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里平湖霜满天 寸寸青丝愁华年
1,十里平湖霜满天:景物描写,“十里平湖”实景,“霜满天”:描写季节,另外突出朦胧的意境美,再者,说明霜很大。十里的湖面有很浓的冷霜。 2,寸寸青丝愁华年:“寸寸青丝”指的是头发。“愁华年”根据下句的意思,这里应该理解为不知道要怎么度过时间,时间在我的身上是“度日如年”的感觉。 3, 对月行单望相护:对着月亮相望,我觉得我和月亮都很孤单寂寞。 4,只羡鸳鸯不羡仙:此时此刻我指羡慕成双成对的鸳鸯,不羡慕仙人的生活。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孤单寂寞,爱情愁苦的的心情。 此诗原无出处,大意是参考《白衣卿相诗集别思》一诗,如果硬要说作者,则应该是《倩女幽魂》一片的编剧阮继志或监制徐克,因这首诗首出徐克导演的《倩女幽魂》中的一幅画上,原文是:“十里平湖霜满天,寸寸青丝愁华年。对月形单望相护,只羡鸳鸯不羡仙。”不过在此之前,1959年李翰祥导的《倩女幽魂》,则有:“十里平湖绿满天,玉簪暗暗惜华年。若得雨盖能相护,只羡鸳鸯不羡仙。”求《倩女幽魂》中的那首诗。
十里平湖霜满天,寸寸青丝愁华年。对月行单影相互,只羡鸳鸯不羡仙。《十里平湖霜满天》全诗是什么
全诗:十里平湖霜满天,寸寸青丝愁华年。对月形单望相护,只羡鸳鸯不羡仙。
这首诗首次出现是在徐克导演的《倩女幽魂》中的一幅画上,原文是:“十里平湖霜满天,寸寸青丝愁华年。对月形单望相护,只羡鸳鸯不羡仙。”。《倩女幽魂》中的背景插曲的歌词也用的这首诗为名——《十里平湖霜满天》。
《倩女幽魂》是由徐克监制、程小东导演,张国荣、王祖贤、午马等主演的古装爱情片。该片翻拍自1960年邵氏出品的同名影片,讲述了书生宁采臣和女鬼聂小倩之间发生的一段人鬼恋。
原句出自白衣卿相的《白衣卿相诗集-别思》,后徐克导演改为“十里平湖霜满天,寸寸青丝愁华年。“放在《倩女幽魂》中的一幅画上,成为聂小倩和宁采臣的定情诗句。
在《白衣卿相诗集-别思》中原句为:”十里长亭霜满天,青丝白发度何年。 “
白话译文:我们在长亭送别,正是霜秋。此时我们都很年轻(青丝),再相逢却不知要经过多少年,遥想那时恐怕我们已老去(白发)。
“十里平湖霜满天”全诗是什么?出自哪首诗?
全诗如下:
十里长亭霜满天,青丝白发度何年。
今生无悔今生错,来世有缘来世迁。
笑靥如花堪缱绻,容颜似水怎缠绵。
情浓渺恰相思淡,自在蓬山舞复跹。
出处:当代诗人白衣卿相的《别思》。
译文:我们在长亭送别,正是霜秋。此时我们都很年轻(青丝),再相逢却不知要经过多少年,遥想那时恐怕我们已老去(白发)。今生我们错过在一起的机会(因为要分别了么),但不后悔;来世若有缘的话,还可以把情分继续。
曾经我们在一起很快乐,那些日子让人缠绵难忘;可岁月催人老,这一别后,再相逢时青春的容颜已逝,怎还能像以前一样缠绵。不堪情浓,相逢的机遇却是渺茫,还是让这份思念与情意淡去,在南山自在起舞吧。
扩展资料
这首《别思》,牵扯到网上一桩聚讼纷纭的著名公案,就是徐克版《倩女幽魂》中,在一家野店,宁采臣与小倩深夜展开一幅画卷,边上题了一首诗,很多网友都误以为是改编自我的《别思》,甚至北大史学论坛诸学子经过一番严密考证后,推断我是“49年后去香港的一个鸳鸯蝴蝶派”。
1959年李翰祥版的《倩女幽魂》,有“十里平湖绿满天,玉簪暗暗惜华年。若得雨盖能相护,只羡鸳鸯不羡仙”这首诗,基本符合格律,推测是编剧王月汀作的。第一句可能改自蒲松龄“秋色平湖绿接天”,末句明显改自卢照邻的“愿作鸳鸯不羡仙”。
之后,徐克翻拍《倩女幽魂》,其中画上有诗:“十里平湖霜满天,寸寸青丝愁华年。对月形单望相护,只羡鸳鸯不羡仙。”
这首,不符合绝句基本格律,应该是监制徐克或编剧阮继志根据李翰祥版那首率性而改的。
之所以会把徐克版中的这首诗和我的《别思》联系起来,实在只是第一句作怪。“平湖”在浙江,蒲松龄《聂小倩》一文的故事发生在浙江金华附近。
我的《别思》首句是“十里长亭霜满天”,“十里长亭”,很平常的古人送别地点,并未特指某亭。“霜满天”也是常见语,张继《枫桥夜泊》便有“月落乌啼霜满天”句。
再说第二句。徐版对李版改动不小,但比李版意境好。“寸寸青丝愁华年”,是一个固定的意象。我的“青丝白发度何年”,则是一个“动态”的意象,初为“青丝”,长亭外,霜落于头,而成“白发”,正是转瞬千年之叹。
再后面,就没什么相似的了,除了尾句的韵脚“仙”字。
记得首先提出徐克版诗本于《别思》的,是个在德国的留学生。估计他当初只是看到二者字面的接近,而没去考究内涵的不同。常写诗词的朋友应该很清楚,用同一韵脚,出现这种字面相似,是不足为奇的,很难就此推断二者之间有渊源。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别思
还木有评论哦,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