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师范大学非遗(浙江师范大学艺术类在哪个校区)

六八 136 0

浙江师范大学非遗(浙江师范大学艺术类在哪个校区) 第1张

10月16日,2021非遗传承与现代生活(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浙江师范大学图文信息中心七楼会议室举行本次会议邀请到了众多国内外专家学者,以非遗文化研究、传承、保护为中心议题展开分享和讨论,旨在通过研讨会交流,得到学界知名专家的指导,进一步凝练特色和发展方向,做好学科研究力量的整合。

浙江师范大学非遗(浙江师范大学艺术类在哪个校区) 第2张

浙师大副校长潘慧炬教授,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北京师范大学萧放教授,北京师范大学高丙中教授,中国民俗学会副会长、中央民族大学林继富教授,浙江省民俗文化促进会会长陈华文教授出席开幕式。

浙江师范大学非遗(浙江师范大学艺术类在哪个校区) 第3张

潘慧炬致欢迎词在简要介绍学校基本情况和浙师大非遗研究取得的成绩后,潘慧炬表示,党和政府始终高度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非遗融入国家战略、融入国民教育体系是大势所趋,不同的保护主体、传承人群都大有可为。

潘慧炬恳请专家学者为浙师大相关学科、专业建设多提宝贵意见

浙江师范大学非遗(浙江师范大学艺术类在哪个校区) 第4张

陈华文在讲话中说,“新冠疫情不会阻挡我们对学术研究、保护文化传统的追求和热情,传承民族和地方的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的目标与责任”他希望能通过非遗传承研究重建文化自信,凝聚民族文化灵魂,让人类共拥、共享祖先的智慧和创造。

浙江师范大学与温州市鹿城区、嘉兴市嘉善县文广旅体局签订共建浙江省传统工艺工作站协议。开幕式后,特邀专家们就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探索相继作了主题发言。

浙江师范大学非遗(浙江师范大学艺术类在哪个校区) 第5张

萧放以《新时代坚守非遗保护传承的初心与使命》为题,按照时间顺序梳理了2004年以来中国非遗保护传承工作理念与具体措施及相关文件,厘清了中国非遗保护事业的逻辑思路与历史进程在报告中,萧放着重强调了保护和利用好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对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他结合UNESCO的相关文件,对我国的非遗政策进行了细致的辨析,指出了中国实践和中国经验对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重大价值和贡献,并强调非遗保护“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精神力量”的重要作用,明确了中国非遗保护传承的初心与使命。

即养护中华文明根脉,传承民族精神;重视人民主体地位,增强文化自信,增进民族文化认同;传承民族智慧,激发民族创造力;丰富人民生活,满足人们日常生活需求

浙江师范大学非遗(浙江师范大学艺术类在哪个校区) 第6张

高丙中以“非遗”这个词的“横空出世”展开了题为《非遗学的建设与新文科的探索》的报告,指出非遗保护已成为一种社会运动,有利于促成制度创新高丙中向大家介绍了非遗的诸多关联学科,他提出在当今社会背景下,各个学科都可以找对介入非遗的路径和入口,这有利于打破单一学科的局限性,非遗学的建设,将会为各个学科提供跨学科、学科融合的研究平台。

他还指出了中国社会科学的重大局限与解决之道他认为,如今中国社会科学陷于国内调查研究,文理科之间有明显区隔,学科之间形成壁垒,因此在此机遇下,他提出重建中国学术,并提倡通过制度创新支持,放弃学科级别,创造新文科建设下的非遗学。

浙江师范大学非遗(浙江师范大学艺术类在哪个校区) 第7张

林继富作了题为《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乡村振兴:转换逻辑与实践路径》的报告,他简要介绍了社会转型期乡村文化面临的困境,指出了文化建设在乡村振兴中的重要性,以此引入主题,提出“乡村”视角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转换逻辑。

在报告中,林继富教授提出了将非遗融入乡村振兴的可行性阶段:启蒙、理解、运用,通过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了解和认识,将其更深层次地运用到日常当中;认同、整理、推广,通过对民间文学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展搜集、整理和推广,进行适度加工和改造,成为乡村文化建设的重要实践;普查、记录、保护,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我国政府除了要对政府职能转型等问题进行思想和实践探索,也需要注重流传在乡村社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现代化社会转型;抢救、保护、活化,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涵更好地融入生产生活各方面,加强“美丽乡村”文化建设,发掘和保护优秀历史文化,肯定了非遗融入乡村振兴的重要性。

浙江师范大学非遗(浙江师范大学艺术类在哪个校区) 第8张

浙师大音乐学院杨和平教授以《非遗表演类项目保护与传承的“浙江经验”》为题作报告,旨在推进表演类非遗项目保护与传承深入发展在报告中,他利用自己丰富的非遗保护实践经验,为与会学者介绍了浙江非遗保护的先进经验,高度赞扬了浙江在非遗保护上的成就,强调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及非遗传承人保护的重要性。

他指出,应该集中精力、政府主导、国家支持,制定地方法规,不断对浙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加大资金扶持和保护力度,继而进一步带动民间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形成和完善“浙江经验”,让浙江成为名副其实的“非遗大省”。

浙江师范大学非遗(浙江师范大学艺术类在哪个校区) 第9张

东京大学东洋文化研究所菅丰教授以远程参与的方式作了《UNESCO的无形文化遗产制度能保护文化多样性吗?——全球化时代普遍价值与地方性价值的相克》的报告菅丰以斗牛为例,通过探讨斗牛等以动物相斗的地域文化与UNESCO非遗制度之间的关系,指出原本应该保护文化多样性的UNESCO非遗制度,并未能完全实现对文化多样性的保护。

其中,菅丰以中国的“彝族火把节”申报列入UNESCO人类“非遗代表作名录”遭受挫折为例,分析了UNESCO非遗制度所存在的局限性他认为,UNESCO的非遗制度有可能因其基于普遍价值的要求和规范而否定地域文化,甚至对地域文化持有者的尊严和名誉造成伤害,提醒学术界应为文化传承者的幸福着想,有必要发展尊重个别文化价值的国家层面、地方层面的非遗制度。

菅丰教授的报告与萧放教授的报告,无意之间形成了跨时空的国际学术对话,不同国家的学者围绕非遗研究体现了共通的学术兴趣和人文关怀,也彰显了本次国际学术研讨会的学术和社会意义

浙江师范大学非遗(浙江师范大学艺术类在哪个校区) 第10张浙江师范大学非遗(浙江师范大学艺术类在哪个校区) 第11张

韩国高丽大学的曹暻根教授和来自澳大利亚伊迪斯科文大学的罗素·汤姆教授分别以在线方式发表研究报告曹暻根结合本国文化背景,通过韩国传统影视文化以及潮流组合引起的社会关注,讲述了传统非物质文化遗产在现代化与全球化方面的渗透,越来越多外来文化得以在世界的大舞台上展现。

与此同时,他还提出了中国文化的核心价值,赞扬浙江省在非遗保护过程中所做出的努力曹暻根认为在非遗保护过程中,需要保留传统文化与非物质文化,通过科技手段将更多文化成果推向全世界,将软实力转变为现实的成就罗素·汤姆分享了《价值设计与设计价值——策略设计在非设计学科中的作用》主题论文。

他从设计生态学的角度介绍了设计与人、设计与社会文化之间的联系,并表示设计的思维模式会影响设计产品的诞生,我们需要明白设计的目的,及确定该设计能解决的问题或实现的价值罗素·汤姆的分享为非遗文创设计提供了一定的理论支持。

浙江师范大学非遗(浙江师范大学艺术类在哪个校区) 第12张

参会的地方学者和青年学者也以“非遗”为中心议题,分享了自己的学术成果和见解南京师范大学博士生潘路路以当下中国非遗题材电视纪录片为例,介绍了现代生活与中国非遗他认为电视影片通过其视觉效果和纪实性,将非遗相关的文化以日常和直接的形式展现在观众面前,强化了非遗的时代感和现实意义。

婺州窑烧造技艺非遗传承人顾童老师进行了以《瓷印传承进校园,融入职业教育》为题的报告华东师范大学硕士生朱思怡论文的主题是《经济结构变革中义乌红糖产业复兴与本体性安全》,讲述了义乌红糖从濒临消失到再次复兴的过程。

山东大学高等儒学研究院博士生陈杭勋在线分享了《民间宗教场所景区化过程中信仰空间的重构与分化——以永康胡公信仰为例》的研究报告

浙江师范大学非遗(浙江师范大学艺术类在哪个校区) 第13张

会议间隙,参会代表参观了由浙师大文化创意与传播学院、浙师大省非遗研究基地和浙江西塘文化旅游发展公司联合承办的西塘盘扣画展浙师大科学研究院、文化创意与传播学院、浙师大省非遗研究基地相关负责人,温州市鹿城区非遗中心、嘉兴市嘉善县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相关负责人等参加开幕式。

作者:文化创意与传播学院编辑:申屠英姿

发表评论 (已有0条评论)

还木有评论哦,快来抢沙发吧~

非遗申报包下证 18037336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