姑苏城外寒山寺的姑苏指哪里 姑苏城外寒山寺的姑苏是什么-

六八 46 0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出自唐朝诗人张继的<<枫桥夜泊>>,这里的"姑苏城"是哪座城市的别

苏州。苏州现简称苏。在夏代之前有一位很有名望的谋臣叫“胥”。他不仅有才学,而且精通天文地理,因帮助大禹治水有功,深受舜王敬重,封他为大臣,并把江东册封给胥。从此,江东便有了“姑胥”之称。在苏州护城河上即有一桥名为“姑胥桥”。胥在江东的灵岩山脚下,建造了“姑胥城”(位置在今天的苏州市吴中区木渎镇)。“姑”是当时古吴语的拟声词,无义。到了周朝的时候,泰伯奔吴,后代迁居姑胥城。因为周朝是仁政治理天下的,所以“胥”这个词的意思是狱卒,显然不符合周德,所以就选择《诗经》中的“山有扶苏”的“苏”字。因为“蘇”字代表一种草,有草、鱼、禾三个偏旁组成,象征鱼米之乡,而且与“胥”读音相近,于是姑胥城就改名为姑苏城。后来,吴王阖闾在灵岩山造姑蘇台,灵岩山就成了姑蘇山。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中的姑苏指的是哪里

苏州

拓展资料

出处:出自张继的《枫桥夜泊》

作者简介:

张继,字懿孙,襄州人(今湖北襄阳人)。唐代诗人,他的生平不甚可知。据诸家记录,仅知他是天宝十二年(公元七五三年)的进士。大历中,以检校祠部员外郎为洪州(今江西南昌市)盐铁判官。他的诗爽朗激越,不事雕琢,比兴幽深,事理双切,对后世颇有影响。但可惜流传下来的不到50首。他的最著名的诗是《枫桥夜泊》。

原文: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翻译:

月亮已落下乌鸦啼叫寒气满天, 对着江边枫树和渔火忧愁而眠。姑苏城外那寂寞清静寒山古寺, 半夜里敲钟的声音传到了客船。

创作背景:

当时江南政局比较安定,所以不少文士纷纷逃到今江苏、浙江一带避乱,其中也包括张继。一个秋天的夜晚,诗人泊舟苏州城外的枫桥。江南水乡秋夜幽美的景色,吸引着这位怀着旅愁的客子,使他领略到一种情味隽永的诗意美,写下了这首意境清远的小诗。

赏析:

诗的前幅布景密度很大,十四个字写了六种景象,后幅却特别疏朗,两句诗只写了一件事:卧闻山寺夜钟。这是因为,诗人在枫桥夜泊中所得到的最鲜明深刻、最具诗意美的感觉印象,就是这寒山寺的夜半钟声。月落乌啼、霜天寒夜、江枫渔火、孤舟客子等景象。

固然已从各方面显示出枫桥夜泊的特征,但还不足以尽传它的神韵。在暗夜中,人的听觉升居为对外界事物景象感受的首位。而静夜钟声,给予人的印象又特别强烈。这样,“夜半钟声”就不但衬托出了夜的静谧,而且揭示了夜的深永和清寥,而诗人卧听疏钟时的种种难以言传的感受也就尽在不言中了。

“姑苏城外寒山寺”中的姑苏城是指()

苏州

“姑苏城外寒山寺”中的“姑苏”是现在哪个城市?

“姑苏”是 苏州

姑苏城外寒山寺在哪个城市

姑苏城外寒山寺在江苏省苏州市。

每年除夕夜或元旦晚上,寒山寺都会举行敲钟仪式,钟敲108下。每一下代表一个烦恼,听完钟声,来年烦恼便随风而去。寒山寺位于苏州市姑苏区,始建于南朝萧梁代天监年间(公元502-519年),初名“妙利普明塔院”。寒山寺占地面积约1.3万平方米,建筑面积三千四百余平方米。

寒山寺属于禅宗中的临济宗。唐代贞观年间,当时的名僧寒山、希迁两位高僧创建寒山寺。历史上寒山寺曾是中国十大名寺之一,寺内古迹甚多,有张继诗的石刻碑文,寒山、拾得的石刻像,文徵明、唐寅所书碑文残片等。

寒山寺的主要景点

1、诗碑

在江南古刹寒山寺的碑廊里,有一块石碑上面镌着唐代大诗人张继那首脍炙人口的《枫桥夜泊》诗:“月败友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弯碧夜半钟声到客船。”这块由清末著名学者俞樾书写的诗碑,已成为寒山寺中的一绝。寒山寺诗碑高约3.5米,宽约1米。

2、藏经楼

藏经楼系原来收埋枯举藏陈放经书处,面阔3间,宽9.8米;进深9.2米。藏经楼楼屋顶有《西游记》中孙悟空、唐僧、猪八戒、沙悟净的雕塑像。一楼内墙壁上嵌有《金刚般若波罗蜜经》的经文(系禅宗)。还嵌有董其昌(1555-1636年,上海松江人,明代杰出的书画家)等人的书法碑刻。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寒山寺

姑苏城外寒山寺的全诗

“姑苏城外寒山寺”的全诗是: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此诗是唐代诗人张继的《枫桥夜泊》,翻译如下:

月亮已落下乌鸦啼叫寒气满天,对着江边枫树和渔火忧愁而眠。

姑苏城外那寂寞清静寒山古寺,半夜里敲钟的声音传到了客船。

注释:

1、枫桥:在今江苏省苏州市虎丘区枫桥街道阊门外。有人说“枫江古为封江”“枫桥旧作封桥”,也有人说,“旧把此桥误作封桥,到王珪才改正为枫桥”,还有人说,“本为封江、封桥,王珪改封为枫,人们震慑权势,只得趋附”。夜泊:夜间把船停靠在岸边。

2、乌啼:一说为乌鸦啼鸣,一说为乌啼镇。霜满天:空气极冷的形象语。霜,不可能满天,这个“霜”字应当体会作严寒。

3、江枫:一般解让扰释作“江边枫树”,江指吴淞江,源自太湖,流经上海,汇入长江,俗称苏州河。另外有人认为指“江村桥”和“枫桥”。枫桥在吴县南门(阊阖门)外西郊,本名“封桥”,因张继此诗而改为“枫桥”。

《枫桥夜泊》赏析

这首七绝以一“愁”字统起。前二句意象密集:落月、啼乌、满天霜、江枫、渔火、不眠人,造成一种意韵坦扰旦浓郁的审美情境。后两句意象疏宕:城、寺、船、钟声,是一种空灵旷远的意境。江畔秋夜渔火点点,羁旅客子卧闻静夜钟声。

所有景物的挑选都独具慧眼:一静一动、一明一暗、江边岸上,景物的搭配与人物的心情达到了高度的默契与交融,共同李档形成了这个成为后世典范的艺术境界。

这首诗便不再停留在单纯的枫桥秋夜景物画的水平上,而是创造出了情景交融的典型化艺术意境。夜半钟的风习,虽早在《南史》中即有记载,但把它写进诗里,成为诗歌意境的点眼,却是张继的创造。在张继同时或以后,虽也有不少诗人描写过夜半钟,却再也没有达到过张继的水平,更不用说借以创造出完整的艺术意境了。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枫桥夜泊

发表评论 (已有0条评论)

还木有评论哦,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