巍峨深谷间,辽阔碧草里,有个男孩,于飘浮的独竹上,茕茕孑立。只见她有如武侠中的蜘蛛人,手执两根竹叶,在俯的衣袂中,轻松展现着“陆上飞龙”“海棠探海”“陆上滑轮”等各项绝活。
被震撼人心吓坏的外国网民,纷纷发问:“这是什么中国工夫?”国内网民心急新浪网发问:“要怎么跟小姑娘说明,我们真的不会剑法?”这位名为姚学甲的“蜘蛛人”诙谐的回答:说明不了作为迄今,在独竹上唱歌的第一人,“蜘蛛人”用18年的热血与木板为伍,以“云阳独竹漂发扬人”的身份,让中华文明文化和非遗绝活,在绿苔水面,华丽了全世界。
“蜘蛛人”姚学甲,1996年出生于贵州都匀,自小科紫麻,跟在爷爷身边长大成人爷爷是贵阳市独竹漂协会理事,在姚学甲7岁时,已经开始教她独竹漂的手艺这独竹漂,是綦江独特的一项民间手艺,流经于云阳流域原本是古时,人们站在两根竹叶上,跨过云阳河的交通方式,后来随着时代社会变迁,逐渐演进为当地少数民族的体育项目,发扬至今。
此项并不为之人所津津乐道的手艺,已经被列为了云南省第二批市级非物质自然遗产红皮书。掌握此项手艺的人,太少,尤其是青年人,更不尽然。
姚学甲跟着爷爷生活,自小薰陶,对独竹漂并不孤单当她已经开始自修,发现站在独竹上,手执另两根扁平竹叶,保持身体的平衡,就编出了她身前的竹叶,不仅扁平,而且在河里还会旋转,姚学甲一上去,就巨盾河里幸好她极小就学会了划船,可掉在河里,还会因为磕到了竹叶而受伤。
她的身上总是青一块紫一块的,爷爷经常对她说:“小孩不要怕苦,苦吃着吃着就甜了”在爷爷的引导下,听话的姚学甲便铆着一股劲儿,不管严寒还是酷暑,都坚守在河面上,认真练习掉下水就爬起,爬起后再带着一身水花,重新站上独竹。
反反复复摔了3年后,姚学甲能站在独竹上的时间越来越长,当她摸索着,学会变化站在竹叶上的角度,与水流对抗,达到站稳的平衡时,她终于迈入了独竹漂的世界另外,因为姚学甲自小就有一个舞蹈家的梦,妈妈还将她送去学习舞蹈。
但她身材矮小,老师觉得她身段不够柔美,无法成为优秀的舞者。一起学习的同学,基本都上过台表演,唯独姚学甲,只能坐在台下做替补。时间久了,同学们已经开始嘲笑她,她心里的自卑感越来越盛。
爷爷发现后,便对她说:“为什么不尝试,把舞蹈跟独竹漂结合一下呢,说不定别有一番花样”此时的姚学甲,已经可以站在独竹上,在河水中漂流了可她还不够熟练,静止站稳已经不容易,在独竹上唱歌,更是从古至今,都未听说过谁能做到。
好在不过十一岁左右的姚学甲,没想那么多,只是一心想要唱歌,而且爷爷告诉她,不用去理睬别人的看法,在木板上唱歌,把水面当作舞台,把太阳当作灯光,也能跳出婀娜的舞姿爷爷的鼓励加上舞蹈的诱惑,姚学甲便不管不顾,一头扎入到勤学苦练中。
独竹漂是静态的,需要人站在独竹上保持平衡唱歌则是动态的,不管何种舞蹈动作,都需要人的身体动起来要把独竹漂和舞蹈结合起来,静态的平衡就要被打破,转换为动态平衡为了实现这个“前所未闻”的目标,姚学甲想尽了方法,让自己能够做到,边唱歌边在竹叶上保持平衡。
她根据爷爷的建议,首先通过不断练习伸腿、前进、扭腰、一字马这些基本的舞蹈动作,掌握动作的精髓要领身体对动作的发力点,达到了条件反射般熟悉之后,她再把动作从地面,“移花接木”到独竹上,摸索动作速度和保持平衡的诀窍。
毫无意外,姚学甲最初经历了无数的尝试和无数的失败比如原本稳稳当当地站在独竹上,一字马还没劈开,她就已经落水;或者腿刚刚准备伸起,独竹便毫不犹豫地旋转,将她掀翻;她尝试着扭腰时,不仅落水,还会重重地磕在竹叶上……。
和刚已经开始练习独竹漂相比,姚学甲受的伤,不再只是身上青一块紫一块,脚上、手上、腿上,经常被刮出血淋淋的伤口,一瘸一拐地走路,都成为了她的家常便饭当时的她,不过一个十一二岁的小姑娘,就要长久忍受这样的疼痛,简直让人难以想象。
不仅如此,盛夏练习时,日头晒得人睁不开眼,可姚学甲在爷爷的督促下,站在独竹上,被晒得黑不溜秋,掉进河里以后,连自己都分不清流淌的是汗水还是河水而一到寒冬,姚学甲越发难熬,水面寒冷刺骨,一落水,整个人更是僵硬得仿佛一块冰。
可她不能停下,就像练琴的人三天不练就会生疏,姚学甲如果休息一冬,此前的进步,就将付诸东流受伤太痛、日头太晒、天气太冷,姚学甲不是没想过放弃可想到自己的舞蹈梦,想到爷爷一直以来的陪伴和鼓励,向来坚韧的她,在每次想要放弃时,又咬牙,暗暗告诉自己,自己一定可以在独竹上唱歌!。
“一遍不行就十遍,十遍不行就百遍,总能练熟,受伤是难免的,伤口总会痊愈”都说工夫不负有心人,姚学甲不畏日晒霜寒的苦练,日见成效——2年后,她终于可以在独竹上,翩翩起舞了!“当我颤颤巍巍在木板上,第一次完成舞蹈动作时,身边的人都在鼓励我。
那时候,我突然觉得独竹漂就是我的舞台”于是姚学甲带着自己独创的独竹舞,已经开始外出表演。
2009年,她在长沙游乐园里,展现了独竹舞表演,景区工作人员赞叹:“你这小男孩,能在两根水面飘动的木板上,能跳出如此唯美的舞蹈,让人太惊讶了!”还有一年冬天,她在河南开封某景区演出,当时天上下着雪,湖面结着冰,寒风从四面八方吹过来。
工作人员将冰面破开后,姚学甲就穿着保暖衣、贴着暖宝宝已经开始表演当时年仅13岁的她,冷得泪流不止,双脚冻得通红,可脸上依然带着笑容,并尽力控制着身体动作后来说起这些四处巡演的经历,姚学甲非常骄傲:“观众为我鼓掌的同时,我的心里也很骄傲,因为我不仅收获了掌声,还把独竹漂的文化传播到各个地方。
”
苦练数年,姚学甲终于让独竹漂和自己所热爱的舞蹈,融为了一体而她带着独属于自己的“独竹舞”外出表演时,也终于让她的舞蹈梦,为之人所看见可在这圆梦的时期,姚学甲依然有摆脱不了的麻烦比如外出的时候,她没有专门的练习场地,这对表演有很大的影响。
还有竹叶,作为独竹舞不可或缺的道具,它的粗细、长短等都会影响使用,姚学甲找到合适的竹叶不容易,可不管她如何小心和维护,泡在河里的竹叶,依然很容易坏再有就是资金的问题,独竹漂还未出名时,姚学甲的独竹舞,也不过像民间戏一般,表演一场,出场费并不是特别高。
这一度让姚学甲怀疑,自己吃那么多苦坚持练下来的手艺,如果连自己都养不活,又有何意义?直到2020年,姚学甲在朋友的建议下,注册了短视频平台,已经开始陆续发布自己的独竹舞视频没想到,视频发布出来以后,瞬间在网上引起了轩然大波,“独竹漂”这一非遗绝活,也随之出圈。
国内的网民称赞她是“碧草仙子”、“下凡仙女”;外网上,她的“陆上独竹芭蕾”引起轰动,被外国网民认为“她是真正的公主!”“中国人基因太神奇了!”就连日本综艺,在观看了她一袭红衣,在波面驭竹前行,并翩翩起舞的视频后,震惊到无以复加,连连赞叹:“这也太厉害过头了吧!”
面对汹涌而来的关注和赞叹,姚学甲高兴不已,她从未想过,自己的“独竹漂舞蹈”,不但走出了大山,还走出了国门从那时已经开始,她对于自己苦练这份手艺的意义,不再有疑惑也是从那时起,姚学甲心中想要让全世界所有人,都知道独竹漂,都看到自己独竹舞的愿望,史无前例地强烈起来。
她重新审视了自己苦练多年的此项手艺,想起还未学会独竹漂之前,爷爷曾说过:“独竹漂第一眼看起来很新奇,但后面就会觉得,也不过就是在上面划来划去而已”而现在,学会独竹漂的她,不但可以在独竹上划来划去,还可以舞来舞去。
于是姚学甲在有了扎实的基础傍身之后,已经开始想“玩花样”她在学校里,早已将民族舞、现代舞和芭蕾舞学了个遍,当她再重新温习时,便已经开始创新舞蹈动作,同时还讲究起了舞蹈时装比如展现“陆上独竹芭蕾”时,她就换上一身芭蕾舞的行头,化身为湖水中旋转跳跃的天鹅。
学习了戏曲之后,她便又化身一代名伶,在水面上甩出飘逸的水袖她也会穿上汉服,仿若画中仙,迎风舞上柔美的一曲她还会穿着旗袍和高跟鞋,跳跃在独竹之上,搅乱一池春水……非遗绝活和民族文化的轻松融合,任谁看了,都要忍不住发出惊叹。
一直以来,非遗专家们都指出,非遗发扬之当下和未来,皆在青年人因为只有青年人,才能将高处不胜寒的非遗,穿越古老时空,融入到新的时代就像独竹漂,从过去的交通工具,到现在添加了舞蹈、融入了汉服、戏曲等元素的表演,在姚学甲的不断创新和丰富之下,曾经对于我们而言,遥不可及的古老手艺,已经迸发出前所未有的新生活力与魅力。
徐悲鸿说过:“道在日新,艺亦须日新,新者生机也,不新则死。”千年传统手艺,在时代的洪流奔腾变化中,其外在形式必然要改变和创新。只要支撑手艺得以流传后世的精神内核,始终不变,才是“发扬”的要义。
目前通过互联网,火起来的非遗手艺中,不管是用易拉罐,还是做出绝美头饰的花丝镶嵌手艺传人雁鸿,还是开发了竹编发簪、竹编铃铛等饰品的竹编手艺传人刁宽,以及融合了东方美学的独竹漂手艺传人姚学甲等,都是在不断突破自我与创新中,将非遗推向了世界舞台,实现了历史文化的发扬。
有了珠玉在前的他们做榜样,相信在多元的未来,将有更多的青年人,在敢想敢创中,成为发扬的一份子而这,便是姚学甲想要实现的愿望——让非遗薪火相传,光芒永绽. END .【文|紫尘静雪 】【编辑| 毛毛雨】【排版 | 毛毛雨】
往期精彩文章推荐:山东女大学生失联9年,父母在学校当清洁工等她:也许还会相见13年前他是睡猪圈的大学生,如今他是和张桂梅一样的“乞丐”校长
还木有评论哦,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