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亭送别正宫端正好 长亭送别正宫端正好原文及翻译

六八 73 0

长亭送别王实甫原文及翻译

长亭送别王实甫原文及翻译如下:

(夫人、长老上云)今日送张生赴京,十里长亭,安排下筵席;我和长老先行,不见张生、小姐来到。(旦、末 、红同上)(旦云)今日送张生上朝取应,早是离人伤感,况值那暮秋天气,好烦恼人也呵!“悲欢聚散一杯酒,南北东西万里程。”

[正宫][端正好]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

[滚绣球]恨相见得迟,怨归去得疾。柳丝长玉骢难系,恨不倩疏林挂住斜晖。马儿迍迍的行,车儿快快的随,却告了相思回避,破题儿又早别离。听得道一声“去也”,松了金钏;遥望见十里长亭,减了玉肌:此恨谁知?

(红云)姐姐今日怎么不打扮?(旦云)你那知我的心里呵!

[叨叨令]见安排着车儿、马儿,不由人熬熬煎煎的气;有甚么心情花儿、靥儿,打扮得娇娇滴滴的媚;准备着被儿、枕儿,只索昏昏沉沉的睡;从今后衫儿、袖儿,都揾做重重叠叠的泪。

兀的不闷杀人也么哥?兀的不闷杀人也么哥?久已后书儿、信儿,索与我凄凄惶惶的寄。

翻译:

(夫人、长老上场,说)今天送张生进京赶考,在这十里长亭,准备了送别酒宴;我和长老先行动身来到了长亭,只是还没见张生和小姐到来。

(莺莺、张生、红娘一同上场)(莺莺说)今天送张生进京赶考,本就是使离别的人伤感,何况又碰上这深秋季节,多么烦恼人呀!“悲欢离合都在这一杯酒,从此就要各分东西相隔万里。”

【正宫】【端正好】碧蓝的天空,开满了菊花的大地,西风猛烈吹,大雁从北往南飞。清晨,是谁把经霜的枫林染红了?那总是离人的眼泪。

【滚绣球】恨相见得太迟,怨离别得太快。柳丝虽长,却难系住远行人的马,恨不能使疏林一直挂住那斜阳。

张生的马慢慢地走 我和车紧紧地跟随,刚刚结束了相思之苦,却又早开始了别离之愁。听他说“要走了”,人顿时消瘦下来;远远地望见十里长亭,人更消瘦了:这离愁别恨有谁能理解?

(红娘说)姐姐今天怎么不打扮?(莺莺说)你哪里知道我的心里呵!(莺莺唱)

【叨叨令】看见准备着离去的车和马,不由得我难过生气;还有什么心情去插花儿、贴靥儿,打扮得娇娇滴滴的妩媚;准备好被子、枕头,只要昏昏沉沉地闷睡,从今后,那衫儿、袖儿,只会揩满流不断的泪。

怎么不愁煞人呀?怎么不愁煞人呀?从今往后,张生你要书信给我赶紧寄。

王实甫写长亭送别·正宫·端正好的写作背景,情感及作者简介

《长亭送别·正宫·端正好》由王实甫创作,被选入《精选古今诗词名句》。这是一首送别词,全词共十四个曲牌名,一百四十八句。历来为人们所传诵,堪称散曲压卷之作。写作背景:《长亭送别》是王实甫《西厢记》的第四本第三折,是全剧中最动人的一折戏,它脍炙人口,历来为人们所传诵。唐宋以来,折柳送别习俗十分盛行,而这一折戏却写送别张生的别情,表现了崔莺莺与张生的依依惜别之情,它从内容到形式都是以优美著称的。作者王实甫,名德信,字实甫。元代杂剧作家,与关汉卿齐名。生于大都(现北京市)人,生卒年不详。创作了《西厢记》、《丽春堂》、《破窑记》等杂剧。《西厢记》写的是相国老夫人白氏与贫书生张君瑞的婚事为线索展开的。情感:《长亭送别》是《西厢记》中刻划崔莺莺、张君瑞、红娘等人物性格最集中、最突出的几场戏之一。作者通过层层深入地描写崔莺莺与张君瑞的离愁别恨,热情地歌颂了崔莺莺对爱情的强烈追求和反抗封建礼教的斗争精神。作者在《西厢记》中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如把张君瑞和郑恒对比,突出郑恒的“丑”,用郑恒的“无礼”来反衬崔莺莺的“有礼”。这些对比不仅突出了人物的个性特征,而且更深化了作品的主题。通过对本折的学习可以使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崔莺莺的人物性格特点及《西厢记》的思想意义、艺术价值及人文精神。通过对崔莺莺的言行举止的观察分析可以使学生对人物的性格特征有一个更加深刻的印象和认识;同时通过对《西厢记》这部古代戏曲名著的学习和阅读,可以提高学生的文学修养和文化素质。作者简介:王实甫(1265-1315),元代戏曲作家、散曲作家、散文家。名德信。大都(今北京市)人。《录鬼簿》列于“前辈已死名公才人”。有少数散曲作品留存至今。以上是对王实甫《长亭送别·正宫·端正好》的相关介绍,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阅读《长亭送别》中的两个曲牌,完成下列各题 【正宫】[端正好]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

小题1:参考答案:1、以深秋时节的寥落萧瑟的景物,真切地衬托莺莺为离人伤感而产生的忧郁痛苦之情,组成黯然消魂的凄美意境。2、以“染”与“醉”通过拟人手法形象的传达出人物内心曲折而深情的悲秋而触发的苦恋情怀。小题1:参考答案:一恨刚摆脱相思之苦,又要被迫分离。二恨柳丝难系,斜晖无情,只望马匹慢走,车儿紧随,以使两人多呆一会儿。三恨长亭已近,分别在即,痛苦之情谁知。 小题1:略

西湘记《长亭送别》前四句词曲

[正宫][端正好]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

长亭送别正宫端正好 是词还是诗

端正好,弹词曲牌名,曲调庄重、肃穆,无语助词,散唱。《长亭送别》正宫·端正好原文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译文(一)蓝天上飘着白云,凋零的黄叶铺满大地,秋风正急,北方的大雁向南飞去.清晨是谁把经霜的枫林染的这样红? 一定是离别之人带血的眼泪染红的(二)是谁粉饰了湛蓝的天空,又无情的飘离?是谁装点了苍茫的大地,眼前却是带寒的秋菊?那西风,吹乱了思绪,任由南飞的大雁携去。林中霜叶也悄然沉醉,不是霜叶自醉,是染上了离人血泪。(三)蓝蓝的天空中飘着朵朵的白云,那天是蓝的如此昏灰,没有半点眩目之色,虽是碧透碧透的,但却怎么也逃不出悲伤的叹息,只得叹在口上,哀在心中。低着头看着地面,却是满眼的憔悴的黄花,哭泣着、悲痛着、日渐消瘦着,这些花儿却怎么望也望不到尽头。秋深了,微风四起,却越刮越急,吹得人心儿凉。仰头望去,却看见成群的雁儿向南方飞着,让人心底的凉气不免又加了几分。那天与那地相对着、相映着,颇显出几分离愁,却只得在无际的宇宙中漂泊着,寻找着自己的归宿。在这暮秋时分,是谁将这些霜叶儿们染成如此让人发醉的红色?是悲秋感冬?是相见恨晚?是热泪盈眶?不是,那是离别之人伤感的眼泪!赏析这是王实甫《西厢记》里的名句。借秋日的萧瑟景调来写别情的凄苦--云天蓝碧,黄花落满地,西风紧紧吹,更有北雁纷纷往南飞。伊人即将远别,此情此景的凄苦枯索景象,不禁为之黯然垂泪--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

长亭送别正宫端正好写作背景?

时代背景:王实甫大约与关汉卿是同时代人,生年稍晚一些。在套曲[商调·集贤宾]《退隐》中王实甫说:“想着那红尘黄阁昔年羞,到如今白发青衫此地游,乐桑榆酬诗共酒,酒侣诗俦,诗潦倒酒风流。”这是一种直抒胸怀的抒情性独白。作者尽情倾吐自己怎样离开官场,怎样回到自己爱的田园,怎样过着舒适退隐的生活。这正是他晚年的思想和情趣。从中,我们可以看出,王实甫是一个在仕途上失意的人,但也是个有志气的人,“众人皆醉我独醒”,他不愿烂在官场上,洁身自好,退隐归乡,转而专心从事戏剧创作。

《长亭送别》,选自《全元戏曲。西厢记》, 《西厢记》全名《崔莺莺待月西厢记》。

发表评论 (已有0条评论)

还木有评论哦,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