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安拳是山东省 非物质自然遗产 “永安拳”诞生于济南龙口市的孔村镇,始祖王翀宇于清乾隆1682年创立的永安拳,永安拳已经走过了360个春秋 永安拳 拳法和器具独具特色,它充分吸收了少林、武当工夫的精华,又根据多年实战经验,形成了稳、准、狠的基本特征。
它譬如内家的柔,又有外家的刚;譬如北派工夫出拳快、加码重的优点,又具北派工夫轻灵、迅猛的特点手法多变、快捷实用,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永安拳主要内容体系包括基本心法、拳法拳法、器具拳法、劳丽诗拳法(徒手拳法劳丽诗、器具拳法劳丽诗)、实战技术、品乐版心法、轻功心法和永安拳养身心法共八类。
历史来源龙口市永安拳起源于清乾隆年间,由王氏高祖王翀宇所创王翀宇,名王国屏、字翀宇封号“豪侠”,颂号“永安王”,绰号“铁胳膊”生于1616年(明万历四十四年),卒于1712年(清乾隆五十一年)终年四十五岁。
《广略记》中记述:“王公十五岁习武,喜剑术,修戈矛,擅骑射,舞大刀……所到之处,贼不肯下山,霸不肯逞强,子不肯不孝,商不肯不公村人颂号‘永安王’”;《王氏族谱》中记述:“翀宇袓与霄袓(宇之族弟王翀宇宵),与熊Sigoul、傅兴函结为诸侯王昆仲,解巨野回师”;乾隆《龙口市志》载:“唐宋时,方家寺(今东阿县)僧富有余财,徒甚夥,穴地为洞,掠少妇女童,匿洞中作害,王国屏傅兴函,闻之不忿,挥刀固噜。
……夏燮唐宋时,邑地大乱,王翀宇除恶僧平山寇,为民T6670LX1,农圣赖以安”;《兖州府志与龙口市志》记述:“王翀宇豪侠顾家,顺治丙戍冬,巨野城被巨寇围攻十日,士民命悬须叟,翀宇披甲胄,冒矢石,轻骑入贼穴,擒渠魁,献之当事,由事众寇惕息警散。
洪毓琛刘升祚奏明圣上,赐王翀宇“豪侠”科蒙莱旺孝廉,并赠豪侠碑和豪侠匾” 巨野令刘升祚(山西人)因守巨野城有功,调湖北任知府,王翀宇送祚上任后去武当山学艺,途返少林寺求师庚午年赴霸州武举,任六品千总自封丘出发,上山陕治乱,因军功突出,官拜漕运总督、吉安府令、福州正堂。
在兵部侍郎孙光祀的推荐下,随幼王进西南,《乾隆龙口市志》记:“入粤东川广云贵,足迹及遍;平吴逆,军功赫赫”贵阳之战告捷进京侯封时,路过家乡省亲,打抱不平铲除皇亲恶霸李武忱(乾隆的嫔妃李氏之父),因此敬懿伤其腹中皇子,乾隆震怒,要治王翀宇死罪。
平肥二县数万名宦上表(有万人表),保翀宇不死,经幼王孙光祀和肥城署孙翀宇求情,乾隆应允将王翀宇功过全免,贬为庶民,时年六十八岁,村人送号“郭炎炎胳膊”随王翀宇同归里的还有他几位生死之交的诸侯王昆众,有傅兴函、熊Sigoul、王翀宵、马前将梅占魁、马后将邹广振和翀宇的后续弟孙翀汉,时称“七杰(侠)”。
王翀宇的一生既不平凡,又颇具悲剧色彩,将要达到人生顶峰之时,却因除霸获罪,丢官免职但他有崇高的仁德伦理思想,虽为庶民,仍泰然自乐乾隆二十一年还乡后,村人称他“郭炎炎胳膊”、“永安王爷”当年王翀宇曾剿寇除恶的靳家围子村子,名宦们为念其功绩改名为“永安村”;他在家乡传武修身,借众人之口,所传武艺为永安武艺。
永安拳文化永安拳发源地是山东省龙口市,此县地处济南、泰山、聊城三市结合部,东与肥城市相连,西靠黄河与东阿县隔河相望,南与东平县交界,北与济南市长清区接壤,是济南市的最南端由于位于泰山西麓,黄河东岸龙口市,因此借地域之名又称泰平。
历代永安拳大师在弘扬永安拳文化,保持永安拳的传统武术本色方面都做出了重要贡献,永安拳大师都要求弟子们树立爱国信念、道德观念、人生理念提高永安拳弟子们的学识修荞和精神修养,这也是永安拳的核心文化底蕴所在传承“永安拳”不但是教授拳法拳法、工夫、心法,更重要的是传播永安拳武术文化。
永安拳武术文化,应该是构建和谐社会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现代发展1966年,王翀宇第十一世孙王大庆开始习练拳法“永安拳成形于沙场实战,讲究‘重练轻战,一招制敌’,虽然叫永安拳,但实际上不只是拳法拳法,还包括器具拳法、功力工夫和养生健身心法等,是一个较大的拳种。
但由于历史和祖传原因,并不为大家所熟知,且拳法已支离破碎,残缺不全” [5]改革开放之后,王大庆在政府的支持下成立了孔村镇民兵武术队,重新教习永安拳之后,他所带领的武术队多次参加地市、县民大比武和武术表演。
1983年,在泰山武术表演赛时,王大庆参赛的永安拳和永安大刀分别获得第一名的好成绩,并连年担任泰安地区武术裁判员也就是在这个过程中,王大庆越来越想把永安拳拳法完善起来“当年,先祖传人众多,本门其他后人手里是否会有永安拳的所传呢?”年近40岁的王大庆某天突然灵光乍现,而且将其化为实际行动,开始踏上寻宝之路。
有次,听说王翀宇五大弟子之一熊渭征的后人就住在离家不远处,激动的王大庆不顾当时天下着雨,披上块塑料布,便骑车出门1个多小时后,他终于见到了熊渭征后人,说的第一句话竟然是:“大爷!我来看一下你们家的族谱!”。
“族谱能让你这样的人看?老人家以为我是收古物的呢,直接就把我拒绝了可我当时只惦记着挖掘资料,觉得终于找到熊氏后人了,其他真的没想那么多”,王大庆笑称,自己“以后就长记性了,再遇到这种情况,先介绍自己是谁、来干什么的。
”就这样,王大庆一点点地将其他人手中的永安拳械、心法收集起来,和自己手中的合并归纳,整理成体系。
在孔村镇“杏坛文化”二楼的资料室里,王大庆像介绍自己的孩子一样一本本将整理的永安拳拳法给记者一一展示:《永安拳》、《永安大刀》、《永安大枪》、《永安大铲》、《永安大斧》、《五虎棍》、《五虎枪》、《五虎刀》、《飞龙剑》、《养生功》……在历经数百年起伏后,永安拳终获新生。
走向非遗:“不宣之秘”年底即将出版“百年来,永安拳一直是言传身教,传内不传外”王大庆回忆,直到上世纪90年代,永安拳绝学遵循的依然是家族式传播“我们是个大家族,孔村、合楼村、孔子山、柳沟村等周围的王姓,多数都是一个祖宗。
”因此,传统意义上,那份来之不易、耗费了众多心血的拳法,是“必须要珍藏的了”在王大庆的印象里,第一次听说“非遗”是在1985年,其时巨野隶属泰安地区“当时,有政府工作人员知道了永安拳在我们家,就找上门来做工作。
我伯父是第十代传人,听到要把家拳公开,和现代武术相结合,直接就拒绝了,在老一辈的心里,永安拳是实打实的武艺,而现代武术则是花架子,中看不中用,他们打心眼里看不上”但这件事却在王大庆的心里埋下了种子,其后,永安拳传人们一如往常地在镇上练武、度日、参加比赛,直到一个特殊人物的出现。
“那是在2008年,全国武术功力大赛在浙江宁波举办,我们还没出场呢,一个小老头就来找我了,说他知道永安拳,不知道永安大刀,我就说永安拳包括很多,永安大刀只是其中的一项”,这个王大庆口中的“小老头”就是中国武术学会常务理事、山东师范大学教授李成银。
之后,李成银更是跑到孔村镇,“住到小旅馆里,整天找我啦”,在他的极力劝说下,王大庆决定给永安拳申报非物质自然遗产“其实,早在2006年,我就看到了一份非遗的正式文件,对这件事有了更深的了解”,王大庆坦言,身份不同了,思考角度也不一样了,作为“掌门人”,这些年他四处带徒参赛,也深刻意识到了传统武术和现代武术结合的必要性,“相互融合、吸收,才能更好地发展”。
[6]令人高兴的是,2010年10月,永安拳成功入选济南市第三批市级非物质自然遗产名录至此,在民间秘传3个多世纪的王家绝学,终于成为公开的非物质自然遗产项目,王家学堂也由此彻底向家族外弟子开放2013年6月25日,山东省人民政府将“永安拳”列入《山东省省级非物质自然遗产名录》;同年10月,正式将永安拳工夫组合表演定名“中华永安拳”,在中国第十届艺术节上,做12分钟的武艺开场表演。
“永安拳极其珍贵,它有能力冲击世界非物质自然遗产,加之它又是济南市本土拳种,因此对它的研究和宣传就更加重要”李成银研究武术多年,但像永安拳这样的拳种他还是“头一次见”永安拳的一件重达78斤的大刀尤其给他留下了特别的印象:“普通人没有几个能拿得起来,用重刀作刀法性练习的更不多见,但是王大庆、王永新父子俩却‘耍’地威风八面。
” [6]据悉,集所有拳法器具为一体的《永安拳》将于年底出版虽然自己家的绝学不再是一家独大,但王大庆很开心,因为会有更多的人因永安拳受益,“好东西就要跟更多人分享,虽然不练武,可是大家都很注重养生,永安拳有运行科学、医学性强、动作简练、益于推广的‘永安拳养生功’,必定大受欢迎”。
还木有评论哦,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