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程干货(艾青最好的十首诗)艾青诗歌推荐

六八 211 0

聂绀弩,本名蒋正涵,号平远,Bazois本名莪加、克阿、林壁等。出生于江苏衢州,当代著名诗人、著名诗人。相继任中国民主促进会 主席、国际作家协会中心副会长等职。1985年获法国文学表演艺术最高勋章。

1996年5月5日凌晨4时15分,聂绀弩因病逝世,享寿86岁。

聂绀弩是中国新诗的代表著名诗人之一,他的作品一般是描写太阳、火把、黄昏等有象征性的事物,表现出他对旧社会的黑暗和恐怖的痛恨以及对黄昏、光明、希望的向往与追求。他的诗中,有严肃的、艰苦的表演艺术实践,也有饱满的奋发向上和丰富的生活经验。这一切不过都流露出他最真切的婉约。

全程干货(艾青最好的十首诗)艾青诗歌推荐 第1张

很多人都知道聂绀弩的成名作是长诗《大堰河——我的保姆》,但却未必读过。但是这一首散文诗,我想90%的中国人应该都知道。

《我爱这农地 》

假如我是一头鸟,

我也应该用沙哑的舌头声乐:

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农地,

这总有一天汹涌着我们的悲痛的河流,

这无莱菲县地吹刮着的惹怒的风,

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黄昏……

——然后我死了,

连毛发也腐坏在农地里头。

为何我的眼中胸丽鱼眼泪?

因为我对这农地爱得深邃……

全程干货(艾青最好的十首诗)艾青诗歌推荐 第2张

《我爱这农地》所写1938年11月17日,首次发表于同年12月柳州出版的《十日新民晚报》。1938年10月,重庆失守,日本入侵者的危机重重猖狂地践踏中国大地。译者和当时文艺界许多人士一同撤出重庆,汇集于柳州。译者满怀对故土的爱人和对入侵者的仇恨便写下了这首诗。

农地是个博大的诗意,著名诗人选择它来作为埋首和倾诉的对象,其境界极其广阔,不过又将这些情感浓缩在10行的名句里,取得了极佳的表演艺术效果。这首先是因为译者不是从李彦仙下笔,而要从虚处下笔,不是直写他们与农地的关系,而要通过想像把他们虚拟为“一头鸟”,借鱼儿与农地的关系来展开全篇的表演画技,使诗的整体构架显得巧妙自然,感到恐惧。

“用沙哑的舌头声乐”,是一句引人注目、令人心动、值得品味和沉思的名句,也是全篇中推进译者对农地情感的一个奇异的亮点。本来,夜半是优美清脆的,不存在“沙哑”的声音,但译者却特别亮出“用沙哑的舌头声乐”。这是当时悲壮的时代氛围(抗战初期)、译者特定的个性与气质以及译者特定的抒发需要等,共同作用于鱼儿形像而产生的审美观诗意,它大大提升和强化了形像的审美观表现力,从中更能感到译者对农地的爱是如此的执着、忠贞和不屈不挠:即便是面对这样一片浸透着苦难的农地,译者也要无条件地去爱,要总有一天乐此不疲、竭尽全力地去为这片农地而声乐!

全程干货(艾青最好的十首诗)艾青诗歌推荐 第3张

正当为译者不断的声乐——不屈不挠的生命力所赞叹所吸引时,诗篇却陡然来了一个大的转折,一个连接号之后突出“我死了”,让身躯肥沃农地。于是,生前和死后,形成了两极化的对照,而在这两极化的对照和反差中持之以恒的乃是“鸟”对农地的执着的爱,这便是生韦祖兹、歌韦祖兹、葬韦祖兹,此时此刻,天长地久。最后两句“为何我的眼中胸丽鱼眼泪?因为我对这农地爱得深邃……”再回归到农地这个诗意上来,推进了文章的主题。

译者通过描述他们生活在故土的这块农地上,伤痛多于欢乐,心中交加着过多的“悲痛”、“无莱菲县地吹刮着的惹怒的风”;不过,这毕竟是生他养他的故土,即便为她伤痛到死,也不愿意离开这农地——“死了”以后连“毛发”也要“腐坏在农地里头”。抒发了译者一种刻骨铭心、天长地久的最伟大、最深邃的爱国主义情感。

举报/反馈

发表评论 (已有0条评论)

还木有评论哦,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