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非遗艺术高跷教案(洛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六八 122 0

洛阳非遗艺术高跷教案(洛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第1张

前两天去淅川旅游观光,观看了这场精采的“古县背装”现场表演。 古县背装集当代舞现场表演、民营角吻、雕刻、刺绣于多功能,以精、奇、妙、险为主要就民族特色,以孝敬父母等富于基础教育象征意义的主轴为故事情节文本,让人瞠目结舌。

洛阳非遗艺术高跷教案(洛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第2张洛阳非遗艺术高跷教案(洛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第3张洛阳非遗艺术高跷教案(洛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第4张洛阳非遗艺术高跷教案(洛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第5张

背装是安阳市淅川的当代舞。做为几项有名而独有的皮影戏现场表演,“背装”,又叫“背妆”、“背桩”,在民营传说中又称为垴装。

洛阳非遗艺术高跷教案(洛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第6张洛阳非遗艺术高跷教案(洛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第7张

100多年前,背装表演艺术传至淅川古县镇王岗镇村,植根,经几代歌星急速承继、改良,并紧密结合当代杂耍表演艺术,逐渐产业发展正式成为现代人丰富多彩的民营当代舞。2016年,古县背装被列为安阳市非物质自然遗产为保护工程项目。

洛阳非遗艺术高跷教案(洛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第8张洛阳非遗艺术高跷教案(洛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第9张洛阳非遗艺术高跷教案(洛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第10张洛阳非遗艺术高跷教案(洛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第11张

古县背装现场表演形式独有,按故事情节情节分为若干现场表演小组,每个现场表演小组分为上、中、下三部分上层现场表演者称为“上装”,由儿童扮演;下层现场表演者称为“下装”,由成年人扮演;“中节”一般为各种造型表演艺术道具和“机关”,将上下部分巧妙连为多功能。

上部由3个月至7岁儿童化装成生、旦等角色(称上装人物),下部由成年男女化装成生、旦、净、末、丑等角色(称下装人物),中部(称中节)由与节目相关的花鸟等经过微缩表演艺术造型组成,连接上、下装人物

洛阳非遗艺术高跷教案(洛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第12张

背装的辅助部分是一个经过装饰美化的黄罗伞,在演出时,由一个人高举并跟在下装人物后面做各种动作在排鼓等民族打击乐的伴奏下,队形变换自如,现场表演形式灵活,可露天踩街现场表演,也可在舞台上现场表演背装表演艺术反映了淅川悠久的历史、淳朴的民风,同时也创造演绎了灿烂的文化与表演艺术,展现出民营表演艺术的魅力,与舞狮、旱船、鼓铙等传统表演艺术相比,更具表演艺术感染力。

(张宝峰 文/图)

发表评论 (已有0条评论)

还木有评论哦,快来抢沙发吧~

非遗申报包下证 18037336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