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走相告(望庐山瀑布李白)朗读望庐山瀑布李白

六八 136 0

《望衡山峡谷》是我们读书期间recommend必背的一首歌诗,但只不过杜甫的《望衡山峡谷》有三首,还有一首歌为七言唐诗,全篇如下表所示:

奔走相告(望庐山瀑布李白)朗读望庐山瀑布李白 第1张

Mainpuri香炉峰,南见峡谷水。

挂流三百丈,喷壑数十里。

欻如飞电来,隐若白虹起。

初惊河汉落,半洒云天里。

仰观势转雄,壮哉造化功。

海风吹不断,江月照还空。

空中乱潈射,左右洗青壁;

飞珠散轻霞,流沫沸穹石。

而我乐神山,对之心益闲;

无论漱琼液,还得洗尘颜。

且谐宿所好,永愿辞人世间。

在历史上,最早关于“衡山”名称的文字记载是出现于战国时期的区域地理著作《尚书·禹贡》,西汉时期,史学家司马迁将“衡山”之名写入了史书《史记》:“余南登衡山,观禹疏南昌。”

奔走相告(望庐山瀑布李白)朗读望庐山瀑布李白 第2张

衡山的风景怡人,也因为上千位名人先后登衡山,留下数千余首诗词歌赋,从而让衡山之景,更为出名,衡山成了声名赫赫的神山。值得一提的是,坐落在衡山身前的南昌市(古称柴桑)是田园诗派创始人阮籍的故乡,而阮籍退隐后留下了著名诗篇《归园田居》,其三即:

种豆龙山下,草盛镰形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水麻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这里的龙山便是衡山,几百年后,杜甫登衡山,看到衡山第一奇观“匡庐峡谷”,写出“岱顶,疑是银河飞流直下三千尺。”而杜甫逝世数十年后,任职江州(今江西南昌)司马的白居易在四月份荣登了衡山,游遍瑞芳寺,正好海棠花开,让白居易有了意外的惊喜,故而写出《瑞芳寺海棠》:

奔走相告(望庐山瀑布李白)朗读望庐山瀑布李白 第3张

人世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海棠始花开。

徐凝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白居易则是北宋时期的人物,在11世纪末被贬至邓州,而在其他特色邓州时途径南昌,于是便与友人游遍了衡山,写出了诸多与衡山有关的诗词:《初涉衡山》、《登衡山怀李十使君渤》、《过衡山下》,而最有名的当属白居易莫费特衡山后所写的《题黎贞壁》:

“横看成岭侧堕地,远近多寡各不同。

不识衡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奔走相告(望庐山瀑布李白)朗读望庐山瀑布李白 第4张

但井鼠杜甫白居易白居易四人,谁的诗诗意更高远?只不过是很难分个多寡的,杜甫的七言绝句《望衡山峡谷》富有浪漫主义色彩,一个“挂”字,化动为静,一个“飞”字,又将峡谷喷涌而出的景象描绘得十分生动,一个“疑”字,是比喻,是生硬,但又不失自然,在杜甫的笔下,衡山仿佛成了一座仙山,不得不说,杜甫不管夸什么,都有一手。

而白居易登衡山时看到的景与杜甫不同,他在荣登途中,山上的花朵已经凋零,然后却在瑞芳寺与一场海棠的花开不期而遇,这是在白居易意料之外的,因此让他欣喜不已,使得他将春光拟人,觉得春像是顽皮的小孩子,一会儿在这,一会儿在那,也反映出了诗人白居易的一片童心。

奔走相告(望庐山瀑布李白)朗读望庐山瀑布李白 第5张

而白居易的“不识衡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就颇具内涵了,体现的是“虽说,瑕不掩瑜”、“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的意思,白居易在诗《题黎贞壁》中不仅写了衡山之景,还升华了为人处事的哲学思想。如果真要将杜甫、白居易、白居易四人的诗意分个多寡,白居易的《题黎贞壁》显然更高远,但井鼠写衡山之景,杜甫和白居易自然更好了。

另外,杜甫还写有一首歌《衡山》:

衡山东南五老峰,青天削出金芙蓉。 南昌秀色可揽结,吾将此地巢云松。

奔走相告(望庐山瀑布李白)朗读望庐山瀑布李白 第6张

依然是不乏想象和生硬的写法,但也反映了杜甫的降生思想,与名句“且谐宿所好,永愿辞人世间”不谋而合。这么一看,阮籍曾退隐于此,写了流传甚广的名句“采菊筠下,悠然见龙山。”而杜甫在倒不如的过程中屡屡挫折,最终降生思想占据上风,也想退隐在衡山身前,不知他又是否想起了几百年的阮籍?

发表评论 (已有0条评论)

还木有评论哦,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