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美食面(重庆非遗小吃)

六八 177 0

非遗美食面(重庆非遗小吃) 第1张

楚雄彝族自治州,位于云南中部偏北彝族是楚雄自治州主要少数民族,楚雄彝族分布于彝州各地,历史悠久,文化积淀丰厚,民俗资源多姿多彩,享有“中国彝族文化大观园”的美誉经过历史长年累月地积淀与民族的发展,楚雄彝族形成了独特而丰富的民族饮食文化。

云南楚雄彝族内部支系繁多,习俗亦不尽相同,饮食文化主要体现是肉食文化和酒文化楚雄大部分彝区,一直保留着本民族别具一格的传统食具有勺、碗、瓢、盘、盆、盒、罐、钵、锅、颤、酒杯、酒壶等这些食具,主要用马樱花和红椿木制成,分为有漆和无漆两种。

有漆食具,内外多涂彩漆,通常以黑色作底色,再绘红、黄等色组成各种图案,内容多为云彩形、水波形、马齿形、瓜子形、指甲形等楚雄彝族居住的地区,地理环境和自然条件复杂,植物和动物资源极为丰富居住在山区和半山区的彝族以种植。

荞麦、大麦、小麦、玉米、燕麦、土豆为主;在溪谷和湖盆山区、平坝则以种稻谷为主,玉米和其他作物为辅畜牧业很发达,猪、羊、牛、鸡是主要肉食来源口味咸香酸辣,擅长以煮、烤、炸、拌等烹调技法,擅长制作汤锅、烤猪、坨坨肉、酸菜汤等。

楚雄彝族喜爱糯食,也偏爱吃粑粑的传统习惯,粑粑多以玉米、荞麦磨粉蒸烤而成荞粑粑是部分彝族区域的主食,苦荞麦是高寒地区出产的一种粗粮,营养丰富,清凉爽口苦荞粑粑味道略苦,在楚雄彝族地区,每当春暖花开盛产蜂蜜的季节,把苦荞粑粑烧好或煎好后,蘸蜂蜜食用,美味可口。

楚雄彝族在肉食方面,以猪、牛、羊、鸡为主要肉食来源常切成大片或方块,被称为“大块肉”或“坨坨肉”,也是楚雄彝族饮食文化中最具特色的传统美食楚雄彝族日常饮料主要是酒,彝家素有 “有酒便是宴” 和 “饮酒不用菜

” 的习俗彝族皆以酒待客,酒是敬客的见面礼,只要客人进屋,主人必先以酒敬客,酒为解决各类纠纷,结交朋友、婚丧嫁娶等各种场合中必不可少之物本文介绍楚雄彝族自治州的部分非遗饮食文化01.彝族酒歌彝族酒歌主要流行于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武定县境内的传统音乐彝族酒歌也是。

2008年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云南彝族大部分居住在山区,部分居住在高寒山区,少数居住在平坝和河谷地带酒是彝族敬客的见面礼,只要客人进屋,主人必先以酒敬客,彝家待客“有酒便是宴”,而对菜看则不甚在意。

每逢婚嫁,以视“酒足”为敬,“饭饱”则在其次;家族间、个人间发生打架斗殴纠纷时,理亏方往往买酒赔礼道歉,即可消除民事纠纷或双方怨恨热情豪爽,大口吃肉、大碗喝酒的师族民间酒俗源远流长;内容丰富,诙谐幽默,异彩纷呈的彝族酒歌是博大精深的中国酒文化的生动反映。

“阿老表,端酒喝;阿表妹,端酒喝喜欢,也要喝;不喜欢,也要喝管你喜欢不喜欢,也要喝;管你喜欢不喜欢,也要喝!”这首诙谐、有趣、“霸道”的彝族敬酒歌来自乌蒙高原群山深处的楚雄州武定县,2008年唱响央视春晚后,被著名诗人牛汉称为“。

中国最牛的民歌”。这首酒歌已走出彝州,被其他少数民族“拿”去宴席上演唱,音调不同,歌词不变。有人把这首歌说成是云南最好的“下酒菜”,歌声响起,酒喝得就勤,下得就快,确实胜过了其他下酒菜。

非遗美食面(重庆非遗小吃) 第2张

彝族唱敬酒歌民间有“汉人贵茶,彝人贵酒”之说彝族酒文化丰富多彩,在彝家举办婚事时做客,能听到许许多多彝家人传唱的酒歌单说彝家“婚俗酒歌”,就有“吃口酒”“奉席酒”“迎亲酒”“进门酒”“交杯酒”“留客酒”“献礼酒”等。

在彝家山寨,有歌声的地方就有酒,有酒的地方就有歌,无论是青年男女唱的情歌,还是毕摩唱的“祭祀歌”,不管是释族开天辟地的“创世歌”,还是描述彝族先民生生不息的“劳动歌”,都会使你沉醉在酒歌交融的情调中

非遗美食面(重庆非遗小吃) 第3张

酒歌交融02.妥甸酱油楚雄双柏县妥甸酱油,历史悠久据《双柏县志》记载:“该产品创始于明洪武15年,距今已有600多年清咸丰年间,在民间手工作坊少量生产形成商品,被作为宫廷宴席的调味珍品,久负盛誉”1979 年以来,荣获并保持“省优质产品”称号;1981 年以来连续3次被评为商业部的优质产品;1988 年获中国首届食品博览会银奖;1990 年获中国妇女儿童 40 周年博览会银奖。

2017年,妥甸酱油传统制作技艺入选第四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相传明朝洪武年间,刘登第率部镇守妥甸,由于妥甸闭塞偏僻,生活用品奇缺,加之初来乍到,饮食不适没有了家乡的酱油做调料,更觉餐餐寡淡无味恰逢刘登第之妻身怀制作酱菜的祖传工艺,便利用妥甸登。

高山小龙箐之水,用黄豆、小麦、食盐捂制豆酱,并配制少量的酱油作为自家的饮食调味品豆酱和酱油一经问世,立即受到了官兵的喜爱,并在当地迅速流传开来妥甸酱油选用优质大豆、小麦为主要原料,采用传统高盐固稀,天然发酵工艺精工酿造而成。

生产要经过原料处理、制曲、发醉、压榨、灭菌、沉淀、检测等主要工序,周期长达一年左右制作这种酱油的用水是当地清澈甘甜、长年不断的山泉水,并且不添加任何防腐剂和香料,由酵母、曲霉、乳酸菌等组成的有益微生物的生理、生化反应形成特有的风味。

妥甸酱油色泽黑红而有光泽,澄清透明;浓度挂碗,无沉淀物;酱油醇香浓郁,滋味鲜美醇厚,咸甜适口,柔和味长,久贮不变质,不易生霉花为了适应消费者调味的需要,研制开发了生抽、老抽、白酱油等品种,形成“葡萄泉”牌妥甸酱油系列产品,投放市场。

老抽酱油浓度高,色泽深,香味浓而醇厚,适用于色深味浓的红黄焖、红烧菜肴的调色生抽酱油具有色泽适中,风味鲜甜、香气浓郁、含盐量低等特点,是制作汤羹名菜的调味佳品白酱油色泽晶莹,含糖量高,含盐量低,香气醇厚,是酒楼、饭店制清炖、三鲜、炒玉兰片、里脊等高级无色名菜的调味佳品。

非遗美食面(重庆非遗小吃) 第4张

妥甸酱油03.禄丰香醋禄丰香醋,楚雄州禄丰县特产“通海酱油,禄丰醋,新兴姑娘,河西布”,这是句早年传遍云南各地的老话“禄丰醋”指的就是楚雄州禄丰县纯手工酿制的香醋禄丰香醋是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2013年, 禄丰香醋传统制作技艺入选第三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禄丰香醋原名禄丰醋,产于明朝天启元年(1621年),距今已有390多年的历史据传,禄丰香醋在明代中期由禄丰岔河农民陈贵福所创制,以糯米为主要原料,用20多种中草药配制成曲,酿成由于云南多山,交通不便,便于携带,。

把布帛浸入醋汁内晾干,需要时剪下一小块布帛用水一冲即可食,其质不变,故称为“布帛干醋”据《南明可史》记载:明朝天启年间,禄丰县有位叫王锡的人,在朝廷任部尚书,有一年回籍奔丧返京时,带了一些“布帛干酷”进贡给息帝作为做寿面的调料。

皇帝用它宴请群臣,其香满殿,经久不散,食之清香可口,群臣称赞不绝皇帝问王锡褒家乡每年能产多少?王锡褒想:禄丰醋年产不多,而且布帛有限,如果照实说出,这种醋就成了贡品,年年索贡,将给地方带来灾难于是他回答说,禄丰“布帛干醋”已失传了,这些是他母亲生前买来留下的。

这样就没把它列入贡品王回府后,连夜写了一封文书派人专程送回家乡,叫“布帛干醋”停止生产从此“布干醋”失传但禄丰香醋生产却延续下来清康熙年间《云南府志》记载:“其醋,味香色浓,虽久不变,与它属异”禄丰醋一直以酸、香醇、甜负盛名,故云南民间流传有“通海酱油禄丰醋”的美谈。

禄丰香醋在传统工艺的基础上,结合现代科学酿造技术,采用糯米作原料,配加红糖、八角、草果等和一些中草药制曲,制成香醋禄丰香醋,味香色浓,酸中带甜,回味绵长,久不变质经常食用,杀菌防病,开胃健脾,增进食欲,并可提高对钙、铁、磷的吸收率,促进代谢,调节体内酸碱平衡,是调味的佳品。

非遗美食面(重庆非遗小吃) 第5张

禄丰香醋04.云泉豆瓣酱云泉豆瓣酱,因楚雄城西山公园有硪碌山云泉寺,俗称高顶寺云泉寺殿前有口井叫云泉井,汩汩出石罅间,味甘洌清鉴影,邑人汲水腌制腐乳作豆酱醇味四溢,“云泉”豆瓣酱因此而得名云泉豆瓣酱根据楚雄当地传统的制作加工方法延续和不断改良,制作出的豆瓣酱。

酱色油亮,香气浓郁,鲜辣爽口,风味独特,2017年云泉豆瓣酱制作技艺入选云南省第四批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名录豆瓣酱,中国烹饪中常用的一种调味料,用蚕豆、曲子、盐等做成,是各种微生物相互作用,产生复杂生化反应而酿造出来的一种发酵食品。

云泉豆瓣酱是20世纪60年代兴建的楚雄州酱菜厂生产的,选用优质蚕豆为原料经多方尝试后,辅以最关键的西山云泉井水源,采用精心酿造的曲料,加配多种香料,运用低温发酵工艺酿制,历经长期调制,乃成“油豆瓣酱”在楚雄吃

烧饵块,除了牟定腐乳,还有一种酱也被传为经典——云泉豆瓣酱云泉豆瓣酱酱色油亮,香气浓郁,鲜辣爽口,风味独特,佐餐令人食欲大增,调味则使所烹菜肴色味倍增老楚雄人说“吃馒头就一口,烧粑粑抹一手,谈不上风靡楚雄,只是家家户户都要有”,指的就是。

云泉豆瓣酱。

非遗美食面(重庆非遗小吃) 第6张

云泉豆瓣酱05.元谋泡果元谋泡果是楚雄彝族自治州元谋县的名特食品,元谋泡果传承历史久远,制作技艺从民间流传已有百年的历史,属百年“老字号”,是完全手工制作的天然食品素以“甜如蜂蜜、泡如棉花”而著名2022年元谋泡果制作技艺入选云南省第五批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名录。

元谋泡果,选用精白糯米、糖、白糖、花生油、黄豆浆、鲜芋头、蜂蜜、芝麻等为原料加工而成的用手工制作,工艺复杂而严格,工序历经21道,生产周期为15天左右产品制作过程中对气温的要求特殊每年都在冬季生产,因这时元谋气候不冷不热,晴多雨少,为生产泡果的特定季节。

制作时首先将糯米磨细,与其他配料拌匀,制成规格厚薄大小一致的半成品,放在阳光下晾晒,使水分蒸发到适当程度后进行油炸油的温度也要适当,不宜太高,也不宜一次性下锅炸透,而是油炸——冷却——再油炸——再冷却,反复多次,并配以套糖等工序。

元谋泡果,果形泡大,表面金黄油亮,内呈雪白网状,似丝瓜瓤,入口香酥蜜甜,泡如棉花,细腻化而无渣,营养丰富,老幼皆喜。每逢新春佳节,当地城乡居民都以泡果为珍品相互赠送,以示祝贺。

非遗美食面(重庆非遗小吃) 第7张

元谋泡果06.姚安套肠制作技艺姚安套肠是云南省楚雄州姚安县的特产,是姚安本地世居彝人的传统特色食品套肠色泽深红似火腿,味咸香辣麻,便于贮藏姚安套肠制作历史久远,其制作渊源与晚清时期姚安著名学者马驷良有关。

2022年姚安套肠制作技艺入选云南省第五批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名录姚安套肠以优质小肠为主料,以传统工艺为基础制作时,将猪肠洗净,切成约1米长的节段,用筷子将肠壁翻出来,用面粉搓洗去味;用清水漂洗干净,捞出沥干水分,入盆加辣椒面、花椒面、茴香面、精盐跟肠子拌匀腌制入味,然后。

把肠子的一头放入另一头中,由细到粗层层相套,在套的过程中,还可以根据不同的口味,在每层中夹以不同的香料灌制而成。风干后即可保存、食用。

非遗美食面(重庆非遗小吃) 第8张

姚安套肠姚安套肠适用于各种烹饪技法,蒸煮为常见。切成薄片,叠于盘中,上笼蒸透即可食,嚼起来油而不腻、香酥味美,口味咸辣麻香,口感层次分明,风味独特,是馈赠亲友、宾宴的上乘佳品。

非遗美食面(重庆非遗小吃) 第9张

煮熟的姚安套肠07.牟定腐乳制作技艺牟定腐乳,楚雄州牟定县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楚雄州牟定油卤腐,以鲜、软、细腻、油润、香辣适口、久存不变质而负盛名2022年,牟定腐乳制作技艺入选第五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扩展项目名录。

牟定腐乳是牟定县的一个传统特色产品,制作历史悠久,采用民间传统工艺,以优质黄豆为原料,经过精选、脱壳、浸泡、磨浆、过滤、煮浆、点浆、凝固、压榨等工序,制成豆腐,然后经过8个月左右的腌制而成(在腌制过程中要经常加入植物油)。

牟定油腐乳块状完整、厚薄均匀、醇香可口、质地细腻、咸淡适口、入口油而不腻,具有独特的芳香味。表面呈鲜艳红色或枣红色,断面呈杏黄色,是佐餐和馈赠亲友的佳品。

非遗美食面(重庆非遗小吃) 第10张

牟定腐乳08.彝族坨坨肉彝族坨坨肉是彝族人逢年过节及招待贵客的招牌菜彝族好客的民族,素有“打羊”“打牛”迎宾客之礼俗客至,必杀牲待客彝族人民常说:“没有酒说话没精神,没有坨坨肉不像招待客人”可见坨坨肉在彝族人民的饮食生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逢年过节,婚丧喜庆皆离不开坨坨肉。

坨坨肉成了彝族人饮食文化的一个缩影2023年,坨坨肉的制作技艺入选第六批州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坨坨肉的制作别具风格,制作坨坨肉可用鸡、羊、猪、牛等肉,以猪、羊、牛肉为普遍,尤以三四十斤的小猪肉为最佳。

其制作过程大致是这样:将小猪宰杀后,用火将毛烧去,刮净毛茬,用水洗净剖腹后,将肉切成方块,大小不定,一般一、二两左右然后放进锅里加清水煮煮时不加盐和其他任何调料待肉煮到七、八成熟后(吃时肉块心见有红血丝为最佳,切忌煮得时间过长,否则就会嚼不烂),捞出放在箩筐里,。

撒上盐和辣椒面、花椒面等佐料,反复颠簸,使每块肉都有盐为止。肉汤里放一些酸菜和盐,即成酸香适宜的酸菜汤,盛入木碗内和坨坨肉一起同食。吃起来清香可口,原汁原味,淡而不腻。

非遗美食面(重庆非遗小吃) 第11张

彝族坨坨肉09.永仁萝卜丝腌肉云南各地均有制作萝卜丝腌肉的传统习俗,但楚雄永仁县诸葛营村制作的萝卜丝与众不同,纯手工制作,食材用料天然无污染,成品口味独特,便于储存和携带,2023年,永仁萝卜丝腌肉技艺入选第六批州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永仁萝卜丝腌肉制作历史悠久相传,诸葛亮五月渡泸,曾在方山安营扎寨休整数月,为备给养,用当地村庄盛产的高海拔萝卜晒干成萝卜丝,再用来腌制猪头肉,便于储存、携带晒干后的萝卜丝味道甘甜醇厚,能吸收猪头肉的油腻,猪头肉变得肥而不腻,爽口甘香,而萝卜丝吃起来充满肉香味,回味无穷。

这道行军打仗的伙食逐渐演变为诸葛营村世代相传的美食制作技艺——萝卜丝腌肉技艺萝卜丝腌肉主要选料为高海拔种植的萝卜和生态养殖的猪肉,无公害种植的花椒、辣椒;制作时,萝卜洗净擦丝,晒成干萝卜丝备用,将猪头肉、五花肉等

煮熟滤干水分,然后把干萝卜丝放到煮肉的汤里面泡软,吸收汤汁香味,捞起放滤干滤干水分的萝卜丝放到一个容器里,加入适量盐、辣椒面、花椒面等佐料搅拌均匀装入土坛,一层萝卜丝,一层肉,压紧实,直到装满整个坛子,密封坛口,置于常温中,一个月左右即可食用。

非遗美食面(重庆非遗小吃) 第12张

永仁萝卜丝腌肉10.石羊小土饼制作技艺楚雄州大姚县西北部的石羊,古称白井,自古以来就是云南井盐的盛产地,以出产洁白如雪的白井盐而著称大姚石羊古镇,有着千年的历史文化,民风淳朴,特色美食小吃众多“石羊小土饼”名字已经说明其制作历史久远,。

土即古老,原汁原味之意据说,石羊小土饼是古代赶考的考生和盐帮商人赶路途中必备食品2023年,石羊小土饼制作技艺入选第六批州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石羊小土饼选用石羊本地小麦面粉,和面的水用的是山里天然乳香香料熬成的乳香水。

馅料一般选用苏子与白糖加入熟香油舂制而成,用面、水和油反复揉合面粉和成面团自然发酵,将面料搓圆包入馅料压扁,然后放入雕花(寿桃、鲤鱼、莲花等图案)的模具里压紧压平,将成型的饼坯从模具中扣出,放入烤盘两面烘烤,待两面烤成金黄色后

,即可出炉。石羊小土饼颜色金黄,松软香甜,甜中带咸,满口生香。

非遗美食面(重庆非遗小吃) 第13张

石羊小土饼11. 元谋大炸豆腐2019年第五批州级大炸豆腐是楚雄元谋的著名传统小吃,主要分布在元谋县江边乡大炸豆腐制作从选豆、加工制作到成品,所有工序均为传统的手工艺制作完成2019年,元谋大炸豆腐制作技艺入选。

第五批州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大炸豆腐制作历史悠久相传,明朝建文年间(1398-1402),建文帝朱允炆曾经来到江边(当时隶属武定县环洲乡),无意间吃到了当地的风味餐食大炸豆腐,其特别的口感和回味无穷的豆香让建文帝赞不绝口。

据说,建文帝在江边停留了数日,就是为了品尝江边的传统美食“大炸豆腐”

非遗美食面(重庆非遗小吃) 第14张

大炸豆腐大炸豆腐选用颗粒饱满、色泽上乘的绿皮黄豆,加清澈的泉水,并用江边盐水井熬制的苦盐浸泡后采用传统手工工艺制作而成大炸豆腐口感醇厚、里嫩外香、营养美味,烹调方法也可多种多样,与蔬菜煮汤为常见,是人们的餐桌上最传统的食物之一,深受人们的喜爱,是当地人待客宴席以及年夜饭桌上必备的一道传统美食。

非遗美食面(重庆非遗小吃) 第15张

大炸豆腐汤12. 元谋烤乳猪烤乳猪是楚雄彝族的是一种具有地方特色的传统佳肴,以元谋、禄丰、罗茨一带的最具特色元谋烤猪历史近百年,民国时期就已驰名省内外1961年陈毅同志在楚雄接待缅甸吴努总理时,元谋烤乳猪曾作为席上佳品。

2019年,元谋烤乳制作技艺入选第五批州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元谋烤乳猪选用当地2个月左右的小乳猪,宰杀后刮毛去内脏,留首尾,再用草果、八角、胡椒、子然、蜂蜜、茴香面、酱油等调料涂抹,不用土窑,而是用一根铁棍穿在宰好的小猪上,架在木炭火上烘烤。

边烤边翻涂抹佐料,配料,再用文火烤至皮黄肉香即成。元谋烤乳猪,皮金黄、油润、浓香四溢,肉嫩骨脆,肥而不腻,味道鲜香回甜,营养丰富,色香味都别具一格,是具有地方风味的传统佳肴,常用以招待嘉宾。

非遗美食面(重庆非遗小吃) 第16张

元谋烤乳猪13. 禄丰黑井镇盐焖鸡楚雄禄丰黑井古镇是历史上云南产盐的重镇,被称为“南方丝绸之路上的千年盐都” 黑井古镇因产盐而名扬天下黑井的特色美食,以盐为特色,但不是突出盐味的浓淡,而是利用煮盐余热,在盐沙中焖制鸡、猪肝、猪肚、豆类一系列食品,其中。

盐焖鸡较为出名2019年,禄丰黑井镇盐焖鸡制作技艺入选第五批州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禄丰黑井镇盐焖鸡制作历史悠久,最早盛行于明末清初黑井盐业最为鼎盛时期当时是黑井盐商、灶户们有重大节庆活动时享用的美味菜肴。

盐焖鸡所选用料是黑井石榴园内的土鸡,盐选用黑井盐制作时,先将鸡宰杀清洗干净,然后放入葱、姜、草果、八角、盐等配料进行腌制焖鸡前,准备一口大锅,锅底铺上一层盐,然后进行加热,然后将腌制好的鸡用绵纸进行包裹后放入锅内,再用盐铺在包裹好的鸡的上层,将鸡肉覆盖严实,用小火加热焖制,2个小时左右即可食用。

成品外观呈现诱人金黄色,肉质鲜嫩。

非遗美食面(重庆非遗小吃) 第17张

禄丰黑井镇盐焖鸡14.云龙酱油楚雄州楚雄市子午镇云龙村位于楚雄市区东南,历史上属于古南安州的地域云龙村水质比较好,尤以“葡萄井泉”为好,是制作云龙酱油的上好水源云龙酱油制作采用传统工艺2019年,云龙酱油。

制作技艺入选第五批州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云龙酱油制作历史久远,其酿造技艺,从明永乐年间传承至今有600多年的历史云龙酱油采用传统工艺,选用优质黄豆和本地独有的葡萄井泉水,经过筛选淘洗→浸泡→蒸煮→冷却抄制→磨粉→接菌种→加入食盐入池发酵→翻醅→酱醅成熟→压榨→加热灭菌→过滤→沉淀→成品等制作工艺而成。

具有色浓味鲜,酱香浓郁,久贮不变质的特点。

非遗美食面(重庆非遗小吃) 第18张

云龙酱油我是烹饪与营养老师——食悟者喜欢本文的朋友欢迎转发、点赞、收藏,喜欢食悟者文章的朋友可以点击关注,获取更多营养美食及美食文化本文文字内容为原创,版权归“食悟者”所有,商用需要授权,转发注明出处,朋友圈随意。

本文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举报/反馈

发表评论 (已有0条评论)

还木有评论哦,快来抢沙发吧~

非遗申报包下证 18037336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