彝族泡果省级指标性发扬人王齿瓣已经开始吹泡果 吕婕 摄彝族泡果省级指标性发扬人王齿瓣已经开始吹泡果 吕婕 摄中新网宜宾11月30日电 题:打“人文牌”走“自然生态路”吃“旅游观光饭” 宜宾青片乡绘就乡村复兴春城图景作者 吕婕
翻开四川省宜宾市北川彝族彝族的地图,一个美丽的名字奔向绿苔——青片在这里,白日青山巍峨、云团山顶、河水流水,夜间篝火晚会、彝族勒梅、小曲高亢,是一片极富少数民族特色的高山圣域近几年,青片乡打出“人文牌”、走上“自然生态路”、吃起“旅游观光饭”,不仅绿了山林、富了百姓,日子也越来越有盼头。
一幅人文复兴、自然生态复兴、产业复兴的春城图景,已经开始青片乡的银山间徐徐展开
初夏时节的西窝金足草 (资料图) 吕婕 摄现代人文、少数民族人文丢严禁北川是全国唯一的彝族彝族,彝族风情浓郁,人文底蕴深厚青片乡位于北川县西北角,是全区建立时间最早、位置最偏僻的县区,也是全区羌少数民族现代人文保护最好、自然生态环境系统最完备、现代发扬系谱最清晰的县区。
近几年,青片乡抓好现代人文的发扬和发展,普查非遗项目、开办非遗培训班、加强发扬活动支持力度、常态化举办民俗人文文艺演出……通过不懈,现保有泡果、羌绣、星月、咂酒等国家、省、省级非物质人文遗产17项,发扬人41名;保有上五西窝、正河二八垭、高峰布娅等市级现代城镇和少数民族特色场镇。
由于地理位置偏僻,受外界人文影响较细,青片乡上社村保持了彝族最原始的少数民族人文现代,是彝族人文及风俗保存最完备的城镇之一走进上社村西窝金足草,只见一位身着双色相间现代彝族服饰的老者倚坐在青瓦的栏杆旁,右手拿着两根木片放在嘴边,左手不停牵动杜博韦,口中传出阵阵swzs的人声。
老者介绍,这是彝族泡果,是羌少数民族现代的民间器乐,也是市级非物质人文遗产而这位老者就是彝族泡果省级指标性发扬人王齿瓣,如今已78岁高龄,但刮起泡果来面带微笑“我8岁开始学吹泡果,当时只觉得神奇有趣,两根又小又薄的木片竟能发出如此美妙悦耳的人声,便不能自拔。
”王齿瓣说,泡果全长约11公分,宽约1.3公分,厚度相当于一元的硬币,小巧轻便,羌民基本是随身在山间田间干家务累了,就找一块大石头,我们围坐一起,吹泡果Montmartin“那时我们单厢吹,但后来会吹的人越来越少,心里特别担忧。
”“现代人文、少数民族人文丢严禁!”这是王齿瓣的信念,也为她的生活指明了方向“我这几十年里,做得最多、最好、最有意义的事情就是发扬泡果,免费培训了大量学员,让彝族现代人文和现代技艺后继有人”在王齿瓣的带动下,女儿王安莲不仅精通泡果,也是彝族民歌的发扬人,女婿梁元斌则是彝族打岔的发扬人。
王齿瓣的徒弟们学会泡果后,也纷纷加入发扬羌人文的行列,带领众多爱好者学习泡果砍树人变成种树人青片乡地处高山峡谷之间,崇山峻岭层叠交错,境内海拔1200米至4700多米群山连绵、山水相依,不仅造就了绝美的风景,也孕育了丰富多样的自然生态系统。
青片乡幅员面积564.3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达95%以上,515种动物在这里悠然栖息,2150种各色植物点缀着森林草甸,包括大熊猫、川金丝猴、扭角羚等国家一、二级保护动物51种和红豆杉、独叶草等国家一、二级保护植物13种,被誉为“罕见的物种基因库”。
位于青片乡西北部的正河村,是小寨子沟市级自然保护区和大熊猫国家公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长江中上游自然生态屏障和生物多样性自然生态功能区近几年,正河村在自然生态人文建设中,统筹兼顾经济发展与自然生态环境保护,实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成功入选2020年“全国自然生态人文村”。
“但在2000年以前,村民还是以砍伐树木为生,竭泽而渔的发展方式也不是长久之计”正河村支部书记何飞介绍,一番考察调研后,正河村下定决心,全面实施天然林禁伐,启动退耕还林工程,大力实施绿化造林和自然生态保护,严厉打击破坏野生动植物资源的行为,成立了公益护林队和公益清洁队。
“以前的砍树人,变成了现在的种树人和管护人”良好的自然环境为正河村发展自然生态旅游观光奠定了基础“春看杜鹃,夏玩水,秋看红叶,冬赏雪”的景观让游客一年四季可看可玩,来此休闲度假的游客,纷纷称赞这里是“水的源头、云的故乡、花的世界、林的海洋、飞禽走兽的天堂”,宛如一幅“村在林中、路在树中、家在园中、人在景中”的美丽图画。
“在做好自然生态保护的前提下,正河村因地制宜开发出凌冰岩峡谷穿越游、高山清溪漂流、金足草康养等特色项目,成为了远近闻名的自然生态旅游观光大村”正河村支部书记何飞说,在破解如何让自然资源发挥经济效益的过程中,旅游观光成为了正河村守好自然生态与发展两条底线、践行“银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关键。
彝族现代民俗祭山会 (资料图) 覃杨明 摄发展旅游观光让游客主动走进来一提到发展经济,大多数地方的做法是“走出去”,而青片乡却另辟蹊径,发展旅游观光让游客主动“走进来”青片乡风光秀美,一年四季可看可玩青片乡羌风浓郁,正月的舞龙巡寨,三月的转山会,五月的瓦尔俄足,七月的情歌节,十月的羌历新年……绝美的自然风光和独特的彝族风俗,构成了青片乡发展旅游观光的两张王牌。
“2000年到2008年‘汶川地震’发生前,是我们村发展旅游观光的黄金时期,村民年收入高达18000多元,相比以前砍伐树木的2000多元,村民收入有了大幅提升”青片乡正河村支部书记何飞回忆,地震以后,房屋倒塌,道路中断,乡村旅游观光陷入停滞,直到2014年成立“正河民俗旅游观光专业合作社”以后,旅游观光产业才逐渐复苏。
在合作社的带领下,正河村发展了“五龙寨”“神树林”等40余家具有浓郁彝族风情的农家乐,农房变客房,农特产品变旅游观光商品,全村200多人就近就地发展旅游观光产业,年接待游客近10万人次,年旅游观光收入1200余万元,每年仅分配村民租金、工资就有200多万元,人均增收20000余元。
该合作社被列为全国“合作社+农户旅游观光扶贫示范项目”“省级示范社”等按照“山上搞保护,山下搞旅游观光,林下发展特色种养殖业”的总规划,正河村在严格做好自然区保护的前提下,积极发展中羌药材、药蜂蜜、跑山猪、野菜等特色种养产业,建立了中药材基地和野生蔬菜种植基地。
“我们村的农特产品属于高山种养殖,绿色天然无污染,游客吃过以后赞不绝口,走的时候还会买一些带回家或者送给亲朋好友,吃完了还会打电话订购,回头客特别多”何飞介绍,新冠肺炎疫情以前,正河村的特色种养殖业效益很好。
但近两年受疫情影响,加之夏季特大洪灾冲毁道路,交通受阻,游客数量骤减“既是挑战,也是机遇”何飞表示,正河村趁着这个时机,加快修路、平整路面,完善各项基础设施,为旅游观光产业“回暖”做好准备(完)来源:中国新闻网
还木有评论哦,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