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城非遗有哪些(石城县的本土文化)

六八 133 0

石城非遗有哪些(石城县的本土文化) 第1张

近日,赣州市第四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公布,共有9大类别33个项目。下面,就一起来看看具体有哪些↓↓↓民间文学(2项)赣南围屋故事(龙南)

石城非遗有哪些(石城县的本土文化) 第2张

龙南燕翼围 唐贤斌 摄客家围屋是颇具特色的客家民居,是客家文化的重要物化载体,它充分体现了客家人的高超建筑艺术,不仅被建筑学家誉为民俗建筑史上的奇迹,而且其深厚的文化内涵,更使历史学家、民俗学家、艺术家及众多的游客为之陶醉。

赣南的客家围屋,主要分布在龙南、全南、定南、安远几个县,总数有600座左右其中以龙南最为集中,有370多座,形状各异,其中“方围屋”建筑数量之多、规模之大、风格之全、保存之完好,均属全国之最,成为社会各界人士考察观光、寻根问祖的热点。

从外形到内涵,静下心来叩读,如同掬一口历史的泉水,沁人心脾,又让人思绪绵绵。石城通天寨传说

石城非遗有哪些(石城县的本土文化) 第3张

石城通天寨神韵 黄光庆 摄据说,远古时期,通天寨是东海龙王的行宫东海龙王派了龟仙夫妇负责守卫,并将此命名为“龟仙山”千万年过去,龟仙夫妇化成了一对石龟,其余的龟兵龟将则化做了无数的龟裂石板,成了这座山永恒的守护神。

有一天,一男一女俩位仙人在这里不期而遇,他们同时选中了这座美丽的山作为自己的修炼之地为将这块风水宝地占为己有,两位仙人在山上争吵不休,山上的土地公公出来调解,让他们比试仙术,谁的道行高,则可以占用此山修炼。

两位仙人商议后,决定比试搭天梯上天,谁先上天谁为胜者两位仙人摇身一变,化成了两支石柱发疯似的向天上升起他们只想取胜,而猛烈的冲击波带来了地动山摇、飞沙走石,祸及周边生灵玉皇大帝闻讯后龙颜大怒,命令雷公出击劈断这两支发疯猛冲的石柱。

一时电闪雷鸣,将两支发疯的石柱劈断而“龟仙山”上的主岩外亦变成了“外如两指相箝、内若两掌半合,仰视苍穹通天”的形状,后人遂将“龟仙山”改名为通天寨传统音乐(2项)会昌汉调上犹山歌传统舞蹈(2项)会昌畲族摆字龙

赣县五云柚子灯

石城非遗有哪些(石城县的本土文化) 第4张

据上辈老人传说中秋灯是为庆祝推翻外来侵略和统治,取得自由面产生的一种民间文化娱乐活动在很久以前(估计千年之前)在外来匈奴的侵略,当时的统治阶级腐败无能,只好俯首称臣,老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当时中国中原文人利用中秋明月之夜,把传单放在月饼中,号召中原百姓历起反抗,一举歼灭了外来统治者,取得了最终的胜利。

在中秋的第二天(农历八月十六)中原百姓为了胜利以示庆祝扎起草把,用竹杆举起柚子,按照鲤鱼花的步伐凑乐起舞;当时正直收玉米农忙季节,没有时间扎彩灯,只有就地取材相互庆祝,之后年年以此灯纪念这一佳节,以示民族自强不息,谨记耻辱。

几经演变,就成为了农民庆祝丰收,期盼下年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的民间文化艺术曲艺(1项)上犹寺下周屋车马灯

石城非遗有哪些(石城县的本土文化) 第5张

“寺下周屋车马灯”起源于明末清初,是寺下周屋村“厚德堂”周氏―――可道公后裔为纪念可道公的历史编排的娱乐节目当时周氏可道公时任朝廷巡检,为官公正廉洁,铁面无私,不畏强权,得罪了一些奸臣,当可道公告老还乡时,遭遇奸人所害,只剩下宝马一匹跑回家中报信。

为了纪念可道公,就把跑回来的马养好,同时配好种,并代代传下来,人们把养马、与马嘻闹的过程结合当地的习俗编成歌舞,后来就演变成了车马灯,每年春节至元宵节期间,马灯舞和龙狮等在祠堂里一起表演,至今已传承了6百多年,表演形式生动活泼、诙谐滑稽,别具一格,是当地群众喜闻乐见的传统戏剧。

传统戏剧(2项)赣县木偶戏

石城非遗有哪些(石城县的本土文化) 第6张

明末清初,“偶戏传入赣县,分“提线木偶”和“指头木偶”两种类型在田村一带建有班社,后遍及全县山区木偶戏过去一般是配合迎伸赛会、在神庙里演给神看的,带有封建迷信色彩,后木偶戏娱神亦娱人木偶戏班社,一般由5人组成,以一人提线为主,乐队帮腔。

赣县木偶戏,其剧目大致与东河戏相同善演《西游》、《封神》等连台本大戏,有“弄蛇”、“腾云”特技,大小剧目有三百余出,以演神戏为主至今,在赣县白鹭、田村、湖江等地仍有业余木偶剧团演出。于都半班戏

石城非遗有哪些(石城县的本土文化) 第7张

半班戏的前身是民间灯彩、小曲、小调相互融入,逐步改进、完善的一种地方戏种其流传区域主要分布在以于都县葛坳乡为中心的兴国、宁都、瑞金县相毗邻的乡村一带半班戏戏班一般少则七八人,多则十余人,大部分成员都是多面手,或会吹会打,会弹会拉,会演会唱,需要时轮番上台,内外皆宜。

剧中行当以“生”“旦”“丑”为主其服饰、妆扮是根据剧中故事出处而采用汉式的古代或近代款式演出场所是从原始的只限于茶余饭后自娱自乐为主,逐步发展到农家的喜庆佳节、婚娶寿宴,进尔在春节期间再到庙会剧院,并从原来无偿演出到收到钱银用于养家糊口,娶亲建房。

传统医药(1项)会昌客家药艾灸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1项)崇义石塘武狮传统技艺(14项)崇义“九层皮”制作技艺

石城非遗有哪些(石城县的本土文化) 第8张

九层皮,是由天然色素一层层蒸制而成的米糕,有白色1层,绿色2层,黄色2层,白色2层,红色2层,因而又叫九层皮头年的大米,加入韭菜,磨出绿色的米浆;晾干的栀子果用水冲泡,调合出泥土般的黄色;第三层是大米的白色;最后是喜庆的茄红。

一层层添加蒸熟,反复九次,做出的米糕就叫九层皮寓意春季秧苗青葱,秋季稻谷金黄,打出大米雪白,过上日子红火石城横江重纸制作技艺宁都长胜陶器制作工艺宁都固厚黄糍制作技艺宁都宗释纸扎技艺上犹东坑手工造纸工艺瑞金客家祠堂营造技艺

赣南客家擂茶制作技艺

石城非遗有哪些(石城县的本土文化) 第9张

客家擂茶是赣南独特的茶饮料据当地史料记载:客家擂茶由汉魏的粥茶和唐宋的盐茶衍变而成,始于黄河以北,客家祖先把它带到赣南,因其历史悠久,饮者众,故而独树一帜客家擂茶的制作工艺很是精湛,擂茶的主要原料为芝麻,再按一定的比例配上花生、黄豆、茶叶、生姜、茴香、八角、茶油、食盐、薄荷,放在客家人特有的擂钵中用擂棒捣之。

擂棒也很讲究,得用山苍子树做君子臼因山苍子树味辛辣,有顺气、驱寒、发散之功能,是治感冒良药,也是擂茶的好作料,制作者就用这种特殊木杵原料擂成茶泥喝擂茶时,先将擂好的茶泥放在擂钵里或大盆里,等要喝时,把滚烫的开水往里一冲,用擂棒搅拌稍许便成了擂茶。

此时,一股清香随着袅袅升腾的热气充满屋宇呷上一口,有茶叶的甘味,有芝麻、花生、豆子的混合香味,也有生姜的辣味除此之外,细细品后,还会感觉到茴香、八角、薄荷等味道,可称得上是一种复合型的浓烈多味茶于都土法榨油技艺

于都草鞋制作技艺会昌灰水米粿制作技艺信丰虎山勾筒制作技艺信丰小河客家锡壶制作工艺赣南客家围屋营造技艺民俗(8项)安远客家粄食习俗会昌客家接谱习俗于都中石民俗上犹梅岭温氏花灯习俗宁都东山坝大布扛灯习俗

石城非遗有哪些(石城县的本土文化) 第10张

东山坝镇大布村一直有游灯的习俗,当地人称“过灯”因有一种特大的花灯要二人抬着走,还要二人扶着保护,故俗称“扛灯”又因此灯用特技制作,能利用火力冲动各种微型戏剧人物表演动作,还能冲动各种飞禽走兽飞翔奔跑,故又名“走马灯”,这是一种极其美观的举世罕见的大型花灯。

该村有这样一种习俗:凡头年生了儿子、娶了媳妇的人家各要出一盏“扛灯”,非添丁户则要每户出一盏三头连一体的“兔子灯”,每年都是定时、定点、定路线、定灯序、定接送灯即四村分别出灯,各自按序,从年初十至十三夜晚,由前门村开始,先从出灯村游起,游遍四村,谁也不能乱走一步;游灯的队列以两盏“扇面灯”领先,接着为“龙灯”“兔子灯”“扛灯”,每家出灯与回灯,都要鸣鞭爆;游灯前后一两天,各添丁户要大办筵席,俗称“做喜欢酒”。

兴国客家祭祖习俗会昌搬海清习俗寻乌客家迎故事习俗目前,我市已建立国家、省、市、县四级“非遗”名录体系市政府分别于2007年、2009年、2012年公布了三批市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现有国家级“非遗”10项(占全省70项的14.3%)、省级96项(占全省488项的19.7%)、市级165项、县级556项。

来源:赣南日报作者:康诗俊 记者幸菲菲编辑:张火金

石城非遗有哪些(石城县的本土文化) 第11张

发表评论 (已有0条评论)

还木有评论哦,快来抢沙发吧~

非遗申报包下证 18037336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