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类非遗申报(非遗民俗文化)

六八 132 0

民俗类非遗申报(非遗民俗文化) 第1张

封面新闻记者 苏定伟1月8日,“我们的节日·春节文化论坛”在四川阆中举行,国内知名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共同研讨中国春节文化的起源和文化符号成立春节文化研究联盟,发布“阆中倡议”,将“中国传统春节文化及相关习俗”纳入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

民俗类非遗申报(非遗民俗文化) 第2张

▲ 专家学者参观落下闳纪念馆《太初历》恒定春节阆中成为春节发源地寻春节之源,到阆中过年从“腊八节”第一个开启过年模式,到正月十六“游百病”,阆中每年过年长达39天,以独特的方式向世界展示了春节文化的无限魅力。

自秦置县起,阆中距今已有2300多年,现存唐宋格局、明清风貌的古城近2平方公里,有保存较为完好的明、清时期古民居院落100多个阆中为什么成为春节文化之源?上古时代,伏羲创制八卦,教人渔猎,居“三皇五帝”之首,号春神、年神。

西汉时期,巴郡阆中人落下闳编制了《太初历》,定孟春正月朔日为立春日(当时称为寅月岁首),前一日为除夕,除夕的次日为年(春节)至此,中国春节的时段便固定下来,一直传承至今这里是“中国春节文化之乡”,是天文学家落下闳的故乡,是张飞驻守过的重镇,也是袁天罡、李淳风归隐的地方。

民俗类非遗申报(非遗民俗文化) 第3张

▲ 春节老人阆中古城赐福全球华人的春节:为何在“正月初一”过年?华东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民俗学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应用研究中心主任田兆元表示,中国幅员辽阔,要制定一个通行全国的历法很难。

“《太初历》是一个相对合理的阴历历法,还兼顾到了阳历的二十四节气根据《太初历》的历法,阴历的‘春节’和阳历的‘立春’,时间差不多都在一年的‘岁首’前后,基本相合,新年和立春时间基本靠在一起,落下闳作为春节形象代言人,符合中国人的需要,可以担当中国年文化的符号代表。

”华东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民俗学博士后游红霞曾来阆中考察,“所谓春节,指的是上一年的结束和新一年的开始,其基本含义是除旧迎新这便涉及中国人对于自然更替周期的认识了,春节作为一个岁时节令,是以历法为基础的。

”真正从历法上规定了“元月即春节”,将“迎接新年”与“迎接春天”对接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华夏传统文化发展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张启斌表示,汉武帝采纳落下闳等人的意见,把24节气太阳历法纳入了《太初历》包含泥土气息的民间小历就一直以“24个节气名词”方式,隐藏于皇家正朔系统中长达两千多年,表面上看,虽只有24个节气名词,但是它始终是一部独立而又完整的历法。

民俗类非遗申报(非遗民俗文化) 第4张

▲ 阆中古城春节习俗坐花轿阆中倡议:春节文化习俗申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春节文化论坛上,四川大学、四川师范大学、西南科技大学、湖北师范大学、西华大学、西华师范大学、川北医学院、南充文旅职业技术学院等8家机构成立春节文化研究联盟。

阆中市文联主席任小君表示,联盟秘书处设在阆中,就是因为阆中有丰富的春节文化内涵,“集合社会各界力量,共同研究和传承春节文化,让中国传统春节文化及其相关习俗生生不息”文学博士、西华师大文学院罗文军教授代表联盟,宣读申遗《阆中宣言》。

宣言指出,落下闳故里阆中,积累了典型的春节文化和相关习俗,如抢寅水、亮花鞋、游百病等,保存着丰富的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又是中国春节文化及习俗的一个重要载体全社会行动起来,大力保护春节相关文化和民俗活动,让中国传统春节文化及其相关习俗生生不息。

力争“中国传统春节文化及相关习俗”早日成功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让中华传统文化光耀世界,照亮全球!阆中市文联副主席、《阆中宣言》执笔人之一 陈恒认为申遗非常迫切,“春节是全球华人最大的节日,春节是中国传统文化最典型的符号,如果我们错失了这笔‘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很多人心理上就难以接受。

韩国抢先申报端午祭,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认为‘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我们再也不能丢了春节”

民俗类非遗申报(非遗民俗文化) 第5张

▲ 阆中古城院迎喜迎春【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报料,一经采纳有费用酬谢。报料微信关注:ihxdsb,报料QQ:3386405712】

发表评论 (已有0条评论)

还木有评论哦,快来抢沙发吧~

非遗申报包下证 18037336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