困厄 困厄的拼音

六八 68 0

困厄   [kùn è]什么意思?近义词和反义词是什么?英文翻译是什么?

困厄 [kùn è]

[困厄]基本解释

困苦危难。

[困厄]详细解释

困苦危难。

汉 王逸 《九思·悼乱》:“ 仲尼 兮困厄, 邹衍 兮幽囚。”《东观汉记·桓荣传》:“初 荣 遭仓卒困厄时,尝与族人 桓元卿 俱捃拾,投间辄诵诗。” 宋 王谠 《唐语林·识鉴》:“﹝ 张守珪 ﹞见 陕 尉 李 桎梏 裴冕 , 冕 呼:‘ 张公 !困厄中岂能相救?’” 姚雪垠 《李自成》第二卷第二八章:“能在艰难困厄中闯出一番事业才是真英雄。”

[困厄]百科解释

困厄,汉语辞汇。拼音:kùn è指困苦危难,或(处境)艰难窘迫。语出汉 王逸 《九思·悼乱》:“仲尼兮困厄,邹衍兮幽囚。” 更多→ 困厄

[困厄]英文翻译

Distress

[困厄]相关词语

窘迫 茁壮 嗫嚅 魁梧 蹀躞 繁衍 笑靥 睥睨 绮丽 赧然 采撷 狭隘

困厄的意思

困厄的意思如下:1、困厄的意思:困厄(处境)艰难窘迫:从艰难困厄中闯出一番事业。2、困厄拼音:kùnè。3、困厄,汉语词汇。拼音:kùnè。指困苦危难,或处境艰难窘迫。语出汉王逸《九思·悼乱》:“仲尼兮困厄,邹衍兮幽囚”。

困厄的解释

困厄之境:困,困苦;厄,厄运 比喻遭遇艰苦困难的处境。

困厄的意思是不是形容处境艰难窘迫?谁先回答采纳谁。

是的。困厄释义:困苦危难。

困厄之中的意思

指困苦危难,或(处境)艰难窘迫。语出汉王逸 《九思·悼乱》:“仲尼兮困厄,邹衍兮幽囚。”

引证解释:《东观汉记·桓荣传》:“初荣遭仓卒困厄时,尝与族人桓元卿俱捃拾,投间辄诵诗。”

宋 欧阳修《卫尉卿祁公神道碑铭》:“今有人负材与能,昂立人上,与时争高下,不肯分寸屈其心,而卒困厄颠踣,怏怏不得志。”

宋王谠《唐语林·识鉴》:“张守珪见陕尉李桎梏裴冕,冕呼:‘ 张公 。困厄中岂能相救?’”

《东周列国志》第八十回:“君臣生离,感动上皇;众夫哀悲,莫不感伤。古之圣贤,皆遇困厄之难,蒙不赦之耻,岂独君王哉?”

姚雪垠 《李自成》第二卷第二八章:“能在艰难困厄中闯出一番事业才是真英雄。”

(一)困厄陈蔡

公元前492年(鲁哀公三年),孔子率领众弟子来到了陈国都城宛丘(今河南省周口市淮阳县),作为门客寄宿在陈国大夫司城贞子家中。此时的孔子已年过六旬,用他的话说,是已过耳顺之年,对于前途还能有什么指望呢?多收几个学生,过过安稳日子,已经算是乱世中的幸福人,还有什么可以奢求的呢? 刚到陈国没多久,恰逢鲁卿季桓子去世,其子季孙肥(季康子)继位。当初就是季桓子的冷淡,迫使孔子离开故乡,周游列国。季康子继位后,一度考虑将孔子迎回,但朝中有反对声音,未能实现。孔子便继续滞留在陈国,一住就是三年之久。 在旁人眼中,孔子师徒不啻于一个小型的流亡政府,颜渊、子路、冉求、有若、宰予、子夏等高徒均在身边,以辩才见长的子贡也在其间,有人可以当卿,有人可以当将军,有人可以当使臣,如果这些人能发挥各自的才能,天下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呢?对于没发生的事,谁也不敢想象。陈国只是个小国,夹在吴楚之间难以自保。孔子只能通过关注鲁国动向聊以慰藉。 表面迂腐固执的孔子,身体里却潜伏着不安的灵魂,随着年龄的增长,这种激情愈发难以遏制,他在学生们面前高喊:“归去吧!归去吧!我家乡那些小子们又简单又粗暴,有才能,有干劲,没有忘本,但不知道如何去规划。”不要再拘泥什么畏首畏尾的中道,要与那群富有激情和干劲的小字辈们,在这浑浊的世道掀起惊涛骇浪! 正当孔子开始积极谋求归国之计的时候,楚昭王的使者翩然而至。虽然史料中没有明确记载楚昭王邀请孔子这件事,毕竟前往楚国的路途遥远,如非楚王主动邀约,孔子师徒不会贸然前往。 孔子紧绷的思归之弦又开始松动。到底是去楚国谋求更大的发展呢?还是回鲁国养老呢?过去自己不是老是幻想去蛮夷之地施展教化吗?如果轻易放弃,就再也没有机会。孔子下定决心,再赌一把。先后派了子夏和冉求入楚作为先导,随后带上学生们,踏上前往楚国的道路。时间大概是在公元前489年(鲁哀公六年)。 楚国的都城制度具有一定的特色,历代楚王建了多个都城和行宫,居处不定。其中最常使用的都城名曰“为郢”,大约在现在的湖北省荆州市一带。楚灵王时代在乾溪(今湖北省潜江市西南龙湾镇一带)修建章华之宫和章华之台。楚景平王(简称楚平王)、昭王父子也经常在乾溪居住,因“乾溪”古文又写作“秦溪”,所以楚平王、昭王父子在当时也被人称为“秦王”。公元前506年,吴王阖闾攻入为郢,楚昭王投奔曾国(随国,今湖北省随州市)避难,吴国退兵后便居住在乾溪。而楚昭王的庶兄令尹子西在为郢北部的鄀邑(今湖北省钟祥市一带)建立新都,处理日常政务。自此,令尹和楚王分城而居。 楚昭王最后的行宫是媺郢。媺郢的确切位置现在已经很难考证,可能距离乾溪不远。乾溪的东北方向,是蔡国故地,蔡国由于受到楚国的威胁,蔡昭侯力排众议,将都城迁往州来(今安徽淮南市凤台县),以便依附吴国。楚国将蔡国俘虏和未迁移的蔡国人安置在负函(今河南信阳),负函属于叶邑,最高行政长官为叶公子高。而陈国都城宛丘又位于叶邑的东北方向,只要孔子一行人能到达叶公的辖区,即可进一步前往媺郢,拜见楚王。 由于蔡国故地的居民一部分随蔡昭侯搬迁,另一部分人则被安置在负函,所以当地不少村落已经无人居住。先前冉求和子夏也都去探过路了,应该清楚大体路线,粮食或许不便多带,只能靠沿途停留的村庄来补充。但是师徒真正走这趟线的时候,还是发生了意想不到的情况。或许是为了躲避乱兵,误打误撞,居然踏入了一片杳无人烟的区域。 随行所带的干粮也都吃完,周围也很难见到什么兽类。只能靠挖点野菜熬点菜汤,连做粥的小米都找不到,古书的原文写作“藜羹不糁”。孔子师徒少说也有几十号人,吃这些东西根本无法填饱肚子。孔子强打精神,与众弟子坚持谈诗论道,抚琴歌唱,以排解饥饿带来的恐惧感。过去周游列国,大家也曾遇到过不少困难,然而此次饥饿之苦,还未曾有过,是否有弟子饿死,亦不可知,但每个人面有菜色,当属事实,有人甚至饿出病来。这种状况持续长达七天之久。子路不过比孔子年轻九岁,此时也是年过五旬,但是他还是改不了自己老愤青的脾气,他愤愤地埋怨道:“君子也会有穷困的一天吗?”孔子有气无力地向老伙计回应道:“君子会因为贫穷而变得坚韧,如果是小人受穷就要自暴自弃。”人是铁饭是钢,再坚毅的君子,没饭吃也是顶不住的,如果再不赶紧摆脱困境,发生饥荒惨剧也并非耸人听闻。 子贡在这个时候大概是作为探路的先导,好不容易才到达叶邑,联系到叶公子高派人前来接应,才摆脱了这次危险之旅。孔子师徒在经历了这次危难之后,变得更加精诚团结。据说当时子贡抓住马的辔头说道:“我们这些小子跟着夫子遭受如此苦难,绝不会忘记!” 困厄陈蔡在孔子门徒看来,是一段励志的传奇。如果用现在的话说,孔夫子无食困陈蔡是宣言书,是宣传队,是播种机。后世传言多有夸大附会,比如《史记·孔子世家》将孔子被困陈蔡说成是陈蔡大夫故意拦截孔子。陈蔡大夫自身无暇顾忌,哪有闲心去阻碍孔子师徒奔楚?《荀子》借孔子之口说出尚未发生的伍子胥被杀、越王勾践称霸等事。民间更有丐帮祖师爷范丹老祖的传说:“孔夫子无食困陈蔡,请范丹老祖把粮帮,借你们吃,借你们穿,借来了米山和面山,直到今天没还完……”孔夫子如果当年真有这么个侠义之士相救,也就不会饿得那么惨了。 另一方面,一些反儒者用不实的谣言加以抹黑,比如《墨子》说,困厄陈蔡之时,子路不知从哪弄了头小猪,还剥下人的衣服换酒,孔子不问来由,只顾吃肉喝酒,事后却大言不惭地说自己是为了求生。然而《墨子》这段记载在其他古书中并无印证,而且《墨子》还借已经病故的齐卿晏婴之口造谣孔子策划了楚国的白公之乱,而白公之乱是在孔子去世后才发生,可见《墨子》只是为了反孔而反。真相大多在各执一端的情况下扭曲变形。 当然在孔子活着的时候,学术反孔尚未形成气候,不足为惧,真正让他们感到失望的是政治反孔。孔子师徒还不知道,后面将要发生的一系列事件,大大超出人们的预料。孔子和弟子们,将在这天下之变中,站在自己的立场奋力一搏。特别是子贡,他的言行,成为那个剧变时代的一点点润滑剂。

发表评论 (已有0条评论)

还木有评论哦,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