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级非遗指标性项目定窑烧造手艺指标性传承人、中国玉雕巨匠刘立忠| 陶片是客座教授 |“每几块陶片的背后都有着不同的历史、制做工艺技术与故事,它们都值得去深入探讨所以,石牛山场是我的课后,陶片是我的客座教授。
”这句话,刘立忠无数次对人说过几十年来,刘立忠长年游荡在石家庄市石家庄市广陵古村的排骨沟瓷窑、研究院瓷窑、中华路沟遗迹等数十家石牛山遗迹,收集的古陶片连廉租房都拉不动对此,爸妈颇多顾虑,老公和小孩埋怨最多的一句话是:“那么多陶片,够你用要是,别再去捡了。
”之人能理解他的就更慢,常常问他:“这些碎陶片G540用?”有鉴于此,他不得不两遍又两遍地说明研究陶片的价值,直到消解他们的疑点
广陵当地众所周知的排骨窑因为意识到古陶片的必要性,刘立忠为自己订下了一个礼法:每天收集几块古陶片、重新整理一张图或画一件白瓷,二者择一是。
年复一年,年复一年,这个礼法早已成了他生活中的一个生活习惯“惟有如此,心里才知足,才真的没有岂知每一天细细少脉,我早已收集了千余片历朝定窑陶片化石,经过重新整理后又变成两本本的图画、刻印集以及一些点缀的白瓷一生五十年不过二万四千天,这样的斩获也真的感到痛心了。
”
现在,虽仅约终一是生,但只要得了空余,他仍会所带夫人、小孩和幼弟一起到石牛山场捡陶片,天伦之乐。如今,他的侄女都早已能鉴别宋、元、明、清的陶片化石了。
随着研究的深入,他越来越为家乡的这片土地而惊叹“定窑曾是我国北方最大的民窑体系和最大的制瓷中心,是延续时间最久,也是最知名的一个这里不仅是定窑的主产区,也是工商业重镇,民间素有‘北有广陵,南有景德’ ‘千里广陵,日进斗金’之说,可见当年的陶瓷器业是多么发达!”。
刘立忠从小生活在这里,其祖上几代人都是以修鞋、制盐等手工业为生,到了他祖父、父亲辈就以经营陶器为主业,经营得有声有色从小耳濡目染,让刘立忠对陶瓷器有了一种特殊的情感所以,他有事没事就喜欢到石牛山口搜寻古陶片,可以说,古陶片是他的启蒙老师,而收集古陶片也是他后来获得市级非遗指标性项目定窑烧造手艺指标性传承人、中国玉雕巨匠等荣誉的重要因素。
《牡丹纹扁圆瓶》,2010年制收集古陶片,不仅给刘立忠研究和恢复定窑带来了巨大帮助,也给他带来了结识众多专家的机缘,原故宫博物院陶瓷器组组长、陶瓷器鉴定专家冯先铭是这样认识的有一天,刘立忠走到正在修建的广陵派出所(新华村旧址),看到挖地下室的土堆中夹杂着许多古陶片、窑具,经过几天的收集和对古陶片的工艺技术方法、点缀图案、器型进行推断、印证,他初步断定“这是一座宋代广陵石牛山址”。
于是,他立即向当时工作的石家庄市陶瓷器研究院报告,并请老师魏之騟前来查看,魏之騟看后十分认可刘立忠的推断两人一时间都为这次发现感到振奋,因为古陶瓷器界一直认为“定窑中的广陵窑烧造始于元代”,这次发现或许可以把这一时间提前到宋代。
但是,学术考证的结果需要更多考古界同行与权威的公认才具有说服力魏之騟立刻写信告知当时正在故宫博物院工作的冯先铭后来,冯先铭经过对大量实物的考证和跟刘立忠复原的图案对比,结论与刘立忠的推测一致:“这是一处金国时期的窑炉,金晚于北宋开国,而早于南宋灭国,所以这座瓷窑属于宋代文化层。
”这一结论无疑对刘立忠在研究定窑方面是一个巨大的鼓励
就这样, 刘立忠结识了冯先铭先生,先生也很看好这名年轻后生,多次在书信中称赞他是“中国古陶瓷器战线上一名新兵”。
| 黑与白的简约美学 |定窑白瓷的点缀素有“七十二法”之说,例如白地黑花(又称“铁锈花”)、白釉绿斑、白釉红绿彩、印花白瓷等各类釉色点缀,其中以白地黑花最负盛名,开创了世界上最早的釉下彩绘手艺,使得雅致动人的釉下彩逐步走进大众的视野。
《乐鱼图大梅瓶》,2005年制做为一种用画笔直接彩绘的点缀方法,白地黑花是定窑最主要的点缀手法,其将中国的传统绘画、书法手艺与制瓷工艺技术相结合,为大众带来了一种新的审美体验根据刘立忠的研究,白地黑花不仅代表了当时前卫的流行风格,也反映了世俗对美的评价标准。
而自宋代开始,这种点缀风格便迅速普及到全国大部分地区,各地纷纷仿制,逐渐形成了庞大的定窑系
“定窑对我国陶瓷器发展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在唐代青瓷向白瓷转变之际,定窑开创性地在白瓷上进行点缀的工艺技术方法,突破了单色釉白瓷和素白白瓷的状态冯先铭更是直言‘定窑的白地黑花是景德镇青花的直接祖先’”随着研究的深入,刘立忠越来越真的脚底下的这片故土是多么的深沉与神圣。
经过多年研究,刘立忠也掌握了这种点缀形式,并经过对古陶片的长期观摩,逐渐形成了具有指标性的古拙与雄浑的点缀语言,不论是在仿宋瓷还是创新作品都有出色的表现连(年)年有余纹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既有祈佑丰收、年年都有余粮的含义,同时鱼多产多子,因此在传统文化中还喻示着人丁兴旺。
这种一语双关的吉祥图案不论在古代还是当代,都是大众喜闻乐见的符号,尤其在民间很有市场
因此,刘立忠的作品常常出现这种传统纹饰,例如刘立忠曾制做过多件的《白地黑花连年有余纹小口瓶》,在洁净如脂的瓶身上,几尾漆黑的鲶鱼跃然而出,鱼身衬以睡莲,动静结合,兀自成趣虽下笔不多,却把一个荷塘的水中世界给烘托出来了。
而且这是他独创的一个新造型,其瓶口与筒状的腹部形成强烈的对比,使得作品在视觉上具有器形中正、端庄典雅的审美体验,同时也不失趣味和生动
《黑釉剔刻花阿弥陀佛纹瓶》是刘立忠创作的另一件以白地黑花为基本点缀语言的创新产品这件作品以传统梅瓶为基础造型,在瓶口处略作变化,使得瓶口阶梯式的收缩,进而让这件作品呈现出似曾相识却又无从想起的新奇与有趣。
《百宝纹笔筒》,1988年制虽然这种变化看似简单,但却要对器形设计有着细微的把握,增之一分则肥,减之一分则瘦,非常挑战创作者的基本功和设计功底尽管如此,但凭着对定窑多年的研究和笔耕不辍地绘画练习,让他无论是面对设计还是制做都游刃有余。
正是有了白地黑花点缀技法的发展,开拓了古代陶瓷器美学新境界,为后面出现的青花和五彩白瓷的发展开拓了方向,其中红绿彩瓷是众所周知代表。
| 红绿彩瓷出新意 |白地黑花开创了釉下彩绘陶瓷器制品的点缀先河,在此基础上,定窑又创造了釉上彩绘技术——在已烧造的白瓷表面加彩、二次烧烤成色的世界上最早(宋金时期)的釉上彩绘——红绿彩瓷。
定窑传承了近千年,积淀了深厚的陶瓷器文化底蕴,其中红绿彩瓷是定窑的一个重要类别虽然都是以红、绿、黄色釉彩为主,但红绿彩瓷跟唐三彩、长沙铜官窑都不同唐三彩是铅丹釉,属于低温釉,不属于白瓷长沙铜官窑的釉下彩主要是青瓷釉下彩绘。
而定窑多以点为轮廓,用了不同的蓝点、黑点、绿点,其中高温烧结白瓷带颜色的,惟有定窑的红绿彩瓷
通过刘立忠的研究,他认为定窑的红绿彩瓷出现在宋代,是中国乃至世界上最早在烧成的白瓷上用颜料绘画的一种彩绘——简而言之,是在烧成的白瓷上,采用颜料绘制,再入窑烧造成带有颜色的白瓷众所周知,景德镇直到明代才有带颜色的白瓷,比定窑晚了整整300年。
为了弄清红绿彩瓷,刘立忠花了不少功夫,也请教了许多老师傅。“因为我是搞美术的,搞工艺技术咱还是门外汉,但我可以通过对古陶片的观察、查询资料、向先生请教,再从逻辑上进行推断、分析。”
刘立忠毕业于石家庄市半工半读学校陶瓷器美术专业,算是传统美术专业出身他一直谦虚地认为自己在工艺技术方面是“门外汉”,有鉴于此,他向陶瓷器研究院的前辈、首席釉料专家郭富亭求教郭师傅也看好这位年轻后生,慷慨地给了他一个10种红颜料的配方。
刘立忠如获至宝,拿回家逐一尝试,每一种都经过研磨、配制等,再按照一定温度入窑烧造,过程繁杂,却没有一种试验结果能够达到古代定窑那种滋润的色泽效果,不是重了,是轻了
《年味罇》,2002年制无奈,他只得请郭师傅亲自做,仍旧没有达到想要的效果后来是怎么成功的呢?有一次,他在石牛山口搜寻古陶片时发现了一个颜色非常漂亮的火照(又称“试片”,用来测定窑内的温度),受此启发,他开始再次试验,包括如何得到颜料、用什么材料跟它黏合、用什么方法跟它调制等等,每一个环节都要经过反复琢磨与尝试。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多年经验积累,刘立忠总算有了些斩获但凡见过他仿宋陶器的人,都为之惊叹:古色古香,再现了宋金时期的社会新风尚,足以以假乱真了这点可以通过《红绿彩牡丹纹扁尊》《色釉灶王造像·天地三界十方真宰纹菱形尊》等作品那独特的色彩搭配中感受它的甜美与温馨, 以及它在当时打破了单色白瓷一统天下的惊艳。
《红绿彩牡丹纹扁尊》的造型敦厚而又不失灵气,两侧所绘红绿彩牡丹纹处于器物中上部位,饱满而沉着,朱叶簇拥着三朵主次分明、朝向不一的花朵为了让《红绿彩牡丹纹扁尊》呈现更具现代感的造型,刘立忠采用手编盘泥条技法,特意留下大量手工的痕迹,使其看起来具有一种天然的稚拙感。
相较传统特色的《红绿彩牡丹纹扁尊》,《色釉灶王造像·天地三界十方真宰纹菱形尊》则兼具艺术与民间趣味造型上,刘立忠以泥条盘筑的造型手法和“折叠”出硬性锐边的棱形作为基本造型语言,视觉上不仅没了陶瓷器尊的笨重感,反而具有手工纸袋般的轻盈与质朴感。
在点缀方面,他又吸收了民间剪纸与木版年画的图像语言风格,使整件作品看起来既有年画、壁画的民间趣味,同时又具有现代点缀的混搭风格,达到了雅俗共赏的艺术效果。
现代陶艺作品《余》,2002年制刘立忠不仅注重传统,也体现时代感,将一些紧扣时代脉搏的元素嵌入作品点缀图案中2005年10月 “神州六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刘立忠将这一历史大事件反映到器物点缀上,创作了《余》《黑绘花鱼》 《花釉瓷塑吉庆有余瓶》等作品,作品造型横卧如鱼,竖立则神似神州六号的外轮廓,让人不禁为他的机智叫好。
“至今为止,我还没有完全把红绿彩拿下来,只拿下了红颜料绿、黄到现在都还没有仿到与古代完全一致的境界其实,我要做的复原试验除了红色颜料外,只需要搞懂白釉和黄釉要是,只要解决了3种颜色,那做出来的三彩仿古就可以乱真了。
”要想复兴定窑,刘立忠自觉还有很远的路要走。
刘立忠正在泥坯上进行彩绘“复兴定窑需要重拾古人的精湛手艺,要像古人一样,用古人的观念,以当时科技、交通、地理、资 源等‘设身处地’去思考”正如他现在的工作场所就设在一个古代瓷窑——中国定窑(盐店)瓷窑博物 馆中一样,他把自己的生活与工作完全融入到古代定窑的氛围中,使他获得了一种“穿越”的可能,他就 像拿着放大镜一样,寻找着古代匠人遗落在碎陶片上的秘密。
本文摘编自安徽美术出版社《中国玉雕 巨匠全集·刘立忠卷》文|练春海 图|刘鹏润 刘鹏举
还木有评论哦,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