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新冠疫情的出现和蔓延打乱了国内绝大部分企业和个人原本的计划企业订单锐减,业务萎缩,使其面临极大的生存压力,对外需要融资,对内需要勒紧裤带,这直接影响到了企业的员工企业经营恶化,必须降低成本,这使得用工需求削减,年前已经辞职或者年后想换工作环境的求职者也陷入了被动。
既来之,则安之已经辞职的需要及时调整自己的求职计划,计划换工作环境的求职者更应该从长计议职,依然要求;路,可以改变在上一篇的文章中,笔者就针对跳槽提出了一套组合拳,建议所有准备跳槽的朋友从现在就开始为跳槽做好全面的准备,力求进可攻,退可守。
这套组合拳的根本目的是巩固自身的核心竞争力,整理掌握的技能和资源,从而在求职时展现自己的实力这是求职者需要练就的内功但对于拟求职或者拟入职的公司,又有多少求职者认真做了详细的调查?更多的求职者被其外部信息和求职的急切心理所迷惑,匆忙中就做出了选择。
入职后才发现,这分明是一家皮包公司或者经营有问题的平台,这是又要找下家的节奏?
求职不仅仅是被求职公司面试,求职者也应该主动面试求职公司求职的终极目标是为了职业发展,不是一锤子就结束的买卖,求职者是需要和公司相处好一段时间的如果求职者没能在求职时、入职前或试用期结束前对该公司有个全面、清晰和准确的判断,一旦和公司签订了正式劳动合同以后,贸然辞职的代价就会变得很高。
这意味着求职者放弃了可能更好的工作机会,还给自己的履历上增添了一个短期离职的污点,这从职业发展的角度看是非常不利的这就要求求职者能在求职时或入职前能够通过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全面、准确的了解这家公司的基本情况,排除掉基本的风险,确保这家公司是个健康的可持续发展的平台,目的是确保不要嫁错郎。
就像上市公司在收购一个企业前,为了掌握企业各方面的情况,一定会对企业进行全面的调查一样,求职者也应该对求职公司进行摸底但到底要从哪些方面入手才能快速准确的摸清求职公司的情况?笔者借鉴在上市公司开展投资项目的尽调经验和个人多年的求职经历,尝试从以下两个方面为求职者提供一个收集信息和排除风险的工具,希望能够帮助各位求职者快速、全面的掌握一家公司的各项重要信息,识别其潜在的风险。
公司基本情况的判断许多求职者不重视面试前求职公司的基本情况调查,结果入职后才发现碰到了皮包公司、骗子公司或者由于经验不足被公司的高管忽悠,傻乎乎的就和一家陷入困境公司签订了劳动合同,拿来当公司对付债务人的挡箭牌,苦不堪言。
明明可以通过事前调查排除的风险,却由于功课没做好或者疏忽大意,导致送羊入虎口,这是求职者必须避免的低级错误求职前,对求职公司的基本情况调查是最起码的要求,个人认为至少包括三个方面,那就是注册资本、股东结构和主营业务。
这三个信息看似简单,但是组合起来却能够为求职者描绘出这家公司整体的模样,为后续的深入调查打下基础1、注册资本——体现基本实力注册资本是一家公司最基本的实力体现(可以通过天眼查或者企查查等网站进行查询)因为公司成立后的发展是需要启动资金的。
在没有业务收入和资产的前期发展阶段是需要股东投入资本去运作的,注册资本就是起到这个筹备资金池的作用这些股东投入的资金会转化为费用支出或者公司的资产,从而打下公司发展的底层建筑如果一家公司一点实缴资本都没有,那它怎么发展呢?。
注册资本的大小根据每家公司所需要开展的业务不同而有所不同,因此不能直接根据注册资本的大小来判断一家公司的基本实力但有实力的股东,其公司的注册资本都不会低,具体可以结合行业、业务类型和企业规模进行判断,这个难度不大,关键就是判断注册资本隐藏的信息。
虽然现在公司法已将注册资本改为认缴制,而且没有强制约定认缴的期限,但是真正要开展业务的公司及其股东,或者有实力开展业务的股东都会全额实缴注册资本,除非它的注册资本是“注册”给别人看的,那就另当别论了关于这一方面,可以分成两种情况,笔者举两个例子。
注册资本本不高,一分钱没缴第一种就是公司注册资本本来就不高,通常在500万以下的,且一分钱都没有实缴这通常都是有问题的要么这个公司本来就是皮包公司,根本不打算开展营业;要么这个公司的股东没什么实力,只是为了虚报注册资本来彰显自己的实力。
对于这种公司,求职者要格外警惕,毕竟公司股东如果连基本的展业资金都没有,也不投放进公司,那这个公司未来用什么来开展业务?用什么来确保交易的履行?用什么保障员工的利益?
非法吸收公众存款340亿的中晋资产,实缴资本为0第二种就是公司注册资本很高,通常是1亿以上,但同样一分钱没缴的出现这种情况的,通常都是从事金融类业务相关的公司因为传统金融机构的监管是非常严格的,因此注册资本的要求都很高,而且都要求实缴。
比如全国性商业银行最低的注册资本是10亿(实缴),城市商业银行最低的注册资本是1亿(实缴);公募基金公司最低的注册资本是1亿(实缴);全国性的保险公司最低的注册资本是5亿(实缴),特定区域的保险公司最低的注册资本是2亿(实缴)。
这还只是最低要求,实务中有实力的股东实缴的注册资本只会更高所以骗子们需要尽可能的把自己的形象包装得高大上,那就先从最基本的注册资本开始可毕竟是为了行骗,哪会真的实缴即使骗到了钱,他们也绝不会把钱打进公司,全部都转移出去,所以这些公司的实缴资本通常都是0。
就像在上海金融街打广告,包装的很神秘的中晋资产,其注册资本虽然是1亿,但实缴注册资本也是0,但这并不影响它通过各种手段非法吸收了340亿的公众存款这提醒各位金融行业的相关求职者,在求职的时候要擦亮双眼综上,如果一家公司连注册资本都没实缴,或者注册资本虽然很高,但是也没有实缴,那我们就要对公司成立的目的和公司的经营情况打个问号了。
毕竟公司成立是需要发展资金的,如果股东都没有这个实力来支持公司,那公司要怎么才能起步呢?因此,注册资本就成了求职者首先应该关注的问题2、股东结构——看股东实力看完注册资本,接下来就看看注册资本的投入方——股东的情况。
公司是由股东发起设立的,股东的实力,特别是大股东的实力其实也就间接能够反映出公司后续发展的动力央企之所以牛,不是它原本就牛,而是它有个好妈因此求职者在关注公司注册资本时,更需要关注到出资的股东结构这里可以从股东背景和股东定位两个方面入手。
先看股东背景股东背景,特别是大股东和重要股东的背景,对于一家公司的前期和后续发展都是至关重要的在发展初期,一家新成立的公司,没有业务和资金,如果没有股东的持续的资金投入和资源倾斜,这个公司想要发展那就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在起步以后,企业的根基还不稳,如何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站住脚跟,这也离不开股东的支持这也是为什么一些知名的企业即使规模很大以后,依然要引入战略投资者的重要原因,因为这些股东有它们想要的资源因此大股东和重要股东(通常是二三股东)的背景能够直接影响到公司未来的业务发展。
明白了这一点,笔者就拿比较熟悉的金融机构举例说明
建信基金的大股东——建设银行建信基金是126家(截止2018年7月)公募基金公司中的一员,虽然这么多年来建信基金没有什么拿得出手的产品,其主要的混合基金和债券基金的产品收益率都明显落后于市场平均水平,但是其资产的整体管理规模却一直处于行业的中上游。
截止2019年底,建信基金非货币的资产管理规模为1498亿,在所有基金公司中排名第15位这不得不归功于其实力强悍的大股东——建设银行(持有建信基金65%的股权)正是由于大股东的护荫,建信基金任凭风雨飘摇都依然活得有滋有味,无论旗下管理的基金是亏损还是赚钱,每年收个20亿的管理费是轻轻松松的,这就是大股东实力的重要性。
所以公司大股东或重要股东有实力有背景,公司的发展肯定会更加顺畅如果公司发展顺利,那一切都按部就班,股东可以锦上添花;如果公司发展有阻碍,有实力的股东可以推一把,助一臂之力如果股东的实力本来就不强,那公司碰到什么问题就只能靠自己了,更别说碰到自身经营就有问题的股东,那就更加不用指望了。
所以关注大股东和重要股东的背景,其实就是看公司背后到底是谁撑腰具体判断股东的实力,求职者同样可以结合注册资本、股东背景、经营规模进行逐一了解搞清楚公司最后的实际控制人就清楚公司的真实背景了接着,来看股东定位。
除了一人或法人独资公司以外,公司的股东通常是2名以上,涉及到多名股东或者股东之间的比例相对平均的,这时候就要看哪个股东是实际控制的一方了现实中,很多各占股50%的股东其实内部是有分工的,通常都约定由一方做主,这时候求职者很难从明面上分辨,需要通过其他渠道进行佐证。
这一点可以结合公司的主营业务方向和核心客户来源进行综合判断比如公司的主营业务就是其中一个股东公司主营业务的上下游,或者公司的主要客户就是其中一个股东,或者公司的主要业务就靠股东提供的渠道去发展的这个时候,求职者就可以判断这个股东对公司的影响力是很大的,那这个股东即使不是大股东,那也应该是公司的实际控制人。
因为这个股东掌握着公司的主要业务资源,决定着公司的发展方向综上,股东的背景和实力其实是会直接影响公司发展的,这个影响力贯穿公司每一个发展阶段因此,对公司股东的背景调查也就必不可少掌握股东的背景,就相当于了解了公司的发展后劲,这对于求职者深入了解这家是非常必要的。
3、主营业务——公司的战略定位最后一个需要了解的公司基本信息,就是这个公司的主营业务主营业务是否明确是帮助求职者判断一家公司发展战略的核心所在一家大公司,如果围绕其核心业务不断拓宽业务范围,成为一家多元化的集团公司,这是可以理解的。
如果一家还没上轨道的公司主营业务就搞得乱七八糟,那这个公司十有八九是有问题的笔者在以前求职时就发现过这样一家公司,无论是注册资本还是股东背景都没毛病,唯独是其主营业务范围让笔者产生了怀疑,最后发现了猫腻。
公司实缴注册资本1亿,股东背景强悍,但疑点重重这个公司在注册资本和股东背景方面都没问题,实缴注册资本1亿,实际控制人是某报社(中央直属事业单位)但当笔者看到这家公司的经营范围时,不禁觉得奇怪一家有着如此股东背景的公司,为什么经营范围会这么的宽泛和繁杂,简直是无所不包,这和公司介绍的主营业务和招聘岗位完全没有关系。
接着笔者继续深挖从经营范围的变更记录以及工商信息的变更中发现了两个很异常的地方一是这家公司的高管变动很频繁,二是这家公司的经营范围变动频率也很高这说明这个公司的定位和运作肯定是存在问题,那就要继续从其他地方找线索去进一步验证。
前身是贸易公司通过工商信息变更发现,这家公司此前的名称是一家贸易公司,1年多前才变更了股东和公司名称从参保的人数来看,只有区区3人一个从事金融投资的公司前身是从事贸易的?为什么突然就变更了股东?还有一个大公司怎么会只有3个人参保吗?这里面种种的疑问都在告诉笔者,这是一家没有实际业务的皮包公司。
接着笔者去找公司的官网,结果如我所料,根本打不开到网上搜集该公司的其他相关信息,就发现了两条匿名用户的回答,都说这个公司存在拖欠工资的情况
存在拖欠工资的情况笔者之所以能够发现这家公司的问题,完全是因为其不合理的经营范围,从而通过其工商变更、高管变动、参保人数等各项信息进行逐一验证,事实也证明这家公司是存在问题的但求职者必须要用这个意识,懂得看这家公司的经营范围是否明确,这直接关系到公司的发展方向以及求职者的成长空间。
对于求职者来说,一家公司的主营业务就代表这公司的主营收入来源这不是机会遍地的旧中国,而是市场充分竞争的年代,一家没有明确发展方向的企业是很难生存发展的强者恒强,当今没有一家企业会因为主营业务多元化而获得发展机会,只有在某一方面有突出表现才能胜出,在不断的发展壮大以后,企业才会因为分散风险和拓展收入的需要成为多元化集团。
所以,主营业务要和公司的发展阶段和规模相适应,但毫无疑问的是,这家公司公司风险分析通过上面的三个工具,求职者已经基本在脑海中勾勒出这家公司的基本情况了,这时候求职者已经排除了一些连表面条件都不达标,实力较弱的公司。
拿在手上的是一份潜在的候选名单但这只是求职公司应满足的基本条件,求职者不能停留在表面信息的分析上,接下来还要把这里面存在较大风险的公司进一步排除主要的思路是从是否会影响公司持续经营的入手,包括股东的资信及公司涉及的诉讼这两大方面帮助求职者识别一家公司的潜在风险。
1、公司及实控人的资信情况自中国执行信息公开化以后,任何自然人或者组织拒不执行法院判决的,就可能会被列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自然人更可能被列为失信人(只能是自然人)如果求职公司或者求职公司的大股东/实控人被列入的失信被执行人名单或者失信人,那这个公司的经营情况通常已经不容乐观了。
除了恶意赖账以外,绝大部分情况下都意味着公司的经营业务或现金流出了问题,否则债权人怎么会需要通过诉讼这种强制手段去保护自己的利益呢?
安科科技因借款纠纷案被列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安控科技在法院判决后一直没有执行,后被债权人平安银行申请强制执行,但安控科技依然没有在执行通知书指定的期间偿还对平安银行的债务,因此被列入失信被执行名单再结合安控科技的其他公告和经营业务情况,就可以发现,这只是冰山一角。
安控科技多个银行账户被冻结从安控科技的公告和财务数据看,公司自2018年开始就开始陷入了经营的问题2018年因资产减值,公司亏损了5.51亿,2019年前三季度,公司的净利润只有504万且公司的两个控股子公司,因诉讼纠纷有42个银行账户被冻结。
这也是为什么公司会被列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的根本原因,那就是公司的经营状况在持续恶化因此,如果求职公司或其大股东被列入了失信被执行人名单,自然人被列为失信人,那说明公司的经营已经出现了较为严重的问题不然公司或者大股东肯定通过各种手段去尝试恢复正常经营,肯定是到了回天乏力时才会出现履行不能的情况。
碰到这种公司或者大股东,求职者就要额外小心了公司的持续经营都成问题,更别谈发展了通常碰到这种公司,求职者不要犹豫,敬而远之那具体怎么查询公司及大股东的资信情况呢?可以通过最高人民法院下面的中国执行信息公开网进行查询。
里面可以查询失信自然人和公司的情况求职者只要把公司的名称输入进去就可以查询到,而自然人则是公布其主要的证件信息
中国执行信息公开网综上,求职者千万不要忽视对于公司及大股东资信的情况查询,这对于公司的持续稳定经营是非常必要的如果大股东和公司已经诉讼缠身,账户冻结,当自顾无暇的时候,还会关心公司的发展和员工的死活吗?这是不现实的。
所以碰到资信有问题的公司或者大股东,求职者应该立马剔除2、涉及的法律诉讼及行政处罚了解了公司及大股东的资信情况以后,求职者就应该回到对公司的日常活动中的关注上来,观察公司曾经出现的经营风险这里的经营风险主要指公司曾经涉及的法律诉讼和行政处罚(可以通过天眼查或者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进行查询)。
为什么求职需要关注这些信息呢?因为公司的经营恶化非一日之冻,肯定是有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如果一个公司没有被列入失信人名单或者失信人,不代表公司就肯定没问题,也许正走在这条路上这两方面就是帮助求职者及时发现公司捕捉是否有这方面的可能或者趋势。
重点关注司法风险和行政处罚先看法律诉讼风险这里主要看公司涉及的诉讼案件的情况,一看数量,二看类型一个公司在日常的经营活动中,或多或少都会涉及到诉讼,毕竟其从事的是商事活动,只要业务在不断发展,出现纠纷是正常的,不是你告别人,就是别人告你。
可如果一个公司频繁的出现在被告或者原告的坐席上,那就有问题了这里面不是诚信有问题,就是管理有问题管理有问题可以通过改革来改善,但是诚信问题就很难改变的了,这通常都代表了大股东的行事风格和企业文化所以求职者在看公司涉及的诉讼纠纷的时候,要重点看诉讼的类型和数量。
侵犯商标和劳动纠纷都不少比如笔者此前接触的一家拟合作公司,其主营业务是罐头食品经过多次接触,总觉得公司的老板夸夸其谈,但通过平常的接触和参观也没有发现太多的线索,于是开始通过其他途径了解公司真实的经营情况。
不查不知道,一查吓一跳一个小企业,涉及至少5起诉讼,其中包括侵犯商标权和劳动报酬的追索,而且公司均败诉了这说明公司在经营的理念上明显没有走正规道路的意思,而且对于员工的态度也很值得让人怀疑再看行政处罚与此同时,公司还多次被当地的食品监管部门和税务部门处罚,包括未按规定实施原料采购验收、生产经营标注虚假保质期的食品和违反税收规定。
一个做食品的公司,没有诚信和责任感,不重视食品安全和生产管理,这样的食品公司是存在极大的隐患的现在的监管环境下,违法的成本是越来越高的,如果一家公司没有基本的守法意识,这家公司未来是很难发展起来的,特别是涉及到特许经营的行业,其监管肯定是越来越严格的。
受到多次行政处罚因此求职者一定要关注求职公司是否频繁的被当地监管部门(税务、工商、环保等)处罚,特别是涉及其主营业务相关的行政处罚的情况,就更加要警惕了比如环保企业被环保部门处罚,食品部门被市监局处罚,甚至是除了重大安全事故等严重违法情况,这都间接说明这家公司在某些方面存在严重的问题。
可以这么说,失信人名单排除的是已经陷入困境的公司,而诉讼和行政处罚情况排除的则可能存在较大经营风险的企业,这两者是相互相成,紧密结合的求职的目的是希望找到一个好平台,并通过这个平台进一步的提升职业技能和职业价值,如果一不小心入职了一家“名声”在外的公司,那求职者的履历很有可能会被玷污,或者很快发现不对路而想离职。
因此,求职前对公司的风险排查就显得非常必要总结所有的求职者都希望找到一家有实力、有诚信、有前景的公司入职,但是求职者往往容易偏重职位选择,而忽视公司自身情况的分析,这其实是本末倒置的这一点笔者也一样,也让笔者在过去的求职过程中吃了不少亏。
如果一家公司已经陷入经营困境,或者存在较大的风险,那入职者未来的职业发展肯定是受到极大限制的如果公司的经营情况持续恶化,那员工很可能会成为牺牲品,甚至可能因公司的问题而被牵连,有的还可能面临牢狱之灾,这实在是得不偿失。
当然上面只是最基本的分析工具,求职者通过以上两个大方面其实已经可以排除公司大部分的风险,但对于求职公司行业政策、行业发展以及公司经营管理方面的风险这里就不再展开了有机会再另写一篇文章和各位求职者进行探讨。
以上就是笔者结合对拟投资项目公司的尽调经验,尝试从风险防范的角度给各位求职者提供一个判断求职公司实力和背景的工具,帮助各位求职者练就火眼金睛,识别出各路妖魔鬼怪。
还木有评论哦,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