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致远简介资料 马致远简介资料50字

六八 38 0

马致远简介

马致远(约1250-1321至1324间),字千里,号东篱,(一说字致远,晚号“东篱”)。汉族,大都(今北京)人,另一说(马致远是河北省东光县马祠堂村人,号东篱,以示效陶渊明之志)。

他的年辈晚于关汉卿、白朴等人,生年当在至元(始于1264)之前,卒年当在至治改元到泰定元年(1321—1324)之间,与关汉卿、郑光祖、白朴并称“元曲四大家”,是我国元代时著名大戏剧家、散曲家。

他是一位“姓名香贯满梨园”的著名作家,又是“元贞书会”的重要人物,也是历来所说的“元曲四大家”之一,被尊称为“曲状元”,在元代的文学史上具有极高的声誉。

马致远的散曲作品也负盛名,现存辑本《东篱乐府》一卷,收入小令104首,套数17套。其杂剧内容以神化道士为主,剧本全都涉及全真教的故事,元末明初贾仲明在诗中说:“万花丛中马神仙,百世集中说致远”“姓名香贯满梨园”。

扩展资料:

传说有一年,来了一个相面算卦的先生,在给老祖相面后言之凿凿的说,“您是两个儿子的命。”可当时第三个儿子已经出世,眼见着三个儿子要“留其二伤其一”。老祖一听急了,怎么办?好在老祖还是非常聪明的,就想了一个瞒天过海的办法。

将长子“视远”改为“致远”,与次子“治远”同音异字,刚刚出生的老三叫“马平远”。单从字音上听起来,成了“马zhi远”、“马平远”两个人。用这种办法破其谶语。

马致远是元代著名杂剧作家,是元代曲坛上承前启后的重要作家。他目睹了官场的黑暗,社会的龌龊,选择了“酒中仙,尘外客,林间友”的生活。其中,关汉卿、马致远的剧作在这一点上体现得尤为突出。

在元代散曲作家中,马致远的散曲数量最多、流传最广,创作的散曲数量比关汉卿、白朴两人现存散曲的总和还多。他的散曲被近人辑为《东篱乐府》一卷。

马致远被称为“马神仙”,他的创作脱离市井,脱离平民,是无根化的创作。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马致远

你对诗人马致远有多少了解?

马致远简介马致远(约1250-1321至1324间),字千里,号东篱,(一说字致远,晚号“东篱”)。 汉族,大都(今北京)人,另一说(马致远是河北省东光县马祠堂村人,号东篱,以示效陶渊明之志)。他的年辈晚于关汉卿、白朴等人,生年当在至元(始于1264)之前,卒年当在至治改元到泰定元年(1321—1324)之间,与关汉卿、郑光祖、白朴并称“元曲四大家”,是我国元代时著名大戏剧家、散曲家。作品:   马致远故居马致远著有杂剧十五种,存世的有《江州司马青衫泪》、《破幽梦孤雁汉宫秋》、《吕洞宾三醉岳阳楼》、《半夜雷轰荐福碑》、《马丹阳三度任风子》、《开坛阐教黄粱梦》、《西华山陈抟高卧》七种。马致远的散曲作品也负盛名,现存辑本《东篱乐府》一卷,收入小令104首,套数17套。其杂剧内容以神化道士为主,剧本全都涉及全真教的故事,元末明初贾仲明在诗中说:“万花丛中马神仙,百世集中说致远”“姓名香贯满梨园”。   在马致远生活的年代,蒙古统治者开始注意到“遵用汉法”和任用汉族文人,却又未能普遍实行,这给汉族文人带来一丝幻想和更多的失望。马致远早年曾有仕途上的抱负,他的一套失题的残曲中自称“写诗曾献上龙楼”,却长期毫无结果。后来担任地方小官吏,也是完全不能满意的,在职的时间大概也并不长。在这样的蹉跎经历中,他渐渐心灰意懒,一面怀着满腹牢骚,一面宣称看破了世俗名利,以隐士高人自居,同时又在道教中求解脱。   《汉宫秋》是马致远早期的作品,也是马致远杂剧中最著名的一种,敷演王昭君出塞和亲故事。历史上的这一事件,原只是汉元帝将一名宫女嫁给内附的南匈奴单于作为笼络手段,在《汉书》中的记载也很简单。而《后汉书·南匈奴传》加上了昭君自请出塞和辞别时元帝惊其美貌、欲留而不能的情节,使之带上一种故事色彩。后世笔记小说、文人诗篇及民间讲唱文学屡屡提及此事,对历史事实多有增益改造。

求马致远简介

马致远简介   马致远(?——1321至1324之间)元代杂剧作家。号东篱,大都人,曾任江浙行省务官,生平事迹不详。从他的散曲作品中,约略可以知道,他年轻时热衷功名,有“佐国心,拿云手”的政治抱负,但一直没能实现,在经过了“二十年漂泊生涯”之后,他参透了人生的宠辱,遂有退隐林泉的念头,晚年过着“林间友”、“世外客”的闲适生活。马致远早年即参加了杂剧创作,加入过“书会”,与文士王伯成、李时中,艺人花李郎、红字李二都有交往。著有杂剧15种,今存《汉宫秋》、《青衫泪》、《荐福碑》、《陈抟高卧》、《岳阳楼》、《任风子》6种,以及与李时中等人合写的《黄粱梦》1种,另《误入桃源》存有佚曲。   马致远是当时最著名的“四大家”之一,他的杂剧受到当时人的推重,以至有“曲状元”之誉。他的作品的思想倾向瑕瑜并存,比较复杂,艺术上富有感染力。比如《汉宫秋》即是思想、艺术上都很优秀的作品,而他的神仙道化剧则常常表现出消极和厌世,有时还显出宗教说教的倾向。马致远的作品具有浓厚的感情色彩,反映出元代相当一部分儒生的痛苦和期待,常常能引起文人的共鸣,他的曲词又有文辞优美、贴切动人的特点,因此,他的剧作在明清两代很有影响。马致远是元代散曲大家,今存散曲约130多首,他的写景作如《秋思》,如诗如画,余韵无穷。他的叹世之作也能挥洒淋漓地表达情性,他在元代散曲作家中,被看做是“豪放”派的主将,他虽也有清婉的作品,但以疏宕宏放为主,他的语言熔诗词与口语为一炉,创造了曲的独特意境.   求求你加点分吧!

马致远简介100字

马致远(约1250~1321至1324),字千里,号东篱, 汉族,河北省沧州市东光县人,被称为秋思之祖。元代著名戏曲作家、散曲家、杂剧家。所做杂剧今知有15种,《汉宫秋》是其代表作;散曲120多首著《东篱乐府》。青年仕途坎坷,中年中进士,曾任浙江官吏,后在大都(今北京)任工部主事。希望我的回答可以帮到你。

马致远简介

马致远(约1250-1321至1324间),字千里,号东篱,(一说字致远,晚号“东篱”)。汉族,大都(今北京)人,另一说(马致远是河北省东光县马祠堂村人,号东篱,以示效陶渊明之志)。

他的年辈晚于关汉卿、白朴等人,生年当在至元(始于1264)之前,卒年当在至治改元到泰定元年(1321—1324)之间,与关汉卿、郑光祖、白朴并称“元曲四大家”,是我国元代时著名大戏剧家、散曲家。

他是一位“姓名香贯满梨园”的著名作家,又是“元贞书会”的重要人物,也是历来所说的“元曲四大家”之一,被尊称为“曲状元”,在元代的文学史上具有极高的声誉。

马致远的散曲作品也负盛名,现存辑本《东篱乐府》一卷,收入小令104首,套数17套。其杂剧内容以神化道士为主,剧本全都涉及全真教的故事,元末明初贾仲明在诗中说:“万花丛中马神仙,百世集中说致远”“姓名香贯满梨园”。

扩展资料:

传说有一年,来了一个相面算卦的先生,在给老祖相面后言之凿凿的说,“您是两个儿子的命。”可当时第三个儿子已经出世,眼见着三个儿子要“留其二伤其一”。老祖一听急了,怎么办?好在老祖还是非常聪明的,就想了一个瞒天过海的办法。

将长子“视远”改为“致远”,与次子“治远”同音异字,刚刚出生的老三叫“马平远”。单从字音上听起来,成了“马zhi远”、“马平远”两个人。用这种办法破其谶语。

马致远是元代著名杂剧作家,是元代曲坛上承前启后的重要作家。他目睹了官场的黑暗,社会的龌龊,选择了“酒中仙,尘外客,林间友”的生活。其中,关汉卿、马致远的剧作在这一点上体现得尤为突出。

在元代散曲作家中,马致远的散曲数量最多、流传最广,创作的散曲数量比关汉卿、白朴两人现存散曲的总和还多。他的散曲被近人辑为《东篱乐府》一卷。

马致远被称为“马神仙”,他的创作脱离市井,脱离平民,是无根化的创作。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马致远

求马致远简介

马致远(约1250—1321以后),字千里,号东篱,(一说名不详,字致远,晚号“东篱”),汉族,元大都(今北京)人,原籍河北省东光县马祠堂村。元代戏曲作家。他的年辈晚于关汉卿、白朴等人,生年约在公元1250年,卒年约在至治改元到泰定元年1321年以后,与关汉卿、郑光祖、白朴并称“元曲四大家。”

马致远是元代著名杂剧作家,大都(现今北京)人。因《天净沙·秋思》而被称为秋思之祖(已选入7年级上人教语文15课古代诗歌四首之一)(8年级下苏教语文书诗词曲三首之一)。所做杂剧今知有15种,《汉宫秋》是其代表作;散曲120多首,有辑本《东篱乐府》。青年时期仕途坎坷,中年中进士,曾任浙江省官吏,后在大都(今北京)任工部主事。马致远晚年不满时政,隐居田园,以衔杯击缶自娱,死后葬于祖茔。

发表评论 (已有0条评论)

还木有评论哦,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