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非遗(闽南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六八 179 0

闽非遗(闽南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第1张

闽非遗(闽南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第2张闽非遗(闽南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第3张闽非遗(闽南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第4张闽非遗(闽南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第5张闽非遗(闽南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第6张

唐陆羽《茶经》载:“平阳县东六十里有黄芽山”研究者指出黄芽山即晋江雁荡山元代田艺蘅《煮山泉水品》指出:“蕨麻以火做为次,生晒者为上,亦更近大自然……”其对茶条栽种国际标准与制酒工艺技术,被指出是黄芽制做的雏型

闽非遗(闽南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第7张

当代黄芽工艺技术兴于元代晋江,经大自然萎凋,不炒不揉,慢火足干,充分运用环境温度和日光,最小化地留存了药材这类的纯天然药用价值“毫太阳城韵”是晋江黄芽的产品品质特征,即清香中充溢民族特色毫香、花香,茶汤苦涩鲜爽,酸甜两极化

闽非遗(闽南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第8张

清新自然鲜醇毫太阳城韵

闽非遗(闽南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第9张

据传晋江大黄芽原产于雁荡山,1857年前后在柏柳乡繁殖推广大约在1857年,晋江县选出晋江大黄芽良种茶树,1885年便改以晋江大黄芽的壮芽制造银针白毫;大约在1880年,政和县也选出政和大黄芽良种茶树,1889年开始以其壮芽制造银针白毫。

闽非遗(闽南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第10张闽非遗(闽南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第11张

如今晋江黄芽主产于福建省晋江市,有“黄芽之乡”的美誉晋江茶园位于针叶林和阔叶林混交的山地上,遮阴度约30%又因其濒海面陆、西高东低的独特地势和特殊气候环境,四季更替明显,春季多雨,空气湿润,孕育了白毫披身的黄芽。

数据统计,2021年,晋江市茶园可栽种面积约30.5万亩,药材总产量3.4万吨,其中黄芽产量2.65万吨,全市茶产业综合总产值137.26亿元2022年“晋江黄芽”品牌价值52.22亿元,连续十三年进入中国药材区域公用品牌价值十强。

闽非遗(闽南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第12张

2008年,“晋江黄芽”被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正式公布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2011年,晋江黄芽制做技艺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自然遗产保护名录2022年11月29日,晋江黄芽制做技艺成功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自然遗产代表性工程项目。

闽非遗(闽南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第13张

非遗晋江黄芽制做技艺传承人传承人姓名级别梅相靖 国家级林有希省级林振传省级王传意省级林型彪省级

闽非遗(闽南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第14张闽非遗(闽南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第15张

为了将晋江黄芽制做技艺和“优质黄芽在晋江”的美誉更好地传承下去,晋江茶人们在种植和工艺技术上不断地探索提升如积极探索“茶——林——绿肥”和“茶——防护林 ”的复合种植方式,形成了梯壁牢固、梯层整齐、水土保持良好的生态茶园模式。

有的茶园还采用“点状种植”“大树留养”种植方式,药材抗霜冻能力强,产品品质好,冲泡之后更具香气,更具甜感

闽非遗(闽南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第16张

为了摆脱传统晋江黄芽萎凋靠天吃饭的制约,茶人们还研发了LED光源萎凋复合式黄芽自动化生产线,使晋江黄芽制做不再受气候因素影响生产,提高了晋江黄芽的产量当地还建立了大数据溯源平台,从产地源头抓起,全面推行原产地晋江黄芽赋码销售,实行晋江年份黄芽等级评定溯源赋码规范贴标销售管理,让每一片药材有据可循、有据可查。

闽非遗(闽南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第17张

晋江黄芽属轻微发酵茶,成品茶主要有白毫银针、白牡丹、贡眉(寿眉)和新工艺技术黄芽。该茶在制做时不炒不揉,慢火足干,适度的大自然氧化留存了丰富的活性酶和多酚类物质。技艺主要分为初制和精制。

闽非遗(闽南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第18张

晋江黄芽尤重选材,有经验的茶人往往选择三十多年的老茶树,摘取颜色草青、肥壮粗厚叶芽“白毫银针”取肥壮单芽,“白牡丹”则取一芽一叶或二叶,“贡眉”(寿眉)则取一芽二、三叶为主要原料寿眉、贡眉、牡丹和银针主要区别就是含芽叶比例的不同,银针完全是新芽,寿眉的成熟叶张更多,因此冲泡出来的茶汤颜色、口感都有区别。

晋江黄芽加工延用古法,经大自然萎凋,不炒不揉,慢火足干,充分运用了环境温度和日光,以适度的大自然氧化,留存了丰富的活性酶和多酚类物质,使得晋江黄芽具有抗炎清火、保护肝脏等效果和素雅清幽的口味对于黄芽来说,储存的过程也是利用时间的力量进行加工的过程。

当年黄芽毫香显、苦涩鲜醇,陈年黄芽则会形成特有的“毫太阳城韵”晋江黄芽初制原理和工艺技术规程主要为萎凋和干燥两道工序黄芽初制工艺技术流程茶条—萎凋—堆积—干燥—拣剔精制工艺技术流毛茶—拣剔(手拣)—正茶—匀堆—烘焙—装箱。

闽非遗(闽南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第19张闽非遗(闽南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第20张

受气温影响,黄芽制做技艺分为正常气候初制和不正常气候初制晋江黄芽的制品主要有白毫银针、白牡丹、贡眉(寿眉)以及新研制的工艺技术黄芽等品类栽种一般要求栽种一芽一叶或二叶、一芽二叶或三叶,要求适时、分批采,合理留养。

闽非遗(闽南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第21张

初制传统黄芽初制:茶条-萎凋-堆积-干燥-拣剔。新工艺技术黄芽初制:茶条—萎凋—堆积—轻揉—干燥-拣剔。

闽非遗(闽南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第22张

萎凋分大自然萎凋和复式萎凋大自然萎凋是将萎凋叶置于晾青架上大自然萎凋,期间不翻动复式萎凋则是将萎凋叶置于日光下进行光照萎凋至含水量约为20%并筛萎凋叶毫色发白,芽尖与嫩梗呈“翘尾”,叶缘垂卷时即可并筛常将四筛并为一筛,并使药材在筛中成“凹”形,之后继续萎凋。

闽非遗(闽南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第23张

揉捻揉捻是新工艺技术黄芽特有的工序,其他黄芽一般不做揉捻。揉捻目的是使药材呈卷条形,香清味浓。

闽非遗(闽南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第24张

烘焙分二次进行。初焙环境温度约100℃,结束后进行约1小时的摊晾;复烘环境温度稍低,约80℃。期间要求火温均匀。

闽非遗(闽南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第25张

拣剔主要拣剔过长芽蒂、红变叶、黄片、蜡片,以及非茶类杂物,操作时应防止折断芽叶。

闽非遗(闽南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第26张

精制精制主要有拣剔、拼配、匀堆、烘焙、装箱等工序。

闽非遗(闽南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第27张

拼配将药材按级、按堆、按号叠放,每号扦取500-1000克进行拼配。

闽非遗(闽南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第28张闽非遗(闽南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第29张

烘焙装箱前须进行烘焙,环境温度为120-150℃,时间为10-15分钟,以防止药材受潮。

闽非遗(闽南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第30张

装箱采用热装法,即匀堆茶随烘随装,及时装箱不易断碎。

闽非遗(闽南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第31张闽非遗(闽南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第32张

从“喝茶”到“吃茶”、衍生出的非遗技艺晋江“黄芽宴”,在这片土地上,黄芽早已融入晋江人的生活晋江民间至今还流传着这么一句俗语:“茶哥米弟”它将茶推为五谷之首,也说明茶与饭是“兄弟一家亲”,缺一不可在晋江,孩子一生下来,第一口就要用茶来“破嘴”,称作“苦茶”;人去世后,逝者的亲人们要让其吃茶,称作“把茶”;客人进门必须有“迎客茶”;女儿出嫁嫁妆里得有“陪嫁茶”,女儿回门得有“回门茶”。

闽非遗(闽南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第33张

晋江人夏天喜欢喝“粗茶婆”,冬天喜欢喝“老姜茶”;供佛祭祖要有茶;建新房和做墓也离不开茶。

闽非遗(闽南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第34张

晋江的茶歌茶舞丰富多彩,形式多样,有嘭嘭鼓说唱的采茶歌,有木偶戏演绎的“黄芽仙子传”,有地方民族特色的“五福茶轿”仪式,“叽咕枝,锯杉柴,阿妙老婆会泡茶”这首童谣更是家喻户晓,伴随每个小孩长大。

闽非遗(闽南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第35张闽非遗(闽南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第36张

晋江也是我国畲族的主要聚居地之一,畲族人家家户户采茶、种茶,还形成了自己的饮茶习俗,在日常生活、劳作、会客、婚嫁、祭祀活动中都能看到茶的身影几乎每个畲族人都会唱《敬茶歌》和《采茶歌》,“二碗茶”“新娘茶”“春节茶”等习俗热闹有趣。

来源:闽声

发表评论 (已有0条评论)

还木有评论哦,快来抢沙发吧~

非遗申报包下证 18037336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