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广东快要失传(广东黄飞鸿醒狮鼓打法)

六八 99 0

非遗广东快要失传(广东黄飞鸿醒狮鼓打法) 第1张

大多数国人对工匠精神都有一种近乎偏执的向往,但同时又认为,跟欧洲、日本的匠心匠艺相比,我们并没有他们那般追求极致的传统以至于曾经很长一段时间,在提起德国一百年不坏的高压锅或者日本用一辈子做寿司的“寿司之神”的时候,必然会对他国这种“工匠精神”大赞一番,并为中国缺少这种“工匠精神”感到痛惜。

非遗广东快要失传(广东黄飞鸿醒狮鼓打法) 第2张

但其实只要我们回顾一下历史就会发现:从原始社会的彩陶、骨雕到农耕社会的印染、瓷器,再到现在低调无闻的文物修复师,中国并不缺少所谓的“匠心技艺”在几千年的文明演进中,各类传统手工艺的技艺和作品,无论是风格特色还是材质用料,都相当丰富。

比如雕刻,根据用料的不同,可以分为木雕、石雕、玉雕、骨雕、核雕等,而每一大类工艺,又在不同的地区形成了各自的风格和特色。作为一个文化底蕴无比深厚的城市,广州同样也是如此。

非遗广东快要失传(广东黄飞鸿醒狮鼓打法) 第3张

榄雕作品摆件在广州众多优秀的民间手工艺中,增城榄雕诞生至今已经超过三百年但随着社会的发展,这项被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民间雕刻技艺,却面临着失传的困境01发源增城却惊艳世界榄雕技艺,发源于增城到明朝时期,增城榄雕就已经相当有名,一度被僧人用于赠以香客,以示“普渡”之意。

此后还长期被当成宫廷贡品,无论皇宫贵族还是平民百姓,都喜爱有加榄雕技艺从广州传到北方之后,逐渐形成了三大传统流派根据业界的划分,山东、河北等地的榄雕技艺称为北派,其特点是以机械雕刻为主,形象主要取材于佛教,比如。

弥勒、罗汉等,观感上线条浑厚长江流域的苏杭地区则被称为苏派,镂空浅雕比较多,表面光滑,适合把玩,且以钟馗、关公等形象较为常见广东地区的广派和苏派一样,都属于镂空雕刻,但由于在手感上追求凹凸感,所以作品多为。

深雕,人物、山水、花鸟都有,视觉上能感受到一种直观的通透。不过深雕虽然美观,但容易损坏,所以通常只适合做摆件。

非遗广东快要失传(广东黄飞鸿醒狮鼓打法) 第4张

《荔乡怀古•休渔》 | 作者:周汉军虽然广派之外的其他两大流派已经形成了自己的特色,但在用料上对广东还是有依赖这是因为榄雕作品追求视觉效果,必须选用肥厚、凸起面大的榄核,才能有足够的空间容纳创作想象,而广东盛产乌榄,又以增城、中山等地最多。

非遗广东快要失传(广东黄飞鸿醒狮鼓打法) 第5张

乌榄果增城新塘的乌榄果,核大仁小,特别适合雕刻,无论是人像还是物品,展现效果都要远好于其他地方的榄核,这也是榄雕得以发源于增城的关键所在增城新塘的榄雕品类主要有船、珠串、坐件和挂件等,据统计,多达五十余个品种。

加上广州千年商都的便利条件,成品远销东南亚乃至欧美,又以“仿古赤壁船”、“状元游街”、“福禄寿星”最受欢迎02小小榄核无所不能雕榄雕的特点在于,以方寸天地展露大千世界明人魏学洢曾在自己的文章《核舟记》中记录了一位叫王叔远的榄雕匠师。

王叔远技法高超,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王叔远刻的苏轼乘船游赤壁,仅八分长(不到2.5CM)的船身,却能看到八扇窗、五个人、三十四个字功底深厚,将苏轼游赤壁的场景展现的惟妙惟肖。

非遗广东快要失传(广东黄飞鸿醒狮鼓打法) 第6张

《苏东坡夜游赤壁舫》榄核两头尖,中间大,用来刻船是最适合不过的清代咸丰年间的新塘榄雕匠人湛谷生,技艺精湛,雕刻的人物生动洒脱,其作品《夜游赤壁》,船底刻有苏东坡《前赤壁赋》全文,被誉为榄雕之王现在在增城博物馆还可见其作品。

《夜游赤壁》和《十八罗汉》,可惜的是,湛谷生一生的作品,只剩下不到十件,散落于博物馆和收藏家手中。

非遗广东快要失传(广东黄飞鸿醒狮鼓打法) 第7张

《夜游赤壁》 | 作者:湛谷生除了雕刻单个榄核,技艺高超的榄雕匠人还会以拼嵌的手法把两个榄核合成一个,以增大创作空间《十二门花窗船》就是典型代表,仅人物就有四十多个广州榄雕以浮雕、圆雕、镂空雕为主,极少人工上色,注重保留天然光泽,即便是如今的手工匠人,也在作品中延续了这一点。

非遗广东快要失传(广东黄飞鸿醒狮鼓打法) 第8张

《荔乡怀古之丰收时节迎亲归》 | 作者:周汉军《荔乡怀古之丰收时节迎亲归》采用高镂空透雕技法创作而成,从构思到完工,历时三十多天,将荔枝丰收的场面刻画得栩栩如生。

非遗广东快要失传(广东黄飞鸿醒狮鼓打法) 第9张

主体展现的是三棵结满果实的荔枝树,有八个人,其中三个在树梢摘荔枝,背后挂着装荔枝的粪箕簸箕。

非遗广东快要失传(广东黄飞鸿醒狮鼓打法) 第10张

背面是一个老人正在弯腰倒茶,说明茶水喝得差不多了场景的设置大概是因为荔枝太甜,容易引起口渴现在的榄雕手工匠人,除了雕刻传统题材外,还会根据社会生活进行创作今年疫情期间,榄雕传承人周汉军就结合抗疫事迹,创作了一系列抗疫题材作品。

非遗广东快要失传(广东黄飞鸿醒狮鼓打法) 第11张

《白衣圣人》,以钟南山院士为原型,用圆雕手法雕刻,原材料尺寸为2.3×4cm虽然榄雕作品极具观赏性,但雕刻过程却是相当枯燥乏味的,需要手工匠人数十天如一日的重复同一件事,复杂一点的作品,用上半年一年也是常有的事。

这也直接提升了这一行业的入行门槛,若非心性沉稳,真心喜爱,一般人根本坚持不了,这也给榄雕的传承发展带了困境03濒临失传的民间工艺匠人的缺乏,技艺的失传,是全球手工艺行业都在面临的困局手工匠人或许可以“慢工出细活”,但生产效率低、创新能力不足却是不争的事实。

人类只用了不到三百年的时间,就将工业从1.0发展到了4.0,而手工匠人,即便是用三代人的传承,也未必会有一丝的创新在大工业制造背景下,通过技术革新,可以获得更高水平的生产率和质量一致的产品,而这显然是传统手工匠人无法达到的。

对于广州榄雕这一优秀的民间工艺来说,同样也是如此。

非遗广东快要失传(广东黄飞鸿醒狮鼓打法) 第12张

《蝉鸣荔熟》 | 作者:周汉军在新中国成立后,广州专门成立了榄雕组,一时间榄雕的花色品种增加到五十余然而因为产值过低,不得不在短暂的辉煌之后迎来停产的结局虽然之后广州榄雕被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但匠人的流失却让这项传统工艺面临着后继无人的尴尬现实。

一方面,对于榄雕匠人来说,即便心有所爱,有志传承,也不可能完全忽视经济价值,投身于此哪怕是非常有名的榄雕匠人,比如湛谷生,一生也都过得相当清贫对于一般人来说,投入产出不成正比,单靠榄雕手艺,连维持温饱都难,而榄雕技艺的传承却需要大量时间和精力。

此外,随着社会的发展,现有的榄雕匠人也难以跟上时代的步伐,作品的审美和取材还停留在传统阶段。

非遗广东快要失传(广东黄飞鸿醒狮鼓打法) 第13张

另一方面,城市化的快速发展也让乌榄树的生存空间越来越小,使得榄雕工艺所必须的原材料乌榄核产量大大降低现在增城能提供优质榄核的乌榄树只有三棵,并且收购采集也相当困难在各种限制下,广州的榄雕工艺未来是否真的会彻底失传、什么时候失传,现在还尚未可知,但可以肯定的是,传承榄雕工艺,单靠所谓的“工匠精神”是远远不够的。

因为“工匠精神”,工匠在前,精神在后,匠人的生存困境,才是手工艺传承的最大障碍。

发表评论 (已有0条评论)

还木有评论哦,快来抢沙发吧~

非遗申报包下证 18037336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