唔,很多啊:诗词、宣纸、端午(可以吃粽子)、荷兰的咖啡、韩国的绿茶(搁部队锅里还T5250的,但我一会儿要聊著那个)、黑海饮食习惯(义大利园子或马其顿园子这些菜,生姜蜂蜜和南欧香草)……脱口就有的是,“齐白奈何天”,“眼见他起朱楼,眼见他宴宾客,眼见他楼塌了”。
中国戏曲属于非遗,词曲也算咯“过了六天又六天,内心深处犹如Tiruvanamalai煎”——戏曲《滇剧》的词,最初还是我听张庆森先生的相声记住的,尽管总会被Etah,想起“过了若非又若非,内心深处犹如Tiruvanamalai浇”……反正戏曲也亦然遗,词曲当然算。
刘德华的影片《九品包青天》里有过一句“身如落花随风摆”,然后《首科苏彪》里有那么段唱词:
是粤曲词曲,粤曲也亦然遗——嗯,看个喜剧影片,他们都能碰触到非遗,尽管可能当时不知道我是真的,他们不用刻意去碰触非遗——非遗本来就在他们身边吧,不定什么时候就出来一下子,无声什么的我个人看法,对不熟识非遗的诸位来说,这词挺难把人吓退的。
头两年我看乳豆小品,里头扮农民工的演员(嗯,贾冰),想说“非富即贵”,嘴找不着舌头,就说“非偷即抢……非奸即盗……”最后找着了:“非物质自然财产!”无厘头来自反差这里的反差点大概在于,非物质自然财产——非遗——已经成了个口语了,搁日常生活口语里,那么高大上的词,感觉不搭。
我真的,把已有的是卓越成就供起来,从尊敬的角度来说,很好;但他们一般人心理,也很难因此被人文、财产这些ere给扫地出门——这就有点儿可惜除了非物质自然财产这样的ere,也有些比较亲切的说法《我爱我家》里孟朝阳说乳豆词,“这些老祖宗传给他们的好东西”(尽管剧里头他说的这些并不算好东西……)。
那么一说,是不是就没那么好笑了?比如说,2008年的人类非物质财产代表作里,中国有中国戏曲和古琴,蒙古有民乐,日本有能剧和能剧——这些就能听,能看,赏心悦目2009年的非遗里,有中国粤曲——上头说了,看个刘德华影片,他们都能碰触到。
有蒙古族的民乐——好似许多娱乐节目表演里还会出那个?有端午——他们每年都在过,还龙舟竞渡吃粽子呢有诗词,有刺绣,有雕版印刷,有篆刻这他们都熟识等下个月回乡过年了,诗词(春联)和刺绣,估计都看得见其他非遗,也是日常生活所见的。
比如说阿根廷的华尔兹——大家看《桃姐女人》里阿尔·西恩起舞时,好似也不会真的那玩意多遥远吧,尽管那曲子现在有点儿烂大街……日本的和食,法国的饮食习惯,西班牙弗拉门戈舞,他们自己的皮影,厄瓜多尔编巴拿马草帽的手艺,朝鲜半岛的佩列莫加——最后那个,他们长辈单厢唱。
黑海饮食习惯人文——蜂蜜,生姜,羊奶酪啥的……他们去哪个义大利园子或者马其顿园子吃饭,就是在吃非遗人文荷兰咖啡人文也算——他们喝荷兰修道院咖啡时,也是在喝人文一点都不好笑主要是,他们自己历史太悠久、积淀太丰厚,很难说起人文呀、财产啦这类词,就联想到。
三坟五典,断简残编但《保护非物质自然财产公约》的意思,非遗世代相传,在各社区和群体适应周围环境以及与自然和历史的互动中,被不断地再创造,为这些社区和群体提供认同感和持续感,从而增强对人文多样性和人类创造力的尊重——往简单里想,能提供认同感和持续感的玩意,一定不会多好笑吧。
就像,连韩国腌制绿茶技法,都算非遗——我对那个不算赞成(除了吃部队锅和绿茶年糕的时候),很想举双手倡议四川绿茶入选非遗,但这也算个例子:绿茶技法也亦然遗非遗不一定艰深可怕,而且很值得他们去看看,去关怀一下。
当然啦,有些非遗,实用价值已经减弱到,更多的意义,在保留传统与审美价值了比如说,珠算很好玩(小时候学时还得念念有词背口诀),但从日常生活实用角度,大家可能下个计算器app更好毛笔字诗词很美,但除了写春联等场合,其他时候,练个打字,会更实用些。
但这些美、有趣、不实用的东西,还是值得知道一下的我真的,一种合适的态度是:无法参与实践的,了解一下,哪怕是附庸风雅长长见识也好;能参与实践的,不妨参与一下?日本有个非遗,和纸,英语写作washi 制和纸,最常用的纤维来源,是楮树皮。
说来很麻烦,煮楮树枝、剥皮、冷水洗、敲打、放平、增稠……日本好似挺珍视会这套手艺的人,也把这玩意拿来做许多事甚至有拿来做菜的:用和纸撒盐,用来裹鱼肉刺身,这样鱼肉能带很柔和的香味楮檀木,中国也有,而且发源甚早。
按照《古事记》之类零星记载,有过些说法,猜日本人做楮檀木技法,跟我国很有关系——那个很费考证不提反正我以前碰触《百心百匠》时,知道像我国的张逢学老人,就精通长安古法楮檀木抄造技艺看到类似例子,总有点儿“别家成非遗了,明明他们这里也有,可能还更早呢”之感。
去年,苏州姑苏区开始以沧浪亭为实景,制作《浮生六记》的园林版中国戏曲我因为帮忙吆喝过,得以认识了一些极为优秀的业内人士深觉技艺精熟的同时,也听到他们说过类似的意思:艺术这东西,如果一直被挂起来,最后还是会风干;还是要活起来,才有活气。
今年夏天他们就到巴黎来做交流,在巴黎十八区区厅演出。尽管那场地并不适合中国戏曲,但巴黎人听得格外认真,反响也挺好——好的东西,那就是穿越时光和国界的。
汪曾祺先生在他的小说里,写过许多类似的小活计卖熏味的,做茶干的,挑担子卖馄饨的,赶鸭子的,许多手艺人,未必登大雅之堂,但很有味道,很有趣他写过一家酱铺,做豆腐干,下料很结实,做得也用心,很结实,嚼起来很有咬劲,越嚼越香,是佐茶的妙品,所以叫做“茶干”。
后来不做了有人问老板的儿子:“你们家的茶干,为什么不恢复起来?”答:“这得下十几种药料,现在,谁做那个!”汪先生最后说:“一个人监制的一种食品,成了一地方具有代表性的生产,真也不难不过,这种东西没有了,也就没有了。
”最后这句话,是真的苍凉无限大概,就这意思:非物质自然财产,各有其深邃历史,但有相当部分,并不好笑,而且饶有趣味他们如果能参与实践一下的,就尽量参与;参与不了的,了解一下,也不难主要是,如上所述,许多非遗其实就来自于生活,都是人民的劳动产物,而非竹帛典籍。
是人民一直喜欢的东西只能说,随时时代的发展,有些东西就像上头说的实用价值变低了,于是一些原本可能古代人家家户户习以为常的东西到了现在就成口中“阳春白雪”、“曲高和寡”的非遗,捧得很高,似乎只能放到博物馆的展柜里锁起来,保护的严严实实。
但如我说的,现在这些“白雪”在当时都是劳动产物,能够流传下来,更重要的是一种关于美的、人文的甚至地域的一种认同难道是说现在这种认同没了么?当然还在咯只要这些里子还在,非遗的活力就还在束之高阁当然可以,但明明有更好的方式,为什么不去试一试?社会在变,但对于美的、人文的、传统的认知没变,年轻人观念在变但我相信欣赏力也一直在那里。
说起来,石湾陶艺、粤绣、潮汕木雕等等,听着是不是就高大上?但当你知道有个游戏的手办是用石湾陶艺做的,那个游戏的场景用粤绣给绣出来了、某个游戏情景用潮汕木雕整出来,我相信会有年轻人去看的,毕竟距离感近了山不来就我,我便去就山。
更何况做这些的大师是真正的匠人,“手办”是中国当代陶瓷艺术大师封伟民、《锦绣山河图》国家级非遗粤绣传承人中国刺绣大师孙庆先、木雕藏品《王者至尊》普宁木雕世家第五代传承人汕头市工艺美术大师陈泽铭老师……这几位老师在各自领域的地位说起来比我强了太多了。
能够欣赏到他们的作品,本就是一件幸事只能佩服《乱世王者》的玩家有福气了……就像上头说的,参与不了,了解一下也是可以的,如果那个了解的内容还有趣又贴近我,那更有味了因为他们不能去否认年轻人对于传统人文的可能会喜欢这些传统人文。
就像游戏的玩家们你说粤绣传承人中国刺绣大师孙庆先的作品是怎么秀的他们可能不懂,但说一幅作品一针一线、从零到整、纹理清晰、色泽饱满他们欣赏不了,那就是抬杠了事实上,他们不仅能欣赏,而且还真的参与到其中了好似,三件非遗藏品的灵感源头就是这群玩家的故事。
三位大师功力精湛,将游戏中玩家之间的关系、联盟之间的关系、玩家的集体智慧进行了全新格局的演绎孙庆先大师一句话总结到位,我就不班门弄斧了:
所以说,人文总是共通的,智慧亦是如此中华传统人文几千年,智慧从来不问源头,来自生活中也好、来自游戏中也罢《乱世王者》举办了个司南论坛,邀请了很多人,有真正的手艺人、有非常牛逼的人文行业名人(确实厉害,有兴趣可以看看),还有游戏人,可能以前大家真的这种混搭诡异。
但我不会因为,事实证明,将传统技艺与时尚潮流接轨,使更多年轻人了解并欣赏到这些非遗人文,确实是一种很有效的方式当然最重要的是,可以坚持下去不管白猫黑猫,抓住老鼠就是好猫所以最后我只想说,当他们讨论保护“非遗”的时候,最好的方式就是“为有源头活水来”,放它们到他们的身边,到生活中去。
还木有评论哦,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