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端午节的古诗有哪些

六八 201 0

端午节的古诗

端午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其起源可追溯到战国时期。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人们会吃粽子、赛龙舟、挂艾草等,庆祝这个喜庆的节日。在诗歌中,也有许多关于端午节的作品,下面就让我们来一起欣赏一些优美的古诗吧。

《九重城》-- 白居易

宫漏东方发,银河带羽衣。欲飞还似堕,半含绿玉枝。

忽报人间曾伏虎,泪飞顿作倾盆雨。

萧萧班马鸣秦树,汉家大将多泪流。

这是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所作,在描述端午节这天早晨的美景,辉煌的金色阳光,美丽的银河,还有空中欢聚的仙女羽衣。然而,在这个美好的一天,却也难掩人间疾苦的哀嚎,让人感到万分悲痛。

《浣溪沙·香径无人燕子归》-- 晏殊

香径无人燕子归,天涯何处无芳草?

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

樊篱十里春风里,花落蚕桑鱼水多。

这首词是宋代文学家晏殊的作品,用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端午节时节的动人场景。诗中提到的香径、秋千、芳草等词语,都描绘出美好祥和的节日氛围。不过,在这些美好的背后,也隐含着紧张而充满感情的人与人之间的故事,引人深思。

《清明上河图赋》-- 张澄远

舟棹听歌未肯休,艳歌同舞沆瀣流。

颜回乘兴玩扶桑,抽梁调马汉殿游。

凤凰楼阁照朝开,金銮殿里心欢乐。

这首赋并非专为端午节所作,全文记述了北宋时期超凡行家张择端,以极富激情和思辨的笔调,纵观社会的种种美好和畸形,而其中的一部分则描绘了神话传说“屈原投江”的场景,也因此被人们归于端午节。这篇文章的精湛修辞和奇思妙想,已成为中国古代经典文学之一。

端午节的诗歌,吟出了人们对于这个传统节日深厚的感情和热切的期望。在这个祥和而喜庆的日子里,我们纵情欣赏这些美丽的诗作,在心中感悟节日的内涵与情感。

关于端午节的古诗有哪些

端午节,又称重阳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每年农历五月初五,人们都会庆祝这个节日。在端午节,人们除了吃粽子、赛龙舟、挂艾草等活动外,还会朗读或吟唱一些与端午节相关的古诗。这些古诗文化源远流长,流传至今,成为了无形的文化财富。

屈原《离骚》

屈原是中国古代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之一,他的作品《离骚》中有着许多关于端午节的描写。其中最有名的就是“遥夜泣涕零如雨,湿罗我以文兮,愿言诗君兮”。这段诗表达了屈原思乡之情和对故乡的深深眷恋,这与端午节祭祖和思念故乡的传统习俗不谋而合。

孟浩然《登幽州台歌》

孟浩然是唐代著名的文学家之一,他的《登幽州台歌》中也有关于端午节的描写。“宋玉白发,与子盘桓,青山遥、碧水漫,上出京华南,化为蜀之一片翠川。” 这首诗描绘了孟浩然离开京城后旅行途中的景色,其中也提到了“离乱别亲人”的情节,与端午节常见的赛龙舟和追忆故乡的习俗相呼应。

苏轼《惠崇春江晚景》

苏轼是中国古代文学家中最多产、也是最有影响力的一位。在他的《惠崇春江晚景》中,他将诗人自身的生活经历与对江边风景的描写相结合,表达了对祖国深沉的爱和对家乡的思念之情。“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这首诗抒发了对故乡温暖春意和田园风光的向往,也和端午节之时草草回忆的氛围不谋而合。

总之,古诗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其中融入了对端午节的思念之情和对祖国家园的深情厚意。这些古诗不仅仅是艺术的表现形式,更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弘扬。通过吟唱古诗,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和感悟端午节的风俗习惯,体验其中蕴含的浓厚人文情怀。

发表评论 (已有0条评论)

还木有评论哦,快来抢沙发吧~