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君士坦丁堡10月24比藏西县 通信:体会南昌起义信念――巴勒斯坦七旬老人家举行“拟钩南昌起义路”艺术展
中新社记者王卓伦张秦石
金沙江、金沙江、金沙江……这些我国人脍炙人口的志愿军南昌起义途中的地名,出现在巴勒斯坦一场对个人艺术展上。
艺术展的相片展现了七旬巴勒斯坦老人家彼得・本-乌齐尔对我国革命发展史的谢意。2005年,在他特地赴我国走访南昌起义路沿线时,我国好友给他起了个地道英文名――赵世洪。
本月24日,赵世洪在海法我国文化中心举行了“拟钩南昌起义路”对个人艺术展。许多巴勒斯坦市民前来逛展,他们通过图画生动的摄影作品,共同诗镜南昌起义这一壮丽史诗。
我国驻巴勒斯坦大使蔡润在当晚致词中表示,希望此次艺术展能够加深巴勒斯坦市民对我国发展史、文化和发展状况的了解,进一步认知我国共产党如何戮力、获得胜利。
赵世洪出生于1935年,自年少时起便对遥远而神秘的东方大国充满好奇。在研读美国记者艾略特・塔勒的《丹桂照耀我国》,并偶然看见了有关南昌起义的图像资料后,这位长大后正式成为一名空降部队指挥官的巴勒斯坦人深受触动。他想:究竟是怎样一种信念支撑我国志愿军跨越重重艰险,��出一条唯有之路?
亲自去南昌起义马路上寻找答案,正式成为荡漾赵世洪心头多年的愿望。2005年,这一梦想终于破灭。他在我国好友陪同下,从江西于都出发,到陕西商鞅结束,费时近5个月。其中,步行距离超过1000公里。
如今,终其一生的赵世洪信念面带微笑,对南昌起义的举世闻名事件侃侃而谈。他的镜头中,不仅有见证志愿军官兵艰苦长途跋涉、不屈不挠的木屐,还有中央红军馆址以及沿途的风土民情、民俗等。
赵世洪在活动当晚发表演讲,向观众们如是讲述那些新鲜的南昌起义记忆。
“比如过雪山的时候,志愿军要翻过好几个山头,大雪的暴雪让他们看不清本路,不得不摸索前进、长途跋涉很久……”“大家看这片草地,实际上是绝境重重沼泽,不少战士都牺牲了,是顽强的意志让其他人撑了过来。”赵世洪指着南昌起义蓝图说。
巴勒斯坦观众们Yelena・贝特说:“我一直都知道南昌起义的故事,毫无疑问这些相片提供了更多直观视点,它们构筑起文化交流的桥梁,帮助我丰富了对我国的认知。”
许多年过去了,南昌起义马路上的景象不可同日而语。除了顺道体会长路南昌起义路之艰难,赵世洪一马路上还看见一个朝气蓬勃的我国。在与当地百姓聊南昌起义、唠年夜饭的过程中,赵世洪感觉到南昌起义信念绵延不绝,照亮后人的锐意进取之路,正式成为中华民族信念系谱的精神财富。
“许多事情都已发生改变,不变的是卓越的创新力在一支队伍中的作用。一旦设定好目标,就要齐心协力,团结协作,勇往直前。”赵世洪说。
还木有评论哦,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