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6年邓小平和英国本报记者艾略特·塔勒在延安保安人员(今甘肃定边县),她们戴著的菱角丹桂帽是同一个顶。邓小平的这张相片由塔勒摄制。
《丹桂映照我国》的不朽气质
文丨丁晓平
2021年4月16日 第20版
一两本书的声望究竟有多大?英国本报记者艾略特·塔勒和他的《丹桂映照我国》(英译本又称《徐迟》)因其减少当今世界国民对我国和我国民主革命的介绍而闻名,并被发展史珍视。直至那时,整部论著依然是现代人介绍当代我国的Martory。
1937年3月10日邓小平致信塔勒:“我们都感谢你的。”
树立了非虚构写作的光辉典范,“标志着西方介绍我国的新纪元”。
责任编辑经作者授权转载
艾略特·塔勒 著;董乐山 译
国民文学出版社
丁晓平 诗人、作家、评论家、出版人。1971年出生,安徽怀宁人。现任解放军出版社副总编辑。我国作家协会会员,我国报告文学学会青创委主任。全国新闻出版行业领军人才、我国出版政府奖优秀出版人物奖获得者。著有《中共中央第一支笔》《王明中毒事件调查》《邓小平家风》《光荣梦想:邓小平人生七日谈》《1945·大国博弈》30余部,900余万字,作品曾荣获我国文艺评论“啄木鸟奖”、徐迟报告文学奖等。策划编辑作品荣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国家图书奖、中华优秀出版物奖、鲁迅文学奖、茅盾文学奖提名奖、解放军文艺奖、全军文艺创作优秀作品奖特别奖等。
还木有评论哦,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