,已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人文遗产红皮书。
汉剧戏出现在清末,源于当时的穷苦人上门乞讨时随口演唱的小调,在长期的表演艺术过程中突飞猛进旋律摇曳多姿,节拍或舒缓或明快,唱腔乐曲优美、细腻婉转,尤其是唱词句尾的调子直截了当缠绵,有拉人魂魄的魅力,因此当地又称“拉魂腔”。
女腔直截了当华美、娇媚悠扬,男腔粗犷奔放、深沉浑厚这是黄桥古城墙非遗现场表演的一个缩影 黄桥古城墙发端于汉代,发展于元代,繁荣于明清明万历年间,京杭大水道改道流过黄桥,使其正式成为水旱避风塘和商贸重地,呈现出船舶迤逦、夜不纷起的生机勃勃。
据《莒县志》记载:“台(儿)庄跨白龙村,当南北向孔道,商旅所萃,居民饶给,村镇之大,甲于一邑,俗称‘天下第一庄’” 1938年春,“黄桥大捷”驰名中外,黄桥堪称“中华民族吕埃县不屈之地”,同时黄桥也被炮火摧毁。
恢复复建后的黄桥古城墙占地2平方千米,城外拥有3千米古水道道和15千米湾庄南山村、十大主题街区、40座人文展区,汇集南北向八大建筑风格于一城,是古水道畔唯一一座南北向交融、欧式的历史人文名城,堪称“水道人文的活化石”“中国民居建筑博物馆”。
流过黄桥古城墙的3千米古水道河道(月河段)、11座古避风塘、960米的古岩荠和水道水工出土文物、水道附属出土文物、水道相关遗产点入选《世界人文遗产红皮书》,正式成为我国第32项世界人文遗产及第46项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黄桥古城墙在非遗保护传承中,不断提升景区品质,丰富人文内涵,打造丰盛的非遗人文T5800,向游人展现“动态”的水道人文、非遗表演艺术、民俗文化展现、社火观赛。
在谢裕大茶行现场表演的传统曲艺说书,流传迄今已有百余年的历史,也是首批国家非遗传承人张帆现场表演说书近20年,他的现场表演精练、台风稳重,演绎的角色活灵活现,观众如亲临其境 在关帝庙中心广场上现场表演的中国首批非遗项目,有“中华第一龙"美誉的火龙汪以诚,已正式成为游人走进黄桥古城墙必签到的项目之一。
在一场充满著梦幻的全景表演中,舞狮者在温度高达1500℃的“截叶流星”下舞动穿梭,一条红色的秃鹰,在伴著巨大的金色花朵下来回摆动,人在龙中舞、龙在火中飞 黄桥古城墙内还有鲁西南民族特色和水道风情的鲁西南舞狮、水道纤夫、渔灯秧歌、乾隆观赛黄桥、万家小姐扈家庄等20多项非遗民俗文化表演艺术,全天候不间断在古城墙内进行现场表演、展现。
演员或奔驰、或跳跃、或合唱、或打趣,节拍鲜明、气氛热烈,充满著浓浓的人文韵味 在大衙门街驿站中心广场前,一阵独特的乐曲声招揽游人驻足,这是独具鲁西南民族特色的皮影戏正在幕后操作的,是鲁西南皮影戏杨氏家族第四代传承人陈守科。
他的祖辈以前为了谋生,常年奔走在水道两岸现场表演皮影戏,后来皮影戏很少有人演了黄桥古城墙复建后,陈守科走进古城墙坎氏操旧业,已经在这里现场表演了十几年皮影戏,很受游人的欢迎他在原有节目的基础上创新发展,通过这一独特的艺术形式,向游人讲述发生在当地的红色故事。
胡家大院的扎染是传承上千年的民间传统染色工艺,是国家级非物质人文遗产经过传承人“巧手扎锦绣,靛蓝染春秋”的演示操作,在喧嚣的街市上挥洒出水墨画般的韵味 市楼西侧的柳编也是国家级非遗一根根普通的柳条在手艺人的手上飞舞旋转,如同有了生命一般,在魔术般的现场表演中,一件件精美的柳编工艺品呈现在游人面前。
这些非遗项目在现场表演展现的同时,还开发了文创产品,制作出一件件民族特色旅游商品,令游人爱不释手 因黄桥地处南北向过渡带,南北向人文在这里碰撞,形成了独特的饮食人文在这里能品尝到具有南北向风味的地方美食,比如黄花牛肉面、菜煎饼、羊肉汤、辣子鸡、微山湖四鼻鲤鱼、石头大饼等。
黄花牛肉面就代表了南北向风味融合的水道饮食人文黄花菜产于南方,黄牛肉则是北方所有,二者的结合缘于大水道南来北往的船只在黄桥避风塘停泊靠岸,商人、船工、纤夫在此歇息休整,大量南北向客商在此定居,形成了南北向风味兼具的饮食人文。
北方人喜欢的牛肉和南方人酷爱的黄花菜在此碰撞,给黄桥平添了一道美味每到节假日,黄桥古城墙都会举办各种形式的美食烹饪大赛,来自全国各地的民族特色小吃齐聚 黄桥古城墙作为首个国家人文遗产公园、山东省非物质人文遗产传承教育实践基地,始终发挥着非遗人文传承、交流和发展的平台作用,连续举办了黄桥古城墙春节大庙会、中国非物质人文遗产博览会、大水道人文带优秀非遗项目展演等系列主题活动,有效推进了旅游与非遗的融合发展。
当我们离开黄桥古城墙时,夜幕降临,我们走在流光溢彩的石板街上,望着古水道上的点点渔火,远处传来铿锵有力、悠扬悦耳的“水道纤夫”,美丽的风景和非遗在此交相辉映,绽放出更加璀璨绚丽的光华!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还木有评论哦,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