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亭序朗诵 兰亭序朗诵濮存昕

六八 30 0

《兰亭序》朗诵-王羲之

兰亭集序【作者】王羲之 【朝代】魏晋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用潮州话朗读文言文

1. 《兰亭序》全文潮汕话怎么读

古人朗读诗词,与现代人用普通话朗读起来,韵脚不同,音调不一。而潮汕话作为先祖南迁时保存下来最古老的方言之一,保留着大量的“中原古音”,用潮汕特有的语言、韵律读古诗词很是吻合。因此,潮汕话在诵读古文,特别是古诗词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

目前,潮汕话受普通话及外来语的影响,致使年轻一代出现发音不标准,部分方言语音丧失的问题,使潮汕话在传播上出现断层。因此,用潮汕方言诵读古诗词,在大家重温诗词文学之美的同时,还可以用潮汕话特有的调性体味其中的意境之美,更有助于推广及传播潮汕话。所以,许友文老师应《汕头青年》之邀,倾情演绎此潮语版《兰亭序》,希望为潮汕话的发展传承献出自己的力量。

大家可以点击下方绿标收听许友文老师倾情演绎的潮语版《兰亭集序》,看看是否更有韵味。

潮语版《兰亭序》-许友文来自非石文化00:0003:42

兰亭序

(晋)王羲之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古文解读

兰亭序记录了王羲之和众多名流高士在会稽山阴的兰亭集会,举行修禊祭礼,饮酒作诗的情景。在场名士每人赋诗一首,王羲之则为整本诗做此总序。

序中记叙了兰亭周围山水之美和聚会的欢乐之情,抒发了作者对人生的感叹与感悟,对生死的洒脱与超脱,对自然的赞美与热爱。

朗读者简介

许友文,汕头电视台著名主持人,播音员。现为《今日视线》节目主持人。其潮汕话吐音纯正,字正腔圆、具有本土味道,曾参与《现代汉语方言语音库》采集。许友文老师虽被称为“汕头话标准第一人”,但他却从不放松对汕头话的研读。在他的办公桌上、录音室里,都可以看到他随时准备翻阅的潮语字典、词典。经过20多年的点滴积累,他掌握了十分丰富的潮语字项、俗语,在语音技巧、语境处理方面颇有心得,被同行称之为汕头话的“活字典”。

2. 潮州话的与文言文

潮州话很难学,因为他的文言词汇和语法繁多1、卵——蛋“覆巢之下,岂有完卵。”

2、肥——胖“环肥燕瘦”3、骹(ka)——脚4、寒(guá)——冷5、刣(tai)——杀6、惊——怕“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7、目——眼9、土(tóu)——泥土许氏《说文》,原无涂字,至宋徐铉(鼎臣归朝,故称宋。)

奉诏校正《说文》,始于土部新土付涂字。其文云:泥也。

从土,涂声,同都切10、箬(hiêh8)——叶子“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11、脰——脖子,但“脖子”潮州话多念为am6,疑另有它字。 (L加注:应为颔)《资治通鉴》卷四篇“乐毅行武王之道”:遂经其颈于树枝,自奋绝脰而死12、学(哦)堂(dén)——学校1、汝(lì)——你《愚公移山》:甚矣,汝之不惠2、伊——他/她/它宋代柳永《蝶恋花》: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3、箸——筷子《世说新语》:尝食鸡子,以箸刺之,不得,便大怒,举以掷地4、厝——房屋起厝——盖房子5、鼎——锅6、彘——猪《曾子杀彘》:曾子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

其母曰:“女(同“汝”)还,顾反,为女杀彘(猪)。”妻适市反,曾子欲捕彘杀之7、炊——蒸8、剁——砍9、曝——晒10、落雨——下雨11、日头——太阳12、月娘——月亮13、走——跑《扁鹊见蔡桓公》:“扁鹊望桓侯而还走”,即“扁鹊望见蔡桓公转身就跑”的意思14、行——走15、食——吃16、拍——打17、面——脸18、乌——黑19、索——绳子20、翼——翅膀21、裘——棉袄22、hà——喜欢23、雅、生好——漂亮24、姿娘——女人小女孩叫姿娘仔,老年的叫老姿娘,美丽的女人叫雅姿娘。

姿:姿色、姿态;娘:古代深闰里的小姐25、新妇、新哺——儿媳妇26、母——妈妈27、连细、物件——东西疑为软细,即细软的倒装,而文言文中细软即是东西的意思28、勿——不要29、戆——傻30、散纸——零钱31、冥——夜晚32、物——东西《荀子·天论》:“思物而物之”,第二个“物”字就是动词,和潮州话的用法一样33、曱甴——蟑螂34、作四句——说诗句,祝福人。可能和古代文人常作诗祝福别人有关。

潮州风俗凡红白喜事都有专门的“四句”。35、衫——衣服36、跍——蹲37、徛、企——站38、睇——看39、孥囝——小孩子40、呾——说41、大家——婆婆42、畔——旁边唐诗:“沉舟侧畔千帆过”。

43、曳(手)——招(手)44、翘楚——厉害、有本领、有种、有钱等诗经·周南《汉广》:“翘翘错薪,言刈其楚”、“楚,杂薪之中尤为翘翘者,我欲刈取之。”本指高出杂树丛的荆树,后来比喻杰出的人才45、底——用为疑问代词,如“底个”、“底块”等,即“哪个”、“哪里”的意思韩愈被贬到潮州,有一句诗:“潮州底处所,有罪乃窜流”46、zi个——用为指示代词敦煌曲子词:“我是曲江临池柳,遮人折来那人攀,恩爱一时间。”

47、东司——厕所48、还有很多带番的词,意思即是番邦传入的,正是古代汉人对外国的称呼番薯——地瓜番茄——西红柿番梨——菠萝番碱、番枧——肥皂番仔——外国人红毛番——荷兰人48、心悉——喜欢。

3. 潮汕话中的保留下来的古代文字

网上转来: 潮汕人是中国人里头很有特色的一支。他们在饮茶、祭拜、家庭关系等方面,都比较“传统”,并深为家乡的菜肴和语言而自豪。初到潮汕的客人往往会听到本地朋友表演潮汕话的八个音调。当地教育局的一个语文教研员则告诉我,现行的普通话教学是国家的法律规定,但是呢,其实潮汕的语文教育不妨适当使用方言,尤其是古文部分。因为用潮汕话还能读出古诗的韵脚和平仄,而在普通话里已经消失了,“用潮汕话来朗诵,你就能体验到那些诗歌的优美”。

但是这优美的语言,会给外地来客带来很多麻烦。我刚到潮汕就碰上了一个典型案例。那是在一个小烟摊上,老板娘和其他很多上了年纪的潮汕人一样,对普通话只能听,不能讲。

我:“有白沙么?”

老板娘:“无”。

我心里暗暗赞叹,果然颇有古风,没有不说没有,她说“无”。正转身走开,只听背后一连声的喊,回头看她高举着一盒白沙挥舞得像国旗一样,嘴里说:“爱买?”

我顺口接了一句:“买!”

老板娘的笑容瞬间凝结、手也定在了半空。

后来才知道这都是误会。在潮汕话,“wu”是“有”的意思;而“mei”表否定、拒绝,在我们的对话中其实是“不买”。

即使说普通话也有问题。我坐在一家拉面馆里,进来几个本地人,其中一个大声喊老板:“给我来一碗面汤!”老板手脚倒也利索,马上端来了清汤一碗。客人惊奇的大叫:“咦?面呢?”

原来面汤是汤面的意思(但是“干面”还是“干面”,不会说成“面干”,这让我很困惑)。如果下次有潮汕朋友请你吃“饭盒”, 大可不必惊慌。 *本人初来此地时,发现有很多喜欢用潮汕话文字来表达意思的朋友,可惜他们却完全不知道某些字在潮汕字典里的正确写法,甚至他们误用的字和本字的发音根本就是天差地别——在此我举两个例子:第一回我就看到有人写“笼是”,他本想表达的是潮汕话中“都是”的意思,可惜这个“笼”在潮汕话里根本从来就没读作“lòng”的,只读作“lāng”,正确的用字应该是“拢”(其实不仅潮汕话有这个字,台湾闽南语也有这个字。大家不信可以去查查周杰伦《火车叨位去》的歌词,里面就有这个字,也是同样的意思。可见台湾人对家乡话用字还是比较考究的);还有一回,我看到有人写“恭过水蚊”,他想表达的是“傻、愣”,可是“恭”这个字在潮汕话里也从来就未曾有过“gōng”这样的发音,只能读作“giong”,正确的写法应当是“戆”,也就是粤语里“戆居”的那个“戆”,潮汕话读“gōng”。近年来,普通话正在渐渐同化着大江南北的年轻一代使用的方言,上海小孩已经不会讲上海土话了,讲什么话都总得夹杂几句普通话。整个中国,唯独粤语一枝独秀在不断北拓发展,只有操着粤语的青年可以一句普通话不带完全地用粤语表达自己想表达的话。潮汕地区就更为严重了,很多时候我们称呼一个人名、说一句成语都只能靠普通话来表达。我初中的时候,曾经听到一句令人哭笑不得的潮汕话叫“wu zù”,搞到最后原来竟然是“侮辱”两字!我们的年轻一代竟然连“侮辱”的潮汕本音“bhú zòk”都不懂了,竟然只能靠“半咸整潮汕普通话”来表达!虽然说潮汕话在发展过程中,有过“孔子正”,是在逐渐朝官话靠近,比起闽南正音是更接近官话更利于我们的学子闯荡北方,而且推广普通话这本身也是没有错的,并非本人刚才那么说就是想与推普作对,实在是方言方言,就本应是纯正的,像我们如今的潮汕青年,说几句潮汕话却总得夹杂几句普通话,这和当年老上海那种令人发笑的洋泾浜英语又有什么区别?岂不连外地人都得嘲笑吗?

诗歌朗诵兰亭序集赵静。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曾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请问哪里有下载兰亭序王羲之的朗读视频

http://d139.v.iask.com/f/1/f46c8cad96cec0eb7a6eb09fcca3453117788494.flv

直接下就OK了

兰亭序全文朗诵及赏析?

《兰亭集序》赏析:

文章描绘了兰亭的景致和王羲之等人集会的乐趣,抒发了作者盛事不常、“修短随化,终期于尽”的感叹。作者时喜时悲,喜极而悲,文章也随其感情的变化由平静而激荡,再由激荡而平静,极尽波澜起伏、抑扬顿挫之美,所以《兰亭集序》才成为名篇佳作。全文共三段。

文章首段记叙兰亭聚会盛况,并写出与会者的深切感受。先点明聚会的时间、地点、缘由,后介绍与会的人数之多,范围之广,“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接着写兰亭周围优美的环境。先写高远处:“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再写近低处“清流激湍”;然后总写一笔:“映带左右”。用语简洁。富有诗情画意。在写景的基础上,由此顺笔引出临流赋诗,点出盛会的内容为“一觞一咏”,“畅叙幽情”,“虽无丝竹管弦之盛”,这是反面衬托之笔,以加张表达赏心悦目之情。最后指出盛会之日正逢爽心恰人的天时,“天朗气清”为下文的“仰观”、“俯察”提供了有利条件;“惠风和畅”又与“暮春之初”相呼应。此时此地良辰美景,使“仰观”、“俯察”,“游目骋怀”、“视听之娱”完全可以摆脱世俗的苦恼,尽情地享受自然美景,抒发自己的胸臆。至此,作者把与会者的感受归结到“乐”字上面。笔势疏朗简净,毫无斧凿痕迹。

文章第二段,阐明作者对人生的看法,感慨人生短哲,盛事不常,紧承上文的“乐”字,引发出种种感慨。先用两个“或”字,从正反对比分别评说“人之相与,俯仰一世”的两种不同的具体表现,一是“取诸怀抱,晤言一室之内”,一是“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然后指出这两种表现尽管不同,但心情却是一样的。那就是“当其欣于所遇”时,都会“快然自足”,却“不知老之将至”。这种感受,正是针对正文“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的聚会之乐而发,侧重写出乐而忘悲。接着由“欣于其所遇”的乐引出“情随事迁”的忧,写出乐而生忧,发出“修短随化,终期于尽”的慨叹、文章至此,推进到生死的大问题。最后引用孔子所说的“死生亦大矣”一句话来总结全段,道出了作者心中的“痛”之所在。

最后一段说明作序的缘由。文章紧承上文“死生亦大矣”感发议论,从亲身感受谈起,指出每每发现“昔人兴感之由”和自己的兴感之由完全一样,所以“未尝不临文嗟悼”,可是又说不清其中原因。接着把笔锋转向了对老庄关于“一生死”,“齐彭殇”论调的批判,认为那完全是“虚诞”和“妄作”。东晋时代的文人士大夫崇尚老庄,喜好虚无土义的清谈,庄子认为自然万物“方生方死,方死方生”(《庄子·齐物论》),且把长寿的彭祖和夭折的儿童等同看待,认为“莫寿于殇子,而彭祖为夭”。作者能与时风为悖。对老庄这种思想的大胆否定,是难能可贵的,然后作者从由古到今的事实中做了进一步的推断:“后之视今,亦由今之视昔”。基于这种认识,所以才“列叙时人,录其所述”,留于后人去阅读。尽管将来“事殊事异”,但“所以兴怀。其一致也”。这就从理论上说清了所以要编《兰亭诗集》的原因。最后一句,交代了写序的目的,引起后人的感怀。文字收束得直截了当,开发的情思却绵绵不绝。

这篇序言疏朗简净而韵味深长,突出地代表了王羲之的散文风格。且其造语玲珑剔透,琅琅上口。是古代骈文的精品。《兰亭集序》在骈文的几个方面都有所长。在句法上,对仗整齐,句意排比,如“群贤毕至,少长咸集”,“仰观宇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或取诸怀抱,晤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两两相对,音韵和谐,无斧凿之痕,语言清新、朴素自然。属于议论部分的文字也非常简沽,富有表现力,在用典上也只用“齐彭殇”和“修楔事”这样浅显易储的典故,这样朴素的行文与东晋对代雕章琢句,华而不实的文风形成鲜明对照。

这篇文章体现了王羲之积极入世的人生观,和老庄学说主张的无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兰亭集序朗读节奏划分?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 有/崇山 峻岭,茂林/修竹; 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通“晤”)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发表评论 (已有0条评论)

还木有评论哦,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