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处惹尘埃的意思 无一物何处惹尘埃的意思

六八 68 0

何处惹尘埃?什么意思

意思是本来清静,哪里会染上什么尘埃?

出自六祖惠能大师《六祖坛经》四句偈中的一句。

原文: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译文:

菩提原本比喻智慧,明亮的镜子比喻清静心。

本来清静,哪里会染上什么尘埃?

扩展资料:

《六祖坛经》的影响:

《六祖坛经》的问世是南禅顿教形成的标志。它的出现是佛教史上的一次革命。

《六祖坛经》倡导人间佛教,主张和谐相处的思想和传统,为营造和谐社会提供了精神支柱。

《六祖坛经》的禅文化还是联结海内外、教内外的特殊纽带。

六祖文化于8世纪已传入日本,对日本文化、政治等方面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1893年,日本僧人释宗演出席世界宗教大会对禅宗进行了推介,从此,引起了美国人对禅宗的关注。

《六祖法宝坛经》被翻译成德文、法文、西班牙文、日文、韩文等世界多国语言。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六祖坛经

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意思是

这句诗的意思是:本来就是四大皆空,到哪里染上尘埃。

出处:唐·慧能《六祖法宝·坛经》

原诗: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

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译文:

原本就没有菩提树,也并不是明亮的镜台。本来就是四大皆空,到哪里染上尘埃。

现实意义

这个偈子了不起的地方在于通过简单明确、平实易懂的语言明明白白地指出佛教不是本体论。同时这首偈子的内容直指佛性,这首偈子的重点是超越二元对立直指无为法的感悟。

慧能的“明镜”偈将本来清净的心性引向现实,描绘的清净之心是明悟之人当下的实然状态,只要众生之心念念不起妄心执著,便是不染尘埃的明镜,也无需时时勤拂拭”——要经常打坐、念经、精进,真正重要的是通过机缘带来的顿悟。

“明镜”偈适合的是那些可以直接体悟清净自性的利根人,这样的人一旦认识到自己本性清净,便能开悟,无需拂拭便不染尘埃。

何处惹尘埃是什么意思

“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这句话节选自禅宗六祖惠能大师著名的四句偈言的后两句,基本意思是:某处地方原本空无一物,又到哪惹来尘埃呢?

人生何处惹尘埃是什么意思?

这是语出六祖慧能一首畿"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说的是佛家心境空明,淡出红尘的人生境界!

何处惹尘埃是啥意思

何处惹尘埃的意思:本来就是干净的,去哪里也粘不上尘土。

何处惹尘埃出自《菩提偈》,全诗为: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

佛性常清净,何处有尘埃!

意思是:菩提原本就没有树,明亮的镜子也并不是台。佛性就是一直清澈干净,哪里会有什么尘埃?

《菩提偈》赏析

《菩提偈》见于敦煌写本《坛经》。弘忍的上首弟子神秀在门前写了一偈道:“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莫使有尘埃。”弘忍知道后,“遂唤神秀上座于堂内”,说是“汝作此偈,见即未到”,“若觅无上菩提,即未可得”,因而要他“更作一偈”。而“秀上座去数日,作不得”。惠能的偈语,即针对神秀的《无相偈》而发。

在《坛经》第二十节,惠能指出:“世人性本自净,万法在自性。思量一切恶事,即行于恶;思量一切善事,使修于善行。”这是惠能“顿悟说”的基础。在他看来,“愚人”与“智人”,“善人”与“恶人”,他们和“佛”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

何处惹尘埃是什么意思

你说的出自六祖坛经的偈子: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  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我们的清净本性,本来就没有任何形状,[无树]这个就是我们的本性,不是任何形状的。  明镜亦非台,那个我们所谓的心,犹如明镜,它也没有所谓的台,如果有台的话,就变成有能照所照。  为什么叫明镜亦非台?我们这个镜子啊,要是假设说,我们这个清净心,就象明镜一样,但是这是方便啊,真正的清净心,怎么样?亦非台,非台就是没有能照所照。有台,就有能照所照啊。众生认为说:我有能觉悟,有所觉悟的。所以觉悟了那个迷,那个觉还是迷。  本来无一物,为什么呢?佛在《楞伽经》对大慧菩萨说:大慧,看到任何的相,都把它碎为微尘。  譬如说:这个毛巾,碎为微尘,毛巾的相没有,没有这个东西,讨论这个没有意义,世间本来就没有这种东西,我们就是在本来没有,没有这种东西的假相,缘起无自性的假相,一直在分别这个是啊、非啊,众生就是这样,下决定心,取决定义,这个就是毛巾。  大智慧的人看,毛巾本空,因为缘起不可得,它是条件所构成的,所以,毛巾没有毛巾的相;桌子彻底的摧毁,如是观照,没有桌子相;美女,彻底的摧毁,丑女,彻底的摧毁,没有美女之相,也没有丑女之相,没有,对不对?如果有相,统统叫作妄想,颠倒、执着。  本来无一物,何入惹尘埃?哪里有能所呢?哪里可以说沾惹到烦恼呢?没有的啊,那你起心,动念即乖,起心动念才产生妄想、颠倒、执着嘛。

发表评论 (已有0条评论)

还木有评论哦,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