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骨相思知不知全诗 入骨相思知不知全诗的解释

六八 98 0

入骨相思知不知全诗

唐代温庭筠《新添声杨柳枝词二首》原文:

一尺深红胜曲尘,天生旧物不如新。

合欢桃核终堪恨,里许元来别有人。

井底点灯深烛伊,共郎长行莫围棋。

玲珑骰子安红豆,入骨相思知不知。

译文:一袭深红色的长裙日子久了便会蒙尘泛黄,自古以来旧的东西就不如新的东西讨人喜欢。你我虽有两心相合的约定,但我心中终究是有怨恨的,因为你的心中已有他人。

深夜里点亮烛火深深地嘱咐你,此去路途遥远我的心与你相伴,切记不要忘了归期。像玲珑骰子镶嵌着红豆,这深入骨髓的思念你可知道?

诗词赏析

此二诗写“合欢桃核终堪恨,里许元来别有人”,以讽喜新厌旧;写“玲珑骰子安红豆,入骨相思知不知”,以骰子喻自己相思之情,既未见浓艳的辞藻,又未闻有些许脂粉气。其设想新奇,别开生面,在许多的爱情诗中,使人顿觉耳目一新。

大量使用谐音双关修辞法,更使诗作独标一格,别有情致。人们表达爱的情感,力避直率明白,本尚朦胧含蓄,而双关隐语的运用,却能使人透过字面的意思,通过那些音同或音近的“别字”,去细细品味那双关语中底层的无尽的意蕴。

这些谐音词的含义颇深,不可囫囵读之。它蕴含着诗人认为的特定含义和感情色彩,能使语言在表达上更含蓄、婉转和饶有风趣。用于表达爱情,则言浅意深,更富有感染力。

井底点灯深烛伊, 共郎长行莫围棋。 玲珑骰子安红豆, 入骨相思知不知?什么意思?

像井底下点蜡烛那样,深深地嘱咐你:虽然你要离开我远游,但我的心与你共长行,切记早归别违期。

手中玲珑骰子上的颗颗红点,都是最为相思的红豆;你知道不知道那深入骨中的就是我对你的相思意?

全诗:

井底点灯深烛伊,共郎长行莫围棋。

玲珑骰子安红豆,入骨相思知不知?

《新添声杨柳枝词二首》是唐代文学家温庭筠的组诗作品。这是两首情诗,第一首诗借蒙尘的红丝绸和合欢桃核抒写被弃女子的恨意。

第二首诗借井底点灯和长行围棋的骰子抒写女子对情郎的眷恋。全诗在语言修辞方面,妙用谐音双关的手法,富有民间的生活气息,表现了极高的艺术水平。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此两首诗载于《云溪友议》卷下《温裴黜》。《云溪友议》云:“裴郎中诚,晋国公次子也。足情调,善谈谐。举子温岐为友,好作歌曲,迄今饮席,多是其词焉。二人又为《新添声杨柳枝》词,饮筵竟唱其词而打令也。”可知这两首诗系诗人与友人饮筵时为所唱小曲填的词,内容均属情诗。

一方面固然是每个句子都几乎不见费力锤炼的痕迹,另一方面每个句子又都不曾显得薄弱。他把艺术美融入整个诗作的血肉之中,显得自然天成。

这种不炫奇猎异,不卖弄技巧,也不光靠一两个精心制作的句子去支撑门面,是艺术水平高超的表现。正是因为有真彩内映,所以出语洒落,浑然省净,使全诗从“淡抹”中显示了它的魅力,而不再需要“浓饰盛妆”了。

玲珑骰子安红豆,入骨相思知不知。出自哪里

出自唐朝温庭筠的《杨柳枝》其二: 井底点灯深烛伊,共郎长行莫围棋。 玲珑骰子安红豆,入骨相思知不知。   红豆一名相思子,而骰子多为骨制。以骰子安红豆来喻入骨相思,纯用寻常事物作比喻,设想机巧,别开生面。但读来不觉晦涩,反而觉得“眉目清秀”,饶有风趣。这种双关修辞手法,用得巧妙,别有情致,但寓意深刻。 (另:可搜网络CV轻薄的假相所配的“玲珑骰子安红豆,入骨相思君不知。”短短两句,却很美。)

别人对我说玲珑骰子安红豆,入骨相思知不知.

红豆即相思子,古人常用以象征爱情或相思。 唐朝时贵族的闺阁间流行一种玩物,拿一小块象牙剖成两面,镂空了镶入一颗红豆,再将剖开的两面嵌上去,复成六面,骰点当然亦是凿空的,一掷出去,六面皆红,即所谓“玲珑骰子安红豆”了。后来流传到民间,一般人买不起象牙这样贵重的材料,便改用兽骨,红豆又称相思子,“入骨相思”,一语双关,其中缠绵之意,你懂不懂。。。

发表评论 (已有0条评论)

还木有评论哦,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