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阴侯列传名句 淮阴侯列传名句翻译

六八 55 0

史记的传世名句

【摘抄类】

1、

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

(聪明的人考虑一千次,总有一次失误;愚笨的人考虑一千次,总有一次考虑得比较周全。)

——《史记·淮阴侯列传》

2、

前事之不忘,后事之师也。

(吸取过去的经验教训,可以作为以后的借鉴。旨在提醒人们记住过去的教训。)

——《史记·秦始皇本纪》

3、

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项庄舞剑的目的,在于刺杀刘邦。比喻说话和行动的真实意图别有所指。)

——《史记·项羽本纪》

4、

众口铄金,积毁销骨。

(众口所责,虽坚如铁石之物,亦能熔化;毁谤不止,令人难以生存,而遭毁灭。后喻人言可畏,能置人于死地。)

——《史记·张仪列传》

5、

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

(仓库充实,人民就懂得礼节;衣食丰裕,人民就知道光荣和耻辱。)

——《史记·管晏列传》

6、

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

(大丈夫甘愿为了解和赏识自己的人去死,美女情愿为爱慕自己的人修饰容貌。)

——《史记·刺客列传》

7、

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敌国破,谋臣亡。

(狡猾的兔子被杀死了,驱赶追逐兔子的走狗也就会人拿来煮。天上的飞鸟都被抓完了,好的弓箭也只能收起来没有了用处。敌国—破,出谋划策的臣子也就得死了。)

——《史记·越王勾践世家》

8、

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大鸟不飞就不说了,若飞则上摩青天;不叫罢了,一叫就使人震惊。比喻自己虽然暂时不露声色,实际上已做好了充分的准备,一旦行动起来便是震惊天下的远大举动。)

——《史记·滑稽列传》

9、

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鸟将要死的时候,它的叫声是悲哀的;人将要死的时,他的话也是善良的。)

——《史记·滑稽列传》

10、

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

(得到黄金百斤,比不上得到季布一句允诺。说明男子汉大丈夫说话要算数,要信守诺言,对自己说出的话要敢于负责。成语“一诺千金”源于此。)

——《史记·季布栾布列传》

11、

家贫则思良妻,国乱则思良相。

(家境贫寒就会思慕贤惠的妻子,国家动荡就会渴望有才能的宰相。)

——《史记·魏世家》

12、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人总是要死的,但死的意义有所不同,有的比泰山还重为人民而死﹔有的比鸿雁的毛还轻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而死。)

——《史记·报任安书》

13、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燕雀怎么能知道鸿鹄的远大志向,比喻平凡的人哪里知道英雄人物的志向。)

——《史记·陈涉世家》

14、

顺之者昌,逆之者亡。

(原指天道和自然规律不能违背,后指依顺他的就能昌盛,违逆他的就遭灭亡。)

——《史记·太史公自序》

15、

以权利合者,权利尽而交疏。

(因权势利益而结合的朋友,一旦权尽利绝,交情就会疏远。)

——《史记·郑世家赞》

16、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天下人嘈杂喧闹,都是为了各自的私利而来;天下人拥挤奔忙,都是为了各自的私利而往。这几句常用于描写旧社会人情淡薄,世态炎凉,人们各自为了一己的私利争先恐后。)

——《史记·货殖列传》

17、

当断不断,反受其乱。

(应当采取果断行动时没有果断采取,贻误了时机,反而会遭受祸乱。)

——《史记·齐悼惠王世家》

18、

能行之者,未必能言;能言之者,未必能行。

(能做的人未必能说,能说的人未必能做。)

——《史记·孙子吴起列传》

19、

酒极则乱,乐极则悲。

(过度的纵酒享乐会导致祸乱,乐极也就悲来,因为事情在一定条件下会向相反的方面转化。)

——《史记·滑稽列传》

20、

将在军,君命有所不受。

(将领在军队中,君王的命令有些可以不接受。将领在外率军作战,有权根据敌情的变化,便宜行事,不必时时处处听远在朝廷中的君王的命令。)

——《史记·孙子吴起列传》

21、

败军之将,不可以言勇。

(失败了的将军只应总结教训,而奢谈什么勇敢是无用的,只会招来耻笑。)

——《史记·淮阴侯列传》

22、

农,天下之本,务莫大焉。

(农业是国家的根本,所有事的紧迫性都没有大过它的了。)

——《史记·孝文本纪》

23、

一死一生,乃知交情;一贫一富,乃知交态;一贵一贱,交情乃见。

(当人们处在生死关头,才能看出友情的忠贞与否;当人们一会儿贫穷,一会儿又富有起来,才能看出友情的深浅;当人们一会儿得势升迁,一会儿又失势贬谪,才能考验出友情的真假。)

——《史记·郦生陆贾列传》

24、

贵上极则反贱,贱下极则反贵。

(物价上涨到一定的极限,反而会逐渐跌下来,物价下跌到一定的极限,反而会逐渐涨上去。这两句说明了商品的供求关系对价格的影响。)

——《史记·货殖列传》

25、

家贫则恩良妻,国乱则思良相。

(家庭贫穷就想到应有贤良的妻子,国家混乱就想到要有贤能的宰相。)

——《史记·魏世家》

26、

相马失之瘦,相士失之贫。

(相马者往往因为马瘦而看错马的材质,相人者往往因为人穷而忽略人的才能。说明不能以貌取人,不能因人的地位低下或贫贱而忽略人的才能,以致失去有才之士。)

——《史记·滑稽列传补》

27、

恃德者昌,恃力者亡。

(靠德政的昌盛,依靠暴力的败亡。)

——《史记·商君列传》

28、

人为刀俎,我为鱼肉。

(人家现在正是刀和砧板,我们正是鱼和肉。比喻生杀大权掌握在别人手里,自己处在被宰割的地位。)

——《史记·项羽本纪》

29、

家累千金,坐不垂堂。

(即使是家有万贯,也保不定会遇到屋檐上掉下瓦片伤人的危险。用来指不要做无谓的冒险。)

——《史记·司马相如列传》

30、

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

(在小小的军帐之内做出正确的部署,决定了千里之外战场上的胜利。比喻有才能的人无需自己亲自上阵。)

——《史记·高祖本记》

31、

千人之诺诺,不如一士之谔谔。

(千人唯唯诺诺,低首顺从,不如一个志士的直言争辩。告诫当权者要能听进逆耳的话,容得下敢于批评自己的人。)

——《史记·商君列传》

32、

韩信将兵,多多益善。

(原指领兵越多越好,后比喻越多越好。)

——《史记·淮阴侯列传》

33、

规小节者不能成荣名,恶小耻者不能立大功。

(个人仅注重小节操,不会有美名;不能忍耐小耻辱,就不能建立大功。)

——《史记·鲁仲连邹阳列传》

34、

不知其人,视其友。

(不了解他的为人如何,看看他结交的朋友就知道了。)

——《史记·张解释之冯唐列传论》

35、

官非其任不处也,禄非其功不受也。

(官职不是自己所能胜任的,就不去做;俸禄不是自己功劳所应该得到的,就不接受。)

——《史记·日者列传》

史记名言名句

一、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史记.货殖列传》

二、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史记.李将军列传》

三、祸不妄至,福不徒来。——《史记.龟策列传》

四、众口铄金,积毁销骨。——《史记.张仪列传》

五、当断不断,反受其乱。——《史记.齐悼惠王世家》

六、顾小而忘大,后必有害;狐疑犹豫,后必有悔。——《史记.李斯列传》

七、家贫则思良妻,国乱则思良相。——《史记.魏世家》

八、富而不骄,贵而不舒。——《史记.五帝本纪》

九、见人不正,虽贵不敬也;见人有污,虽尊不下也。——《史记.日者列传》

十、败军之将,不可以言勇。——《史记.淮阴侯列传》

《淮阴侯列传》中的一句翻译

韩信到了吃饭的时候去了,(亭长的老婆)却没有为他准备饭食。韩信大怒,再也不去了。

形容韩信的句子

1、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史记 淮阴侯列传》里韩信自己感慨说:“果若人言,‘狡兔死,良狗烹;高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天下已定,我固当烹!”2、韩信将兵多多益善。3、”“国士无双”、“功高无二,略不世出”是楚汉之时人们对其的评价。如:刘邦: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於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餽饟,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萧何:诸将易得耳。至如信者,国士无双。王必欲长王汉中,无所事信;必欲争天下,非信无所与计事者。顾王策安所决耳。英布:上老矣,厌兵,必不能来。使诸将,诸将独患淮阴、彭越,今皆已死,馀不足畏也。司马迁:吾如淮阴,淮阴人为余言,韩信虽为布衣时,其志与众异。其母死,贫无以葬,然乃行营高敞地,令其旁可置万家。余视其母冢,良然。假令韩信学道谦让,不伐己功,不矜其能,则庶几哉,於汉家勋可以比周、召、太公之徒,後世血食矣。不务出此,而天下已集,乃谋畔逆,夷灭宗族,不亦宜乎!冯衍:昔者韩信将兵,无敌天下,功不世出,略不再见,威执项羽,名出高帝,不知天时,就烹于汉。

《史记·淮阴侯列传》

忍辱负重 希望对你有帮助 “胯下之辱”的成语典故家喻户晓,“胯下桥”就是众所周知的韩信胯下受辱处。《史记•淮阴侯列传》载:有一天,一个为屠夫的青年在街上拦住了韩信,说:“你身上总是带着宝剑,究竟有什么用?你虽长得高大,却是个胆小鬼!你有胆量就用剑刺我,如果不敢,就从我裤裆下爬过去。”韩信仔细打量他一番,便趴下身子从他胯下爬了过去。街上看热闹的人都认为韩信是个懦夫。后人为称颂韩信能屈能伸的气概,立胯下桥以表纪念。据宋地方志记载:遗址在钓鱼台东侧不远处,原有小桥墩,筑有券门,门前有碑,上刻“韩信胯下受辱处”。此处为1993年重建的“胯下桥”,桥为拱形,中有一亭,东西两侧各有一副对联,曰:“书剑机锋藏胯下,曲伸道理贯寰中”,“一池存无双国士,十年展万古胸襟”。赞扬了韩信志存高远、忍辱负重、不与小人同识的阔大胸怀。所以可以用“忍辱负重”、“志存高远”来概括

史记淮阴侯列传原文及注释

史记卷九十二·淮阴侯列传第三十二淮阴侯韩信者,淮阴人也。始为布衣时,贫无行,不得推择为吏,又不能治生商贾(经商)。常从人寄食饮,人多厌之者。常数从其下乡南昌亭长寄食,数月,亭长妻患之,乃晨炊蓐(同褥)食。食时,信往,不为具食。信亦知其意,怒,竟绝去。信钓于城下,诸母漂,有一母见信饥,饭信,竟漂数十日。信喜,谓漂母曰:"吾必有以重报母。"母怒曰:"大丈夫不能自食,吾哀王孙而进食,岂望报乎!"淮阴屠中少年有侮信者,曰:"若虽长大,好带刀剑,中情怯耳。"众辱之曰:"信能死,刺我;不能死,出我袴下。"于是信孰视之,俛出袴下,蒲伏(同匍匐)。一市人皆笑信,以为怯。及项梁渡淮,信杖剑从之,居麾下,未得知名。项梁败,又属项羽,羽以为郎中。数以策干项羽,羽不用。汉王之入蜀,信亡楚归汉,未得知名,为连敖。坐法当斩,其辈十三人皆已斩,次至信,信乃仰视,适见滕公,曰:"上不欲就天下乎?何为斩壮士!"滕公奇其言,壮其貌,释而不斩。与语,大说之。言于上,上拜以为治粟都尉,上未之奇也。信数与萧何语,何奇之。至南郑,诸将行道亡者数十人,信度何等已数言上,上不我用,即亡。何闻信亡,不及以闻,自追之。人有言上曰:"丞相何亡。"上大怒,如失左右手。居一二日,何来谒上,上且怒且喜,骂何曰:"若亡,何也?"何曰:"臣不敢亡也,臣追亡者。"上曰:"若所追者谁?"曰:"韩信也。"上复骂曰:"诸将亡者以十数,公无所追;追信,诈也。"何曰:"诸将易得耳。至如信者,国士无双。王必欲长王汉中,无所事信;必欲争天下,非信无所与计事者。顾王策安所决耳。"王曰:"吾亦欲东耳,安能郁郁久居此乎?"何曰:"王计必欲东,能用信,信即留;不能用,信终亡耳。"王曰:"吾为公以为将。"何曰:"虽为将,信必不留。"王曰:"以为大将。"何曰:"幸甚。"于是王欲召信拜之。何曰:"王素慢无礼,今拜大将如呼小儿耳,此乃信所以去也。王必欲拜之,择良日,斋戒,设坛场,具礼,乃可耳。"王许之。诸将皆喜,人人各自以为得大将。至拜大将,乃韩信也,一军皆惊。信拜礼毕,上坐。王曰:"丞相数言将军,将军何以教寡人计策?"信谢,因问王曰:"今东向争权天下,岂非项王邪?"汉王曰:"然。"曰:"大王自料勇悍仁强孰与项王?"汉王默然良久,曰:"不如也。"信再拜贺曰:"惟信亦为大王不如也。然臣尝事之,请言项王之为人也。项王喑恶叱咤,千人皆废,然不能任属贤将,此特匹夫之勇耳。项王见人恭敬慈爱,言语呕呕,人有疾病,涕泣分食饮,至使人有功当封爵者,印刓敝,忍不能予,此所谓妇人之仁也。项王虽霸天下而臣诸侯,不居关中而都彭城。有背义帝之约,而以亲爱王,诸侯不平。诸侯之见项王迁逐义帝置江南,亦皆归逐其主而自王善地。项王所过无不残灭者,天下多怨,百姓不亲附,特劫于威强耳。名虽为霸,实失天下心。故曰其强易弱。今大王诚能反其道:任天下武勇,何所不诛!以天下城邑封功臣,何所不服!以义兵从思东归之士,何所不散!且三秦王为秦将,将秦子弟数岁矣,所杀亡不可胜计,又欺其众降诸侯,至新安,项王诈坑秦降卒二十馀万,唯独邯、欣、翳得脱,秦父兄怨此三人,痛入骨髓。今楚强以威王此三人,秦民莫爱也。大王之入武关,秋毫无所害,除秦苛法,与秦民约法三章耳,秦民无不欲得大王王秦者。于诸侯之约,大王当王关中,关中民咸知之。大王失职入汉中,秦民无不恨者。今大王举而东,三秦可传檄而定也。"于是汉王大喜,自以为得信晚。遂听信计,部署诸将所击。八月,汉王举兵东出陈仓,定三秦。汉二年,出关,收魏、河南,韩、殷王皆降。合齐、赵共击楚。四月,至彭城,汉兵败散而还。信复收兵与汉王会荥阳,复击破楚京、索之间,以故楚兵卒不能西。原文够长了,注释发不上来。

发表评论 (已有0条评论)

还木有评论哦,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