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非遗插画作品(辽宁省非遗文化)

六八 96 0

辽宁非遗插画作品(辽宁省非遗文化) 第1张

为大力弘扬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全面提升非物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水平,积极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更好地融入时代、融入生活,4月14至15日,由辽宁省文化和旅游厅、辽宁省公共文化服务中心联合主办,辽宁省文化遗产保护中心(辽宁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与基层市县共同承办的助力“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系列文化活动——“辽海情韵”非物质文化遗产专场展演,将陆续走进锦州市、岫岩县等地,呈现具有辽宁特色、蕴含辽宁底蕴、彰显辽宁魅力的传统文化盛宴。

用成果化的非遗活动,助力“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此次展演选调了凌源皮影戏、辽宁鼓乐、京剧、评剧、东北二人转、抚顺地秧歌、古典戏法、鸳鸯拳等近20个国家级、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320余名非遗传承人参与其中,在全面梳理和展示辽宁表演类非遗项目保护成果的基础上,借“活”起来的非遗、“火”起来的传统文化,大力营造比学赶超、争先进位的浓厚氛围。

用品牌化的非遗节目,践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在十余年的工作实践中,辽宁省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始终坚持“守正”与“创新”并举、“传承”与“发展”并重,在广泛开展常态化、公益性非遗活动的基础上,依托辽宁丰富的非遗资源和公益性非遗展演的影响力,积极探索,大胆创新,以小节目、小专场为基础,不断尝试将更多元的非遗元素和更先进的舞台技术手段融合起来,创编形成以“辽海情韵”为主题的、具有鲜明辽宁地域文化特色的大型综合性非遗精品节目。

作为辽宁非遗创新创造的生动实践,“辽海情韵”专场展演首次呈现于2011年,经过十年的悉心打磨,逐渐成熟完善此次推出的“辽海情韵”专场展演,不仅有原生态非遗项目的舞台呈现,更有古典戏法与舞蹈、武术与舞蹈、秧歌与唢呐等创新融合,在专业编导的艺术化组合、编排和再创作的基础上,传统的非遗项目保留着原有的样态,也衍生出新的感染力,成为兼具传统文化底蕴与现代艺术审美的非遗品牌。

用交互性的文化联动,传承中华文脉,绽放艺术风采为充分发挥“非遗+剧场”的优势,展演期间,将在锦州大剧院分设场内展演、场外展示两大活动区域展演区作为活动的主阵地,以“辽海情韵”专场节目为核心,让皮影戏、鼓乐、京剧、评剧、东北二人转、短调民歌以及古典戏法、鸳鸯拳等非遗项目在舞台上绽放新的艺术生命。

展示区作为展演的补充,选调了锦州地区的刺绣、面塑、布艺、荷包以及省内的琥珀雕刻、烙画艺术等20项手工技艺类非遗项目,进行现场技艺展示和互动体验通过剧场内外的有效联动和台前幕后的对比欣赏,让非遗更好地融入百姓生活,让观众在近距离了解非遗、认识传统文化的基础上,感受家乡的文化魅力。

用沉浸式的非遗展演,服务文旅融合、赋彩乡村振兴公益性非遗活动作为一项辐射全省的普惠式文化活动,一直因接地气、聚人气的特点深受百姓喜爱近两年来,结合新时期文旅融合发展形势和人民群众文化需求,辽宁省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在非遗进校园、进社区的基础上,不断延伸活动触角,积极策划推出非遗进景区、非遗进乡村等系列活动。

此次“辽海情韵”非遗专场展演走进岫岩县,将推出“专场展演”和“非遗进乡村”两项内容其中,“辽海情韵”专场展演打破了剧场展演的空间界限,以传统的“撂地”方式,以天地为幕、以山水为屏,让具有东北地域文化特色的秧歌、鼓乐、二人转,以及寓意各民族团结互助的蒙古勒津马头琴音乐、朝鲜族民歌、满族鼓舞等非遗项目,在田间山野放歌欢舞,并针对露天展演和非遗进景区的活动特点,选调国家级非遗项目海城高跷进行热场展演,烘托火爆热烈的文化氛围,助力文旅融合,赋彩乡村振兴。

同时,为了让更多的百姓享受送到家门口的文化服务,辽宁省文化遗产保护中心还组织高跷等群体项目在苏子沟镇汤河岭村开展“非遗进乡村”活动,切实通过多元化的节目和沉浸式的展演,让更多人共享非遗保护成果,提高人们的文化获得感、满足感和幸福感。

发表评论 (已有0条评论)

还木有评论哦,快来抢沙发吧~

非遗申报包下证 18037336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