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失传的非遗消亡比例(非遗文化消失的原因)

六八 168 0

最近失传的非遗消亡比例(非遗文化消失的原因) 第1张

目前,非遗产业的发展正面临着多重困境首先,它面临着复杂的市场需求问题,由于非遗产业的定位一直处于文化和产业两个方向的交叉点上,因此在满足市场需求方面面临着诸多挑战其次,治理难度大是非遗产业发展面临的又一个问题,根据国务院颁布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法》,非遗传承人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但现实中,非遗传承人的数量总体偏少,遗产保护和传承难度很大。

此外,因为非遗产业属于产业的边缘领域,缺乏行业规划和标准,产业发展遇到了很多阻碍一、产业化的发展的需求和部分非遗产品特点难以吻合以“割花”为例,起源于明末清初,是山东省日照市五莲县的传统手工艺术品,广泛流传于五莲县及周边地区,现已成为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这种在五莲本地被称为“割鞋垫子”的传统工艺,在2010年在首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上获铜奖,其核心竞争力在于独特的技法及独运的匠人匠心,这与产业化的要求冲突,千篇一律的审美要求、机械化生产导致非遗产品生命周期变短,文化价值消弭,手工工艺难以传承。

二、人员少,治理难度大非遗产业化发展需要大量高素质专业人才作为支撑,当代非遗传承与产业化发展过程中的竞争其实是大量优质传承人的竞争而目前非遗传承工作中面临后继无人的窘迫局面根据《第五批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名单》,传承人平均年龄达到63岁,其中40岁以下占比不足1.0%,与之相对的,60岁以上占58.3%。

剪纸某传承人表示,对剪纸这项非遗手工业是蛮喜爱的,只是这个工作薪资待遇不高,我可能再观望两年,选择其他行业工作现阶段非遗手工业传承人紧缺,愿意为非遗传承做出贡献的年轻人较少,他们对非遗的认知程度低、喜爱程度低,年轻人的价值观、择业观有一定改变,不愿从事手工业、轻工业。

三、缺乏行业规划和标准目前有的非遗也只能仅对特定群体对象开设演出,仍未能充分面向大众,非遗项目产业化的发展主体缺乏能力与经验,只能满足产业链条上的部分需求,未能及时开拓产品受众购买群体,产品宣传渠道闭塞,导致非遗产业化市场未能完全流通的局面,企业利益受损,非遗项目的文化效益不能得到有效发挥。

发表评论 (已有0条评论)

还木有评论哦,快来抢沙发吧~

非遗申报包下证 18037336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