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著名民间二胡演奏家阿炳写过一首有关月亮的乐曲《二泉映月》,琴声悠扬,韵律和谐,让人如疾如醉。如
二泉映月 ——根据华彦钧先生二胡曲填词 刘周 心似泉水冷, 萧萧风吹月独明; 人世间, 酸甜苦辣尽, 到头总如月影空。 昨夜无月, 叹泉水淙淙溺侬心; 想弦月曾经, 凄凄惨惨照愁人。 功名富贵如烟散, 花落人亡似飘蓬。 多少孽冤, 此生处处尽遭逢; 奈何有恨, 历遍沧桑还是恨。 堪怨月圆豪门宴, 月缺月半生柔情; 粼粼波光载美色, 粉黛玉体陈。 一回望月一回明, 不识人间有峥嵘; 只问风月憔悴损, 岂怜沦落饿死人; 我今有泪对月下, 泪落泉中无处寻; 经年往事才回首, 数语难尽, 月儿弯弯泉中空, 欲上天入地总无门。 谁怜我月经风雨, 风雨蹒跚月朦胧; 仰天难见月色明, 低头惟觉泉水冷; 春冷夏还冷, 秋冷冬亦冷; 泉冷不知天下病, 月寒未解老与贫; 从来兴衰浮沉, 善恶终报应。 清辉刺破遮月云, 愁肠泻地, 风吹雨打尽。 古今事, 一样粪土掩悲容。 泉响击空明, 逐水逝去水还生; 人愿一轮常满盈, 百年人异月同; 消磨潘 不辨黄泉仙境。 败柳残红可飞升, 留得一天恨, 看破老死心。二泉映月二胡独奏名叫什么?
阿炳(1893-1957):原名华彦钧,民间音乐家,江苏无锡人。1893年8月17日阿炳出生在无锡雷尊殿旁“一和山房”。父亲华清和(号雪梅)为无锡洞虚宫雷尊殿当家道士,母亲秦氏出身农家,曾嫁与秦家,婚后不久便守寡,与华清和的结合遭到族人痛骂,在阿炳出生一年后便悒郁而死。阿炳一生下来就被父亲送至无锡县东亭镇小泗房巷老家托族人抚养,8岁后带回道观,取学名华彦钧,小名阿炳,并被送入私塾读书。华雪梅精通各种乐器和道家音乐。而阿炳幼时便表现了罕见的音乐天赋,在他10岁那年,父亲便教他迎寒击石模拟击鼓,练习各种节奏(后成为当地有名的司鼓手)。12岁那年,阿炳开始学吹笛子,父亲经常要他迎着风口吹,且在笛尾上挂铁圈以增强腕力,后来索性将铁圈换成了秤砣;阿炳在学二胡的时候,更加刻苦,琴弦上被勒出血痕,手指也拉出了厚厚的茧,阿炳演奏用的二胡的外弦比一般弦粗壮得多,这与他常年练习分不开的。17岁时,阿炳正式参加道教音乐吹奏,他长得一表人才,还有一副好嗓子,被人们誉称为“小天师”。1914年,华雪梅去世,阿炳成为雷尊殿的当家道士,与堂兄华伯阳轮流主管雷尊殿的香火收入。后由于经营不善,阿炳又染上恶习,生活逐渐潦倒,在他34那年,双目相继失明,因生活所迫,流浪街头,卖艺为生。1939年,阿炳与江阴农村寡妇董彩娣结为夫妇。 38 15下一条回答二泉映月二胡独奏阿炳 免费观看二泉映月二胡独奏阿炳 「今曰头条」聚合优质内容,我们带你看世界!立即下载!北京智鸟科技有限公司广告阿炳的二胡独奏,二泉映月的歌词
歌名:二泉映月
歌手:阿炳
作词:佚名
作曲:阿炳
听琴声悠悠,是何人在黄昏后
身背着琵琶沿街走,背着琵琶沿街走
阵阵秋风,吹动着他的青衫袖
淡淡的月光,石板路上人影瘦
步履遥遥出巷口,宛转又上小桥头
四野寂静,灯火微茫映画楼
操琴的人,试问知音何处有
一声低吟一回首,只见月照芦狄洲
只见月照芦狄洲,琴音绕丛林
琴心在颤抖,声声犹如松风吼
又似泉水匆匆流,又似泉水匆匆流
憔悴琴魂作漫游,平生事啊难回首
岁月消逝人烟留,年少青丝
转瞬已然变白头,苦伶仃
举目无亲友,风雨泥泞怎忍受
荣辱沉浮无怨尤,荣辱沉浮无怨尤
惟有这琴弦解离愁,晨昏常相伴
苦乐总相守,酒醒人散余韵悠
酒醒人散余韵悠,莫说壮志难踌
胸中歌千首,都为家乡山水留
天地悠悠,唯情最长久
共祝愿,五洲四海烽烟收
家家笙歌奏,年年岁岁乐无忧
年年岁岁乐无忧,纵然人似黄鹤
一抔净土惠山丘噢,此情绵绵不休
天涯芳草知音有
扩展资料:
《二泉映月》,二胡名曲,是中国民间音乐家华彦钧(阿炳)的代表作。
歌曲背景
1959年,在新中国成立十周年时,阿炳《二泉映月》的唱片作为我国赠送外宾的礼物之一,由国内传到了国外后来美、意法、日等国的一些大型乐团都纷纷改编成配乐协奏曲,在世界各地公演。于是,《二泉映月》成了饮誉全球的世界名曲。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站长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如已特别标注为本站原创文章的,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谢谢!
还木有评论哦,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