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史欧阳修传 宋史欧阳修传翻译

六八 66 0

宋史·欧阳修传原文及翻译

《宋史·欧阳修传》原文及翻译如下:

1、原文:欧阳修,字永叔,庐陵人。四岁而孤,母郑,亲诲之学,家贫,至以荻画地学书。举进士,调西京推官。始从尹洙游,为古文,议论当世事,迭相师友,与梅尧臣游,为歌诗相倡和,遂以文章名冠天下。

入朝,为馆阁校勘。范仲淹以言事贬,在廷多论救,司谏高若讷独以为当黜。修贻书责之,谓其不复知人间有羞耻事。若讷上其书,坐贬夷陵令,稍徙乾德令、武成节度判官。久之,复校勘,进集贤校理。

庆历三年,知谏院。时仁宗更用大臣,杜衍、富弼、韩琦、范仲淹皆在位,增谏官员,用天下名士,修首在选中。每进见,帝延问执政,咨所宜行。既多所张弛,小人翕翕不便。修虑善人必不胜,数为帝分别言之。

初,范仲淹之贬饶州也,修与尹洙、余靖皆以直仲淹见逐,目之曰党人。自是,朋党之论起,修乃为《朋党论》以进。故为君但当退小人之伪朋,用君子之真朋,则天下治矣。复学士,留守南京。

2、翻译:欧阳修,字永叔,庐陵人。他四岁时失去了父亲,母亲姓郑,亲自教导他学习。由于家境贫寒,以至于只能用芦荻在地上练习写字。欧阳修考取了进士,并被任命为西京推官。他开始跟随尹洙学习,并写作古文,议论时事,两人互相为师为友。他与梅尧臣交往,互相酬唱诗歌,因此以文章名扬天下。

欧阳修进入朝廷,担任馆阁校勘。范仲淹因言事被贬谪,朝廷中很多人为他辩护,只有司谏高若讷认为范仲淹应该被罢黜。欧阳修写信责备高若讷,说他不知道人间还有羞耻事。高若讷将欧阳修的信上呈朝廷,欧阳修因此被贬为夷陵县令,不久又调任乾德县令、武成节度判官。过了很长时间,欧阳修恢复了校勘的职位,又晋升为集贤校理。

庆历三年,欧阳修担任知谏院。当时仁宗更换大臣,杜衍、富弼、韩琦、范仲淹都在位,增加了谏官的职位,任用天下的名士,欧阳修首先被选中。每次进见皇帝,仁宗都会向他询问执政之事,咨询他所应该做的事情。

欧阳修对很多事情都进行了改革,小人对此感到不安。欧阳修担心正直的人不能取胜,多次向仁宗分别陈述情况。当初,范仲淹被贬谪到饶州时,欧阳修与尹洙、余靖都因为范仲淹直言而被驱逐,被称为党人。

从此,朋党的议论兴起,欧阳修于是写了《朋党论》进献给仁宗。他认为作为君主只应当屏退小人的伪朋党,而任用君子的真朋党,这样天下就可以太平了。欧阳修又恢复了学士的职位,留守南京。

《宋史·欧阳修传》创作背景:

1、《宋史》是元朝官修的一部纪传体断代史,记载了宋朝三百二十年的历史。在元朝时期,由于欧阳修为宋朝名臣,文学成就卓越,因此在编纂《宋史》时,特别将他立传,以表彰他在文学、政治等方面的贡献。

2、欧阳修是北宋时期的文学家、政治家、史学家、书法家,他的一生历经了仁宗、英宗、神宗三朝,对宋朝的政治、文化、学术等方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主张改革,提倡古文运动,对宋朝的文学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同时,他也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曾任翰林学士、枢密副使等职,为宋朝的政治发展做出了贡献。

3、在《宋史·欧阳修传》中,详细记载了欧阳修的生平事迹,包括他的家世、求学经历、政治生涯、文学创作等方面的内容。通过这篇传记,人们可以更全面地了解欧阳修的生平事迹和历史背景,感受到他对中国文化的卓越贡献和对历史进程的深远影响。

宋史欧阳修传划分

《宋史欧阳修传》原文及译文赏析修始在滁州,号醉翁,晚更号六一居士。天资刚劲,见义勇为,虽机阱在前,触发泓之不顾。放逐流离,至于再三,志气自若也。方贬夷陵时,无以自遣,因取旧案反覆观之,见其枉直乖错不可胜数,于是仰天叹日:“以荒远小邑,且如此,天下固可知。”自尔,遇事不敢忽也。学者求见,所与言,未尝及文章,惟谈吏事,谓文章止于润身,政事可以及物。凡历数郡,不见治迹,不求声誉,宽简而不扰,故所至民便之。或问:“为政宽简,而事不弛废,何也?”日:“以纵为宽,以略为简,则政事弛废,而民受其弊。吾所谓宽者,不为苛急;简者,不为繁碎耳。”修幼失父,母尝谓日:“汝父为吏,常夜烛治官书,屡废而叹。吾问之,则日:死狱也,我求其生不得尔。’吾日:‘生可求乎?’日:‘求其生而不得,则死者与我皆无恨。夫常求其生犹失之死而世常求其死也。’其平居教他子弟,常用此语,吾耳熟焉。”修闻而服之终身。节选自《宋史·欧阳修传>17.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4分)(1)虽机阱在前,触发之不顾()(2)文章止于润身()(3)死狱也,我求其生不得尔()(4)其平居教他子弟()18.对下列两句中“而”字的用法分析正确的一项是()。(2分)①宽简而不扰②修闻而服之终身A.①②中的“而”都是介词B.①中的“而”是介词,②中的“而”是连词C.①②中的“而”都是连词D。①中的“而”是连词,②中的“而”是介词19.把文中的画线句译成现代汉语。(5分)(1)汝父为吏,常夜烛治官书,屡废而叹(2)求其生而不得,则死者与我皆无恨20.下文共有3个分句,请依次把它们写出来。(2分)夫常求其生犹失之死而世常求其死也(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1.请概括并简析欧阳修为官从政之道。(4分)参考答案17.(4分)(1 )顾及,考虑(2)只,仅(3)罪(或案件)(4)平时18.(2分)C19.(5分)(1)你为官时,常常(或曾经)在晚上点灯处理官府的文书,多次停下来叹息。(2)(如果)我要寻求拯救理由最终不行的话,那么被判死刑者和我都没有什么遗憾了。(在意思对的前提下,加点的部分为得分点,1处1分)20.(2分)(1)夫常求其生(2)犹失之死(3)而世常求其死也(对一处1分)21.(4分)欧阳修为官从政之道,可概括为两个字:宽、简;其核心是“为民”。(2分)队百姓不放纵,更不“苛急”---谓之宽;处理政事不废驰,更不“繁碎”—谓之简。(1分)宽简有度,张弛适宜,治国安民,实为明智之举。(1分,意思对即可)¥5.9百度文库VIP限时优惠现在开通,立享6亿+VIP内容立即获取《宋史欧阳修传》原文及译文赏析《宋史欧阳修传》原文及译文赏析修始在滁州,号醉翁,晚更号六一居士。天资刚劲,见义勇为,虽机阱在前,触发泓之不顾。放逐流离,至于再三,志气自若也。方贬夷陵时,无以自遣,因取旧案反覆观之,见其枉直乖错不可胜数,于是仰天叹日:“以荒远小邑,且如此,天下固可知。”自尔,遇事不敢忽也。学者求见,所与言,未尝及文章,惟谈吏事,谓文章止于润身,政事可以及物。凡历数郡,不见治迹,不求声誉,宽简而不扰,故所至民便之。或问:“为政宽简,而事不弛废,何也?”日:“以纵为宽,以略为简,则政事弛废,而民受其弊。吾所谓宽者,不为苛急;简者,不为繁碎耳。”第 1 页修幼失父,母尝谓日:“汝父为吏,常夜烛治官书,屡废而叹。吾问之,则日:死狱也,我求其生不得尔。’吾日:‘生可求乎?’日:‘求其生而不得,则死者与我皆无恨。夫常求其生犹失之死而世常求其死也。’其平居教他子弟,常用此语,吾耳熟焉。”修闻而服之终身。节选自《宋史·欧阳修传>17.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4分)(1)虽机阱在前,触发之不顾()(2)文章止于润身()

请帮忙翻译一段《宋史·欧阳修传》

欧阳修四岁就死了父亲。他的母亲姓郑,亲自教他读书。欧阳修家里很穷,甚至到了只好用草棍当笔在地上画来学习的地步。他小时候比一般人聪明,书读过了就能背诵。欧阳修天性很刚强,能见义勇为。即使明知别人设下陷阱,他也一定要去做自己认为正确的事。他好几次都被流放,但是他的志向还是和原来一样。他刚刚被贬到夷陵的时候,没有什么事可以打发时间的,就拿出以前的案件卷宗来反复批阅,发现其中冤枉、错误的案子不可胜数。因此他仰天叹道:“连荒远的小城,尚且如此,天下的混乱就可想而知了”。从那时起,他碰到任何事都不敢疏忽。他治理过好几个郡,都没有什么表面上好看的政绩,也不追求声誉,对百姓很宽松,不去惊扰他们,因此他所到的地方百姓日子都过得不错。有人问:“你治理地方那么宽松,却不耽误事情,怎么做到的呢?”欧阳修说:“如果把宽松当成放纵,把简单当成粗略,那政务就会被耽误,百姓也会受到损害。而我所说的宽松,是不苛刻、急催,我所说的简单,是不做繁琐的事情而已”。欧阳修写文章天才自然,繁简适度。 他的话语简单而明了,准确而通畅。善于联系事物分析不同问题,阐明深刻的道理,驳斥其错误,有很强的说服力。他的超然独到之处,文情奔放的风格,别人是无法赶上的,所以天下人一致效法尊崇他。他提携后进,唯恐不及,得到他赏识、举荐的人,大多成为天下的名士。曾巩、王安石、苏洵以及苏洵的儿子苏轼、苏辙,原来都寂然无声,不为人所知晓,欧阳修就广泛宣传他们的声名,认为他们将来一定会名闻于世。 苏轼评论欧阳修的文章说:“论述大道理像韩愈,议论事情的时候像陆贽,记事的风格像司马迁,诗赋则像李白”。有见识的人认为这话是很明智的。

《宋史·欧阳修传》言“修在兵府,与曾公亮考天下兵数及三路屯戍多少、地理远近……”。文中“兵府”指的

A试题分析:枢密使是枢密院的最高长官,一般由文官担任,怕武官夺权,所以宋一直重文轻文,枢密院有调兵之权但无统兵之权,将帅有统兵之权但无调兵之权,使二者相互牵制,符合材料“修在兵府,与曾公亮考天下兵数及三路屯戍多少、地理远近”。

宋史欧阳修传划分

《宋史欧阳修传》原文及译文赏析修始在滁州,号醉翁,晚更号六一居士。天资刚劲,见义勇为,虽机阱在前,触发泓之不顾。放逐流离,至于再三,志气自若也。方贬夷陵时,无以自遣,因取旧案反覆观之,见其枉直乖错不可胜数,于是仰天叹日:“以荒远小邑,且如此,天下固可知。”自尔,遇事不敢忽也。学者求见,所与言,未尝及文章,惟谈吏事,谓文章止于润身,政事可以及物。凡历数郡,不见治迹,不求声誉,宽简而不扰,故所至民便之。或问:“为政宽简,而事不弛废,何也?”日:“以纵为宽,以略为简,则政事弛废,而民受其弊。吾所谓宽者,不为苛急;简者,不为繁碎耳。”修幼失父,母尝谓日:“汝父为吏,常夜烛治官书,屡废而叹。吾问之,则日:死狱也,我求其生不得尔。’吾日:‘生可求乎?’日:‘求其生而不得,则死者与我皆无恨。夫常求其生犹失之死而世常求其死也。’其平居教他子弟,常用此语,吾耳熟焉。”修闻而服之终身。节选自《宋史·欧阳修传>17.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4分)(1)虽机阱在前,触发之不顾()(2)文章止于润身()(3)死狱也,我求其生不得尔()(4)其平居教他子弟()18.对下列两句中“而”字的用法分析正确的一项是()。(2分)①宽简而不扰②修闻而服之终身A.①②中的“而”都是介词B.①中的“而”是介词,②中的“而”是连词C.①②中的“而”都是连词D。①中的“而”是连词,②中的“而”是介词19.把文中的画线句译成现代汉语。(5分)(1)汝父为吏,常夜烛治官书,屡废而叹(2)求其生而不得,则死者与我皆无恨20.下文共有3个分句,请依次把它们写出来。(2分)夫常求其生犹失之死而世常求其死也(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1.请概括并简析欧阳修为官从政之道。(4分)参考答案17.(4分)(1 )顾及,考虑(2)只,仅(3)罪(或案件)(4)平时18.(2分)C19.(5分)(1)你为官时,常常(或曾经)在晚上点灯处理官府的文书,多次停下来叹息。(2)(如果)我要寻求拯救理由最终不行的话,那么被判死刑者和我都没有什么遗憾了。(在意思对的前提下,加点的部分为得分点,1处1分)20.(2分)(1)夫常求其生(2)犹失之死(3)而世常求其死也(对一处1分)21.(4分)欧阳修为官从政之道,可概括为两个字:宽、简;其核心是“为民”。(2分)队百姓不放纵,更不“苛急”---谓之宽;处理政事不废驰,更不“繁碎”—谓之简。(1分)宽简有度,张弛适宜,治国安民,实为明智之举。(1分,意思对即可)¥5.9百度文库VIP限时优惠现在开通,立享6亿+VIP内容立即获取《宋史欧阳修传》原文及译文赏析《宋史欧阳修传》原文及译文赏析修始在滁州,号醉翁,晚更号六一居士。天资刚劲,见义勇为,虽机阱在前,触发泓之不顾。放逐流离,至于再三,志气自若也。方贬夷陵时,无以自遣,因取旧案反覆观之,见其枉直乖错不可胜数,于是仰天叹日:“以荒远小邑,且如此,天下固可知。”自尔,遇事不敢忽也。学者求见,所与言,未尝及文章,惟谈吏事,谓文章止于润身,政事可以及物。凡历数郡,不见治迹,不求声誉,宽简而不扰,故所至民便之。或问:“为政宽简,而事不弛废,何也?”日:“以纵为宽,以略为简,则政事弛废,而民受其弊。吾所谓宽者,不为苛急;简者,不为繁碎耳。”第 1 页修幼失父,母尝谓日:“汝父为吏,常夜烛治官书,屡废而叹。吾问之,则日:死狱也,我求其生不得尔。’吾日:‘生可求乎?’日:‘求其生而不得,则死者与我皆无恨。夫常求其生犹失之死而世常求其死也。’其平居教他子弟,常用此语,吾耳熟焉。”修闻而服之终身。节选自《宋史·欧阳修传>17.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4分)(1)虽机阱在前,触发之不顾()(2)文章止于润身()

宋史欧阳修传文言文及翻译

《宋史·欧阳修传》文言文:欧阳修,字永叔,庐陵人。四岁而孤,母郑,守节自誓,亲诲之学,家贫,至以荻画地学书。幼敏悟过人,读书辄成诵。及冠,嶷然有声。宋兴且百年,而文章体裁,犹仍五季余习。锼刻骈偶,淟涊弗振,士因陋守旧,论卑气弱。苏舜元、舜钦、柳开、穆修辈,咸有意作而张之,而力不足。修游随,得唐韩愈遗稿于废书簏中,读而心慕焉。苦志探赜,至忘寝食,必欲并辔绝驰而追与之并。  举进士,试南宫第一,擢甲科,调西京推官。始从尹洙游,为古文,议论当世事,迭相师友,与梅尧臣游,为歌诗相倡和,遂以文章名冠天下。入朝,为馆阁校勘。  翻译:欧阳修字永叔,庐陵人。四岁时即死了父亲,母亲郑氏一直守节未嫁,在家亲自教欧阳修读书学习,因家里贫穷,以至于只能以芦荻作笔,在地上学习写字。幼年时,欧阳修就聪敏过人,读书过目不忘。等到成年时,更是超群出众,卓有声誉。宋朝立国已有百余年,而文章体裁仍然承袭五代之陈规遗风,行文措辞刻意雕琢,追求对偶,以至于文风污浊不振,士人大多因循守旧,所作文章见识浅薄,格调不高。苏舜元、苏舜钦、柳开、穆修等人都曾想创作古文并借此大力提倡,以改变当时的文风,但因笔力不足而未能如愿。欧阳修随叔父欧阳晔任职于随州时,在当地一大姓李氏家的废书筐中发现了唐代韩愈的遗稿《昌黎先生文集》,读后十分仰慕。于是用心寻求其中的精义,以至于废寝忘食,决心要追赶他,和他并驾齐驱。  宋仁宗天圣八年正月,晏殊主持礼部考试,欧阳修列为第一名。三月,崇文殿御试中甲科第十四名,荣选为甲科进士,并被任命为西京推官。此时欧阳修开始结交尹洙,一起作古文,议论时事,二人互为师友,又结交梅尧臣,吟诗作歌,相互唱和,从此以文章名扬天下。以后欧阳修回京返朝,升为馆阁校勘。

发表评论 (已有0条评论)

还木有评论哦,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