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易水送人是一首什么诗
《于易水送人》是初唐诗人骆宾王创作的一首五言绝句。该诗描述作者在易水送别友人时的感受,并借咏史以喻今。整首诗寓意深远,笔调苍凉。王洛宾的<于易水送人>是什么?
于易水送人一绝 骆宾王 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 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于易水送人的解释
白话译文:
在此地离别了燕太子丹,壮士荆轲愤怒头发冲冠。
昔日的英豪人已经长逝,今天这易水还那样凄寒。
《于易水送人》是唐代文学家骆宾王创作的一首诗。此诗描述作者在易水送别友人时的感受,并借咏史以喻今。前两句通过咏怀古事,写出作者送别友人的地点;后两句是怀古伤今之辞,抒发了作者的感慨。全诗构思巧妙,语言含蓄,寓意深远,感情强烈,笔调苍凉。
词句注释
⑴易水:河流名,也称易河,位于河北省西部的易县境内,分南易水、中易水、北易水,为战国时燕国的南界。此地曾是荆轲刺秦时燕太子丹送别荆轲之处。《战国策·燕策三》:“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⑵此地:这里指易水岸边。别燕丹:指的是荆轲作别燕太子丹。
⑶壮士:意气豪壮而勇敢的人。这里指荆轲。发冲冠:形容人极端愤怒,因而头发直立,把帽子都冲起来了。冠,帽子。
⑷昔时:往日,从前。人:一种说法为单指荆轲,另一种说法为当时在场的人。没(mò):即“殁”,死。
⑸水:指易水之水。犹:仍然。[2]
创作背景
唐高宗仪凤三年(678),骆宾王以侍御史职多次上疏讽谏,触忤武则天,不久便被诬下狱。调露元年(679)秋,遇赦出狱;冬,奔赴幽燕一带,侧身于军幕之中,决心报效国家。此诗大约写于这一时期。
骆宾王悲剧的一生大致可以用清人陈熙晋在《骆临海集笺注》所说的“临海少年落魄,薄宦沉沦,始以贡疏被愆,继因草檄亡命”四句话来概括。骆宾王对自己的际遇愤愤不平,对武则天的统治深为不满,期待时机,要为匡复李唐王朝,干出一番事业。
可是在这种时机尚未到来之前的那种沉沦压抑的境遇,更使得诗人陷入彷徨企求的苦闷之中。《于易水送人》就是曲折地反映了诗人的这种心境。[2]
于易水送人原文及翻译
于易水送人原文是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翻译是在这个地方荆轲告别燕太子丹,壮士悲歌壮气,怒发冲冠。昔日的英豪人已经长逝,今天的易水还是那样的寒冷。
《于易水送人》是唐代诗人骆宾王创作的一首五绝。此诗描述作者在易水送别友人时的感受,并借咏史以喻今。前两句通过咏怀古事,芹缺型写出诗人送别友人的地点;后两句是怀古伤今之辞,抒发了诗人的感慨。全诗寓意深远,笔调苍凉。唐高宗仪凤三年,骆宾王以侍御史职多次上疏讽谏,触忤武后,不久便被诬下狱。
第二年秋遇赦出狱。冬,奔赴幽燕一带,侧身于军幕之中,决心报效国家,此诗大约写于这一时期。骆宾王,字观光,汉族,婺州义乌人,唐代诗人,嫌猜与王勃、杨炯、卢照邻合称初唐四杰。又与富嘉谟并称富骆。
赏析:
从诗题上看这是一首送别诗,从诗的内容上看这又是一首咏史诗。这首诗题目虽为送人,但它并没有叙述一点朋友别离的情景,也没有告诉读者送的是何许人。然而那所送之人,定是肝胆相照的至友。因为只有这样,诗人才愿意扮贺、才能够在分别之时不可抑制地一吐心中的块垒,而略去一切送别的常言套语。
骆宾王长期怀才不遇,佗傺失志,身受迫害,爱国之志无从施展。他在送别友人之际,通过咏怀古事,表达对古代英雄的仰慕,也寄托自己对现实的深刻感慨,倾吐了自己满腔热血无处可洒的极大苦闷。全诗以强烈深沉的感情,含蓄精炼的手法,摆脱了初唐委靡纤弱的诗风影响,标志着唐代五言绝句的成熟,为唐诗的健康发展开拓了道路。
还木有评论哦,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