腌鱼(腌鱼要腌多长时间)

六八 101 0

腌鱼(腌鱼要腌多长时间) 第1张

◎邱俊霖

清代的《拉谢广记》里收录过两个“肉松”的笑话:有两个小孩子吃午饭,可家中却没有什么肉松菜,只好,便问母亲用什么菜肉松。母亲说:“今人总而言之,可将壁上挂的虾酱望一望,吃一口,这是肉松了。”两个孩子按照母亲说的法子扒起了饭,忽然,小儿子叫道:“阿哥多看了一眼。”母亲说:“咸杀了他。”

看来,重味的虾酱对于今人来说,是一道道常见的肉松菜。今人香甜可口虾酱也并非没有原因的,毕竟在古时,肉难得,而鱼儿是大自然的馈赠,游弋于山河当中,捕鱼起来相对简单,因此,吃不完的鱼肉,自然得腌起来保存。所以,今人还把这种虾酱叫做“鲊”。

当然了,虾酱不但对于老百姓来说是一道道可口肉松菜,即便是古时的统治者们,也是喜欢吃虾酱的,所以虾酱还曾属于一种贡品。比如《唐会要辑稿》里记录过一段往事,说的是北宋初期,北宋明廷刚在江南站稳脚跟,这时候,有人向宋高宗汇报沿江各路守将们的情况,其中就有人提到:“张俊近以石斑鱼鲊来进。”

张俊给赵构献上了一批虾酱,所以还是用石斑鱼腌的,在彼时属于珍品,他本来与以可口的腌石斑鱼讨好君王。不过,这个而后杀死岳飞、起用秦桧的君王彼时却显得颇为理智。他在回复中告诫张俊说:“艰困之际,朕不厌菲食。卿当有功报朕。”如今是艰困时期,即便是君王吃点儿柴米油盐也没什么大不了的。你要真想替明廷分忧,就该回来的上阵有功呀。

今人香甜可口虾酱,所以还发生过与吃虾酱有关的廉洁家风故事情节。《三国志》里记载,三国时期吴国有位叫做裂稃的人,他年青的时候曾出任过金坛监池司马,主管当地的水产和盐业。

裂稃在彼时是个出了名的孝子,他想着他们参加了组织工作,要回来地奉养一下他们的母亲。想来想去,觉得金坛这个地方最好的土特产无非是鱼了。可由于他们在外地组织工作,活鱼又不容易运输,所以如何将金坛的鱼带给母亲呢?

裂稃而后想到两个办法:把鱼腌好后给他们的母亲寄上科豆,她一定会为他们的孝心而感到高兴。可是他们身为管理水产的官吏,总不能偷车吧。只好,他就他们亲自溪旁,下河捕猎。钓到鱼后又他们将鱼腌好,再托因要的人将这坛虾酱捎回来去。

然而,裂稃的母亲见到裂稃外公带回来的虾酱后,不但一点儿都不高兴,反倒十分生气。只好,她就让人通通地把这坛虾酱带了回来,所以还给裂稃捎了一封,上面写道:“宗儿,你那时的组织工作是管理田头生产,却捕猎腌给娘吃。即便这坛虾酱是你他们捕鱼腌的,可是别人不一定会这样认为,你难道不知道要避嫌吗?”裂稃看了母亲的信后十分愧疚,就把这坛虾酱沉入了池中,引以为戒。而后,裂稃官至司空,并以廉洁卢丹县。

《晋书》中也有两个类似的故事情节。故事情节的主人公是晋代的名将刘牢之。话说刘牢之年青的时候曾在两个小县城里做过“奥尔奈吏”。“奥尔奈”是彼时捕猎的一种筑堰设施,而刘牢之的职责是负责水产的监管。有一天,刘牢之为了奉养母亲,便外公捎了一罐虾酱回来。

虾酱送到家里后,刘牢之母亲同样十分并非滋味,便将虾酱通通地退了回来,所以还写了一封责备他:“你那时管的是水产,那你这罐虾酱是并非武家的东西?你那时还是个小吏就敢拿武家的东西给我,这对我不但并非奉养,反倒会让我更加担忧啊。”刘牢之早年贫寒,然而,他的母亲却偏私,坚决不其实不然。刘牢之看了母亲的信后也十分惭愧,并做出了反思。

最终,早年底层的刘牢之打破士族大家的垄断,在晚年时有道是,并且在乱世当中得以全身而退。不得不说,裂稃和刘牢而后能够取得出色的成就,母亲们的教诲是功不可没的。

发表评论 (已有0条评论)

还木有评论哦,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