瑶台月下逢 瑶台月下逢的小说作品

六八 79 0

“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是什么意思?

意思是:若不是在群玉山头见到了她,就是在瑶池的月光下来相逢。

原诗:

《清平调·其一》唐代:李白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译文:你的容貌服饰是如此美艳动人,以至连白云和牡丹也要来为你妆扮,春风骀荡,轻拂栏杆,美丽的牡丹花在晶莹的露水中显得更加艳冶,你的美真像仙女一样。如果不是在仙境群玉山见到你,那么也只有在西王母的瑶台才能欣赏你的容颜。

扩展资料

开篇一句“云想衣裳花想容”,推出杨妃,真是一个美呀!你看那丰满滋润的玉容,着以飘举的霓裳羽衣。用李清照的话说:怎一个“美”字了得!“想”字有正反两面的理解,可以说是见到云而想到衣裳,见到花而想到容貌。

也可以说把衣裳想象为云,把容貌想象为花;还可以认为云彩见到杨妃的衣服羡慕得不得了,鲜花看到杨妃的容貌,也爱得受不了,等等。七个字交互参差,花团锦簇。

“春风拂槛露华浓”,风是春风,动作是轻轻抚摸,点缀着晶莹的露水。在如此的氛围中,牡丹能不艳丽吗?如此美艳的牡丹,对杨妃敬爱有加,艳羡不已,这里的“风”与“露”暗含君王恩泽,使花容人面倍显精神。这是双关之用。

玉山、瑶台、月色,一例素淡,映衬花容人面,点染白玉般的人儿,与温馨的牡丹花。同时,不经意间,诗人把杨妃比作天女下凡,真是精妙至极。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清平调词三首

李白的“云想衣裳花想容”的全诗是什么

清平调·其一

唐代:李白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注释

清平调:一种歌的曲调,“平调、清调、瑟调”皆周房中之遗声。

“云想”句:见云之灿烂想其衣之华艳,见花之艳丽想美人之容貌照人。实际上是以云喻衣,以花喻人。

槛:栏杆;露华浓:牡丹花沾着晶莹的露珠更显得颜色艳丽。

“若非……会向……”:相当于“不是……就是……”的意思。群玉:山名,传说中西王母所住之地。全句形容贵妃貌美惊人,怀疑她不是群玉山头所见的飘飘仙子,就是瑶台殿前月光照耀下的神女。

白话译文

你的容貌服饰是如此美艳动人,以至连白云和牡丹也要来为你妆扮,春风骀荡,轻拂栏杆,美丽的牡丹花在晶莹的露水中显得更加艳冶,你的美真像仙女一样。

如果不是在仙境群玉山见到你,那么也只有在西王母的瑶台才能欣赏你的容颜。

扩展资料

赏析

“云想衣裳花想容”,想,这就是“似”、就是“如”,有人说这样解释太干瘪了,想,毕竟有念想的意思,说这个云看到她的衣裳都会羡慕,花看到她的容颜也会羡慕、也会流连,这就是“云想衣裳花想容”。

“春风拂槛露华浓”,春风吹拂庭槛、栏杆,露华浓,露水沾湿之下,一切变得更为风韵盎然。“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此情此景,这样的美人,如果不是群玉山头,如果不是瑶台月下,可都见不到。

群玉山、瑶台都属于仙山、仙境,意思就是,此人只应天上有,人间难得几回见。夸这杨贵妃美,好像是神仙世界中的人。

下面接着夸,“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刚才是天上的神仙,现在是人间的仙女、巫山神女。然后第四个人物或者说第四个比喻又出来了,“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拿当年汉宫的美人赵飞燕,来比拟杨贵妃。

当然我们知道赵飞燕是能够做掌中舞的,“楚腰纤细掌中轻”(杜牧诗句),能在很小的掌中跳舞。杨贵妃比较胖,可能没有这个效果,但是这里,主要看气质。用盛名之下的赵飞燕作为比拟,来赞美杨贵妃的倾国倾城之容。

背景介绍

据南宋《碧鸡漫志》记载:开元中,禁中初种木芍药,得四本,红、紫、浅红、通白繁开。上乘照夜白,太真妃以步辇从,李龟年手捧擅板,押众乐前,将欲歌之。

上曰:焉用旧词为?命龟年宣翰林学士李白立进《清平调》三章,白承诏赋词,龟年以进。上命梨园弟子约格调、抚丝竹,促龟年歌,太真妃笑领歌意甚厚。

若非群玉山头见 会问瑶台月下逢

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是比喻手法,只不过从眼前实际的景物移开,转换成天上仙境,群玉山,是西天王母娘娘所居之处,据说山上多产美玉,因以为名;而瑶台,传说在昆仑山上,也是王母娘娘的仙宫。若非,会向,均为当时口语,和如今口语中“如果不是”和“应该就在”的意思差不多,也就是说,(这样美若天仙的女子)如果不是在群玉山中见到,也只应该在瑶台仙境碰上。言外之意,这种难得的盛事,即“赏名花,对爱妃”所带来的极大的感观享受与心灵美感,岂是一般的俗人所能想象的?这就不仅仅是在赞美杨玉环惊人的美艳了,而且也分明是在说唐玄宗身为大唐一代的太平天子,既然使得眼前这人面与花光浑融一体,让其同蒙恩泽和雨露,而使其焕发出生命的美好与韵味,自然理所当然地应该享有和独占这一切!

定在瑶台月下逢,求下句

清平调·其一【作者】李白 【朝代】唐 译文对照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会向瑶台月下逢是什么意思

意思是就是在瑶池的月光下来相逢。

原诗:《清平调·其一》

唐代:李白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译文:你的容貌服饰是如此美艳动人,以至连白云和牡丹也要来为你妆扮,春风骀荡,轻拂栏杆,美丽的牡丹花在晶莹的露水中显得更加艳冶,你的美真像仙女一样。

如果不是在仙境群玉山见到你,那么也只有在西王母的瑶台才能欣赏你的容颜。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据晚唐五代人的记载,这组诗共三首,这三首诗是李白在长安供奉翰林时所作。唐玄宗天宝二年(743年)或天宝三年(744年)春天的一日,唐玄宗和杨妃在宫中在沉香亭观赏牡丹花时召翰林待诏李白进宫写新乐章。李白奉诏进宫,即在金花笺上作了这三首诗。

以牡丹花比贵妃的美艳。首句以云霞比衣服,以花比容貌;二句写花受春风露华润泽,犹如妃子受君王宠幸;三句以仙女比贵妃;四句以嫦娥比贵妃。

这样反复作比,塑造了艳丽有如牡丹的美人形象。然而,诗人采用云、花、露、玉山、瑶台、月色,一色素淡字眼,赞美了贵妃的丰满姿容,却不露痕迹。

会向瑶台月下逢什么意思

那么也只有在西王母的瑶台才能欣赏你的容颜。

你的容貌服饰是如此美艳动人,以至连白云和牡丹也要来为你妆扮,春风骀荡,轻拂栏杆,美丽的牡丹花在晶莹的露水中显得更加艳冶,你的美真像仙女一样。如果不是在仙境群玉山见到你,那么也只有在西王母的瑶台才能欣赏你的容颜。

诗文赏析

此诗想像巧妙,信手拈来,不露造作之痕。诗中语语浓艳,字字流葩,读这首诗,如觉春风满纸,花光满眼,人面迷离,无须刻画,自然使人觉得这是牡丹,是美人玉色,而不是别的。

第一首,以牡丹花比贵妃的美艳。首句以云霞比衣服,以花比容貌二句写花受春风露华润泽,犹如妃子受君王宠幸三句以仙女比贵妃四句以嫦娥比贵妃。这样反复作比,塑造了艳丽有如牡丹的美人形象。然而,诗人采用云、花、露、玉山、瑶台、月色,一色素淡字眼,赞美了贵妃的丰满姿容,却不露痕迹。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清平调词三首

发表评论 (已有0条评论)

还木有评论哦,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