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意思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意思解释短句

六八 72 0

曹植—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诗的意思

译文:为了解除国难献身,把死亡看作回家一样。意思是为国献身,去血洒疆场,赢得胜利与自由的荣光!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的意思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意思是为国家解危难奋勇献身,看死亡就好像回归故里。全诗塑造了一个武艺精熟的爱国壮士的形象,表达了诗人想为国建功立业的强烈愿望。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的意思是什么?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的意思是:为国家解危难奋勇献身,看死亡就好像回归故里。

出处:出自中国三国时期曹魏文学家曹植前期的代表作品《白马篇》,“弃身锋刃端,性命安可怀?父母且不顾,何言子与妻!名编壮士籍,不得中顾私。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翻译:上战场面对着刀山剑树,从不将安和危放在心里。连父母也不能孝顺服侍,更不能顾念那儿女妻子。名和姓既列上战士名册,早已经忘掉了个人私利。为国家解危难奋勇献身,看死亡就好像回归故里。

扩展资料:

《白马篇》是乐府歌辞,又作《游侠篇》。诗中热情赞美边塞游侠儿的武艺高超、勇敢机智,歌颂他为国捐躯、视死如归的高尚精神,寄托了诗人为国建功立业的雄心。

在中国的古代诗歌中,有的以情胜,有的以意胜,而有的篇目,却纯是以才情与气势取胜。曹植的《白马篇》,便是陪尺这样的一首诗作。就全诗的情绪与风格郑中来看,《白马篇》应该属于曹植早年创芦丛高作的作品。当时曹植颇受曹操看重,被认为在诸子中“最可定大事”(《三国志·魏志·陈思王传》裴注引《魏武故事》),正是英雄气蓬勃于胸,意气最为风发的一段时期。这一点,在《白马篇》中可以说展现的淋漓尽致。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白马篇》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的意思

意思是:为国家解危难奋勇献身,看死亡就好像回归故里。

出自东汉曹操之子曹植的《白马篇》。

原文如下:

白马饰金羁,连翩西北驰。借问谁家子,幽并游侠儿。

少小去乡邑,扬声沙漠垂。宿昔秉良弓,楛矢何参差。

控弦破左的,右发摧月支。仰手接飞猱,俯身散马蹄。

狡捷过猴猿,勇剽若豹螭。边城多警急,虏骑数迁移。

羽檄从北来,厉马登高堤。长驱蹈匈奴,左顾凌鲜卑。

弃身锋刃端,性命安可怀?父母且不顾,何言子与妻!

名编壮士籍,不得中顾私。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译文如下:

驾驭着白马向西北驰去,马上佩带着金色的马具。

有人问他是谁家的孩子,边塞的好男儿游侠骑士。

年纪轻轻就离别了家乡,到边塞显身手建立功勋。

楛木箭和强弓从不离身,下苦功练就了一身武艺。

拉开弓如满月左右射击,一箭箭中靶心不差毫厘。

飞骑射裂了箭靶“月支”,转身又射碎箭靶“马蹄”。

他灵巧敏捷赛过猿猴,又勇猛轻疾如同豹螭。

听说国家边境军情紧急,侵略者一次又一次进犯内地。

告急信从北方频频传来,游侠儿催战马跃上高堤。

随大军平匈奴直捣敌巢,再回师扫鲜卑驱逐敌骑。

上战场面对着刀山剑树,从不将安和危放在心里。

连父母也不能孝顺服侍,更不能顾念那儿女妻子。

名和姓既列上战士名册,早已经忘掉了个人私利。

为国家解危难奋勇献身,看死亡就好像回归故里。

扩展资料:

作品赏析:

《白马篇》是曹植前期诗歌中的名作,它在写法上显然受到汉乐府的影响。曹植诗的“赡丽”“尚工”“致饰”,还有曹植的“雅好慷慨”(《前录自序》)和他诗歌的“骨气奇高”(钟嵘《诗品》上),即曹植常常表现出一种慷慨激昂的热情,因此其诗歌的思想感情高迈不凡。从《白马篇》来看,确实如此。

此诗以曲折动人的情节描写边塞游侠儿捐躯赴难、奋不顾身的英勇行为,塑造了边疆地区一位武艺高超、渴望卫国立功甚至不惜牺牲生命的游侠少年形象,表达了诗人建功立业的强烈愿望。

开头两句以奇警飞动之笔,描绘出驰马奔赴西北战场的英雄身影,显示出军情紧急,扣动读者心弦;接着以“借问”领起,以铺陈的笔墨补叙英雄的来历,说明他是一个什么样的英雄形象;“边城”六句,遥接篇首,具体说明“西北驰”的原因和英勇赴敌的气概。

末八句展示英雄捐躯为国、视死如归的崇高精神境界。全诗风格雄放,气氛热烈,语言精美,称得上是情调兼胜,诗中的英雄形象,既是诗人的自我写照,又凝聚和闪耀着时代的光辉。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曹植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白马篇

发表评论 (已有0条评论)

还木有评论哦,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