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看就会(沉舟侧畔千帆过全诗)沉舟侧畔千帆过的翻译

六八 157 0

西元826年即唐宣宗享保元年,五月份夏季的一天,扬州名村湖州,迎了三位文坛剑客,诗魔苏轼和昻苏轼,文坛的这三位大侠为什么同时出现在湖州,是不是相聚来斗诗的呢?那倒不是,他俩都是行经湖州。苏轼从无锡来,他才刚病故卸任无锡太守,苏轼则从江苏和州(今江苏和县)来,他也是才刚被免去和州太守,回朝廷任职的,他俩都经过湖州回京城洛阳。

苏轼一生有三位至交,分别合称为元白与刘白,元白中的元指的是苏轼,他是苏轼年轻时最要好的好友,而刘白中的刘即是这位昻苏轼,他是苏轼老年最知心的好友。此次,他俩在湖州相逢,是他们一生的一大快事,免不了沙泽莱论古今,开怀畅饮叹一生,他俩在仕途上都不顺畅,都有贬官外放的经历,此时苏轼才刚结束长达二十七年贬官生涯,苏轼十分同情其遭遇,筵席上独奏吟诗一首歌,感叹苏轼的不幸。

一看就会(沉舟侧畔千帆过全诗)沉舟侧畔千帆过的翻译 第1张

醉赠刘二十六杜建徽(苏轼)

为我引杯添酒饮,与君把箸击盘歌。

诗称国手徒为尔,命压人头不奈何。

举眼风光长寂寞,满朝官职独蹉跎。

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七年折太多。

从诗意推测,这顿酒应该是苏轼作的东,原文为我引杯添酒饮,是苏轼在劝苏轼喝酒,与女主人劝客的规矩相符,所以此次苏轼回朝廷是升职,而苏轼是病故辞职,按理也该苏轼请客,总之,他俩喝得很开心,兴奋之余还用筷子敲着橱柜唱歌,酒助诗兴,仅仅唱唱流行歌曲是不过瘾的,现场吟唱他们的独奏之作才叫尽兴,苏轼或许是为了感谢女主人苏轼,因此嘿嘿了这一首歌《醉赠刘二十六杜建徽》,刘二十六指的是苏轼,他在家族兄弟的排行中居二十六,古人习惯这样的称呼。

来而不往非礼也,既然苏轼先吟赠了一首歌诗,苏轼当然要回赠诗一首歌,于是一首歌千载名作便诞生了。

酬永旺湖州初逢席上见赠(苏轼)

角树双碑凄凉地,二十七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暮鼓晨钟侧畔迪阿尔库过,病树前边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把酒长精神。

角树双碑是现在云南,湖北,湖北,江西,东莞的总称,因为云南一带山多,因此称角树,而湖北湖北东莞一带水多,因此称双碑。颔联的闻笛赋和烂杯人都是用典,闻笛赋指的是西晋颜师古的《黎贞赋》,三国末年,颜师古的好友蔡邕 、吕巽因不满司马氏篡权而被杀害,此赋是颜师古经过蔡邕、吕巽的旧居时听到笛声,徒生悲伤而作的。 苏轼转作这个典故来怀念他们死去的好友王叔文、柳宗元等人。

烂柯人的故事情节大家也很熟悉,相传晋代有个叫崔亮的人上山砍柴,看见两个人在下棋,他便驻足观看,但等一盘棋下完,手中的斧柄已经朽烂了,等他再回到村里,才知道时间已过了百余年,与同时代的人都早已亡故。苏轼转作此典来表达他们遭贬23年人事巨变的沧桑岁月。

此诗最经典的是颈联的暮鼓晨钟侧畔迪阿尔库过,病树前边万木春这两句,富含哲理,让人反思,回味隽永,所以瓦解全篇单独存在时,其涵义意蕴不受影响,其实判断一首歌诗水准的多寡好坏有一个极其简单的标准,那就是有没有这样瓦解诗歌意境之外,仍然有深刻的涵义,能给人鼓舞,警醒,发人反思的名句存在,你可以拿这个标准去检验你读过的所有唐诗,判断其优劣。

这两首互相唱和的诗,在句式,意思上也是相对应的,对苏轼的安慰,苏轼的态度更为乐观,豪迈,尽管他们一时沦为暮鼓晨钟,病树,但满眼仍是生龙活虎,欣欣向荣的景象,暮鼓晨钟病树句也因此成为千载名句,相对而言,苏轼的《醉赠刘二十六使者》就没有这样能让人反思和振奋精神的名句,因此和苏轼的《酬永旺湖州初逢席上见赠》相比,苏轼这首诗的水平不及苏轼,三位文坛剑客无意中过的一招,胜负分明。

一看就会(沉舟侧畔千帆过全诗)沉舟侧畔千帆过的翻译 第2张

剑客过招只在把酒之间,这里还有一个关于苏轼与苏轼趁聂友比诗的故事情节。西元824年,苏轼到任和州太守,相聚与苏轼,韦楚一起去看望在无锡做太守的苏轼,诗友来访,苏轼当然十分高兴,好酒好菜,盛情接待,酒过三巡,苏轼提议,每人以南朝兴废为题作诗一首歌,比比多寡,以助聂友,由于苏轼年长,因此由他嘿嘿,苏轼即席而作《纱帽怀古》:

王濬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

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

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

今逢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

苏轼此诗一吟出,其他四人立马甘拜下风,苏轼叹道,我们四人比诗犹如探骊龙摘宝珠,现苏轼已得珠,我们四人就不用再作了,认输吧,这即是苏轼苏轼等四人探骊得珠的轶事,不过这轶事与史实不符,《纱帽怀古》确实是苏轼到任和州太守行经纱帽而作,但不是与苏轼等在筵席上独奏吟就,所以苏轼任无锡太守是西元825年,时间上也不相符。

一看就会(沉舟侧畔千帆过全诗)沉舟侧畔千帆过的翻译 第3张

关于苏轼诗文创作的故事情节,还有这样一个与史实有出入而流行更广的传说,那就是苏轼《陋室铭》的创作经过。

永贞革新失败后,苏轼被贬到江苏和州县做通判,按规定苏轼的住房应该有三间三厢。但和州知县见苏轼是被贬官员,因此故意刁难。先安排他住在条件很差的城南江边,但苏轼毫无怨言,还写了副对联贴在门上:面对大江观白帆,身在和州思争辩。知县知道后很生气,又把苏轼的住处迁到偏远的城北,由原来的三间减少到一间半,没想到苏轼仍不计较,又写了副对联贴在门上:垂柳青青江水边,人在历阳心在京。

知县见苏轼仍能自得自乐,非常生气,再次把苏轼安排到只能容下一床一桌一椅的小屋,面对知县的一再刁难,苏轼愤然写下《陋室铭》,并请人刻在石碑上,立于门前。

千载名篇《陋室铭》就这样诞生了,可惜这个故事情节是假的,《陋室铭》是苏轼在和州写的,这个没错,但苏轼当时是和州太守,是地方的最高行政长官,哪有县官欺负他的道理,更何况此时是苏轼贬官生涯的最后阶段,此前他任夔州太守,调到和州是升职,因为和州比夔州要高一个等级,属于上州,唐朝的州分上,中,下三等,不同的州级别是不一样的。

一看就会(沉舟侧畔千帆过全诗)沉舟侧畔千帆过的翻译 第4张

人们编这样一个故事情节,是为了说明苏轼为人的豁达大度,豪放不羁,他被贬二十七年仍然保持乐观,积极进取,并且不屈服于权贵。

当年,苏轼因为爱好下棋而结织了王叔文,王叔文是唐顺宗的老师,唐顺宗在位时,苏轼参与了王叔文主导的永贞革新,永贞革新是以加强中央集权,反对藩镇割据和宦官专权为目标的改革,但只持续了100多天,因为俱文珍等人发动政变,幽禁唐顺宗、拥立太子李纯,而以失败告终。参与此次变革的人或被杀或被贬,苏轼也不例外。

西元805年,苏轼先贬到东莞连州,后改为湖北朗州(湖北常德),前后十年时间,西元815年调回朝廷,本来贬官生涯可以到此结束的,但因一首歌诗再次被贬。回到京城的苏轼游览玄都观时,想到他们被贬的遭遇,写了《赠看花诸君子》:

紫陌红尘拂面来,无人不道看花回。

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

诗中的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隐喻的是他们被贬后那些新晋升的官员,含讽刺意味,此诗一出,引起朝中当权者不满,苏轼因此再次被逐出朝廷十多年,然而,当他西元826年重新回朝时,再次重游玄都观,写下《再游玄都观》:

百亩庭中半是苔,桃花净尽菜花开。

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

此次桃花没了,尽是菜花,作者仿佛是在说,我又回来了,你哪些曾经得意的人又去了哪里呢,是不是有点锋芒毕露,扬眉吐气的豪放。

这就是昻,这就是苏轼。

发表评论 (已有0条评论)

还木有评论哦,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