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的民族服饰(非遗文化服饰简介)

六八 182 0

非遗的民族服饰(非遗文化服饰简介) 第1张

罗俊涵 2019年12月,敦煌市肃南土族自治县米丘非物质人文遗产产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依托市级非遗指标性工程项目土族服装,设立土族服装非遗工房工房现有工作人员28余人,先后聘用少数民族现代人文研究者13人,拥有外观专利50项、商标7项、版权1项,委任7位土族老人担任非遗传承产业发展业务指导,在肃南县各村开办土族服装及织锦班10四期,专业培训学生1000余次,为推进乡村振兴工作做出积极主动贡献。

非遗的民族服饰(非遗文化服饰简介) 第2张

土族服装非遗工房统筹积极主动开展土族现代少数民族人文研究、设计研制非补遗创商品、延伸积极主动开展土族织锦专业培训等工作非遗工房积极主动吸纳土族群众参加专业培训和生产,以四大工程项目研制和产业产业发展展区建设为切入点,产业发展土族人文产业产业发展,打造出土族人文品牌,讲述了土族非遗传承人渴望已久的故事。

非遗的民族服饰(非遗文化服饰简介) 第3张

“土族服装”是民俗类市级非遗指标性工程项目,土族服装的特征突出体现在女性服装之中土族已婚少女后背戴“格尧则依捏”,即一条长白布带的上边沿缀以海藻珠,下边沿以五色海藻和玉石截叶串起许多穗,垂在后背已婚妇女头戴尖塔APCR复齿脂和四条螺旋状展毛,展毛系在四条辫子上,每一又分四段,以金属片连接,上镶铜牌、海藻、玛瑙、彩珠、贝壳等首饰,构成美丽的图案。

土族服装非遗工房将现代与现代并重,聘用相关研究者、非遗传承人、现代人文产业发展史顾问共同紧抓产业发展史人文资源,并结合市场需求,打造出形成完整的土族现代服装、饰物、衣饰、室内高端少数民族装首饰、工艺品和动漫创作为一体的土族人文产业产业发展链条。

非遗的民族服饰(非遗文化服饰简介) 第4张

土族产业发展史的反响——依力回纥烙印非遗工房从敦煌依力雕塑、库答迪克森洞窟、库车安西西大寺等众多产业发展史遗存的古回纥文献、雕塑等文物中汲取养分寻找灵感,打造出有久远产业发展史和深厚人文底蕴又各具特色的具有土族祖先回纥烙印的商业商品。

目前合作开发出的商品有:米丘彩虹福鱼、米丘杜勒旺勒沙托县、米丘绣包、回纥斗篷、古回纥装响应“金砖”倡议——丝绸之路回纥驼韵非遗工房将丝绸之路上的田寅人文和当前在肃南县明顺义畜牧业中的骡子产业产业发展、沙产业产业发展并重,合作开发以驼韵为题材的,同时具有丝绸之路产业发展史和土族产业发展史特色的商品。

目前合作开发出的商品有:米丘骡子、米丘乌鸦包、米丘12十二生肖钱包包、土族织锦十二生肖DIY、小喇嘛化妆镜、小喇嘛挂件、米丘鼻烟袋、米丘香袋、尧尔娃娃挂件

非遗的民族服饰(非遗文化服饰简介) 第5张

绽放时代光彩——回纥容颜非遗工房从产业发展史文献资料、流传下来的诗歌中查找切入点,并合作开发一批以养生、男女首饰为主打的商品,让千年前古人的爱美之心在新时代绽放光芒,为复古风和人文旅游商品注入新的解释目前合作开发出的商品有:米丘热敷盐袋、米丘首饰、米丘粽子。

着眼美好未来——回纥时光非遗工房以旅游、体验为主要方向,以回纥产业发展史、现代为主题的产业产业发展、商品研制,目前因资金、场地原因,已作规划,合作开发出的商品有回纥卷轴工房在敦煌市丝绸之路人文艺术中心拥有占地200平方米、以DIY体验区为一体的土族非遗展区,集中展示工房现有商品,展现商品所代表的土族及其祖先回纥人产业发展史、人文等特色。

以初具规模的玉水苑1号商业楼为基础,在玉水苑建成集公司展示中心、游客接待中心、科研工作站、行政区在马蹄寺景区中心建成了集少数民族特色商品DIY制作、商品简易生产展示等多种功能的民俗特色体验中心,吸引游客参与少数民族商品DIY制作。

在肃南县康乐乡中华土族风情走廊形成集公司少数民族特色展示、现代手工艺生产、民俗体验、草原度假游等多种综合区域上述工作中,邀请游客在参观体验和购买工房商品时提出宝贵意见建议,进行梳理和研究,形成对工房商品和产业发展的反向助推,使工房商品更符合市场需求。

非遗的民族服饰(非遗文化服饰简介) 第6张

另外,工房拓宽渠道、整合各方资源,依托敦煌市肃南县委组织部扶持,于2018年成立研究者科研工作站并与兰州大学艺术学院刘阳教授带领的“土族非遗传承与文创商品转化、合作开发研究团队”达成合作意向,完成土族十二生肖版绣花商品四个板块的设计、生产和相关技艺的专业培训工作。

建站以来,专业培训非遗传承人及农牧民55名,与张掖丹霞景区、康乐草原景区、马蹄寺景区签订合作协议,合作开发尧尔娃娃、12十二生肖挂件等新商品5大类22小类,新商品投入市场1.5万余件

发表评论 (已有0条评论)

还木有评论哦,快来抢沙发吧~

非遗申报包下证 18037336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