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思赠远二首原文_翻译及赏析
当年只自守空帷,梦里关山觉别离。不见乡书传雁足,唯看新月吐蛾眉。厌攀杨柳临清阁,闲采芙蕖傍碧潭。走马台边人不见,拂云堆畔战初酣。——唐代·王涯《秋思赠远二首》 秋思赠远二首唐代 : 王涯
当年只自守空帷,梦里关山觉别离。 不见乡书传雁足,唯看新月吐蛾眉。
写人 , 妻子相思译文及注释
译文 当年心甘情愿地独守空帷,睡梦中关山迢递始觉别离。 不见飞过的大雁捎来书信,只见一轮新月又吐现蛾眉。
憎恶那清阁外的折柳送别,闲暇时采摘荷花身临碧潭。 闺房之中不见了张敞画眉,边关塞外将士们正在鏖战。
创作背景
这两首诗很可能创作于唐穆宗朝作者任东川节度使期间。王涯夫妻情笃,相思之情缠绵悱恻,这两首诗就是为表达他对妻子的思念之情而作的。赏析
其一
开头两句,第一句说了“当年”,第二句便含“至今”之意。“只自”是唐人口语,作“独自”讲,句中含有甘心情愿的意味。意思是:当年自己就立下心愿,与妻离别后,甘自独守空帷;几年来,常常是“梦里关山”——历尽千山万水,和妻子相会,但醒来却发觉两人仍分隔两地,处在别离之中。上句写宿志兼点处境,下句写梦幻兼诉情思,表现出诗人思念妻子的深情。相传王涯对妻子情笃,虽做高官而“不蓄妓妾”(《唐才子传》),这首诗更表现出其情真意切。
后两句,上句说“不见乡书”,下句道“唯看新月”,从这对举成文的语气里,显示了诗人对家书的时时渴盼:他多么想望能像古代传说那样,突见雁足之上,系著妻子的信件啊!乡书不见,唯见新月,一个“唯”字,透露出诗人无可奈何的怅惘。诗人对月怀人,浮想联翩,仿佛那弯弯新月就像娇妻的蛾眉。
短短四句诗,却写得情真意真,末句以景结情,更给人以语近情遥,含吐不露的无穷美感。
其二
古人送别,常常折柳相赠,因此,杨柳便成了伤别的象征。诗开头说,“厌攀杨柳临清阁”,“厌”字一贯全句,“杨柳”触起离思,自然厌之有理;官署中的“清阁”,有似送别时的长亭,因此临清阁也惹人伤情。诗人极力想逃避这离思之苦,可是不能够。他避开了清阁杨柳而游清池,那明艳动人的芙蕖却又冲他娇笑。“闲采芙蕖傍碧潭”,一个“闲”字,描摹出了诗人那种情不自禁的动作。芙蓉如面,莲步生春,诗人芙蕖在手,但仿佛跳入诗人眼帘的却是螓首蛾眉,美目盼兮的娇妻。这离愁真是既苦且甜,既甜且苦,懊恼缠人啊。但诗人转念一想,既有王命在身,自当以国事为重,于是笔锋一转,写道:“走马台边人不见,拂云堆畔战初酣。”“走马台”用汉时张敞“走马章台街”之典。这两句说:娇妻既在千里之外,想效张敞画眉之事已不可能,而现在边关多事,作为运筹帷幄的边关统帅,应以国事为重,个人儿女私情暂且放一放吧!诗人极力要从思恋中解脱出来,恰是更深一层地表现了怀念妻子的缠绵之情;也是对久别的妻子的解释,完满地表达了“秋思赠远”的题意。
王涯〔唐〕(764~835))字广津,太原人。约生于唐代宗广德二年,卒于文宗太和九年,年约七十余岁。博学工文。梁肃异其才,荐于陆贽。贞元八年,(公元七九二年)擢进士,又举宏辞。再调蓝田尉。久之,以左拾遗为翰林学士,进起居舍人。元和时,累官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穆宗立,出为剑南、东川节度使。文宗时,以吏部尚书代王播总盐铁,为政刻急,始变法,益其税以济用度,民生益困。王涯
远别离,古有皇英之二女,乃在洞庭之南,潇湘之浦。海水直下万里深,谁人不言此离苦?日惨惨兮云冥冥,猩猩啼烟兮鬼啸雨。我纵言之将何补?皇穹窃恐不照余之忠诚,雷凭凭兮欲吼怒。尧舜当之亦禅禹。君失臣兮龙为鱼,权归臣兮鼠变虎。或云:尧幽囚,舜野死。九疑联绵皆相似,重瞳孤坟竟何是?帝子泣兮绿云间,随风波兮去无还。恸哭兮远望,见苍梧之深山。苍梧山崩湘水绝,竹上之泪乃可灭。——唐代·李白《远别离》远别离
唐代 : 李白
展开阅读全文∨ 远别离,古有皇英之二女,乃在洞庭之南,潇湘之浦。 海水直下万里深,谁人不言此离苦? 日惨惨兮云冥冥,猩猩啼烟兮鬼啸雨。 我纵言之将何补? 皇穹窃恐不照余之忠诚,雷凭凭兮欲吼怒。 尧舜当之亦禅禹。 君失臣兮龙为鱼,权归臣兮鼠变虎。 或云:尧幽囚,舜野死。 九疑联绵皆相似,重瞳孤坟竟何是? 帝子泣兮绿云间,随风波兮去无还。 恸哭兮远望,见苍梧之深山。 苍梧山崩湘水绝,竹上之泪乃可灭。 ▲ 乐府 , 写人 , 离别 , 感伤 , 故事忧国忧民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未穷。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宋代·郑思肖《寒菊 / 画菊》寒菊 / 画菊
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未穷。 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古诗三百首 , 秋天 , 写花 , 菊花言志晋侯赏从亡者,介之推不言禄,禄亦弗及。推曰:“献公之子九人,唯君在矣。惠、怀无亲,外内弃之。天未绝晋,必将有主。主晋祀者,非君而谁?天实置之,而二三子以为己力,不亦诬乎?窃人之财,犹谓之盗。况贪天之功,以为己力乎?下义其罪,上赏其奸。上下相蒙,难与处矣。”其母曰:“盍亦求之?以死谁怼?”对曰:“尤而效之,罪又甚焉!且出怨言,不食其食。”其母曰:“亦使知之,若何?”对曰:“言,身之文也。身将隐,焉用文之?是求显也。”其母曰:“能如是乎?与汝偕隐。”遂隐而死。晋侯求之,不获,以绵上(地名)为之田。曰:“以志吾过,且旌善人。”——先秦·左丘明《介之推不言禄》介之推不言禄
先秦 : 左丘明
晋侯赏从亡者,介之推不言禄,禄亦弗及。
推曰:“献公之子九人,唯君在矣。惠、怀无亲,外内弃之。天未绝晋,必将有主。主晋祀者,非君而谁?天实置之,而二三子以为己力,不亦诬乎?窃人之财,犹谓之盗。况贪天之功,以为己力乎?下义其罪,上赏其奸。上下相蒙,难与处矣。”
展开阅读全文∨晋侯赏从亡者,介之推不言禄,禄亦弗及。
推曰:“献公之子九人,唯君在矣。惠、怀无亲,外内弃之。天未绝晋,必将有主。主晋祀者,非君而谁?天实置之,而二三子以为己力,不亦诬乎?窃人之财,犹谓之盗。况贪天之功,以为己力乎?下义其罪,上赏其奸。上下相蒙,难与处矣。”
其母曰:“盍亦求之?以死谁怼?”
对曰:“尤而效之,罪又甚焉!且出怨言,不食其食。”
其母曰:“亦使知之,若何?”
对曰:“言,身之文也。身将隐,焉用文之?是求显也。”
其母曰:“能如是乎?与汝偕隐。”遂隐而死。
古文观止 , 写人 , 历史故事秋魂片段的阅读答案!谢谢!求
山行(唐·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 白云深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 枫桥夜泊(唐·张 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 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 夜半钟声到客船。 七夕(唐·杜牧) 银烛秋光冷画屏, 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街夜色凉如水, 卧看牵牛织女星 。 山居秋暝(唐·王维) 空山新雨后, 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 清泉石上流。 …… 秋思赠远(唐·张仲素) 博山沉燎绝馀香, 兰烬金檠怨夜长。 为问青青河畔草, 几回经雨复经霜。 中秋(唐·杜牧) 暮云收尽溢清寒, 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 明月明年何处看。 立 秋 (宋·刘翰) 乳鸦啼散玉屏空, 一枕新凉一扇风。 睡起秋风无觅处, 满阶梧叶月明中。 子夜秋歌(南北·无名) 秋风入窗里, 罗帐起飘扬。 仰头看明月, 寄情千里光。 苏幕遮(宋·范仲淹) 碧云天,黄叶地。 秋色连波, 波上寒烟翠。 山映斜阳天接水。 芳草无情, 更在斜阳外。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宋·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 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 听取蛙声一片。 …… 天净沙 秋思 (元·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水调歌头(宋·苏轼) 明月几时有? 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 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 又恐琼楼玉宇, 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 何似在人间? …… 人有悲欢离合, 月有阴晴圆缺, 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 千里共婵娟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秋思赠远王涯厌攀杨柳临清阁,闲采芙蕖傍碧潭。走马台①边人不
小题1:“厌”“闲”两个字用得好。“厌”有“讨厌”之意,一贯全句,“杨柳”触起离思,自然厌之有理;“清阁”似送别时的长亭,临清阁惹人伤情。(1分)写出了诗人极力想逃避这离思之苦的愁苦之情。(1分)一个“闲”字,看似“清闲”,实则无聊,描摹出了诗人那种情不自禁的动作,(1分)这繁忙战事中的无聊赖反衬出的正是诗人内心的离愁别绪(1分)。小题2:(4分)诗歌后两句不去描写对千里之外的亲人的思念,却腾出笔墨去描写边关战事,(1分)反映了诗人以国事为重的男儿情怀,(1分)表现的正是诗人极力要从思念中解脱出来,(1分)恰是更深一层地表现了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从而完满地表达了“秋思赠远”的题意。(1分)小题1:试题分析:对于诗歌主旨的把握,原诗中的“赠远”中的“远”应该指自己的妻子,但从原诗中无法看出指妻子,所以这里的“远”只要理解成亲人、朋友、恋人都可以,关键是学生需要知道“秋思”是在思谁,“赠远”是要赠给谁,抒发一种什么样的感情。前两句中的“厌”和“闲”,既可以是写诗人自己“厌”和“闲”,也可以是自己所思念的人“厌”和“闲”。 小题2:试题分析:本小题在设计方面难度有点大,实际上是在考查学生本诗最后两句是怎样体现“秋思赠远”的,由于第三句中的“走马台”注释也不具体,这样只能从最后一个句子来理解,增加了学生的理解难度,造成了答题的困难。答题时,要能够表达出自己以国事为重的男儿情怀;另外一个方面就是能够表达出看上去不是在思念,而实际上是更深一层的思念。对“秋思赠远”题意的理解,要结合诗句的具体分析。塞下曲 王涯
是唐代诗人王涯写的边塞诗 塞下曲 王 涯 年少辞家从冠军,金妆宝剑去邀勋。 不知马骨伤寒水,唯见龙城起暮云 。 【注释】①冠军:古代将军的名号。②金妆宝剑:用黄金装饰剑柄 或剑鞘的宝剑。③龙城:泛指边境地区。 【解说】 年轻的时候就离家跟随大将军出征,身佩金饰的宝剑去建 功立业。不顾天寒地冻水寒伤马骨,只见边境战争阴云四起,努力 去杀敌。诗赞美少年在边境不安宁的时候,不怕天寒地冻,毅然从军为国立业的精神 【诗人小传】 王涯,字广津,太原人。博学,工属文。贞元中,擢进士。又举宏辞,调蓝田尉,以左拾遗为翰林学士,进起居舍人。宪宗元和初,贬虢州司马,徙袁州刺史。以兵部员外郎召知制诰,再为翰林学士,累迁工部侍郎。涯文有雅思,永贞、元和间,训诰温丽,多所槁定。拜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寻罢,再迁吏部侍郎。穆宗立,出为剑南、东川节度使。长庆三年,入为御史大夫,迁户部尚书、盐铁转运使。敬宗宝历时,复出领山南西道节度使。文宗嗣位,召拜太常卿,以吏部尚书总盐铁。岁中,进尚书右仆射、代郡公。久之,以本官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俄检校司空、兼门下侍郎。李训败,乃及祸。集十卷。今编诗一卷。秋思 阅读答案
译文 洛阳城中又刮起了秋风, 那凉丝丝的秋风似乎在催我写一封家书, 将万重心意与亲人沟通、向亲人诉说。 心事永远说不尽, 无奈太匆匆,捎信人即将出发, 我又拆开了合上的信封, 检查有没有说全自己的心事。诗词赏析 这是乡愁诗。通过叙述写信前后的心情,表达乡愁之深。第一句交代“作家书”的原因(“见秋风”),以下三句是描写作书前、作书后的心理活动。作书前是“意万重”,作书后是“复恐说不尽”。“临发开封”这个细节把“复恐说不尽”的心态表现得栩栩如生,意形相融。写的是人人意中常有之事,却非人人所能道出。作客他乡,见秋风而思故里,托便人捎信。临走时怕遗漏了什么,又连忙打开看了几遍。事本子平,而一经入诗,特别是一经张籍这样的高手入诗,便臻妙境。这在诗坛上并不是常有的。 当然以家书为题材的作品,在唐诗中也不乏佳作。像岑参的《逢入京使》:“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写作者戎马倥偬,路遇使者,托传口信以慰家人。杜甫的《春望》:“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写作者身陷安禄山占领下的长安,不知战乱中的家人是否安吉,切盼来书以慰远情。他们都用独特的技巧表达了思家的心情。这首诗与众不同的是寄深沉于浅淡,寓曲折于平缓,乍看起来,寥寥数语,细细吟味,却有无穷意味。王安石《题张司业》诗说:“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颇能道出这首诗的艺术风格和创作甘苦。诗以秋风起兴,这是自《诗经》以来常用的手法。秋风一起,北雁南飞,他乡羁旅,易触归思。例如刘禹锡的《秋风引》就曾说:“何处秋风至,萧萧送雁群。朝来入庭树,孤客最先闻。”我们再来看看诗人的历史,原来他本籍吴中(今江苏苏州),这又使人想起晋人张翰的故事。据《晋书·张翰传》说:“因见秋风起,乃思吴中菰菜、莼羹、鲈鱼脍,曰:‘人生贵得适志,何能羁宦数千里以要名爵乎!’遂命驾而归。”张籍与张翰异代同里,且俱宦游北方。张翰因预测到齐王司马冏即将作乱,知机引退,张籍未必有什么政治上的原因,但在见秋风而思故乡这一点上,却极其相似。他虽不能像张翰那样马上“命驾而归”,但却把一腔思乡之情倾泻在纸上。这种感物缘情的创作冲动,虽然用的是传统的手法“起兴”,但其中包括如许丰富的内涵,不能不是此诗的一个特色。“欲作家书意万重”,其中的“欲”字紧承“见秋风”。原来诗人的心情是平静的,像一泓清水。秋风乍起,吹起他感情上的阵阵涟漪。行文顺畅自如,一气流贯,然而句末“意万重”三字,忽又来一个逆折,犹如书法上的无垂不缩。因此这里诗人的感情并未顺流而下,而是向更深的地方去开掘。这种手法,看似寻常,实极高超。我们细玩诗意:诗人因见秋风而生乡思,于是欲作家书,可是千言万语,又不知从何写起。“意万重”,乃是以虚带实。刘禹锡《视刀环歌》云:“今朝两相视,脉脉万重心。”“万重心”、“万重意”,俱是极言思想感情的复杂。其中究竟有多少心意,每一个有生活经验的读者,都能体会得到。因为是“意万重”,这家书怎么写呢?写了没有?作者没有明言,让读者去想象,这就叫做含蓄不尽,耐人寻味。尽管“意万重”,无从下笔,但就文意看,家书还是写了,问题在于匆匆着笔,意犹未尽。“匆匆”二字,生动如画,既写了自己一方,也反映出捎信者一方。联系下文来看,那个捎信人是在行期在即时遇到的:也许就要上马、上船,即便不像岑参与入京使“马上相逢”那样急迫,总还是行色匆匆不能久停的。由于捎信人是这样行色匆匆,写信人不得不匆匆落笔。由于匆匆落笔,万重心意一下子很难表达清楚。在这种符合逻辑的描绘之中,诗人的急遽之情,匆忙之色,栩栩然如在目前。“说不尽”三字,也与上文“意万重”紧相呼应,由于“意万重”,所以才“说不尽”。而“意万重”也与“见秋风”引起的乡思相关联。黄叔灿《唐诗笺注》说:“首句羁人摇落之意已概见,正家书所说不尽者。‘行人临发又开封’,妙更形容得出。试思如此下半首如何领起,便知首句之难落笔矣。”说明下半首的起头与全诗的起句,环环紧扣,首尾相应。结句更是造语入妙,写情入微,可称一篇之警策。近人俞陛云评论说:“已作家书,而长言不尽,临发开封,极言其怀乡之切。”又说:“此类之诗,皆至性语也。”(《诗境浅说续编》)所谓“至性语”,就是说写出了最真挚的人类共有的感情,而且达于极致。在结构上,上句说“匆匆说不尽”,下句说“临发又开封”,渲染足了“匆匆”的气氛。秋思阅读答案
2热烈、浓艳3不矛盾,作者写的黄和绿,采用的是衬托的的方法,突出秋色的热烈、浓艳4山坡上偶有几株大杨树矗立着,像把金色的大扫帚,把蓝天扫得洁净如镜用了比喻,将大杨树比作金色的大扫帚5、辛勤的劳动者及大自然的风雨、阳光、蜂蝶6、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还木有评论哦,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