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逢李龟年的意思 江南逢李龟年的意思翻译

六八 36 0

江南逢李龟年的译文

江南逢李龟年 杜甫 歧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歧王府第里经常看见您,也在崔九的家里多次听到您的唱歌。 现在正好是江南风景秀美的时候,在这暮春季节再次遇见了你。 这个大概是最简明的翻译了

江南逢李龟年表现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江南逢李龟年》抒发了作者时世凋零丧乱与人生凄凉飘零之感。这首诗前二句是追忆昔日与李龟年的接触,寄寓着诗人对开元初年鼎盛的眷怀之情;后两句是对国事凋零、艺人颠沛流离的感慨。《江南逢李龟年》是唐代大诗人杜甫的作品。此诗抚今思昔,感慨万千。原文如下: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译文如下:当年在岐王宅里,常常见到你的演出;在崔九堂前,也曾多次欣赏你的艺术。现在正好是江南风景秀美的时候,在这暮春季节再次遇见了你。扩展资料:此诗作于唐代宗大历五年(770),当时杜甫在潭州(今湖南长沙)。杜甫少年时才华卓著,常出入于岐王李隆范和中书监崔涤的门庭,得以欣赏宫廷歌唱家李龟年的歌唱艺术。安史之乱后,杜甫漂泊到江南一带。大历四年(769)三月杜甫离开岳阳到潭州,居留到第二年春天,和流落江、潭的李龟年重逢,回忆起在岐王和崔九的府第频繁相见和听歌的情景,感慨万千,于是写下这首诗。四句诗,从岐王宅里、崔九堂前的“闻”歌,到落花江南的重“逢”,“闻”“逢”之间,联结着四十年的沧桑巨变。世境离乱,年华盛衰,人情聚散,都浓缩在这短短的二十八字中。尽管诗中没有一笔正面涉及时世身世,但透过诗人的追忆感喟,却表现出了给唐代社会物质财富和文化繁荣带来浩劫的那场大动乱的阴影,以及它给人们造成的巨大灾难和心灵创伤。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百科——江南逢李龟年

江南逢李龟年解析

江南逢龟年解析如下:

《江南逢李龟年》是唐代大诗人杜甫的作品,全诗内容为: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此诗大概作于公元770年(大历五年)杜甫在长沙的时候。安史之乱后,杜甫漂泊到江南一带,和流落的宫廷歌唱家李龟年重逢,回忆起在岐王和崔九的府第频繁相见和听歌的情景而感慨万千写下这首诗。

诗的开首二句是追忆昔日与李龟年的接触,寄寓诗人对开元初年鼎盛的眷怀;后两句是对国事凋零,艺人颠沛流离的感慨。

风景秀丽的江南,在和平时代,原是诗人们所向往的快意之游的所在。如今真正置身其间,面对的却是满眼凋零的落花和皤然白首的流落艺人。全诗通过对与友人见面的描写,表达了诗人感伤世态炎凉的思想感情。

作者简介:

杜甫(公元712年—公元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汉族,祖籍襄阳,河南巩县(今河南省巩义)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

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杜甫创作了《春望》、《北征》、《三吏》、《三别》等名作。

759年杜甫弃官入川,虽然躲避了战乱,生活相对安定,但仍然心系苍生,胸怀国事。虽然杜甫是个现实主义诗人,但他也有狂放不羁的一面,从其名作《饮中八仙歌》不难看出杜甫的豪气干云。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

江南逢李龟年翻译及注释

江南逢李龟纳高年翻译及注释如下: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译文:当年在岐王宅里,常常见到你的演出;在崔九堂前,也曾多次欣赏你的艺术。

注释:岐王:唐玄宗李隆基的弟弟,名叫李范,以好学爱才著称,雅善音律。寻常:经常。崔九:崔涤,在兄弟中排行第九,中书令崔湜的弟弟。玄宗时,曾任殿中监,出入禁中,得玄宗宠幸。崔姓,是当时一家大姓,以此表明李龟年原来受赏洞郑尺识。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译文:没有想到,在这风景一派大好的江南;正是落花时节,能巧遇你这位老相熟。

注释:江南:这里指今湖南省一带。落花时节:暮春,通常指阴历三月。落花的寓意很多,人衰老飘零,社会的凋弊丧乱都在其中。君:指李龟年。

创作背景:丛升

此诗大概作于公元770年(大历五年)杜甫在长沙的时候。安史之乱后,杜甫漂泊到江南一带,和流落的宫廷歌唱家李龟年重逢,回忆起在岐王和崔九的府第频繁相见和听歌的情景而感慨万千写下这首诗。

历史评价:

这首七言绝句脍炙人口,是杜甫晚年创作生涯中的绝唱,历代好评众多,如清代邵长蘅评价说:“子美七绝,此为压卷。”《唐宋诗醇》也说,这首诗“言情在笔墨之外,悄然数语,可抵白氏(白居易)一篇《琵琶行》矣。……此千秋绝调也。”

清代黄生《杜诗说》评论说:“今昔盛衰之感,言外黯然欲绝。见风韵于行间,寓感慨于字里。即使龙标(王昌龄)、供奉(李白)操笔,亦无以过。乃知公于此体,非不能为正声,直不屑耳。有目公七言绝句为别调者,亦可持此解嘲矣。”

发表评论 (已有0条评论)

还木有评论哦,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