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产风险暴露高峰期已过去 房地产风险大

六八 91 0

当前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背景是什么

(一)信贷投放的行业较集中。近年来,房地产业、制造业、通讯业及基础设施投资快速增长,银行的贷款资金也随产业的火爆集中到这些行业上来。根据国际经验,个人房贷风险暴露期通常为3到5年,而我国房地产行业个人信贷业务是最近4年才发展起来的,也就是说我国银行业已进入房贷风险初步显现的时期。同时,商业银行前几年发放的房地产开发贷款,可能由于房地产的滞销,使巨额房地产开发贷款面临危机。  (二)缺乏不同等级的违约概率估计和违约损失估计。我国商业银行现行信贷客户评级办法在总体结构、等级结构、评级程序、信息收集等方面都比较粗,所用的信用等级划分也较粗(一些银行将客户信用分为四级,即AAA、AA、A、BBB,而巴塞尔协议要求至少为八级,在每一级别存在略升和略降的情况,如出现AA+、AA-)。这种粗放式的信贷管理方式,在宏观经济环境好的情况时并未显露,但在目前金融危机环境下,很可能使商业银行踏上未知的“地雷”,使信贷资产遭受损失。  (三)抵(质)押物的评估价值相对较高且缺乏更新机制。商业银行发放的大量贷款中,有部分贷款是抵(质)押贷款,其中有很多抵(质)押物的价值评估是在我国经济上行时进行的,那时的宏观经济背景还比较乐观,现在经济处于下行中,银行的抵(质)押物的价值已大幅缩水。如,2007年上半年我国股票市场异常火爆,很多银行以股票为质押物发放了大量贷款,随着国际游资的大规模撤离、大小非的纷纷解禁,股票价格回落,并且可能会长时间低迷,这无疑给商业银行的抵(质)押贷款带来巨大风险。而且,商业银行对在建工程、未办理产权证件房屋作抵押的抵押物跟踪管理薄弱,没有建立动态更新机制,甚至会出现抵押的在建工程已经完工,还没有办理好后续抵押登记手续,使银行的抵押权“悬空”。  (四)信贷风险管理组织及方法不完善。这表现为:信贷风险管理条块分割,信贷风险管理框架不完善,难以从总体上测量和把握风险状况;在制度上没有把信贷风险的计量、分析规定为日常性

房地产黄金期过去了吗?

嗯,过去了。老百姓快没法活了

房地产市场已处于降温后的稳定期了吗?

据报道, 2017年楼市调控和以往数次调控相比,目标非常明确,核心就是围绕“真正落实长效机制”这个目标,短期不放松,目前房地产市场正处在降温后的稳定期,房地产市场也将持续较长时间健康正常的运转。

报道称,由于2017年调控政策对长效机制的高度重视,调控手段从抑制需求变成解决需求,无论是增加首付比例还是限购、限贷都是为了压制需求,但需求的压制往往是暂时的,也就造成了需求被延后并产生集中爆发的后果。

同时调控摒弃了部分异化手段,例如以往的政策多会加重增加交易税费,来引导楼市降温,但效应却导致税负转嫁,反而推高了实际房价,今年鲜有此类异化手段,长效机制的落实,对构建阶梯式消费,解决高房价和库存区域不平衡问题将持续产生积极作用。

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17年1月份-10月份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13.0亿平方米,同比增加8.2%;销售金额10.3万亿元,同比增加12.6%。增长率虽然相比2015和2016明显降低,在国家高强度的调控政策之下,还是维持了强劲的增长势头。

希望房地产市场可以稳定发展!

房地产市场风险将会得到有效化解了吗?

据报道,在因城施策、因地制宜的楼市调控大背景下,前三季度全国商品房销售增速继续回落,房地产开发投资保持平稳增长,分析人士预计,楼市降温下,未来商品房销售数据增速将继续收窄。

报道称,国家统计局负责人表示,对于长达一年多的楼市调控,有人担心,会不会对未来的经济发展产生影响?大家可以放心前三季度房地产投资增长是比较平稳的,对经济发展依然起到了积极作用,同时,房地产的风险也得到了有效的化解。

数据显示,一线城市房价经过调控后,市场预期比较稳定,投资投机性的需求得到了有力遏制,15个一线和二线热点城市新建商品住宅价格环比都在下降和持平;同时,北上广深四个一线城市同比涨幅连续11个月回落;二线城市新建商品住宅价格同比涨幅连续9个月回落。

分析人士称,本轮调控最成功的一点是在抑制一二线市场局部高烧的同时,房地产行业依然支撑了经济的平稳发展。

发表评论 (已有0条评论)

还木有评论哦,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