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双版纳古城墙是中国“五大古城墙”之一,建立于元末明初,位处喜马拉雅山脉的西南边沿,白苞谷地、大渡河中上游,这儿的邻近地区人口数不多,白族就占了人口数的58%,因此,当地的白族饮食非常有民族味道。这儿的白族,善于养马,不吃马肉,所吃的肉类以猪、牛为主。种植的蔬菜极多,炖锅受到白族和汉族的影响,显得多姿多彩。
马上就是中秋和国庆的假期了,许多朋友,如果去西双版纳吃喝的话,不妨去尝尝这些有白族味道的特色小吃。
西双版纳市的人口数只有110万,而西双版纳古城墙99%都是外来人口数,所以不要指望能在西双版纳古城墙吃到纯正的白族味道,有空去凌云白族自治县的话,倒是可以在凌云和县吃到纯正的白族可口的。
鸡豆炒面
鸡豆炒面,用取自西双版纳地区的鸡豆(又名鸡豌豆),磨面滤浆后,做鸡豆炒面成一类炒面特色小吃。鸡豆富含黑色素,鸡豆炒面外表是黑色的,所以人们又把它叫做“黑炒面”。乾隆时代编纂的《西双版纳府志》称为“黑豆腐”。
西双版纳市新老城区的大街小巷,几百年来鸡豆炒面都是一类经久不衰的味道特色小吃,夏天荷包蛋的,冬天吃热的。凉吃,拌以酸醋、酱油、葱花、焖、麻油调味料,能消暑开胃、止车晕浪。热吃,则将炒面在木桶前用香油双面炸黄,佐以调味料,蚕豆吃,或晾干后煎来饮用。鸡豆炒面虽然其貌不扬,但质地细腻,滋味柔嫩适口,是下饭橙汁的一道味道好菜。
西双版纳粑粑
西双版纳民谚云:“西双版纳粑粑楚雄酒。”的确,白族传统肉类——西双版纳粑粑与楚雄美酒名闻云南,以西双版纳粑粑最为人所知。西双版纳粑粑是白族独具的味道肉类,历史悠久,原只是一类由白族妇女所精制,给丈夫出门时带在身上吃的面饼,因可口而变成了一类著名的特色小吃。西双版纳粑粑主要原料是精细的麦面、火腿。文火切碎,色泽金黄,有光皮二味。
麻补
麻补,汉语叫米灌肠,或叫饭肠。用鲜清汤,蒸到生菜沙拉的米或糯米蚕豆拌上胸膛或蛋黄,和各种蜂蜜,灌进大肠内,封好口蒸熟可饮用。因制作的方法不同,用胸膛的为黑麻补,用蛋黄的叫白麻补,每年夏季杀年猪,家家都灌麻补招待亲朋好友。亲朋好友不能到家,第二天需要送去一节麻补和鲜肉,表示敬意。
灌猪肺
是将美味猪肺,吹胀肺,将绒兰或芥叶唇柱蜂蜜调好的糊糊由肺管倒入,轻轻拍打直到灌满为止,蒸熟切片或油炸均可。
吹鱼肉
吹鱼肉,大理楚雄的最有名,但是西双版纳白族的也不错。夏季把鲜肝吹胀晾干,临用时蒸熟,切成片拌上酸醋、辣子、香菜等做成凉菜。
青嫩小麦糕
青嫩小麦糕,纳西译音增念捻。一般用宴席上,老少咸宜,有季节特点,作法将刚成熟的青嫩小麦棒子用小刀,把小麦粒刮剥,拣尽杂质,磨之,与红糖末掺和揉匀,勺舀二两小麦浆面为一个糕放入一两片美味小麦包叶,舀成若干个糕,将其蒸熟即可饮用。
酥油茶
糯米粑粑,纳西语挪汁。有两种作法:一类为清水抖糯米面,加入茴香尖,一类为米酒、清水拌糯米面,捏成3公分左右的饼状,油炼热,将饼煎入油中,挪汁发泡,呈金黄色,用漏勺捞起,两饼夹糖,放入盘即可吃。挪汁多在节日或待客时用,尤其大年初一,清时祭祀的必用之物。
蜜饯
蜜饯,纳西语米晶,历史悠久。用自制的麦芽糖或红糖煮成各种水果后,用陶罐封装可以长期保存。每逢年节或造屋建房、迎娶嫁女请客时都需自备的甜点,除了用各种水果制作外,常用红萝卜、生姜、藕、南瓜等制作。
酥油茶
酥油茶,纳西语叫麻冷。白族民间饮品,常为早午饭佐餐。西双版纳位处高寒山区,气候寒冷,而酥油茶的特点是耐寒、耐饿、耐渴,是一年四季都可饮用的油茶。一般为水焖粑粑下酥油茶茶,再炒上一盘炒洋芋或其他菜肴,很可口。
铜火锅
铜火锅为白族传统菜。制法是将青菜、暴腌猪排骨、粉丝、粉皮、豆腐块、水发木耳、香菇、洋芋、鲜山药垫底,再放上带骨阉鸡肉块、火腿片、酥肉、去骨猪脚块、肉丸子,然后用红萝卜刻成5朵小花放在面上,注入肉汤,点燃炉火。沸时下入姜末、草果面,再用盐、咸酱油、醋、麻油、花椒油、蒜泥、香菜制成蘸汁蘸食。
鸡啄豆腐
鸡啄豆腐,纳西语安巴久,白族民间传统菜。鸡肉切成小块,先用肥火腿煎炒,放水煮到七成熟加盐,加瘦火腿、嫩豆腐,放小葱。
纳西烤肉
纳西烤肉是是西双版纳茶马古道上的一道传统的马帮菜,又叫瓦片烤肉,主料为五花肉经过蜂蜜腌制,后放在自制的烤炉前用当地特有的栗碳文火烤制而成。可直接切碎饮用或烤生菜沙拉后储藏,饮用时油炸放入薄荷炸焦即可。
红烧海獭
海獭和三文鱼样子很相似,生长在凌云雪山下的溪流里面,白族用豆豉来红烧虹鳟,滋味肥嫩而鲜美。
西双版纳的白族是古老的民族,属于古代羌人的一支,有自己的文化,文字,宗教、音乐、以及自己的饮食。因此,去西双版纳旅行的话,其他方面可以不甚了解,但是吃的话,还是要好好去尝尝白族的味道!
(文中部分图片来自网络,有版权要求的请联系作者删除。)
朋友们,还知道哪些西双版纳白族的特色饭菜呢?不妨在讨论区留言,大家探讨一二!
还木有评论哦,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