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书艺文志方技略原文 汉书艺文志方技略原文及翻译医古文

六八 61 0

艺文志方技略原文及翻译

艺文志方技略原文及翻译如下:

原文:

昔纤首仲尼没而微言绝,七十子丧而大义乖。故《春秋》分为五,《诗》分为四,《易》有数家之传。战国从衡,真伪分争,诸子之言纷然肴乱。至秦患之,乃燔灭文章,以愚黔首。

汉兴,改秦之败,大收篇籍,广开献书之路。迄孝武世,书缺简脱,礼坏乐崩,皇上喟然而称曰:“朕甚闵焉!”於是建藏书之策,置写书之官,下及诸子传说,皆充秘府。至成帝时,以书颇散亡,使谒者陈农求遗书於天下。

诏光禄大夫刘向校经传、诸子橘竖差、诗赋,步兵校尉任宏校兵书,太史令尹咸校数术,侍医李柱国校方技。每一书已,向辄条其篇目,撮其指意,录而奏之。

向卒,哀帝复使向子侍中奉车都尉歆卒父业。歆於是总群书而奏其《七略》,故有《辑略》,有《六艺略》,有《诸子略》,有《诗赋略》,有《兵书略》,有《术数略》,有《方技略》。今删其要,以备篇籍。

翻译:

往昔仲尼逝世而精微的言谕消失,孔门七十二贤人丧亡而经谕要义乖违。因此《春秋》有了五家傅授,《诗经》分别有四家傅注,《易经》也有好几家的注释。

到了战国时,各国或合纵或连横,形势错综复杂,真真假假纷纭争执,诸子百家的言谕错杂混乱。到了秦代,始皇对此感到忧患,於是焚烧文章书籍,以使百姓愚昧无知。

汉朝兴立,改革秦代的弊政,广泛收集各种典籍,大开献书的途经。到了孝武帝时,书册又有所散佚短缺礼乐衰颓败坏,皇上感慨地说:“对此我非常忧虑!”於是公布藏书的教圆皮令文书,设置録写书籍的职官,下至诸子百家的学说以及傅闻等等,全都收入宫廷藏书的秘府。

请问有谁知道<汉书 艺文志>的

《汉书·艺文志》序及方技略  [说明1  本文节选自《汉书》。标题另加。作者班固(公元32-92年),字孟坚,扶风(今陵西  咸阳)人,东汉著名史学家。他继承父亲班彪的遗愿,著述《汉书》,历时二十馀年完成初  稿,死后由其妹班昭及同郡马续完成《天文志》和八表。《汉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  史,共百篇,一百二十卷,分十二纪、八表、十志、七十传,记载自高祖刘邦至王莽二百馀  年间的历史,是研究西汉历史的重要资料。《艺文志》系据刘向父子的《七略》、《别录》著  录而成,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目录学文献,分六艺、诸子、诗赋、兵书、术数、方技等六略,  共收书三十八种,五百九十六家,每种之后有小序,每略之后有总序,分别简述先秦学术思  想之源流与演变。  ; 本文总序中概述秦汉以来图书典籍的播迁经历,记载刘向父子奉诏校书情况。在医经、  经方、房中、神仙的小序中,分述它们的用途,并反复向医生提示不能“失理”、 “失宜”。  最后在《方技略》总序中对方技的学术渊源、作用等作了简要总结,指出它们的作用是“生  生之具”,被列为“王官之一守”。文中所列书目,现大都已亡佚,但从中可窥见当时医学著  述已相当丰富。  [原文]  昔仲尼没而微言绝①,七十子丧而大义乖②。故《春秋》分为五③, 《诗》分为四4,  《易》有数家之传⑤。战国从衡⑥,真伪分争⑦,诸子之言纷然散乱⑧。至秦患之9,乃燔灭文  章⑩,以愚黔首。汉兴,改秦之败11,大收篇籍,广开献书之路。迄孝武世12,书缺简脱13,  礼坏乐崩,圣上喟然而称曰14: “朕甚闵焉15!”於是建藏书之策16,置写书之官,下及诸子  传说,皆充秘府17。至成帝时18,以书颇散亡,使谒者陈农求遗书於天下19。韶光禄大夫刘  向校经传、诸子、诗赋20,步兵校尉任宏校兵书21,太史令尹咸校数术22,侍医李柱国校方  技。每一书已,向辄条其篇目23,撮其指意24,录而奏之。会向卒25,哀帝复使向子侍中奉  车都尉歆卒父业26。歆於是总群书而奏其《七略》27,故有《辑略》,有《六艺略》,有《诸子  略》,有《诗赋略》,有《兵书略》,有《术数略》,有《方技略》。今删其要28,以备篇籍29。  [注释]  ①没:通“殁”。死亡。 微言:含义精深的言论。  ②七十子:指孑L子门下才德出众的一部分学生。传说孔子学生三千人,其中七十二人最  优秀。七十系举其成数。 大义:指有关六经的要义。  ③《春秋》分为五:指注解《春秋》的有左丘明、公羊高、谷梁赤、邹氏、夹氏五家。  ④《诗》分为四:指诠释《诗经》的有鲁人毛亨、齐人辕固生、鲁人申培、燕人韩婴四  家。今存毛氏一家,世称《毛诗》。 ;  ⑤《易》有数家之传:传注《易经》的有施仇、孟喜、梁丘贺等数家。今均佚。  ⑥从衡:指战国时代七国之间纵横错杂的政治形势;从,通“纵”,合纵。衡,通  “横”,连横。  ⑦真伪分争:真假言论分庭抗礼。  ⑧诸子:指先秦的各派学者。 纷然:众多貌。淆乱:混乱,,淆的异体  字。  ⑨患:忧虑。  ⑩燔(fan凡):焚烧。  11败:弊。指秦始皇焚书等弊政。 ·  12迄:到。 孝武:汉武帝刘彻。公元前141~前87年在位。 世  13书缺简脱:书中文字残缺,书籍脱落。书,指书中文字。简,书简。’  14朕:帝王自称。 称曰:说道。称,说。+  15闵:忧虑;担心。 !  16建:公布。 策:古代帝王发布教令的文书。  17秘府:古代宫廷内部收藏秘籍之处。  18成帝:汉成帝刘骜。公元前32—前7年在位。  19谒者:秦汉宫名。主管接待宾客事宜。  20诏:皇帝下令。 光禄大夫:秦汉官名。担任顾问应对等事  经传:指经书和诠释经书的书籍。  21步兵校尉:汉代武官官名。管辖宫城卫队。  22数术:此指天文、历法、占卜等方面的书籍。  23条:分条列举。用如动词。  24撮:汇总。 指意:意向;要旨。  25会:正好;恰巧。 ;  · 26侍中奉车都尉:汉代官名。皇帝的近侍。 卒:完成。  27七略:刘歆所著,为我国最早的图书分类目录书。内容分:辑略(诸书的总要)、六  艺略(经学、史学类)、诸子略(诸子百家类)、诗赋略(诗歌辞赋类)、兵书略(军事类)、  术数略(天文、历法和占卜类)及方技略(医药卫生类)。原书已佚,其内容保存在班固的  《汉书·艺文志》中。  28删:取;选取。  29以备篇籍:用来汇编成一部目录书籍。  [原文]  《黄帝内经》十八卷 《外经》三十七卷  《扁鹊内经》九卷 《外经》十二卷  《白氏内经》三十八卷 《外经》三十六卷  右医经七家①,二百一十六卷②。  . 医经者,原人血脉、经落、骨髓、阴阳、表衮③,以起百病之本④,宛生之分⑤,而用  度箴石汤火所施⑥,调百药齐和之所宜⑦。至齐之得⑧,犹慈石取铁⑨,以物相使⑩。拙者失  理11,以愈为剧12,以生为死。  [注释]  ①右:以上。古书系直排,从右到左,故称上为右。  ②二百一十六卷:此卷数与上列卷数不合,可能是年代久远,传写脱误所致。  ③原:推究;探究。 落:通“络”。  ④起:阐发;说明。  ⑤分:界限。!  ⑥用:用来。 度(du6夺):揣度;估量。箴:同“针“。火:指灸法。  ⑦齐(笋剂)和:调配和洽。  ⑧至齐(j1剂):最好的药剂。齐,同“剂”,药剂。+ 得:作用;效果  ⑨慈石:即磁石。俗称吸铁石。  ⑩以物相使:凭借药物的互相作用。相使,互相作用。  11失理:违反医理。 ·  12愈:轻症。 剧:重病。  [原文1  《五藏六府痹十二病方》三十卷  《五藏六府瘅十二病方》四十卷山  《泰始黄帝扁鹊俞拊方》二十三卷  《客疾五藏狂颠病方》十七卷  《妇人婴儿方》十九卷  《神农黄帝食禁》七卷 ·  右经方十一家③,二百七十四卷。  《五藏六府疝十六病方》四十卷  《风寒热十六病方》二十六卷  《五藏伤中十一病方》三十一卷  《金疮疵瘛方》三十卷②  《汤液经法》三十二卷  经方者,本草石之寒温④,量疾病之浅深,假药味之滋⑤,因气感之宜⑥,辩五苦六  辛⑦,致水火之齐⑧,以通闭解结,反之於平⑨。及失其宜者⑩,以热益热,以寒增寒,精氧  内伤,不见於外,是所独失也11。故谚曰:“有病不治,常得中医12。”  [注释] ·  ①瘅(d6Jl丹):湿热病。  ②疵瘛(zb吧chd纵赤):手足痉挛,  ③经方:古代对医药方书的统称。  ④本:根据;依据。  ⑤假:凭借。 滋:汁液。此指药物的作用。  ⑥因气感之宜:根据气候感应的适宜情况。谓用药要考虑气候变化的情况,如天热要慎  用热药,天寒要慎用寒药等。因,依据,根据。  ⑦辩:通“辨”。 五苦六辛:指药物的各种性味。  ⑧致:得到;获得。 水火之齐:寒凉与温热的药剂。  ⑨反之于平·:使身体恢复正常。反,同“返”,使……恢复,使动义。平,正常。  ⑩及:至于。  11是所独失:这是治疗上的偏失。独,偏。  12中医:中等水平的医生。  [原文]  《容成阴道》二十六卷① 《务成子阴道》三十六卷  《天老杂子阴道》二十五卷② 《天一阴道》二十四卷③ .  《黄帝三王养阳方》二十卷 《三家内房有子方》十七卷  《容成阴道》二十六卷①  《天老杂子阴道》二十五卷②  《黄帝三王养阳方》二十卷  右房中八家,八十六卷。  房中者,情性之极④,至道之际⑤,是以圣王制外乐以禁内情⑥,而为之节文⑦。传日⑧:  “先王之作乐,所以节百事也⑨。”乐而有节,则和平寿考⑩。及迷者弗顾11,以生疾而陨性  命12。  [注释]  ①容成:相传为黄帝的大臣,最早发明历法。 阴道:古代房中术。  ②天老:相传为黄帝的辅臣。 杂子:养生。  ③天一:即天乙。成汤之名。  ④极:极点;顶点。  ⑤际:会合。  ⑥外乐:室外的音乐 内情:室内的情欲。  ⑦节文:节制修饰。  ⑧传:指《左传》。  ⑨“先王”两句:前代圣王创立音乐,用来节制各种事情。语出《左传·昭公元年》。  ⑩和平寿考:气血平和,寿命长久。考,老。  11及:至于。 迷者:沉迷于声色的人。 顾:考虑;重视。  12殒:丧失。  [原文]  《宓戏杂子道》二十篇山 《上圣杂子道》二十六卷  《道要杂子》十八卷 《黄帝杂子步引》十二卷  《黄帝岐伯按摩》十卷  《黄帝杂子十九家方》二十一卷  《神农杂子技道》二十三卷  右神倍十家④,二百五卷。  神倩者,所以保性命之真,而游求於其外者也⑤。聊以荡意平心⑥,同死生之域⑦,而  无怵惕於胸中⑧。然而或者专以为务⑨,则诞欺怪迂之文弥以益多⑩,非圣王之所以教也11。  孔子曰:“索隐行怪,后世有述焉,吾不为之矣12。”  ·[注释]  ①宓戏:即伏羲。  ②泰壹:即泰一。天神名。  ③黄冶:冶炼丹砂之法。  ④神倍:指神仙家养生术。倍,“仙”的异体字。  ⑤游求于其外:向身外大自然广求养生之道。  ⑥聊:姑且。 荡意平心:净人意念,平定心境。荡,“荡”的异体字,洗涤。  ⑦同死生之域:认为死与生的区域相同。  ⑧怵惕:恐惧。  ⑨或者:有的人。 .  ⑩诞欺怪迂:荒诞欺诈怪异迂曲。 弥以益多:越来越多。弥,益,皆有“更加”之  义。  11教:教化。  12“索隐行怪”三句:语出绅L记·中庸》。索隐行怪,求隐暗之事,行怪异之道。述,  遵循。  [原文1  凡方技三十六家,八百六十八卷。  方技者,皆生生之具①,王官之一守也②。太古有岐伯、俞拊,中世有扁鹊、秦和,盖  论病以及国,原诊以知政③。汉兴有仓公。今其技术腌昧④,故论其书,以序方技为四种⑤。  [注释]  ①生生之具:使生命生长不息的工具。前一“生”字是使动义。  ②王官:天子之官。 守:职守;职务。  ③“论病”两句:谓高明的医生根据诊察分析国君的病情,可以推知国情政事。  ④腌昧:湮没;埋没。腌,“暗”的异体字。  ⑤序:依次排列。 四种:指以上所列医经、经方、房中、神仙四类书籍。  阅读实践(22)  一、本篇词句要点  1.(仲尼)没 2.从衡 3.患(之) 4.燔(灭) 5.迄(孝武世) 6.书(缺)  7.简(脱) 8.朕(甚闵) 9.闵(焉) 10.诏(光禄大夫) 11.校(经传) 12.条  (其篇目) 13.指意114.会(向卒) 15.卒(父业) 16.删(其要) 17.右(医经)  18,原(人) 19。(以)起 20.(而)用 21.箴(石) 22.假(药味) 23.因(气  、感) 24.辩(五苦) 25.(于)平 26.及(失) 27.中医 28.(之)际 29.节文  30.寿考 31.聊(以) 32.同(死生) 33.怵惕 34.索隐行怪 35.(有)述 36.生  (生) 37.(一)守 38.畸昧 39.序(方技)  (二)今译  1.战国从衡,真伪分争,诸子之言纷然淆乱。至秦患之,乃燔灭文章,以愚黔首。  2.每一书已,向辄条其篇目,撮其指意,录而奏之。会向卒,哀帝复使向子侍中奉车  都尉歆卒父业。 ;  3.医经者,原人血脉、经落、骨髓、阴阳、表里,以起百病之本,死生之分,而用度  箴石汤火所施,调百药齐和之所宜。 ‘  4.经方者,本草石之寒温,量疾病之浅深,假药味之滋,因气感之宜,辩五苦六辛,  致水火之齐,以通闭解结,反之于平。  二、阅读 。  顷①余之旧契②读孟坚汉书艺文志载五苦六辛之说而颜师古辈皆无注解渠③特以问余余  顾④其内经诸书中亦不见其文既相别矣乘蹇(注:乘蹇谓骑马。)且⑤十里外飒然⑥而悟欲  复回以告予之旧契已归且⑦远乃令载之以示来者夫五者五脏也脏者里也六者六腑也腑者表也  病在里者属阴分宜以苦寒之药涌之泄之病在表者属阳分宜以辛温之剂发之汗之此五苦六辛之  意也颜师古不注盖阙其疑⑧也乃知学不博而欲为医难矣余又徐思五积六聚其用药亦不外于是  夫五积在脏有常形属里宜以苦寒之药涌之泄之六聚在腑无常形属表宜以辛温之药发之汗之与  前五苦六辛亦合亦直表热而可用柴胡之凉者犹宜热而行之里寒而可用姜附之热者犹官寨而行  亲·攻里发表寒热殊途笺》)

汉书·艺文志的方技

医经者,原人血脉经落骨髓阴阳表里,以起百病之本,死生之分,而用度箴石汤火所施,调百药齐和之所宜。至齐之得,犹磁石取铁,以物相使。拙者失理,以愈为剧,以生为死。经方者,本草石之寒温,量疾病之浅深,假药味之滋,因气感之宜,辩五苦六辛,致水火之齐,以通闭解结,反之于平。及失其宜者,以热益热,以寒增寒,精气内伤,不见于外,是所独失也。故谚曰:“有病不治,常得中医。”房中者,情性之极,至道之际,是以圣王制外乐以禁内情,而为之节文。传曰:“先王之作乐,所以节百事也。”乐而有节,则和平寿考。及迷者弗顾,以生疾而陨性命。神仙者,所以保性命之真,而游求于其外者也。聊以荡意平心,同死生之域,而无怵惕于胸中。然而或者专以为务,则诞欺怪迂之文弥以益多,非圣王之所以教也。孔子曰:“索隐行怪,后世有述焉,吾不为之矣。”方技者,皆生生之具,王官之一守也。太古有岐伯、俞拊,中世有扁鹊、秦和,盖论病以及国,原诊以知政。汉兴有仓公,今其技术晻昧,故论其书,以序方技为四种。

汉书艺文志六艺翻译

《乐》用来调节精神,是仁的表现;《诗》用来端正语言,是义的运用。《礼》用来明确规矩,明确了就容易见得着,所以没有注释。《书》用来推广道德,是求知的方法。《春秋》用来判断处理问题,是信用的标志。这部书,体现仁,义,礼,智,信,相互补充,不可或缺,而《易》又为其本源。所以说“《易》的意义不知道,那么乾坤差不多就要停息了。”,这是说同天地共始终的。至于五学,世代有变化~~~~~~~~~~~(好了不翻译了,免得被别人复制了,答案不选我的,我岂不是为他人做嫁衣要的话加我,后面翻译给你)

汉书艺文志原文及注释

汉书艺文志原文及注释如下:

一、汉书艺文志原文如下:

昔仲尼没而微言绝,七十子丧而大义乖。故《春秋》分为五,《诗》 分为四,《易》有数家之传。战国从衡,真伪分争,诸子之言纷然乱。至秦患之,乃燔灭文章 ,以愚黔首。

汉兴,改秦之败,大收篇籍,广开献书之路。迄孝武世,书缺简脱 ,礼坏乐崩,圣上喟然而称曰: "朕甚闵焉!"于是建藏书之策,置写书之官,下及诸子传说,皆充秘府。至成帝时,以书颇散亡,使谒者陈农求遗书于天下。

诏光禄大夫刘向校经传诸子诗赋,步兵校尉任宏校兵书,太史令尹咸校数术,侍医李柱国校方技。每一书已 ,向辄条其篇目,撮其指汉书意,录而奏之。会向卒,哀帝复使向子侍中奉车都尉歆卒父业。

歆于是总群书而奏其《七汉书艺文志略》,故有《辑略》,有《六艺略》,有《诸子略》,有《诗赋略》,有《兵书略》,有《术数略》,有《方技略》。今删其要,以备篇辑。

二、汉书艺文志注释如下:

从前,孔于死了,就断绝了精微要妙的言辞,二个弟子亡了,就违背了正道,所以,《春秋》分成了五家,《诗》分成了四家,《易》有几家流传。

战国时期,合纵连横,真假难分,互不相让 ,诸子的文辞混乱纷纷。秦始皇对这种情况感到优虑,于是烧光文章,人民愚昧。汉朝兴起,改秦朝的败局 ,大收书籍,厂开私人献书的门路。

到武帝时代书简缺失,礼坏乐崩,武帝喟然声称;“我很忧伤”于是制订收藏书的计划,设立抄写书官吏,下及诸子和传述、解说经义的书,全部充实到皇室藏书的地方。

到成帝时期,因为书籍散逸得很严重,就派遣谒者陈农在全国收求失落于民间的书,诏令光禄大夫刘向校经传。

诸子、诗赋的书,步兵校尉任宏校兵法的书,太史令尹成校天文历法。五书,御医李柱国校医药、卫生的书。每一本书校毕,刘向就分条列举这些书的编章目录,摘取旨意,抄录下来,奉献给皇帝。到刘向去世,哀帝再派刘向之子侍中奉车都尉刘歆完成父业。

刘歆于是聚合群书,奉献他所著的《七略》,所以有《辑路》、《六艺略》《诸子路》。抄录下采,奉献给皇帝。

到刘向去世,哀帝再派刘向之子侍中奉车都尉刘歆成父业。刘歆于是聚合群书,奉献他所著的《七略》,所以有《辑略》《六艺略》、《诗赋略》《兵书略》,《术数略》《方技略》。我现在删去它的《辑略》.使书籍体例完备。

汉书艺文志原文及翻译

汉书艺文志原文及翻译如下:

原文:

儒家者流,盖出于司徒之官。助人君,顺阴阳,明教化者也。游文于六经之中,留意于仁义之际。袓述尧、舜,文、武,宗师仲尼,以重其言,于道最为高。孔子曰“如有所誉,其有所试。”唐、虞之隆,殷、周之盛,仲尼之业,己试之效者也。

然惑者既失精微,而辟者又随时抑扬,违离道本。苟以哗众取宠。后进循之,是以五经乖析,儒学寖衰。此辟儒之患。道家者流,盖出于史官。

历记成败、存亡、祸褔、古今之道。然后知秉要执本,清虚以自守,卑弱以自持,君人南面之术也。合于尧之克攘,《易》之嗛嗛,一谦而四益,此其所长也。及放者为之,则欲绝去礼学,兼弃仁义,曰独任清虚,可以为治。

阴阳家者流,盖出于羲、和之官。敬顺昊天,历象日月、星辰,敬授民时,此其所长也。及拘者为之,则牵于禁忌,泥于小数舍人事而任鬼神。法家者流,盖出於理官。信赏必罚,以辅礼制。《易》曰“先生以明罚饬法。”此其所长也。及刻者为之,则无教化,去仁爱,专任刑法,而欲以致治。至于残害至亲,伤恩薄厚。

译文:

儒家这个流派,大概出自于古代的司徒官。他们帮助国君,顺应自然,宣明教化。涵泳于六经的文章当中,特别注意仁义之间的事务,远宗尧舜的道统,近守周文王、武王的礼法,尊崇孔子为师表,加重他们言论的重要性,在各派道术当中最为崇高。

孔子说:“如果对别人有所称赞,就一定先对他有所试验。”唐尧虞舜的兴隆,商朝周朝的盛世,孔子的德业,是已经经过试验而有成效的。但是迷惑的人已经失去了(儒家经典中)精深微妙的道理,而邪僻的人又追随时俗任意曲解附会经书的道理,违背离开了圣道的根本,只知道以喧哗的言论博取尊宠。

后的学者依循着去做,所以五经的道理就乖谬分离,儒学就逐渐的衰微的;这就是那些邪僻的儒着所留下的祸患啊。道家这个流派,大概出于古代的史官。他们连续记载成功失败、生存灭亡、灾祸幸福、古今的道理。

然后知道秉持要点把握根本,守着清静无为,保持谦虚柔弱的态度;这就是国君治理国家的方法。(这想法)符合于尧的能够谦让,易经上所说的谦虚,一种谦虚可以得到四种好处;这就是他们的长处。

等到狂放无守的人实行道家学术,那么就断绝了礼仪,抛弃了仁义;认为只要用清静无为,就可以治理好国家。阴阳家这个流派,大概出于古代掌天文的官职。他们恭敬的顺从上天,用历象记录日月星辰的运行,恭敬的教导人民按照天时祭祀、耕种;这就是他们的长处。

等到拘泥固执的人实行阴阳家的学术,就被禁忌所牵制,拘泥于占卜问卦的小技术,舍弃了人事而迷信鬼神。法家这个流派,大概出自于古代的法官。他们奖赏很有信用处罚必然施行,辅助礼仪制度的推展。

易经上说:“先王用很严明的刑罚整饬法律。”这就是他们的长处。等到刻薄的人实行法家的学术,那么就不要教化,舍去了仁爱,专门用刑法,而想要达到治理国家的目的;至于残害了最亲近的人,伤害恩义刻薄了应该亲厚的人。

作者简介:

班固,字孟坚,扶风安陵(今陕西咸阳东北)人,东汉史学家、文学家,与司马迁并称“班马”。他的著作《汉书》,开创“包举一代”的断代史体例,为后世“正史”之楷模。

班固是班彪之子,班超之兄,十六岁入洛阳太学,二十三岁父死后归乡里。汉明帝水平年间,被诬告入狱,后其弟班超奔走上书,其书得明帝赏识,召为兰台令史,与陈宗、尹敏、孟异共同撰成《世祖本纪》。

后又迁为郎,典校秘书。汉章帝时,以文才深得器重,迁官玄武司马。82年,班固基本上完成《汉书》的撰著。92年,被诬陷下狱,死于狱中。

班固一生著述颇丰。作为史学家,修撰《汉书》,是“前四史”之一;作为辞赋家,是“汉赋四大家”之一,《两都赋》开创了京都赋的范例,列入《文选》第一篇;作为经学理论家,所编《白虎通义》集当时经学之大成,将谶纬神学理论化、法典化。

发表评论 (已有0条评论)

还木有评论哦,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